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3)-β-D葡聚糖是由D-葡聚糖合成的细胞壁多聚糖,占真菌细胞壁成分的50%以上[1]。研究表明,除结合菌外,所有真菌的细胞壁均含有(1-3)-β-D葡聚糖,而其他微生物、动物及人的细胞成分和细胞外液均不含有这种成分,因此在机体的体液或血液中检测(1-3)-β-D葡聚糖水平可以作为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依据[2]。本研究对98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对患者痰标本进行培养,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聚砜膜透析器透析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58人,均采用聚砜膜透析器透析,分别在透析前以及透析结束后(临下机前5 min)抽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观察透析前后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透析前后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无明显变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过程本身对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无影响,聚砜膜透析器透析不会导致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1, 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价值,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84例怀疑患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病理学检查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37例(44.05%),非侵袭性真菌感染47例(55.95%)。所有患者均进行GM试验、G试验检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侵袭性真菌感染和非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G试验、GM试验的检测值,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G试验、GM试验的检测值分别为(243.68±68.26)pg/ml、(0.55±0.21),均高于非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23.10±8.65)pg/ml、(0.2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试验单一检测的准确度和敏感度分别为70.27%(26/37)、78.57%(66/84), GM试验单一检测的准确度和敏感度分别为56.76%(21/37)、75.00%(63/84), G试验与GM试验串联检测的准确度和敏感度分别为51.35%(19/37)、66.67%(56/84), G试验与GM试验并联检测的准确度和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PI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7例气管镜吸引痰标本患者痰真菌培养阳性的28例设为感染组,阴性的49例设非感染组,同时对其血清(1-3)-β-D葡聚糖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1-3)-β-D 葡聚糖水平,并采用ROC 曲线评价其在 PIFI 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1-3)-β-D葡聚糖浓度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血清(1-3)-β-D葡聚糖20ng/L为临界值,PIFI的敏感性为91.8%,特异性为78.6%。结论检测患者清血(1-3)-β-D葡聚糖有助于判断PIFI感染。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05例怀疑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和真菌培养结果,分别计算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及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率和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是为80.00%和6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62.0±21.34)ng·L-1,阴性者为(5.1±2.03)ng·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聚糖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0.0%和91.7%,葡聚糖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和85.9%,均较真菌培养高。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方法快速、阳性率高、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可用于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梁义  尹琦  陈勇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449-2451
目的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价值。方法以G试验方法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结果在60只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动物模型中,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随病程延长而逐渐增高,深部真菌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3%、100%、100%、58.8%。血浆1,3-β-D-葡聚糖阳性结果明显早于组织病理。结论利用G试验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方法简便,结果稳定,可用于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早期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张丽娜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555-1556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真菌(1-3)-β-D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2.79±2.46)pg/ml;深部真菌感染组为(49.05±31.13)pg/ml.经t检验,对照组与深部真菌感染组(1-3)-β-D葡聚糖平均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6.843,P<0.001).结论:血浆葡聚糖检测可在拟诊早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是否感染真菌的可靠信息,是一种实用的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真菌(1-3)-β-D检测试剂盒(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2.79±2.46)pg/mL;深部真菌感染组为(49.05±31.13)pg/mL。经t检验分析,对照组与深部真菌感染组(1-3)-β-D葡聚糖平均值差异非常(t=6.843,P<0.001)。结论血浆葡聚糖检测可在拟诊早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机体是否感染真菌的可靠信息,是一种实用的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及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肺真菌病中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9月诊治为侵袭性肺真菌病患者40例进行研究,按照《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标准进行抗真菌治疗,治疗期间均取患者血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1,3)-β-D-葡聚糖检测、真菌培养和药敏检查,根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早期诊断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PFI)的价值。方法(1)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2例患者,其中确诊IPFI组、普通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各32例,共96例,此外入院时有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但早期未确诊IPFI者76例作进一步研究,每日连续真菌检测直至明确是否为IPFI,进而分诊断组、排除组。全部对象均予支气管肺泡灌洗,留取BALF及血浆进行G试验( BG抗原检测),对数据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来检验并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确定两种标本检测方法诊断IPFI的最佳临界值。结果(1) BALF G试验水平:IPFI组明显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2)76例未确诊病例在随后的5 d检查中7例确诊IPFI,22例临床诊断,29例剔除,18例排除真菌感染。(3)诊断组BALF、血浆BG水平均显著高于排除组,BALF BG浓度为149.5 ng· L-1时对应的约登指数值最大,为0.87,血浆BG浓度为81 ng· L-1时对应的约登指数值最大,为0.81。(4)诊断组BALF BG峰值浓度出现时间早于血浆,同时诊断的特异性高于血浆。结论(1) BALF中BG的含量较血浆中升高更明显,且BALF G试验在区分单纯肺炎和IPFI方面更具有参考价值。(2) BALF G试验特异度、敏感度均明显高于血浆G试验,且峰值出现早于血浆,具有更早、更准确、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3)BALF G试验的最佳诊断临界值是149.5 ng· L-1,其诊断IPFI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1,3-β-D葡聚糖在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我院住院诊疗的艾滋病患者10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4例患者.两组均行血培养检查,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研究组则检测1,3-β-D葡聚糖,比对两组阳性诊断率,诊断灵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浆β-D葡聚糖检测对诊断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细菌性肺部感染患者和健康人血浆标本,用G检验方法检测各组血浆β-D-葡聚糖浓度。结果肺部真菌感染组患者血浆β-D-葡聚糖浓度为(40.5±12.7)pg/ml,与细菌性肺部感染组(10.1±3.5)pg/ml和健康组(8.7±3.8)pg/ml分别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细菌性肺部感染组和健康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用G检验方法检测血浆β-D-葡聚糖浓度以20pg/ml为诊断阈值(Cut-off)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85%、93%、86%和88%。结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β-D葡聚糖水平显著升高,表明血浆β-D-葡聚糖检测对肺部真菌感染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G试验方法检测血浆β-D葡聚糖,以20pg/ml为诊断阈值敏感性、特异性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15.
