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胃癌高发区某地区观察140例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胃切除标本,检出胃粘膜常见病变,以期为胃癌的防治提供资料。材料和方法1981年1月至1985年6月我科共收检十二指肠溃疡胃切除标本140例。取材及观察指标均按全国胃癌协作组病理专业组1983年厦门会议的规定,石腊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胃窦部大、小弯与前、后壁及胃体部大、小弯与前、后壁共八处胃粘膜,统计各部位之胃粘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滤泡性胃炎(我们的标准是在Leitz双筒显微镜10×6.5低倍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粘膜血液的分布与胃、十二指肠病变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6例胃、十二指肠有病变的患者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液仪经内镜对胃、十二指肠粘膜血液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线相比,病变处的 粘膜血液值均偏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处的血液高于贲门溃疡处,高位糜烂的血流低于胃窦糜烂处,胃癌的血液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结论:经内镜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的胃,十二指肠病变处的 血流数值提示,粘膜下血流的减少是这些病变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高位的糜烂,溃疡的发病因素中粘膜下血供减少比胃酸更为重要。因此对高位病变的治疗应重视对胃粘膜血供的凋节。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对胃平滑肌肿瘤的认识,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平滑肌肿瘤的钡餐造影所见。结果表明,胃底与胃体上部是胃平滑肌肿瘤的病变高发区。本病具有典型胃粘膜下肿瘤的X线特征,腔内型者可见胃内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或软组织肿块,粘膜展平或推移;腔外型者可见突出胃外肿块或/和胃与邻近脏器受压;腔内外型者具有上述双重特征,肿瘤较大者多有溃疡形成,甚至囊变,根据肿瘤的大小、形态、生长类型及溃疡表现可作良恶性鉴别。本病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但无胃肠压迫的腔外型肿瘤,钡餐则难以发现,CT或选择性血管造影可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胃癌发病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占第一位,在世界上亦属高发之列。对于胃癌的研究仍是世界范畴的重点项目之一。本文应用国产抗人大肠癌单克隆抗体SC3A对112例胃和51例胃良性病变及23例胃粘膜异型增生组织进行P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12例胃癌中100例阳性,阳性率为89.28%,其中阳性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8岁,上腹部不适8个月。胃镜检查发现胃体小弯侧巨大溃疡,活检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于1998年3月8日入院,3月17日行胃癌根治术。病理检查巨检:胃癌根治标本,胃体小弯侧见一巨大溃疡型肿块,10cm×6cm,表面坏死,切面灰白色,肌层结构消...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胃粘膜血流量(GMBF)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复发及顽固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在内镜直视下应用国产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对80例正常人、105例初发性胃溃疡和92例复发性胃溃疡患者的GMBF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正常人胃各个部位的粘膜血流量有明显的差异;胃体部高于胃角及胃窦部,大弯侧高于小弯侧,胃角  相似文献   

7.
