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估2020年9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总体上,随着学校开学,预计9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8月略有上升。 目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呈高流行态势,我国境内全部恢复低风险水平,发生境外输入病例及其续发风险持续存在,但在可控范围内。 鼠疫不排除出现散发病例以及远距离传播疫情和境外输入疫情的可能。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可能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出现暴发疫情。 食物中毒仍处于高发期。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鼠疫、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2014年4月中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以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4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有一定程度增加。3月,麻疹及手足口病疫情已显著升高,预计4月发病水平将继续上升;近期人感染H7N9禽流感报告病例数呈明显下降趋势,近期内疫情发生比较大规模的或者是较多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应该会有个别病例发现,但是近期不会出现多地大范围的、数量大的情况;4月食物中毒事件将出现上升,中毒原因将以微生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为主;西非埃博拉病毒病及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我国的风险低,但仍需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及时开展风险评估。结论 2014年4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事件数将开始上升;需重点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及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2014年7月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以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7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较6月有所下降。报告事件将以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布鲁氏菌病、登革热等传染病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事件;近期,多地发生登革热输入病例,广东部分地区出现了本地感染病例,预计未来3~4个月将迎来登革热发病高峰;近期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明显增加,暑期因集体聚餐引发的食物中毒也将有所增加,同时应加强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人感染H7N9禽流感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中东呼吸综合征存在输入病例的风险,但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较低;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近期有所上升,但传入我国的风险仍为低,输入病例导致该病在我国本土化和大范围播散的可能性极低。结论 2014年7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事件数将下降;需重点关注我国霍乱、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热、食物中毒,同时关注中东呼吸综合征及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2019年9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总体上,预计9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8月略有上升。 我国媒介伊蚊分布地区处于登革热高发期,本地病例将继续增多,Ⅰ类省份部分本地暴发疫情仍将持续,存在发生较大规模本地暴发疫情的风险,输入病例多且媒介密度较高的Ⅱ、Ⅲ类省份存在输入病例引发本地传播甚至出现暴发疫情的可能。 手足口病将进入秋季流行期。 霍乱仍会出现散发病例。 炭疽处于高峰期,既往存在炭疽疫源地的西部和东北等地发生炭疽病例的可能性大。 空肠弯曲菌感染所致格林–巴利综合征暴发事件可能会发生。 食物中毒仍处于高发期。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仍将持续发生,但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需要对登革热、手足口病予以重点关注,对霍乱、炭疽、空肠弯曲菌感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食物中毒、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2014年6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既往历史数据分析,结合近期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预计2014年6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与5月持平或略有下降,报告事件将以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等传染病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事件;近期多地发生登革热输入病例,既往发生过登革热流行或暴发的地区尤应加强防控工作。人感染H7N9禽流感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中东呼吸综合征存在输入病例的风险,但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较低。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近期有所上升,但传入我国的风险仍为低,输入病例导致该病在我国本土化和大范围播散的可能性极低。结论 2014年6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5月持平或略有下降;需重点关注手足口病和中东呼吸综合征,一般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病以及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2019年10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10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9月继续上升,但规模可能低于前3年10月的平均水平。 国庆期间北京市需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毒病等肠道传染病,以及登革热、疟疾、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病等输入性传染病。 我国媒介伊蚊分布地区处于登革热高发期,本地传播地区和病例可能将继续增多。流感目前处于低流行态势,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流感活动季节,建议各地提前做好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食物中毒10月将逐渐下降。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仍将持续发生,但输入我国的风险低。 2019年我国公民在国庆假期旅行时,境内游需关注登革热、诺如病毒病、霍乱、季节性流感等传染病疫情以及食物中毒的风险,出境游需关注登革热、霍乱、埃博拉病毒病、寨卡病毒病、黄热病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疫情的风险。结论需要对国庆活动期间的公共卫生风险、登革热予以重点关注,对季节性流感、食物中毒、国庆假期旅行卫生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2019年1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预计1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12月有所下降,可能以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事件为主。 我国内地可能将继续出现人感染禽流感散发病例。 流行性感冒活动水平将继续上升。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疫情下降,但仍将处于高发期水平,学校仍将出现聚集或暴发疫情。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不排除进一步扩散及病例输入我国的可能,但由输入病例导致大规模本地传播的可能性极低。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继续高发。 结论 需要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人感染禽流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对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及刚果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2018年12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总体上,预计12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11月有所上升,可能以水痘、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及手足口病等事件为主。 我国内地可能将继续出现人感染禽流感散发病例。 流感活动水平将继续上升。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疫情将继续升高,学校仍将出现暴发疫情。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不排除进一步扩散及病例输入我国的可能,但由输入病例导致大规模本地传播的可能性极低。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将持续高发。 结论 需要对人感染禽流感、流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予以重点关注,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2019年5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总体上,预计5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4月有所上升,可能以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等事件为主。 