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并且分析患者在经过肝胆手术后,麻醉术后的不同镇痛方法以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回顾性分析.将于2004年2月-2011年6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68例接受肝胆手术的患者,这68例患者在按照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2组,A组采用是布比卡因,B组采用的则是罗比卡因.两组采用的均是硬膜外镇痛,即为硬膜外的阻滞穿刺法.结果 将这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对比,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的分析,可以发现罗比卡因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等都要优于布比卡因.结论 在肝胆手术麻醉术后镇痛中,罗比卡因能够快速,有效的起到镇痛作用,其不良发应较少,能够较好的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恢复健康.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研究,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胆疾病再手术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998年元月至2008年11月肝胆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85例肝胆手术患者中再次手术者122例,约占总数的4%。结论针对病灶遗留、胆管损伤和继发病变等再手术的原因,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降低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肝胆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肝胆疾病患者138例,选取健康体检者35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BA。结果各类肝胆疾病组的TB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A可作为肝胆疾病常用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肝脏与肠道微生态不但在解剖位置上,而且在功能上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可清除来自肠道的各种毒素,包括内毒素、氨、吲哚、酚类、短链脂肪酸、假性神经介质前体等,还能清除肠源性细菌、真菌等。但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免疫功能低下,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微生态可发生显著地变化。肠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细菌易位途径大量进入内脏器官(包括血液) ,产生腹腔感染、内毒素血症、脓毒血症等。内毒素血症、胃肠功能不全等又可加重肠道菌群失调,加重肝脏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胆汁在正常状况下是无菌的,在胆汁内发现的细菌被认为是来…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B超检查在肝胆疾病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任意抽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12月到某院就诊的肝胆疾病患者680例,对其进行手术之前的B超检查,并对B超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而且还要把B超检查的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680例肝胆疾病患者当中有424例是胆囊炎,占总体的62.35%;胆结石患者有185例,占总体的27.21%;肝硬化的患者有31例,占总体的4.6%;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3例,占总体的3.4%;肝肿瘤的9例,占总体的1.3%;此外还有附件囊肿的患者有8例,占总体的1.2%。其中有12例患者的B超结果属于误诊或漏诊情况。老年患者所占的比例要比青年高;胆囊炎与胆结石的女性患者患病率高于男性,而肝硬化与肝肿瘤等男性高于女性。其中胆囊炎的患病率是最高的。结论 B超检查对于肝胆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其中也有误诊与漏诊现象,所以要进一步提高B超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酶学研究与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酶类检测已逐步成为多种疾病的诊断、疾病观察和预后推测的一种重要手段。根据酶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特将目前临床上在诊断肝胆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酶类及其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肝胆疾病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胆外科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感染发生率,分析感染与性别、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应用抗菌药物种类、肝功能及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 200例患者发生感染者共31例,感染率为15.5%;年龄>60岁患者感染率为18.8%,明显高于≤60岁者的8.1%,Ⅲ型手术切口患者感染率37.5%,明显高于Ⅰ、Ⅱ型切口的3.1%,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长者感染率为30.1%及19.3%,明显高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者的5.1%及10.5%,术中应用头孢类患者感染率为20.6%,明显高于应用青霉素者等10.7%,经统计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功正常与异常者、男女患者发生感染情况,经统计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胆疾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术中应用抗菌药物种类、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密切相关,临床应针对性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胆病治疗采用超声诊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3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肝胆疾病患者为例,采用术前超声诊断、术后病理诊断的方法,对两种诊断结果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本组78例肝胆病患者通过病理结果表明,病情种类包含肝实质性占位85%、肝囊性占位88.26%、肝囊萎缩87.5%、肝炎或肝硬...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肝脏萎缩 ,体积变小 ,重量减轻 ,肝血流减少 ,肝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 ,易患各种肝胆疾病。目前国内系统报告老年人肝功能以及肝胆系疾病发病状况的文献尚少。为了解广西长寿地区老年人肝功能状况和肝胆系疾病的发病状况 ,探讨长寿的相关因素 ,我们于 1998年 11月调查了巴马县 171例农村老年人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用分层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巴马农村老年人 171例。男 61例 ,女 110例 ,年龄 ( 60~ 10 5)岁 ,平均 81 5岁。另取无肝胆疾病及全身重要脏器现病史的南宁市健康体检老年人 132例作为对照组 ,男76例 ,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国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重要的社会保健问题。