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肠道外损伤情况,为临床诊治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肠道外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2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同期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儿无轮状病毒感染25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肠道症状、肠外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组发生肠道外损伤共18例,比例较高,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道外损伤中,以心肌损害最高为11例,其次为呼吸系统受累5例、肝脏受累3例。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肠道外损伤的表现较多,需要在工作中重视肠道外脏器是否有受损,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肠道外损害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肠外道损害的患儿一共有82例,对82例患儿的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 82例患儿的肠外道损害包括有肝肾功能损害、循环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另外,82例患儿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5.7±2.3)d。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好发于婴幼儿,并会引发各种肠道外损害,通过鲜粪轮状病毒性抗体测定可以有效确诊,同时采取相对应的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使患儿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病,发病率高,近年来发现除胃肠道症状外, 可同时累及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为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对心肌损害程度,对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52 例急性腹泻患儿,进行了心肌酶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的肠道外损害.方法对22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的同时,丙氨酸转氨酶增高18例(7.96%).心肌酶谱异常54例(23.9%),66例合并鼻塞、流涕、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2例,支气管炎11例,肺炎3例.结论轮状病毒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以在肠管外消化器官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发病,这说明轮状病毒存在新的感染途径和感染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肠外器官的损害情况及与脱水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16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各系统损害的78例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合并有肠外各系统器官损害中,呼吸系统损害占首位为45例穴57.7%雪,其它依次为心肌32例穴41%雪、肝脏8例穴10.3%雪、神经系统6例穴7.8%雪,经对症治疗,1~3周均恢复正常。轻度出现肠外器官损害60例穴76.9%雪,重度脱水出现18例穴23.1%雪,经统计学处理,不同程度脱水肠外器官损害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穴P>0.05雪。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合并肠外多系统损害,其发生率与脱水严重程度呈非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程光清  蔡凯乾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82-2283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58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肠外表现的发病率依次为心肌损害(60.0%)、肝脏损害(47.4%)、呼吸系统(32.3%)、中枢神经系统(1.3%)及肾脏损害(0.6%)。结论:轮状病毒腹泻不仅有胃肠道症状,还可以有其它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性肠炎68例肠道外临床症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王克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30-2431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肠外临床表现的发生状况,了解轮状病毒性肠炎所致多器官损害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临床资料,观察出现多脏器损伤的比例,并以发热、酸中毒作为分组标准分析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异常相关性。结果68例患者中,46例出现CKMB升高,9例心电图出现T波异常,37例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10例出现肝功能损伤症状及ALT升高,37例出现酸中毒,6例出现肾脏损伤症状,3例出现皮疹,2例出现无热惊厥;发热、酸中毒与CKMB异常有明显相关性(χ2=4.390、4.271,均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肠外多脏器损伤临床较为普遍,预后良好,控制体温及纠正酸中毒可能减少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长垣县人民医院住院确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观察组)64例,对照组为同期在发育儿科体检正常者18例。记录患儿临床表现的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生化法检测肝功能和心肌酶谱。结果轮状病毒感染可导致肝脏、心肌、呼吸及神经系统等多脏器损害。观察组患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岁组患儿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1岁组(P<0.05);重型腹泻组患儿CK[324.5±995.5)U/d1]、CK-mB[93.8±61.5)U/d1]活性明显高于轻型者[CK(252.8±995.5)U/d1,CKmB(59.6±32.6)U/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可出现肠道外感染表现,以呼吸系统、肝脏、心肌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居多;肝功能、心肌酶谱对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轮状病毒肠炎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3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年龄段为6个月至2岁,且最严重。多数患儿在感染轮状病毒后临床上会出现发热、呕吐、稀水样便等胃肠道症状外,近年来研究发现轮状病毒感染常可侵犯其他多个脏器,出现肠道外损伤。临床上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报道日益增多,本文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微生态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微生态的改变。