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惠英 《广西医学》2003,25(10):2021-2022
早产一直是围产医学研究的重点 ,而围产儿死亡约 75 %以上与早产相关。因此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为减少围产儿死亡率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 ,防止早产。本文就近 3年来在本院住院分娩中发现早产的 2 0 5例病例 ,就早产因素、早产处理 ,对围产儿的影响等进行临床分析 ,寻找防治早产的措施 ,以降低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统计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在我院住院分娩 3872例中 ,发生早产 2 0 5例 ,发生年龄最小 1 9岁 ,最大 36岁 ,平均年龄 2 6.2岁 ,其中初产妇 93例 ,经产妇 1 1 2例 ,单胎…  相似文献   

2.
102例早产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素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2):1442-1443
<正> 早产是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75%以上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为了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必须降低早产的发生率。为了更好地预防早产,现对我院102例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我院1996年1月-2001年12月分娩总数982例,其中发生早产102例,发生率10.39%,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42岁,孕28-32+6周12例,占11.76%,孕33-36+6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随着围产医学迅速发展及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 ,临床上发现羊水过少病例逐渐增多 ,如处理不当将导致围产儿死亡。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 75例羊水过少病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羊水过少病例 75例 ,占同期分娩总数的7.16 % ,其中初产妇 6 2例 (82 .7% ) ,经产妇 13例 (17.3% )。妊娠 39~ (周 ) 2 7例 ,4 0~ (周 ) 2 6例 ,4 1~ (周 ) 16例 ,≥ 4 2(周 ) 6例。延期、过期妊娠共 4 8例 ,占 6 4 %。1.2. 诊断标准 凡分娩时羊水总量 <30 0ml者诊断为羊水过少[1] 。 6 7例分娩前 1周或…  相似文献   

4.
王敏 《河北医学》2002,8(8):759-759
围产儿死亡是指死胎、死产和早期新生儿 (7d内新生儿 )死亡 ,围产儿死亡率直接体现围产期保健服务质量 ,是衡量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提倡优生优育 ,必须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枣庄市 2 0 0 1年 1月至 12月份的活产数 32 2 0 6 ,围产儿死亡 6 19例 ,死亡率为 19.2 2‰ ,其中死胎死产 2 93例 ,早期新生儿死亡 32 6例。1.2 围产儿死亡死因分类及顺位 ,见表 1。表 1 围产儿死亡死因分类及顺位表死因例数构成率 (% )死因例数构成率 (% )早产 15 92 5 .69过期妊娠 2 2 3 .5 5新生儿重度窒息 12 42 …  相似文献   

5.
326例胎膜早破经阴道分娩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宇华 《河北医学》2003,9(9):842-842
胎膜早破是产科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 2 %~ 2 5 %[1] 。发生在早产者约占足月产的 2 .5~ 3倍。胎膜早破并发宫腔感染 ,是围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破膜一般不影响产程进展 ,为倡导自然分娩 ,本院于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对经阴道分娩的 32 6例胎膜早破病例在分析相关因素的基础上 ,针对 171例异常分娩者 ,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 ,使其自然分娩 ,现报告如下。1 原因分析1.1 胎膜早破诱发早产 ,共分娩 92例 ,孕周为 30~ 36周 ,新生儿体重为 190 0~ 2 30 0g ,其中二例新生儿因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1.2 胎膜…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早产对围产儿影响以及早产组围产儿死亡与体重的关系及死亡时间进行分析,以便为早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降低新生儿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活产婴儿5977例,其中346例早产为病例组,同期非早产儿中随机抽取346例作为对照组。1.2 纳入标准: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周的新生儿。排除标准:死胎、死产、计划生育流产不计在内。1.3 分析因素:孕妇年龄、胎次、血红蛋白、孕产史及妊娠高危因素(如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妊…  相似文献   

