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原发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显龙  杨华  郭幼文  梁平 《重庆医学》2003,32(7):908-909
目的 通过X线平片、CT平扫、CTM与MR扫描对比,探讨诊断原发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原发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其中33例全部做了MR扫描,12例做了X线平片,11例做了CT扫描,5例做了CTM检查。结果 33例MR检查全部阳性显示,12例X线平片仅发现4例阳性,11例CT检查发现7例阳性,5例CTM检查全部阳性显示。结论 MR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隐性骨折是指常规X线平片不能发现而实际却存在的骨折,常见于膝关节、脊椎、髋关节等部位,其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CT、MRI和核素骨显像,其中MRI是目前公认的诊断隐性骨折的最佳方法[1].现收集本院2003年2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17例脊椎隐性骨折病例,分析MRI征像,旨在进一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对早期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90例126个髋关节,进行影像学对照分析,对比X线平片、CT、核素扫描、MRI检查对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能力。结果对于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X线平片有一定限制;CT优于X线平片,在显示病变区内的增生、硬化、碎裂和囊变等方面较X线更清楚;放射性核素骨扫描较X线检查敏感,但特异性低,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MRI在出现X线和(或)CT改变之前,甚至核素扫描尚正常时就可在股骨头有异常信号。结论MRI检查是诊断初期和早期ANFH的最佳方法,尤其对早期病变区内各种成分的显示。病变区周围的骨髓水肿以及关节内积液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4.
核素骨显像在应力性骨折、隐性骨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红 《重庆医学》2007,36(14):1413-1413,1447
目的 研究核素显像在应力性骨折、隐性骨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2例临床怀疑存在应力性骨折或隐性骨折患者的X线片、SPECT核素骨三相检查的资料,分析二者(X线、核素显像)的影像学表现及与病变好发部位的相关性.结果 (1)所有患者均在X线片阴性结果的情况下再进行了核素骨三相扫描,最后诊断应力性骨折12例,隐性骨折8例,正常2例;(2)SPECT核素骨三相扫描血流相、血池相显示骨折部位血供增加,延迟相表现为骨折处异常放射性聚集;(3)应力性骨折或隐性骨折好发部位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均好发于骨骼生物力学上的薄弱区.结论 应力性骨折多为不完全性骨折 ,有些仅仅涉及到皮质,故在疾病的初期,X光片多为正常影像;隐性骨折多由于部位隐蔽,或太小骨折而导致X射线检查难于发现异常.核素显像主要显示的是功能性的异常,尤其骨三相扫描还可显示病变的血供改变情况,对于发现病灶非常敏感,故要早期诊断应力性骨折或隐性骨折核素骨显像是一很有必要的检查手段,尤其是在X光片为阴性结果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王怀全 《中外医疗》2011,30(18):176-176
目的研究核素骨显像在隐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1例临床怀疑存在隐性骨折患者的SPECT核素骨检查的资料和X线平片,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对X线检查结果为阴性,而有明确的外伤史,局部明显疼痛的患者,进行核素骨显像,骨折处表现有明显异常放射性聚集确诊为隐性骨折。隐性骨折主要发生于不规则骨,如:胸骨、前肋端(近胸骨旁软骨处)、肱骨髁上部位、脊椎骨等。结论隐性骨折多发生于不规则骨或骨折部位隐蔽、骨折线细小而导致X射线检查难以发现异常。放射性核素显像是诊断隐性骨折非常敏感的检查方法,对于临床早期诊断不明确,尤其是X线片表现阴性结果的情况下,行核素骨显像,可提高隐性骨折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隐性骨折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隐性骨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及MRI检查,10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胫骨近端及MRI检查,10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胫骨近端及胸椎、腰椎。结果:本组25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CT检查10例亦无明显骨折征象,仅见骨小梁结构较乱,周围软组织肿胀;MRI检查25例显示隐性骨折呈现长T1、短T2或不规则状线形异常信号,其周围可见不规则长T2骨挫伤水肿异常高信号影,均伴有周围软组织水肿的异常信号。结论:MRI能早期诊断骨隐性骨折,若患者局部症状明显,X线检查无阳性征象者行MRI检查应为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尚月静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2):745-747