全国手足口病将进入流行高峰期。 登革热将继续出现境外输入病例,广东、浙江、海南和云南等高风险地区存在出现本地病例的可能,并可能出现小规模暴发疫情。 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呈低发态势,仍可能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或其他亚型动物流感病毒散发病例。 食物中毒即将进入高发期,细菌性食物中毒及毒蘑菇中毒将增加。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仍将持续发生,但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需要对手足口病予以重点关注,对登革热、人感染禽流感、食物中毒、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2018年6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和既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预计6月全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5月有所下降,事件类别主要以发生在学校的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传染病事件为主。手足口病仍将处于高发季节。食物中毒事件将会增多,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将明显增加。登革热仍有可能出现境外输入病例,云南、广东等高风险地区存在出现本地病例的可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处于低发期,但国内和国际旅行相关暴发风险持续存在。炭疽报告病例数会继续上升。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以及印度尼帕病毒病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 2018年6月我国大陆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将有所下降;需重点关注手足口病、食物中毒可能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一般关注登革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炭疽、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印度尼帕病毒病相关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2014年9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既往数据分析,结合近期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预计2014年9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较8月将有所增加,但报告事件数不会超过2011年以来同期平均水平;报告事件将以传染病事件(如登革热、霍乱、菌痢等)和食物中毒为主。我国面临埃博拉出血热输入的风险,但基于我国目前的发现、诊断和控制能力,病例输入后发生疫情扩散的可能性低;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病病死率极高,一旦出现输入性病例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当前我国面临登革热输入和本地暴发的双重压力,广东省和云南省已出现本地暴发疫情,广西、福建、浙江和海南等南方重点省(自治区)疫情存在局部暴发的可能。随着各类学校和幼托机构陆续开学,学校和幼托机构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水痘等传染病暴发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风险有所上升。国庆长假临近,各地卫生部门应提前做好旅行卫生提示,并加强节日期间的卫生监管和应急值守工作。结论 2014年9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8月将略有升高;需重点关注我国登革热、手足口病、食物中毒事件,以及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2018年10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10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比9月有所上升,可能以水痘、手足口病、登革热、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事件为主。 其中登革热仍将处于疫情高发期,虽然报告病例数比2017年低,但2018年发生本地传播的疫点较多,加上近期南方台风频繁登陆、蚊媒控制难度大,仍需关注疫情持高不下的风险。 随着气温下降,北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会出现下降。 食物中毒事件将会下降。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输入我国的风险仍然较低。 需提示国庆长假期间注意旅行相关传染病。结论需要重点关注登革热,对于乙脑、食物中毒、埃博拉病毒病输入风险和国庆旅行卫生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2014年5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5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较4月将有所上升,但报告事件数可能不会超过2011年以来同期平均水平;报告事件将以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等传染病暴发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学校等集体单位报告较多。手足口病将进入发病高峰期;麻疹将维持较高发病水平;布鲁氏菌病的病例会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人感染H7N9禽流感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中东呼吸综合征存在输入我国风险,但风险未较以前明显上升。西非埃博拉病毒病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 2014年5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有所上升;需重点关注手足口病,一般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布鲁氏菌病、中东呼吸综合征和埃博拉病毒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2019年3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3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较2月有所上升,可能以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及手足口病等事件为主。 我国内地流行性感冒活动水平将继续下降,但仍会出现聚集或暴发疫情。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可能在学校出现聚集或暴发疫情高峰。 风疹发病水平将持续上升。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仍将持续发生,但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需要对流行性感冒予以重点关注,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风疹、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疫情流行特征,总结该国疫情未能及时控制原因,为今后我国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方法 收集世界卫生组织和塞拉利昂卫生部官方网站公布的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至2015年3月1日,塞拉利昂共报告EVD病例11 446例,死亡3546人,发病率为180.6/10万,死亡率为55.9/10万。塞拉利昂疫情时间分布可分为五个阶段:悄然而缓慢传播阶段、暴发阶段、快速上升阶段、快速下降阶段、波动式缓慢下降阶段。疫情首发地区为西南部的凯拉洪,之后输入至西北部的坡特洛科,继而蔓延至全国。有登记信息的病例(10 903例)数据显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1),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2=2136.07,P0.001)。医务人员发病率高于全国,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 塞拉利昂疫情未能及时控制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水平落后、文化习俗、防控资源不足、早期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等。该国疫情应对经验对我国今后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2014年11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11月仍将是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较高的月份之一,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与10月相当。我国(未含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下同)存在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输入的风险,但综合考虑疫情形势及我国的防控策略,发生境内疫情扩散的可能性低;但该病病死率极高,一旦出现输入性病例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近期新疆、江苏相继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且南方部分省份活禽市场活禽交易重现,病例有逐渐增加的可能。目前我国登革热疫情已呈下降趋势,11月疫情出现大规模反弹的可能性小。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将出现季节性升高,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可能会陆续出现暴发疫情。近期,中东呼吸综合征在沙特连续数日均有病例报告,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聚集性病例,我国存在输入风险,但进一步播散的风险仍为低。我国北方地区已逐步进入燃煤取暖季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有所增加。结论 2014年11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处于全年较高水平;需重点关注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同时关注登革热、流行性感冒及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我国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