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测定从4例肝炎病人分离的输血传播病毒的(TTV)基因序列,观察临其临床特点。方法 利用PCR技术提取1999-2001年检出的4例TTV患者血清中DNA,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H1、H2株与TX011同源性较大,H3、H4株与TA278、N22、CHN1、TX011、TS003、NA004的序列差异均较大,H3与H4之间的差异也较大。4例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升高。结论 H1、H2属1b型,具有一定毒性,H3、H4为新的基因型或变异株,二者亦不同型,均具有较强的毒性。  相似文献   

2.
广西不同民族大学生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广西不同民族大学生输血传播病毒 (TTV)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 ,为防治TT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358名不同民族大学生HBVM和抗 -TTV ,抗 -TTV检测 2次阳性者用PCR法检测TTVDNA ;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进行TTV基因分型。结果  358名大学生中TTVDNA阳性率为 5 .0 %,HBsAg阳性率为 1 1 .5 %,各民族学生的HBsAg阳性率均比TTVDNA阳性率高 ,但各民族学生TTVDNA和HBsAg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值均 >0 .0 5) ;41例HBsAg携带者TTVDNA阳性率为 2 4 .4%,各民族学生HB sAg阳性患者的TTVDNA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TTV基因型Ⅰ型占 77.8%,Ⅱ型占 5 .6 %,Ⅰ、Ⅱ混合型占 1 6 .7%。结论 该地区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大学生TTV感染状况不容忽视 ,TTV基因型以Ⅰ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输血传播病毒(TTV)研究近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继1995年发现庚型肝炎病毒(HBV/GBV-C-后,最后,又发现了一种经输血传播的DNA病毒,暂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本文对该病毒的有关研究近史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口市不同人群中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的感染状况,为进一步探究TTV的传播途径提供基本依据。方法于2013年1-12月采用半巢试PCR技术对530例患者及116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TTV-DNA进行检测,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6例不同人群的血清样本,共检测出TTV-DNA阳性160例,阳性率24.77%,其中静脉吸毒患者阳性率最高,阳性率为41.38%,其次为性病高危人群,阳性率为37.35%,健康体检者的阳性率最低,阳性率为10.34%;TTV与HBV合并感染最常见,其次是HCV,单独TTV感染的阳性率为16.67%。结论海口市人群中存在较为广泛的TTV感染,其中静脉吸毒者和性病患者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输血传播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日本学者发现了一种与输血后肝炎相关的DNA病毒,即输血传播病毒(TTV)之后,有关TTV基因分型和变异、流行概况、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等研究取得了进展,本文就这一方面的报道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从 4例肝炎病人分离的输血传播病毒的 (TTV)基因序列 ,观察其临床特点。[方法 \〗利用 PCR技术提取 1 999~ 2 0 0 1年检出的 4例 TTV患者血清中 DNA,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 ] H1 、H2 株与 TX0 1 1 同源性较大 ,H3 、H4株与 TA2 78、N2 2 、CHN1 、TX0 1 1 、TS0 0 3 、NA0 0 4的序列差异均较大 ,H3 与 H4之间的差异也较大。 4例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均升高。 [结论 ] H1 、H2 属 1 b型 ,具有一定毒性 ;H3 、H4为新的基因型或变异株 ,二者亦不同型 ,均具有较强的毒性。  相似文献   

7.
赵景颇  韩硕  张阳  胡文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80-3182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在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中的发生率,探讨HIV感染对TTV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V、HCV、HGV、TTV免疫标志物,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技术检测血清TTVDNA,用速率法或终点法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用放射免疫(RIA)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肝胆脾形态及动态指标,应用SPSS11.0软件分析比较TTV感染与TTV/HIV混合感染肝功能检测结果、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及肝胆脾形态和动态指标改变的差异。[结果]TTV/HIV混合感染占TTV感染的69.1%(38/55)、占HIV/AIDS患者的27.0%(38/141)。TTV感染与TTV/HIV混合感染肝功能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及肝脾形态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V/HIV混合感染存在较高的发生率,HIV感染不会使TTV感染者肝脏损伤加重,对TTV感染的自然病程没有加速推进或促使恶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大学生中的现状,探讨TTV感染对HBV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抗-TTV IgM及抗-TTV、IgG,用巢式PCR(nested-PCR)技术检测血清TTV DNA,用速率法或终点法检测TTV、HBV感染者血清肝功能指标,用SPSS 13.0软件对各组肝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TTV DNA阳性率为17.0%(29/171),HBV感染率为10.4%(121/1163),TTV/HBV重叠感染占HBV感染17.4%(21/121).TTV/HBV重叠感染者肝功能损害最重,HBV感染者次之,TTV感染者不明显.结论 大学生中存在一般水平的TTV感染和TTV/HBV重叠感染,TTV感染与HBV感染没有相关性,TTV协同HBV致病,促使TTV/HBV重叠感染者肝损加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山东省不同人群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状况。方法:1999年12月至2000年11月,在泰安、济宁、枣庄、聊城和济南等地采集不同人群血清,用套氏聚合酶链反就检测TTV DNA。结果:合计检测血清257份,TTV和DNA阳性68份,阳性率为26.46%。献血员、血液病患者、丙型肝炎患者和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的阳性率均高于体检的饮食服务人员(P<0.01或P<0.05)。结论:山东省部分地区不同人群均有较高的TT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我省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状况,按照全国统一的抽样、调查、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城市居民甲肝阳性率为68.92%,农村76.19%。城市25岁以下、农村10岁以下者阳性率较低,提示预防甲肝的各项措施如免疫接种应以这类人群为重点.甲、戊型肝炎重叠感染率城市为12.0%,农村为11.20%;20岁以下各年龄组阳性率在3.95%~6.74%,低于20岁以上各组(11.31%~17.18%);同一性别城乡间无差别;少数民族女性阳性率(16.67%)高于汉族(10.23%)。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输血传播病毒(TTV)在溶脲脲原体感染者中的感染状况,探讨TTV的传播途径。方法:在TTV,ORF1保守区设计引物,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52例溶脲脲原体感染者和34例普通体检人群分泌物中TTV—DNA。结果:在52例溶脲脲原体感染者中检出19例TTV-DNA阳性,检出率为36.5%,而普通体检人群TTV-DNA阳性率为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 P〈0.01)。