目的探讨X线、CT、核素骨扫描(ECT)及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价值。方法分析58例78髋临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的早期X线、CT、ECT及MRI扫描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X线平片、CT、ECT及MRI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分别为51.3%,85.8%,89.7%及92.3%.结论MRI是目前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最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1例经随访证实的应力性骨折的X线平片、CT、MRI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表现.结果 与X线平片比较,CT、MRI更容易发现应力性骨折的骨折线,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应力性骨折需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王忠  李忠  杨华 《重庆医学》2008,37(19):2191-2192
目的 探讨MRI在骨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及MRI检查,12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胫骨近端及椎、腰椎.结果 本组28例X线平片均未见明确骨折征象,CT检查12例(占43%)亦无明显骨折征象,仅6例(占21%)见骨小梁结构较乱,周围软组织肿胀MRI检查28例显示隐性骨折呈线条状T1低信号影,其周围可见不规则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结论 MRI能明确诊断骨隐性骨折,若患者局部症状明显,X检查无阳性征象者行MRI检查应为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平片、CT、MRI、骨显像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价值.方法 48例受检者: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14~62岁,均经过X线、CT、MR及骨显像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显示早期病变的特异性,敏感性最高,CT次之,骨显像敏感生比较高,特异性较差,X线最差.结论 MRI是目前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X线平片、螺旋CT、MRI检查技术的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9例脊椎骨折的X线平片、螺旋CT、MRI影像学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89例椎体骨折病例的均有脊柱曲度改变,X线平片、螺旋CT及MRI均能全部显示;对椎体骨折线、椎弓骨折的显示,CT轴位图像结合MPR及3D重建、X线平片和MRI的显示率分别为71%、32%、63%,CT优于X线平片和MRI;MRI显示脊髓损伤、韧带损伤、椎体骨髓挫伤(83%)比螺旋CT(68%)具有优势。结论 X线平片是急性脊柱骨折的基础检查方法;螺旋CT的横轴位、多平面重建及3D联合运用能明确损伤部位、程度,立体直观,有利于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MRI对于脊髓损伤的改变和骨挫伤的显示良好。  相似文献   

12.
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CT和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提高对鼻骨正常变异的认识。方法80例鼻骨骨折病人,均做鼻骨CT横断面、冠状面和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结果CT全部诊断正确,阳性率为100%,X线平片诊断65例,阳性率为81%。80例CT诊断的骨折中,单纯性鼻骨骨折35例(占44%),粉碎性骨折12例(占15%),复合性骨折33例(占41%)。在18例健康志愿者的鼻骨CT检查中,发现2例鼻额缝缝间骨和1例鼻骨尖的“鹰嘴样”变异,其发生率为17%(3/18)。而CT均清晰显示骨折存在;18例健康志愿者中有3例存在不同类型的鼻骨变异。结论CT扫描在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研究膝关节隐性骨折的MRI诊断及意义。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49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纳入该研究,回顾性分析入组病例影像学资料,评估其损伤部位、损伤范围以及损伤程度。结果经MRI扫查发现,49例患者中共计98处隐性骨折病灶,其中一处骨折20例,二处骨折16例,三处骨折10例,四处骨折3例。按照损伤累及范围与损伤程度可将膝关节隐性骨折分为3种类型:隐性皮质下骨折、隐性骨皮质骨折、隐性骨软骨骨折。结论采用MRI扫查膝关节隐性骨折有利于准确诊断骨折类型以及骨折部位,可有效支持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评估,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的骨转移瘤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2012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拟诊断为骨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种影像学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阳(阴)性预测值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00疑似骨转移瘤患者中,单独行CT检查者26例,MRI检查者40例,ECT检查者5例;行CT联合MRI者15例,CT联合ECT者5例,MRI联合ECT者7例,CT、MRI、ECT三者均检查者2例;CT诊断的灵敏度为0.733、特异度为0.333;MRI诊断的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313;ECT诊断的灵敏度为0.929、特异度为0.400。结论三种影像学方法对于骨转移瘤均具有典型表现,ECT与MRI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对于骨转移瘤的检出率更高,而临床应结合多种影像学手段及临床表现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5.
