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及结合文献探讨我院2010年01月至2013年03月明确诊断住院治疗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65例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045 d,平均33 d。复查头部及脊髓MRI,病灶吸收明显43例,2例死亡。结论 ADEM病因发杂,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诊断困难,MRI及脑脊液、脑电图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早期给予即时大剂量长程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前驱感染仍然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应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2.
对36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发现患者发病年龄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急性起病,易于复发,常见诱因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疫苗接种、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等,实验室检查中脑脊液可出现免疫活性球蛋白增高,受累部位包括脊髓、小脑、大脑白质、脑干等,辅助检查如影像学、电生理、免疫学检查等可协助诊断,运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确切。结合临床特点、神经电生理、脑脊液免疫学及影像学检查等,临床确诊较为准确,及时恰当的治疗对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21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21例患者中10例(47.6%)有前驱感冒病史,7例(33.3%)有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呕吐、头痛、意识障碍、颅神经受累、病理征阳性等。辅助检查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弥散性异常;脑脊液白细胞数(21×106/L ~100×106/L)不同程度增高,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高17例, IgG增高19例,糖降低3例,氯化物均正常。头颅MRI表现为颅内多发的脑脊髓白质损伤灶。治疗:全部病例急性期均静脉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恢复期辅以康复及营养神经治疗。预后:半年复查时19例患儿无后遗症,2例患儿尚有双下肢肌力降低现象。结论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早期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且康复训练对恢复期患者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炎症脱髓鞘为特征的细胞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现将我院2006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18例ADEM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21例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7%有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头痛、瘫痪、尿便障碍、周围神经及神经根受累、意识障碍、癫痫等。头颅MRI可见颅内、脊髓多发异常信号,使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大多病情能明显好转。0.5~1年随访,共随访14例,7例漏访,10例症状完全缓解,其余遗留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结论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激素治疗反应较好,及时诊断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7.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是一种广泛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急性炎性反应,以多灶性或弥漫性脱髓鞘病灶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脑和脊髓弥漫性损害为主的症状和体征,可分为脑型、脊髓型和脑脊髓型[1].主要症状为脑膜刺激征、脑神经麻痹、偏瘫、截瘫、大小便障碍等.因起病急,进展迅速,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全面实施综合护理对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促进早日康复十分重要.我科2004年1月~2009年8月收治22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现就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4例儿童脑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脊髓炎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临床确诊儿童脑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脊髓炎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结果加强从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的严密观察,人工气道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和营养支持、功能锻炼炼这几方面进行全面护理能减少患儿的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病情的稳定和好转,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脑部MRI表现及临床特点。探讨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21例,18例发病前有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史。全部病例行头部MRI检查,18例行MRI复查。结果病变多发,不对称,大脑白质受累2l例,16例同时累及丘脑,13例可见“垂直征”,19例异常增强,15例复查见异常信号缩小且数目减少。结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均有脑部MRI改变且颇具特征性。结合病史及厦单相病程可作出早期诊断,MRI随诊是评价疗效的重要手段,MRI显示丘脑受罪可作为鉴别本病与多发性硬化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s,ADEM)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相关性疾病,易与病毒性脑炎混淆,但其在治疗上有很大区别,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诊断为ADEM的成人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主要的治疗方法分为甲泼尼龙加丙种球蛋白(MPS+IG)组及甲泼尼龙(MPS)组,以2组患者Kurtzke神经功能障碍量表(EDSS)评分反映疗效,比较两组治疗7d、15d的EDSS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7d时MPS+IG组的EDSS评分为2.7±1.5,明显低于MPS组的EDSS评分3.8±1.7(P<0.05),治疗15d时两组的EDSS评分及随访期间的复发病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成人ADEM在治疗早期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病情好转,效果优于单用甲泼尼龙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对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患儿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至株洲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基泼尼松龙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均4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人免疫球蛋白400~500 mg/(kg· d),治疗3~5 d。