7.
近 10余年的努力 ,我国围产期保健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了明显缩短 ,为了更好地做好围产期保健 ,本文分析了我院 6年来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的资料 ,以便更好地提出作为产科临床医生如何提高产科质量来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 ,现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自 1994年~ 1999年间我科分娩总数 6 5 82例 ,围产儿总数6 6 2 7例 ,其中死胎数 42例 ,死产数 5例 ,新生儿死亡数 2 8例 ,围产儿死亡总数 75例 ,围产儿死亡率 11.31‰。表 1 围产儿死亡病因分析病因例数百分比 %产科直接因素脐带因素   13    17.3早产 10 13.33羊水过少 …  相似文献   

8.
107例双胎分娩方式和围产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胎妊娠由于产力异常、胎位异常及各种并发症使难产及手术产率、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单胎妊娠。现将我院自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分娩的 10 7例双胎的分娩方式和围产儿做一次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住院分娩总数 6 85 6例。其中双胎妊娠 10 7例 ,占15 .4 %。两者之比为 1:6 4 ,高于文献报道[1] 。1.2 统计学方法 χ2 检验。2 结果2 .1 双胎胎先露与分娩方式 第 1胎儿胎先露不正占 14% ,第 2胎儿胎先露不正占 39%。阴道分娩 4 9例 ,占 4 5 .8%。剖宫产 5 8例 ,占 5 4 .2 %。…  相似文献   

9.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在产科是棘手问题。在我国 ,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早产和胎膜早破经常同时存在 ,但胎膜早破后使早产的处理变得复杂化。据报道[1] ,Romero统计 2 7%~ 4 6 %的早产是先由胎膜早破引起 ,如不予处理 ,5 0 %孕妇将在 2 4小时内早产 ,90 %将在 1周内分娩。所以预防早产 ,恰当地处理胎膜早破及早产 ,将可减少围产儿死亡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4年 1月~ 1998年 6月我院孕2 8~ 36周胎膜早破早产孕妇 139例 ,占早产总数的34 92 % ,占胎膜早破总数的 4 0 4 % ,占总分娩数的1 2 7% …  相似文献   

10.
126例死胎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云 《广西医学》2003,25(8):1535-1536
围产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围产儿死亡构成比中死胎占大多数 (1~ 3 )。所以为了总结经验 ,提高产科工作质量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对我院 42例死胎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针对原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将围产儿死亡控制在较低范围。1 资料与方法  以妊娠满 2 8周临床产前胎心音消失 ,胎儿死于宫内为死胎诊断标准 ,对于 1 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1 2月在我院分娩的 1 2 6例死胎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2 结果2 .1 死胎与孕周的分布关系 ,在本组资料中死胎发生于妊娠 2 8~ 34周 5 2例 ,35~ 37周 36例…  相似文献   

11.
早产是围生儿死亡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早产约占分娩总数的10%左右。75%以上围生儿残废与早产有关。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我院分娩总数6 225例中有早产523例,笔者对其早产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加强对早产的认识,从而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和患病率。1临床资料早产523例孕妇中,单胎48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1991年1月~199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死亡围产儿分析,以期找出城乡围产保健的差异。1临床资料与结果1.1围产儿死亡与城乡关系我院1991年1月~1995年12月共有1843例产妇住院分娩,其中市内户口869人,市内围产儿871人,农村户口为974人,围产儿为992人。围产儿死亡共58例,城市围产儿死亡率为16.17to,与华西医科大报道1987~1990年围产儿病死率相近川,但农村围产儿死亡率为46.4yto,是城市的2.8倍。见表1。1.2城乡围产儿死因构成比早产是致城乡围产儿死亡共同的首要原因。其次,农村围产儿死亡原因顺序是脂位不正、窒息、畸…  相似文献   

13.
周云 《河北医学》2003,9(9):859-860
为减少产时并发症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本文将我科自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共 7个月期间分娩中的各种脐带因素对胎婴儿的影响进行分析 ,以寻求准确的诊断与正确的处理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分娩总数为 1876例 ,其中有脐带因素的分娩 5 6 4例 ,无脐带因素的分娩 1312例 ,本组 5 6 4例中年龄最大者 39岁 ,最小者 2 3岁 ,初产妇占 96 .8%(5 4 6 / 5 6 4 ) ,经产妇占 3.2 %(15 / 5 6 4 )。1.2 脐带因素分类 ,见表 1。表 1 脐带因素分类分类例数占分娩总数 %脐带缠绕 5 42 2 8.9脐带受压 16 …  相似文献   