结论:溶脲脲原体感染者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性接触是TTV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血透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并探讨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5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HCV-RNA及抗HCV-IgG的水平。结果HCV-RNA的阳性率为26.7%(40/150例);抗HCV-IgG的阳性率为24%(36/150例);HCV感染率(总阳性率)为35.3%(52/150例)。结论提示血透患者中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输血及血制品是其第一位的危险因素,而透析器及管路的交叉使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吸毒者TTV感染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湖南省某男性戒毒所和某女性戒毒所中的吸毒者共590人,用问卷方式调查吸毒者有关资料,并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中TTV—IgG,用SPSS1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吸毒者TTV感染率为24.7%(146/590),高于一般人群TTV感染率(0.63%~16.4%);女性吸毒者TTV感染率34.3%(104/303)显著高于男性吸毒者14.6%(42/287),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静脉注射组和非静脉注射吸毒组TTV感染率分别为26.9%和21.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扎耳孔也是吸毒者感染TTV的影响因素,扎耳孔者和未扎耳孔者TTV感染率分别为33.7%和16.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吸毒者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吸毒者TT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女性吸毒者TTV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吸毒者,静脉注射吸毒者TTV感染率显著高于非静脉注射吸毒者,吸毒者作为TTV感染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监测及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对于降低TTV感染并防止其对家庭和社会人群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临床及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TTV肝炎患者中TTV准种及其与患者不同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荧光实时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TTVDNA,收集TTV DNA阳性的慢性肝炎病例52例,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15例、17例、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8例;献血员15例。采用熔点曲线方法进行TTV准种检测。结果TTV肝炎患者中度、重度和重型组中熔点曲线波峰数量显著多于献血员和慢性TTV肝炎轻度组(P<0.05),重度和重型组熔点曲线波峰数量显著多于中度组患者(P<0.05)。但重度组患者TTVDNA熔点曲线波峰数量与重型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TV存在病毒准种,TTV准种感染的复杂性可能是TTV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准种越复杂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巢湖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巢湖市农村、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3ml静脉血.首先检测HBsAg和HBsAb, HBsAg阳性者进一步检测乙肝5项.[结果]1957份血标本中,HBsAg阳性183例(9.4%)、HBsAb阳性878例(44.9%); tiBsAg、 HBsAb在性别、城市/农村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城市人口中,HBsAg在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上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文化程度上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1, P<0.05).在农村人口中,HBsAg在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上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文化程度上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巢湖地区HBsAg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城市和农村分布特征不一致,应加大免疫接种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不同人群输血传播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不同人群输血传播病毒 (TTV)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套式PCR法检测血清标本中TTVDNA ,并对其中 1株TTV的部分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结果 不同人群TTVDNA阳性率分别为 :正常体检人群 10 .3% ,献血员 43.7% ,吸毒者 15 .6% ,血液透析病人5 4.4% ,妓女 65 .0 % ,慢性丙型肝炎病人 2 5 .0 % ,非甲~庚型肝炎 0 / 11。结论 TTV在各类人群中均有较高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的家庭感染状况,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方法]对248例门诊HBV-DNA-PCR检测的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248例被调查的肝病患者中,121例有明确的乙肝家族史,占48.79%,仅有68例为明确的非家庭感染,占27.42%,59例对家庭中是否有肝病下清楚,占23.79%,表明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248例乙肝患者中仅有28例患者主动为家人注射乙肝疫苗,占14.82%,说明多数患者对乙肝的预防和家庭护理知识不了解.[结论]护士应对乙肝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宣传乙肝预防知识,指定合理的家庭护理,以减少乙肝在家庭内及其周围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区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岁以下常住人口304人,通过入户调查并采集调查者血清,了解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HBV感染现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7.37%,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7.83%。15岁以下儿童HBsAg、抗-HBs、抗-HBc及HBV阳性率分别为0.66%(95%CI:0.25%~1.57%)、46.71%(95%CI:41.10%~52.31%)、1.64%(95%CI:0.24%~3.04%)及2.30%(95%CI:0.62%~3.99%)。HBV阳性率较1992年下降了85.96%。[结论]由于新生儿和青少年乙肝疫苗的接种,15岁以下人群呈现HBV低感染高保护的特点。对7岁组儿童加强HBV感染危险因素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纤溶功能变化。方法:分别用发色底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7例老年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老年组) ,34 例非老年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非老年组) 及24 例健康老年人( 对照组) 外周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_p A: A) 及其抗原(t_ P A: Ag)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 P A I: A) 及 D- 二聚体。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 。老年组t_ P A: A、t- p A: Ag 及 D- 二聚体显著高于肝功能代偿者( P< 0 .01) ,而 P A I: A 显著低于对照组。老年组中肝功能失代偿者t - P A: Ag 、t- P A: A 及 D- 二聚体显著高于肝功能代偿者( P> 0 .01) , P A I: A 变化与之相反。结论:随着老年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减退,其纤溶活性升高,纤溶功能状态与患者年龄无关。测定纤溶活化功能对预测其肝功能损害、出血、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