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欣  李章文 《药学学报》1986,21(4):241-245
用麻醉大白鼠和豚鼠研究lorcainide抗心律失常作用,并与普鲁卡因胺、异搏定、苯妥英钠和阿托品进行比较。Iv lorcainide 3 mg/kg可对抗肾上腺素、乌头碱、氯化钡和哇巴因心律失常,但不能对抗氯化钙心律失常。Iv阿托品0.1 mg/kg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作用强于lorcainide。苯妥英钠iv 20 mg/kg对抗乌头碱引起心律失常的作用比qorcainide显著;iv异搏定1.25 mg/kg对抗氯化钡心律失常的作用超过loreainide。Iv lorcainide 3 mg/kg提高哇巴因引起豚鼠心律失常所需剂量显著超过异搏定,普鲁卡因胺与苯妥英钠。  相似文献   

2.
朱贞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101-2102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对50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病因、类型、实验室检查、治疗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0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感染为主22例,占44%,其次是窒息缺氧12例,占24%,心律失常类型按频率依次为房早、室早、传导阻滞及各类型快速心律失常,新生儿心律失常大多数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对早搏6次/分以上或呈二联律的患儿分别应用心律平、乙胺碘呋酮、苯妥英钠等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用西地兰、心得安或快速静脉注射ATP,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心率小于50次/分,要紧急处理,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无效,可采用起搏器治疗。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三大特点:(1)以传导系统发生率高;(2)功能性、暂时性心律失常多见;(3)预后较年长儿、成年人佳。心律失常的原因以感染为主,类型多为房早、室早、各种传导阻滞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频发房早、室早、阵发件心动过速引起的心力衰竭宜从速处理,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自身疾病的严重性和心律失常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复极延长为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是一种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可引起昏厥或死亡。心电图出现Q-T间隙延长,室性心律失常。其由电解质平衡紊乱,服用影响心室复极的药物等。还可能伴有先天性耳聋,其中最常见的是JerveII-Lange-NeiL-son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Romano-Wavcl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患者有明显Q-T间期延长和形态异常,有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并可致死亡。发病时常用β受体阻滞剂首选恢复左右星状神经结的平衡,对心跳暂停依赖性治疗以提高心率为主。除纠正病因外,对症治疗用异丙肾、阿托品或起搏治疗。而禁用Ia、Ic或Ⅲ类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4.
阳斌  黎瑞春 《江西医药》2006,41(12):988-989
目的 探讨0-3个月小婴儿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及预后。方法 本组26例患儿均为新生儿科及儿内科的住院患儿.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应用心肌营养药物,补液、补钾及纠正水电紊乱、酸碱失衡,室上性心动过速者使用洋地黄知己或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心动过缓者给予阿托品。结果 治疗4-14d后,治愈18例,好转6例,自动出院2例。16例出院后6个月随诊无心律失常发作。结论 小婴儿心律时常无症状者占多数,常在生后常规体检或在其它疾病就诊时发现,且多数为功能性。新生儿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以感染、缺氧为主要因素。而1~3个月的小婴儿常因先天性心脏病和电解质紊所致。未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小婴儿在0~3个月时出现心律失常时预后均良好。  相似文献   

5.
长期应用利尿药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突然死亡、动脉粥样化、冠脉和脑血管意外和并发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利尿药引起的K~+缺乏常看作为它们造成的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但近  相似文献   

6.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指心率低于该年龄段正常值低限的各种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 滞)。成人低于60 次/ 分为缓慢性心率,儿童的心率正常值与年龄密切相关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病因有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职业运动员、屏气、颅内压 增高、手术等。无症状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无需处理,但伴有症状的缓慢性心律失常需积极处理。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及起搏器治疗,常见药物有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等,阿托品是针对有症状及体征的不稳定心动过缓治疗的一线用药,但药物治疗是一种临时措施,应及时对有症状或不稳定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儿行起搏器治疗。此外,对于先天性传导阻滞的产前治疗也有更多的研究,孕期使用激素、丙种球蛋白有利于降低患儿病死率 。但射频消融、基因治疗及干细胞移植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sinussyndrome ,SSS)特征。方法 :老年组 5 0例、老年前组 40例对照分析 ,病人均作了心电图、分别作了Holter心电监测、阿托品试验、希氏束心电图及心房调搏等。结果 :SSS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为主 ,快慢心律失常多见 ,老年组双结病变发生率高 ,并发阿斯二氏综合征也较对照组高。结论 :SSS由窦房结及周围器质性病变、长期缺血、炎症、老化等所致 ,可侵及整个传导系统 ,产生一系列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特征。方法:老年组50例、老年前组40例对照分析,病人均作了心电图、分别作了Holter心电监测、阿托品试验、希氏束心电图及心房调搏等。结果:SSS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为主,快慢心律失常多见,老年组双结病发生率高,并发阿斯二氏综合征也较对照组高。结论:SSS由窦房结及周围器质性病变、长期缺血、炎症、老化等所致,可侵及  相似文献   