14.
国产期是以婴儿出生体重达到一千克,孕满28周到出生后七天为标准。本文收集我院近两年来围产儿死亡43例,探讨发生率及其原因。资料一、发生率我院除1989年1月至1990年12月未两年中国产儿总数1,795例,死亡43例,占分娩总数2.41%,其中死胎率1.51%;死产率0.78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胎儿脐带绕颈对孕妇、围产儿影响 ,现对我院 5 2 1例胎儿脐带绕颈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1999- 0 1- 12住院分娩 16 5 4胎儿例 ,分娩后诊断胎儿脐带绕颈 5 2 1例 ,占分娩总数 31 5 %。随机抽取同期无脐带绕颈病例 30 0例做为对照组与之对比分析。 2组病例孕妇年龄、妊龄无明显差异。比较胎儿脐带绕颈对围产儿窒息的影响及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见表 1,2 )。表 1 脐带绕颈与围产儿窒息关系组别例数正常围产儿围产儿窒息脐带绕颈组 52 1 4 76 45 8 6 %对照组 30 0 2 96 4 1 3 %P值 <0 0 0 1 <0 0 0 5表 2 脐带绕颈对孕妇…  相似文献   

16.
干预性早产指由于产科并发症和内外科合并症的存在 ,继续妊娠将造成母婴不良的结局 ,医务人员不得不提前有计划的进行积极干预而造成的早产 ,亦称医源性早产。临床上这类早产的处理需多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合作。本文对我院 6年来干预性早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降低围产儿病死率的对策。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5年 6月至 2 0 0 1年 1 2月 ,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总数 4 5 80例 ,其中早产 2 4 7例 ,早产发生率 5 .39% ,干预性早产 85例 ,占早产数的 34.4 1 %。 85例干预性早产中母亲年龄最大 4 6岁 ,最小 2 1岁 ,平均 2 8.5岁。…  相似文献   

17.
脐带绕颈是产程中造成急性胎儿窘迫的重要因素之一。脐绕颈占分娩总数的 13%~ 2 5 % [1] ,严重时可使胎儿猝死宫内或导致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如能早期诊断 ,恰当处理 ,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2 ] 。因而我院对部分孕妇采用超声波多普勒胎音仪与B超检查联合的方法诊断脐带绕颈 ,对诊断脐绕颈者行脐动脉血流测定及胎心监护 ,以便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处理 ,达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目的 ,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从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月间于我院住院分娩者 14 0 3例 ,其中有 79例曾于我院门诊行超声波多普勒胎…  相似文献   

18.
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产的病因地很多,本文着重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早产对围产儿的影响,为防治早产,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资料:1997年7月至1998年6月在我院分娩总数1650例,发生早产86例,其中单胎妊娠81例,双胎妊娠5例,9...  相似文献   

19.
周冰 《海南医学》2002,13(2):26-26
羊水过少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围产儿的预后 ,近年来 ,随着围产医学研究的发展 ,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 ,羊水过少的诊断率显著提高 ,我院在 1999年 1月— 12月对 6 7例羊水过少的病例进行了综合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9年 1—12月住院分娩总数为 1911例 ,其中羊水过少 6 7例 ,发生率 3.5 1% ,随机抽取同期羊水量正常的 10 0例产妇为对照组。1 2 诊断方法1 2 1 以B超提示羊水指数 (AFI) 8.0cm为羊水过少临界值 ,AFI<5 .0cm为羊水过少的绝对值 ,筛查羊水过少的病例。1.2 .2  6 3例剖宫产者 ,切开…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降低围产儿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提高人口素质,本文通过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分娩的出生后Apgar≤7分的54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其相关因素,以及时纠正和处理。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新生儿娩出1 m 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呼吸功能不全者称为新生儿窒息。国内外多采用V irgin iaApgar于1953年所推荐的Apgar评分法诊断新生儿窒息〔1〕。1·2发生率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足月分娩新生儿897例,男女新生儿比为462∶435=1·062∶1。分娩后1分钟内Apgar评分≤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