甲基泼尼松龙组患者予以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15 mg/(kg· d),地塞米松组患者予以地塞米松0.5 mg/(kg· d)。两组均治疗1个月。另选取至株洲市中心医院体检的健康患儿4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E、IgM,记录比较接受治疗的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IgG和IgM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IgG和IgM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甲基泼尼松龙组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地塞米松组IgG和IgM水平高于对照组和甲基泼尼松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基泼尼松龙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地塞米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基泼尼松龙组治疗有效率为97.96%,高于地塞米松组的8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1,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甲基泼尼松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1%,地塞米松组为26.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基泼尼松龙可明显改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卢昌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71+173-171,173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关系。方法:观察其早期主要临床表现及体征变化,并结合辅助检查,提高早期确诊率,减少漏诊、误诊病例。结果: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存在着一定联系。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结合病例特点综合分析,准确及时诊断及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及疗效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症状、体征特点。方法总结分析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11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表现,单纯型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老年患者阑尾炎及腹膜外位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各具特点。结论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多样,腹痛和胃肠道症状仍是阑尾炎诊断首先要抓住的要点,老年人及腹膜外位阑尾炎症状体征常不典型。外科医生应从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入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姚彬  戴波  刘晔  杨凯  胡祥标 《安徽医药》2010,14(12):1438-1439
目的了解本地区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3~2007年淮北市人民医院肠道门诊确诊的246例急性菌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患者的男女比例近1∶1,平均年龄25.5岁;≤10岁和21~40岁组患者分别占30.1%、32.9%,两组合计占63%(155/246);6、7月份的患者分别占21.5%、28.5%,两组合计占50%(123/246)。结论本地区急性菌痢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无性别差异,患者主要集中于6、7月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2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劳累、情绪变化为主要诱发因素,其中26例患者前驱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合并高血脂、高血压以及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患者发病急,症状重;梗死部位前壁相对多见。2例患者因出现严重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抢救无效死亡,40例患者均好转或治愈出院,存活患者均于12~24 h剧烈疼痛消失,大多数患者于发病后6~12个月内恢复日常工作生活。结论多种诱因造成的冠状动脉痉挛或斑块破裂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重要原因,掌握其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及减轻精神紧张有助于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无功能性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并做免疫组化。结果无功能性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4个临床病理分级,其病理学特点,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均有不同。本组病例中无功能性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G18例,G23例,G3或神经内分泌癌2例,免疫组化检查AE1/AE3阳性3例, Syn阳性11例,CgA阳性10例。随访期内三个级别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51%。结论无功能性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对其治疗有指导作用,免疫组化合理应用可提高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率,减少临床误诊,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及治疗情况,探索DIC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0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56例初治APL患者进行病例总结与分析。结果 156例患者中64例(41.0%)合并DIC,中位发生时间为10d。APL合并DIC患者出血广泛且严重,微血管栓塞表现少见。合并DIC患者完全缓解率为63%,早期病死率为33%,达完全缓解时间为44(25~78)d,治疗中并发维甲酸综合征占17%,与非DI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35、0.001、0.029)。维甲酸联合砷剂治疗可缩短DIC治愈时间。DIC组患者复发率为20%,明显高于非DIC组(8%,P=0.031)。DIC组患者总生存时间为12(0.1~65)个月,5年总生存(OS)率为(56±7)%,与非DI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IC组无复发生存(RFS)时间为17.5(3~65)个月,5年RFS率为(74±8)%,与非DI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外周血白细胞数、生存状态评分(PS评分)是APL合并DIC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DIC是APL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APL致死及导致不良预后的直接原因,应早期诊断。血浆Fbg<1.0g/L、白细胞>20×109/L、PS评分2~4分预示DIC高危、病死率极高,应早期进行维甲酸及砷剂联合诱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compartmen syndrome,AC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到本院就治的76例SAP合并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AP合并ACS患者典型表现有腹胀、腹膨隆、腹痛、呼吸困难等;容易并发器官功能障碍、黄疸、消化道出血、胰性脑病等疾病;76例患者中65例抢救成功,占85.53%;死亡11例,占14.47%。结论对SAP合并ACS患者进行腹腔置管引流联合生大黄导泻、芒硝外敷治疗能有效缓解腹腔高压表现,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