RUNX3基因364位点C→T突变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RUNX3基因C364T突变在我国胃癌高、低发区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H.pylori感染者胃粘膜的RUNX3基因C364T突变率,探讨此突变与我国胃癌发生的关系。 方法: 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检测胃癌高发区169名普通人、86例胃癌患者和胃癌低发区192名普通人和92例胃癌患者的RUNX3基因多态性。同时比较胃癌低发区普通人胃粘膜H.pylori阳性和阴性者的RUNX3突变率。 结果: 在胃癌高、低发区,胃癌患者RUNX3基因C364T突变频率与普通人群无显著差异(χ2=0.57和0.16,P>0.05)。与肿瘤类型也无明显关系。低发区H.pylori阳性者粘膜中,RUNX3基因突变率也无显著增高。 结论: RUNX3基因C364T突变可能不是我国胃癌高、低发区胃癌的遗传易感因素。而且H.pylori感染导致胃癌形成可能不由RUNX3基因C364T突变参与。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来自胃癌高发区陕北地区胃粘膜活检标本506例的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Dys)进行病理学观察与分析。该地区胃粘膜上皮Dys检出率较高(13.24%),与胃癌检出率(13.88%)相近,应视为重要的胃癌癌前病变。在4例Dys病灶内见到癌变移行的组织学图像。根据胃腺细胞动力学原理,对隐窝型Dys病灶位于腺管隐窝部而癌变却发生在其浅表部形成肠型胃癌和再生型Dys病灶位于胃粘膜浅表部而癌变却发生在其深部形成弥漫型胃癌的机制作了阐述。还对各型Dys的分布、形态特征、好发部位和年龄以及伴发性病变作了观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20例糖尿病的胃粘膜微血管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胃粘膜超微结构观察 ,了解糖尿病人胃粘膜微血管及胃固有腺体的变化特点 ,探讨胃粘膜微血管的变化与糖尿病胃病及其它重要合并症的联系。方法 :选择2 0例临床没有或仅有轻微症状的NIDDM病人 ,4例无糖尿病及胃病的志愿者作对照组 ,取胃窦部及胃体部粘膜组织各二份 ,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全部被观察病例微血管内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 ,基底膜增厚。微血管轻度变化 2例 ,中度变化 16例 ,重度变化 2例。壁细胞内线粒体数目不同程度地减少 ,部分线粒体肿胀 ,少数线粒体高度肿胀、脊断裂 ,壁细胞分泌小管减少或萎缩。10例有 1种以上合并症者 (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 )微血管损伤均在中度以上。结论 :糖尿病胃粘膜微血管的损伤是糖尿病性胃病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病理医生对胃癌癌前病变特别感兴趣,西方国家和日本已提出用不同名称来确定这种病变。因此重要的是取得国际共识,以便在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特别在日本和西方研究者之间进行比较。文中提出的这一分类是由不同国家的病理学专家专门提出的,下列序号为原分类编号。1 无异型增生1.0 正常 粘膜成分即胃小凹、腺颈部、腺体和间质完好地保持其位置和比例,炎细胞浸润轻微或缺乏。1.1 反应性胃小凹上皮增生 见于胃粘膜对有丝分裂刺激物反应时,可能是感染性的,也可能是化学性的,或是在糜烂、溃疡后的增生。胃小凹延长、弯曲;细胞核增大,有时染色质…  相似文献   

11.
人正常胃粘膜和慢性胃炎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电镜问世后,在医学生物学领域对物体细微结构的立体观察得到迅速发展,1962年开始应用于人和动物胃肠道粘膜的研究。关于慢性胃炎的研究工作,国内外报道较少。本文对正常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胃粘膜作扫描电镜观察,着重研究其基本形态特征,以加深对正常胃粘膜和这些疾患的认识。材料和方法经组织学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变者的胃粘膜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包括轻、中、重度)25例及CAG12例。标本除3例为手术切除胃外,其余均为胃镜活检组织。胃镜取材尽可能在一处夹取两份材料,分别  相似文献   

12.