(1,3)-β-D-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通过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特异性的抗真菌作用。目前上市的(1,3)-β-D-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均为环六脂肽类,只能通过静脉注射给药。研发合成简便、可口服的(1,3)-β-D-葡聚糖合成酶小分子抑制剂具有巨大的研究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葡聚糖合成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梁永君 《抗感染药学》2020,17(2):230-234
目的:探究非血液标本1,3-β-D-葡聚糖(简称G试验)检测对癌症患者放射治疗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影响。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非手术型癌症患者309例资料,筛选出放射后1周疑似真菌感染患者134例,最终被确诊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41例;分析其的血液、气道分泌物、胸水G试验及真菌培养、鉴定结果,观察G试验及真菌培养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诊断的敏感度(sensitivity,SE)、特异度(specificity,SP)、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a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ative value,NPV)、准确度及Youden指数,并绘制ROC曲线。结果:检出真菌47株,其中念珠菌感染者34例、曲霉感染者4例和隐球菌感染者3例;在血液标本中,G试验高于真菌培养,特异度真菌培养高于G试验;在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方面,G试验更为准确;在气道分泌物标本中,G试验高于真菌培养,特异度真菌培养高于G试验;在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方面,G试验更为准确;在胸水标本中,G试验高于真菌培养,特异度真菌培养高于G试验;在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方面,真菌培养更为准确;根据G试验结果显示,以10 pg/mL为界值,血液标本曲线下面积(AUC)为0.620(0.517,0.724);气道分泌物AUC为0.494(0.380,0.609);胸水AUC为0.385(0.284,0.487)。结论:对非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的血液、气道分泌物及胸水采用G试验检测,结果表明非血液标本G试验检测对于真菌性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芳 《抗感染药学》2021,18(8):1216-1218
目的:探究尿真菌培养与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的检测结果对泌尿系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及其治疗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泌尿系IFI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另采用随机配对法选取同期48例非泌尿系IFI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患者G试验、尿真菌培养鉴定结果,比较单一 G试验、尿真菌培养结果与联合诊断检测结果对泌尿系IFI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的差异.结果:2组检测方法结果中病原菌均以白假丝酵母为主,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但2组的真菌鉴定结果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G试验检出阳性率为72.91%,尿真菌培养检出阳性率为75.00%,二者联合检出阳性率为97.92%;而对照组中G试验检出阳性率为20.83%,尿真菌培养检出阳性率22.92%,二者联合检出阳性率22.92%;G试验与尿真菌培养联合诊断泌尿系IFI的敏感度(97.92%)、准确度(87.50%)均高于二者的单一诊断(P<0.05).结论:泌尿系IFI患者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为主,采用G试验和尿真菌培养诊断对泌尿系IFI的诊断均具有一定价值,若采用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张小华  杨祚明 《河北医药》2016,(8):1176-1178
目的:探讨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1,3)-β-D葡聚糖(G试验)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IPFI)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ICU临床拟诊断为IPFI患者139例,早期对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对BALF行G试验检测,以临床确诊、真菌培养结果及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对BALF G试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对BALF G试验阳性患者采用氟康唑、伊曲康唑行抢先治疗,并根据治疗效果分组回顾性分析G试验结果。结果 BALF G试验正确诊断IPFI患者76例,鉴别诊断IPFI 患者的灵敏度:80骀.00%、特异度:90.91%、漏诊率:20.00%、误诊率:9.09%,ROC曲线下面积AUC=0.884, BALF G试验诊断IPFI患者与最终确诊结果的一致性 Kappa =0.650。 BALF G 试验阳性患者95例采取抢先治疗,其中治疗有效73例(76.84%)、治疗无效22例(23.16%),有效组和无效组治疗前的BALF G试验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7 d后、14 d后无效组患者的BALF G试验测定值显著的高于治疗有效组患者( P <0.05)。结论 BALF G试验对于IPFI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同时对于预测患者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程洁  张晓微  彭玲  王殿超 《安徽医药》2016,37(9):1111-1113
目的 对肺结核疑似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和真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评估G试验对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胸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明确诊断为肺结核并且高度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60例,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1-3)-β-D-葡聚糖含量;同时留取痰液行真菌培养加药敏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疑似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中,G试验检测阳性率为56.67%,痰真菌培养阳性率为5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30)。结论 G试验具有快速、早期、简便等特点,对肺结核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检测葡聚糖对肺真菌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真菌性肺部感染患者31例(A组)、混合性肺部感染(真菌+细菌)患者15例(B组)、细菌性肺感染患者35例(C组)、健康老年人35例(D组),应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和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结果 A组、B组、C组、D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分别为(56.23±11.77)pg/ml(、56.99±12.87)pg/ml(、8.39±2.12)pg/ml(、8.05±2.02)pg/ml。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B组)与C组(D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是早期诊断老年肺真菌感染患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