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丰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2):328-329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过高而引起的皮疹、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现象,主要为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 (亦称血清中间接胆红素)增高所致,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引发胆红素脑病,影响新生儿智力发育,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隐形杀手".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新生儿黄疸在优育学方面和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尤其要注意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到未雨绸缪.新生儿黄疸除对原发病的治疗外,我院儿科采用蓝光照射进行退黄,一直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多数无需干预治疗可自然消退,但对高危新生儿黄疸或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者,应及时干预治疗,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治疗新生儿黄疸11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徐月娥 《中原医刊》2006,33(12):91-9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当血清胆红素超过205~256μmol/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1],此时若不及时治疗可使黄疸继续加重,甚至引起胆红素脑病,给患儿造成严重的脑损伤。目前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最有效且安全的方法是光疗。本人通过对105例黄疸患儿的护理,现就黄疸治疗箱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早期监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1、3、5天采静脉血测胆红素.结果 随出生后24 h血胆红素浓度增高,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增加,需要干预治疗的病例亦增多.结论 早期监测血胆红素水平,可预测新生儿黄疸及黄疸程度.  相似文献   

5.
黄国日 《医学综述》2012,18(3):380-38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因胎儿型红细胞裂解释放产生胆红素过度所致,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有很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应予以高度重视。从目前治疗现状来看,换血疗法具有快速清除血中游离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等,减少核黄疸发生的优点,故仍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快速有效的方法。现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述新生儿黄疸又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的累积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既可为生理性也可为病理性,且后者的病因复杂,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需即时对其进行辨认.为此,首先要掌握胆红素正常代谢及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这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引起的血中胆红素升高,出现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成熟儿60%左右,未成熟儿80%左右有此症状.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1. 新生儿正常胆红素代谢  相似文献   

8.
早期干预与G-6-PD缺乏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红细胞葡萄糖 - 6 -磷酸脱氢酶 (G- 6 - PD)缺乏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 :以 1 991~ 2 0 0 0年G- 6 - PD缺乏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足月儿 31例为观察组 ,2 0 0 0年 G- 6 - PD缺乏新生儿黄疸无胆红素脑病足月儿 31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血清胆红素、间接胆红素 /白蛋白 (B/ A)、出生体重、开始治疗时间等与胆红素脑病的关系。结果 :开始治疗时间 >4 8h、足月小样儿、血清胆红素、B/ A比值 >0 .5均与胆红素脑病密切相关。结论 :对 G- 6 - PD缺乏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 G- 6 - PD缺乏胆红素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而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产生的损害是肯定的,为及早控制黄疸,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减少伤残,我院根据胆红素的代谢机制,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妈咪爱、思密达”联合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疸,血液检查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本文选择近几年关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文献综述如下。1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理是未结合的胆红素在蓝光的作用下,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确切。张建勤[1]将12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相似文献   

11.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是由多种原因所致体内胆红素增高引起巩膜、皮肤黄染的现象,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黄疸中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增高所致最多见,严重者可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手段,由于其操作简单且无明显的远期副作用而被广泛采用.2006年1月~2007年3月,我科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10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对较严重新生儿黄疸如未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有可能发展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主要是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的病理性损害。从而严重影响新生儿的身心健康。为了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采用蓝光疗法加静脉输液输白蛋白,口服鲁米那、退黄中药等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早期诊断新生儿黄疸对防治核黄疸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测定了166例足月正常新生儿脐静脉血清胆红素浓度,并用日本产无创伤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动态检测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结果表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34.94%,当脐血胆红素浓度<20μmol/L时,黄疸率为12.50%,而≥45μmol/L时,黄疸率高达81.82%,即随着脐血胆红素浓度的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相应增高,提示:脐血胆红素测定能够更早地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之一,是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毒性.虽然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是自限性的,但是如果忽视或不予治疗严重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可怕的神经发育性后果[1].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水疗联合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梁秀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99-2300,2339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μmo1/L、早产儿大于257μmo1/L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新生儿黄疸特别是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导致血中胆红素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是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的护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院儿科卢东文(百色533000)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之一。如不及时进行蓝光治疗(下称光疗),可发生核黄疸后遗症,而光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方法,与其它治疗方法不同,光疗主要通过护...  相似文献   

17.
赵勇  耿素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276-4277
临床检验常出现患者的胆红素结果不配套,直接胆红素(DB)结果反而比总胆红素(TBIL)结果高,使检验人员难以解释。特别是干化学法问世以来,尤其是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检测中,此种现象尤为突出。结合胆红素(DC)常常为零,未结合胆红素或未结合胆红素加结合胆红素的结果大于总胆红素结果。使传统湿化学法测定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两者相减,等于间接胆红素的方法受到置疑。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准确有效地测定新生儿胆红素(NBIL)对儿科医生正确进行鉴别诊断,尽早采取合理治疗措施,预防核黄疸发生有着十分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分析108例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婴光疗前、中、后的护理情况.结果 经过(24~48)小时的蓝光治疗,10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婴黄疸消退,治愈出院.结论 蓝光照射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较好的的辅助治疗方法.治疗中护士应加强责任心,认真做好蓝光治疗的各项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黄疸亦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生理和病理现象。病理性黄疸尤其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的的病理性黄疸若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危及患儿生命,存活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据统计大约有50%的足月儿、80%的早产儿生后1周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还有约10%的母乳喂养儿生后1个月时黄疸仍不退。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附112例分析)臧家新张秀梅袁秀清(滨州地区中心医院,251700)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例分析黄疸是新生儿期疾病中最常见症状之一,血清游离胆红素浓度过高,有可能发生核黄疸。因此,对高胆红素血症应及早诊断,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