通过抗凋亡蛋白bcl-2在胃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bcl-2基因在胃癌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胃癌、17例癌旁和13例正常胃粘膜中bcl-2蛋白的表达。正常胃粘膜中bcl-2仅一例弱表达。在胃癌和癌旁bcl-2表达均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0.01),但胃癌与癌旁间无差异。bcl-2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bcl-2基因参与了胃癌的发生。bcl-2蛋白在胃良性病变过度表达,一旦癌变,细胞的阳性表达不再升高,这可能与bcl-2抑制细胞凋亡的强度不再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人类survivin基因的克隆及在胃粘膜中表达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克隆人类Survivin(SVV)基因并分析其在胃粘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人胃癌组织中克隆SVV基因,地高辛标记cR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其在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得到两个SVV基因cDNA克隆、即SVV-S4A与SVV-S1B,前者与已知SVV基因cDNA序列相同,后者发生了SVV第3外显子丢失。原位杂交显示SVV-S4A主要表达于胃癌细胞的胞质,SVV-S1B主要表达于正常胃组织。结论:SVV-S4A和SVV-S1B在胃癌组织与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存在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并比较胃癌及癌前病变p53蛋白表达水平,探讨p53蛋白在胃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以DNA指数、增殖指数、荧光指数为分析指标。结果:胃癌、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的荧光指数(FI)值与正常胃粘膜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前三者与浅表性胃炎相比差异也都有显著性(P<0.05)。不同病变间的比较,可见胃癌FI高于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P<0.05)。不典型增生p53蛋白阳性率为27%,胃癌为68%,在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病例中,其异倍体的FI值、增殖指数(PI)值和p53蛋白阳性率与二倍体者相比差异都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p53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癌前病变及正常胃粘膜组织,随病变向恶性转化,p53蛋白、PI及异倍体率均增高。检测p53蛋白表达水平对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与急性胃粘膜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粘膜组织可以表达高水平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提供小量外源性NO可以减轻或预防许多实验性急性胃粘膜病变。抑制内源性NO则使病变加重。NO的胃保护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改善胃粘膜血流而实现。过量的NO将导致或加重胃粘膜损伤。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男性,79岁,自2011年起胃胀、胃痛,2012年11月上消化道出血、便血,胃镜检查示胃体黏膜面见多个糜烂,小者范围0. 5 cm×0. 5 cm、大者范围2 cm×1 cm。2013年2月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眼观:近端胃切除标本,小弯长4 cm,大弯长11 cm,胃黏膜后壁近大弯侧可见多处糜烂,其中大者范围2 cm×1 cm,小者范围0. 5 cm×0. 5 cm。另见游离胃组织1块,大小3. 5 cm×3 cm×2 cm,切面见暗红色区域,范围为  相似文献   

17.
24例多发性胃癌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胃癌的病理学研究不但可以了解胃癌的组织发生及病理特点,而且还可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本文主要探讨多发性胃癌的基本病理临床特点及总结临床及病理检查上的经验教训。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在我科1960~1980年5月底20年间560例早、中、晚期胃癌的切除标本中,多发性胃癌有24例,占全部胃癌的4.3%。2.观察方法:将胃标本从大弯或小弯剪开,平铺钉于蜡板上进行大体观察,固定于10%福尔马林中,常规沿胃长轴通过主癌做数个平行切面,如有邻近的两个癌灶,癌灶之间的胃壁亦作节段性连续切片。大部分早期胃癌对癌瘤及其邻近的粘膜均做了节段性石蜡连续切片HE染色。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3258例非胃恶性肿瘤标本不同年龄组人群的胃粘膜良性病变进行了观察,发现CSG、CAG、IM、ATP(异型增生)、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高发年龄除CSG为30~39岁外,余者均为40~49岁,此与我国胃癌高发年龄(50~59岁)相比均提前10~20年,符合文献上记载从癌前状态发展为癌前病变直至癌的所需时间。各种病变检出率为IM1914例(58.75%)、CAG1850例(56.78%)、CSG1356例(41.62%)、GU1335例(40.98%)、DU 1221例(37.48%)。ATP1113例(34.16%)。在CAG中IM和ATP均高,在伴ATP中,肠化型CAG(37.35%)又高于非肠化型(5.72%),因此伴异型肠化的萎缩性胃炎可能与我国胃癌高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初步研究了肠化类型与粘液性质的关系,以及究竟何种肠化在胃癌的发生中有意义。材料和方法30例早期胃癌和50例胃良性疾病(主要是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手术切除标本。除病灶处取材外,均於大、小弯各取一条粘膜席卷切片;良性病例於前、后壁各取一块体、窦粘膜。先从HE切片中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是起源于胃粘膜或粘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较少见,该病约占胃恶性肿瘤的3%~5%。由于表现症状和体征与胃癌或溃疡相似,容易误诊。我院自1995年至2003年收治了15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现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