同时某些肝胆疾病也日益增多,如脂肪肝、胆石病等,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糖尿病人群中这类疾病尤其高发。为了探求糖尿病与该类疾病的联系从而获知临床干预的方向,我院选取了自2006年以来的我院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期对两者的关系做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18个月收治的248由于腹痛入院患者资料,其中肝胆疾病患者148例,其它疾病患者100例,都是经过超声检查后进行其它诊断就医,通过对肝胆疾病患者和其它腹痛患者的超声诊断,对比肝胆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与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结果:肝胆疾病患者的超声检查准确率达到了94.59%,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和术后进行的超声检查中,准确率在95%以上。结论:超声检查在肝胆疾病治疗中,准确率较高并且能够给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B超在农村人群肝胆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进行B超检查的569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调查。结果 B超检查569例,检出脂肪肝164例,胆囊炎215例,胆结石31例,其它肝胆疾病6例。无病变提示人群中,经临床诊断证实发生了45例脂肪肝、22例胆囊炎、24例胆结石,1例肝肿瘤。B超检查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的灵敏度均在89%以上,特异度在88%以上。结论 B超在农村人群肝胆疾病诊断中的可做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 ,常规B超体检未能把肾脏、胰腺等肝胆脾毗邻脏器列入普查内容 ,易造成漏诊 ,直接影响体检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对浙江两所高校教职工常规B超体检的同时进行肝胆脾毗邻脏器的超声检查 ,现将检查结果统计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作者对 2 80 4例高校教职工进行肝胆脾毗邻组织、脏器的B超检查 ,检出患有毗邻组织、脏器疾病者 10 5例 ,其中男性 75例 ,占 71.4% ,女性 30例 ,占 2 8.6 % ,年龄 2 2~ 72岁。1.2 方法 仪器采用东芝SAL -32B、探头频率 3.5MH2 ,东芝SSA -2 40 ,宽频探头。图像记录仪为东芝TP -830 0H…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北京市某传染病医院肝胆系统及胰腺疾病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方案,为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依照美国AP-DRG18.0的分组轴线,对22 214例肝胆系统及胰腺疾病的病例进行分组,再以国际疾病编码ICD-10和手术操作编码ICD-9-CM3作为分类节点,对分组结果进行调整。结果:美国AP-DRG18.0的分组方法对该医院肝胆系统及胰腺疾病的病例分组具有可行性;节点调整后的疾病DRGs,组内同质性更好、组间异质性更强。结论:节点调整后的分组方法可以建立适合该医院的肝胆系统及胰腺疾病病例的DRG分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于干点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了该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期间来该院治疗的136例肝胆疾病患者的血清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另选取了9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胆汁酸等相关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介于0.6~15.8μmol/L,平均总胆汁酸水平为2.88μmol/L,研究组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介于1.3~237.6μmol/L,平均总胆汁水平为99.78μmol/L,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的特异性以及灵敏性要比其他指标更优。结论进行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能够对肝胆的诊断、治疗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肝胆疾病诊断的诊断意义.方法:任意抽取2010年12月~2013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肝胆疾病患者680例,对其进行手术之前的B超检查,并对B超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而且还要把B超检查的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680例肝胆疾病患者当中有424例是胆囊炎,占62.35%;胆结石185例,占27.21%;肝硬化31例,占4.6%;子宫肌瘤患者23例,占3.4%;肝肿瘤9例,占1.3%;此外还有附件囊肿的患者有8例,占总体的1.2%.其中有12例患者的B超结果属于误诊或漏诊情况.老年患者所占的比例要比青年高;胆囊炎与胆结石的女性患者患病率高于男性,而肝硬化与肝肿瘤等男性高于女性.其中胆囊炎的患病率是最高的.结论:B超检查对于肝胆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其中也有误诊与漏诊现象,所以要进一步提高B超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19.
肝胆B超作为常规健康体检项目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胆B超影像学检查在常规健康体检中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04例团体及门诊个人体检者采用二维超声检查,观察肝胆疾病B超检出的种类及检出率。结果在5 804例体检人群中,脂肪肝917例,肝囊肿276例,肝血管瘤84例,肝硬化声像3例,肝癌4例,胆囊息肉样变316例,胆囊结石189例,胆囊炎声像12例,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声像6例,其它25例,总阳性率32%。结论肝胆B超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肝胆疾病,早期诊断、治疗,以及早期行为干预,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3种麻醉方法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寻找一种可以有效镇痛和调控神经循环功能的方法,以利临床应用。[方法]6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组应用颈丛阻滞麻醉,B组颈丛阻滞加气管内全身麻醉,C组气管内全身麻醉。观察3组患者麻醉前后及术中和B,C两组拔管即刻的MAP,HR的变化。观察B、C两组全麻药用量,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3组之间MAP、HR变化比较:T0、T5时点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T3和T4时点A、B两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A、B两组T1-4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T2与T0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拔管即刻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手术麻醉可根据病变程度适当选用颈丛神经阻滞或者气管内全麻,加上合理的药物调控和镇静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但颈丛联合全麻并不能减少麻醉用药和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且易致高血压,心率增快及心血管事件发生,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