胡丽萍 《中外医疗》2010,29(24):24-25
目的探讨隐性骨折患者的临床鉴别水平,并分析磁共振技术MRI在临床隐性骨折鉴别中的作用。方法对本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7月本院骨科收治的隐性骨折患者患者103例进行了临床治疗及护理,并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 103例患者先行X线平片检查,均未发现有明显骨折迹象。同时所有103例患者经磁共振MRI检查后,有83例患者显示有存在不同程度的隐形骨折表现,约占全部病例的80.6%;而MRI检查呈阴性的患者仅有20例,约占19.4%。MRI的骨折检查结果较X线平片检查的结果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入院骨科患者,可先行进行X线平片或者CT检查,从而筛除明显的骨折患者。而对于那些X线平片或者CT检查呈正常,但患者有存在有持续肿胀疼痛的临床症状,可以进行MRI检查以提高对隐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率,避免临床漏诊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均拍X线平片,9例CT扫描,6例MRI扫描。结果16例ABE发生于长管状骨9例,脊柱4例,短骨及扁骨3例。13例病变呈膨胀性骨质破坏,10例病变边缘可见硬化,5例合并病理性骨折,8例病变可见分隔,11例可见典型的液一液平面,3例病变周围可见软组织异常改变,其中2例软组织肿胀,1例软组织肿块,12例病变内密度和(或)信号显示不均匀。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和MRI对ABC诊断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ABC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骨肉瘤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探讨三者在原发骨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骨肉瘤病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在15~48岁,平均26岁。其中发生在股骨的原发骨肉瘤8例,胫骨5例,肱骨3例。回顾性分析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 16例均经X线平片、CT和MRI检查,X线平片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8%,CT检查正确率为100%,MRI检查正确率为100%。16例原发骨肉瘤中成骨型骨肉瘤3例,溶骨型骨肉瘤2例,混合型骨肉瘤11例。X线平片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瘤骨和Cod-man三角检出率分别为88%、63%、56%、56%、44%;CT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瘤骨和Codman三角检出率分别为100%、75%、94%、75%、25%;MRI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瘤骨、软组织肿块、瘤周水肿区及Codman三角检出率为100%、25%、25%、100%、100%、19%。CT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瘤骨的显示敏感,对Codman三角的显示不如X线平片;MRI对骨膜反应、瘤骨的显示不如X线平片和CT;X线平片和CT不如MRI对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瘤周水肿的显示。结论 X线平片是诊断骨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MRI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MRI为外科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正君  刘勇  罗丽  宋震宇  黄冰峰 《西部医学》2013,25(7):1070-1072
目的评价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WB-DWI)与同位素全身骨扫描(ECT)对全身骨转移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恶性肿瘤骨转移30例(肺癌18例、前列腺癌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WB-DWI及ECT对全身扫描,结合骨转移部位MRI扫描(取T1、T2加权像及脂肪抑制技术STIR)。WB-DWI及ECT检查间隔时间小于2周。结果 30例中,WB-DWI、ECT检出骨转移部位相同。WB-DWI检出脊柱转移23例(76.7%),骨盆转移14例(46.7%),肋骨转移6例(20.0%),肱骨转移4例(13.3%),股骨转移6例(20.0%)。ECT检出脊柱转移19例(63.3%),骨盆转移11例(36.7%),肋骨转移5例(16.7%),肱骨转移4例(13.3%),股骨转移6例(20.0%)。WB-DWI与ECT对脊柱、肱骨、股骨转移检测无差异(P>0.05),对骨盆、肋骨转移检测有差异(P<0.05)。结论 WB-DWI、ECT两种方法对骨转移均敏感,相比之下,WB-DWI对骨转移检出率、定位、定量准确性较ECT为高。  相似文献   

19.
回顾分析了1463例骨折病人的X线平片和CT表现,其中隐匿性骨折37例(2.5%),均为CT扫描所发现。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它可以克服平片重叠影的影响以及患者体位所限不易显示骨折的缺点。对有外伤史、临床疑有骨折而平片显示阴性时应进行CT扫描。  相似文献   

20.
长管状骨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长管状骨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11例长管状骨骨旁骨肉瘤,11例中8例发生在股骨,3例发生在胫骨。11例均拍X线平片,8例CT扫描,3例MRI扫描。结果发生在股骨的8例病例中X线表现为皮质旁放射状高密度影,边界欠清楚,局部软组织隆起。发生在胫骨的3例病例中X线表现为基底部附着于骨表面的骨性肿块,邻近骨皮质增生硬化,软组织内可见团状和菜花状不规则高密度瘤骨,其中1例与骨皮质关系密切病例可见到骨皮质与肿瘤骨之间有一透亮带。结论长管状骨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综合分析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