9.
田新  单晓莉 《临床医药实践》2009,(1Z):1224-1226
<正>房颤是中老年患者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因很多,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都是较常见的病因。除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可引起房颤外,50岁以上的中老年房颤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心脏传导系统的特发性退化、心房肌的纤维化和退行性改变等因素引起,有的患者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特异性纤维化所致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甚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亦存在,这部分患者可诊断为特发性或孤立性房颤。  相似文献   

10.
<正>肥厚型心肌病具有复杂的病因,通常可随着疾病的进展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等其他疾病与症状,导致病情进一步的加重,其中以恶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1]。因此,对肥厚型心肌病引起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给予早期判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至关重要。QTcd、QTd作为能够反映出心室负极的离散度指标,用于判断心肌电活动稳定状况具有一定的价值[2]。现我院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QTcd、QTd与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阿托品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及反常不良反应8例厦门市第一医院郭金木笔者自1990年至1994年遇到阿托品试验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及反常不良临床反应8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35~65岁,平均51岁。全组均因临床诊断"病窦"而行阿托品...  相似文献   

12.
谷维素是从米糖油中提炼出的,以三菇因为主体的阿魏酸脂的混合物,以往主要用于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近年临床研究发现对以下多种疾病有较佳疗效。I心律失常临床治疗除急性心肌梗塞以外任何病因引起的心律失常46例,在停眼其他抗心律失常药3d后,改用谷维素50~60mg,加,  相似文献   

13.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酯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中枢神经症状;严重者可因昏迷和呼吸衰竭而死亡。心律失常是中毒临床症状,原因可有毒蕈碱样症状;或交感神经节受刺激,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或因胆碱酯酶复活剂及阿托品治疗引起。严重者致中毒性心肌炎是中毒原因之一。我院急诊科2003年5月-2005年10月收治的各种有机磷中毒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患者30例,通过护理观察,及时发现,分析病因,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4.
房颤作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和期前收缩,居第三位,室率大于100次/分称为快速心房纤颤。快速房颤使心输出量至少减低25%,出现乏力、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引起体循环栓塞,是房颤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使心脏的变频性效应降低,从而对刺激和运动的适应能力下降;甚至可诱发室速、室颤,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对75例快速心房纤颤的临床观察,作出病因分析及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15.
病窦综合征患者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此类患者通常给予起搏器治疗。部分轻症患者可通过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缓解症状。本文报告应用氨茶碱缓释片治疗病窦综合征1例。  相似文献   

16.
柯桂蓉 《中国医药》2010,5(12):1153-1153
溴丙胺太林为合成的阿托品类药物,阿托品类胃肠解痉药因其见效快、止痛明显,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腹疼痛。但在应用这类药物解除平滑肌痉挛的同时还能导致膀胱逼尿肌松弛而引起小便不畅,甚至尿潴留。关于阿托品、盐酸曲马多、山莨菪碱等解痉止痛药引起的尿潴留临床已有报道阻。  相似文献   

17.
胆囊、胆管部位迷走神经分布密集,在探查及游离胆囊床、胆囊颈和探查胆总管时,有可能发生“胆心反射”。患者不仅出现牵拉痛,而且可引起反射性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以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心搏骤停。如进腹前静脉注射阿托品,进腹后局麻药胆囊颈周围封闭,可降低窦房结与房室结的迷走神经张力,减轻和阻断迷走神经的反射,减轻牵拉痛,有助于预防此类并发症。笔者对此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谢有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78-279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病因,为诊断和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9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对其心律失常类型、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心律失常的类型:室性早博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房性早博、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心律失常的病因:冠心病最高,其次为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肺心病。结论老年心律失常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变等多种因素有关。及时准确地对心律失常作出判断和诊治,大部分心律失常将得到有效控制或者被战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我院1973—1986年5月住院病人中752例心律失常忠者,并对心律失常的类型,病因和治疗作了分析和讨论。异位心律失常和传导失常的发生率大致相等。以早搏,Ⅰ~0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 RBBB 以及阵发性室上速为最多见。病因中以感染中毒性心肌炎占首位,但其他系统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治疗以针对病因和心律失常本身为主,并对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讨论。预后取决于原发疾病及心律失常类型。大多数良好,死亡率为2.4%。  相似文献   

20.
盐酸黄连素是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也可人工合成.临床用于治疗痢疾、肠炎等肠道感染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该药尚有不少新的用途,疗效亦佳,低迷于下,供参考.1抗心律失常,治疗心动过速:本品对由心肌炎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定性心律失常加定性早搏、定性心动过速等均有较好疗效,且不受病因限制.剂量船为一次Djao.4g,每日要出(儿童剂量酌减),2~4周为一疗程.但心悸、气短、田间等早对或心动过速症状大多在眼药后1周左右明显状少或用先.有报道,本品治疗心律失45例,显效2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