方法:选择腹泻组(39例轮病毒肠炎患儿)和对照组(30例健康婴幼儿),对他们的肠道菌群进行定量测定,其中2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对他们肠道菌群进行动态定量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肠杆菌在菌群中所占比例相对升高,在发病早期即出现肠菌群紊乱,随着腹泻症状消退,肠菌群失调症状逐渐纠正,而且厌氧菌上升速度较快,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有明显的肠菌群失调,且菌失调的程度与临床病情及脱水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冯雪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67-1667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我国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好发于6个月~23,易导致患儿水电解质紊乱。我院儿科在2004年10月~2005年11月应用肠炎宁糖浆治疗81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RV肠炎肠道外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87例RV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RV肠炎可并发不同程度的肠外损害152例(52.96%)。其中以呼吸系统最常见89例(58.55%),循环系统59例(38.82%),神经系统27例(17.76%),血液系统25例(16.45%),消化系统12例(7.89%),泌尿系统11例(7.24%)。结论 RV感染可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肠外脏器受累予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总结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儿科2009至2010年间收治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87例临床资料。结果 87例病例中心肌酶CK-MB升高83例,轻度脱水49例,占56.3%,中度脱水35例,占40.2%,重度脱水3例,占3.4%;轻度酸中毒(CO2 13~18mmol/L)46例,占52.8%,中度酸中毒(CO2 9~13mmol/L)13例,占14.9%,重度酸中毒(CO2<9mmol/L)5例,占5.7%;合并支气管炎34例,占39%;合并支气管肺炎12例,占13.8%。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易引起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治疗的重点是及时扩容、纠正脱水及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患者的轮状病毒感染和乳糖不耐受及相互关系,帮助临床鉴别诊断婴幼儿腹泻病因。方法对本院门诊及住院年龄在3岁以下555例腹泻患儿粪便均做常规检测、细菌培养、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还原糖检测。结果轮状病毒肠炎409(73.7%)例,乳糖不耐受症349(62.9%)例,轮状病毒合并乳糖不耐受291例,占轮状病毒肠炎患者的71.1%。结论秋冬季婴幼儿腹泻主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而轮状病毒肠炎多数有继发乳糖不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患儿、心肌酶检测、血生化分析及常规药物静脉输液治疗,收集患儿各检查项目的数据资料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本组80例患儿经临床治疗均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临床治愈率100%。患儿中,63例(78.75%)发热,25例(31.25%)电解质紊乱,37例(46.25%)不同程度脱水。2患儿心肌损害同腹泻和发热存在相关性(P<0.05),但同腹泻、发热程度无相关性(P>0.05),与患儿电解质紊乱、脱水症状也无相关性(P>0.05);3患儿心肌酶谱检测指标中,HBHD、CK-MB、治疗后数值明显下降,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CK、LDH与治疗前相比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因轮状病毒性肠炎诱发心肌损伤的概率较高,为防止病情发展,临床治疗需坚持早诊早治原则,注重检查心肌酶谱,以保证患儿心肌健康。  相似文献   

16.
<正>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腹泻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高峰期在每年的秋季和初冬季节,故又名秋季腹泻,临床以腹泻为主要表现,但也有部分患儿发生肠道外其他系统感染。我院近3年采用小儿氨基酸、干扰素早期应用治疗秋季腹泻及其肠道外器官损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100例轮状病毒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表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100例轮状肠炎患儿,按年龄分为2组。对其发病率、入院时临床表现、离子、心肌酶、血气分析、心电图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甲组发病率、脱水、电解质紊乱、心肌损害高于乙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的神经系统损害(惊厥)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除消化系统损害外,还可造成其他系统损害,常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其临床表现较重,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心肌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但神经系统损害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RV)患儿临床及肠道外并发症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近4a门诊及住院RV感染患儿850例。结果:850例RV患儿中,心肌受损270例,呼吸系统受损236例,肝功能受损56例,血液系统受损28例,中枢神经系统受损18例,高热惊厥15例,泌尿系统受损害11例,荨麻疹14例。结论:RV感染可引起肠道外多系统损害,治疗RV感染同时需防治肠道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病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2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晓梅 《河北医药》2009,31(8):956-957
目的研究临床患儿发生轮状病毒感染腹泻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0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感染状况及多器官损害情况进行分析,患儿入院后即采大便标本作轮状病毒抗体测定,并作大便培养检查,同时检测血生化、血沉、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血常规,尿常规及尿微球蛋白及心电图。结果200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尿常规检查异常、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异常以及神经系统受损等问题。结论临床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时,注意肠外脏器功能的检测,及时发现肠外脏器损害并早期给予治疗,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9~2011年收治的122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2例RV肠炎患儿经治疗1~2d后体温下降,3~5d腹泻呕吐停止,平均住院6d;心肌酶谱异常者占25.4%(31/12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者占8.2%(10/122),心肌酶及肝酶异常均为一般性,可随病情好转而渐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仍是秋冬季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应用调节肠道菌群和对症处理、防治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多脏器损害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