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在耳鼻喉科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手术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在表麻下采用日本FUJINONER-270T型电子喉镜,连接JVC彩色监视器,配电脑图文系统,对968例有耳鼻喉科症状的患者进行检查或治疗,并打印图文报告,其中喉部检查678例、鼻咽部检查236例、耳部检查54例。对132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喉部疾病患者行电子喉镜下的手术治疗。结果968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检查,并明确诊断。91例声带息肉、41例声带小结、3例声带囊肿在电子喉镜下行摘除术,28例咽喉部异物的患者在电子喉镜下顺利取出异物,对118例鼻衄患者进行准确止血。结论电子喉镜是耳鼻喉科疾病诊治的新型有效工具,诊断率高。  相似文献   

2.
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喉部手术47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1年12月至2004年11月采用支撑喉镜技术治疗喉部疾病47例,手术均一次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科采用纤维喉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喉内微创手术治疗44例喉部良性病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支撑喉镜下鼻内镜喉部微创手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下微创手术具有精确度高,创伤性小,结构功能保留好,恢复快等优点[1].2001年1月-2003年2月我科采用鼻内镜电视监视系统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喉部疾病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嗅物位在支撑喉镜下喉部暴露困难中的应用。方法 支撑喉镜下喉部手术时,在平卧位和垫肩头后仰位下喉部暴露困难的21例患者,采用嗅物位观察喉部暴露情况,比较不同体位对于喉部暴露的影响。结果 21例患者在嗅物位下喉部暴露程度明显提高,嗅物位对声门暴露优于平卧位和垫肩头后仰位(P<0.05)。结论 支撑喉镜下喉部暴露困难时,嗅物位较平卧位和垫肩后仰位更有利于暴露喉部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声带白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行显微喉镜下CO2激光治疗的144例声带白斑病例的疗效。术后随访1236个月。结果108例经1次手术,34例经2次及多次手术后效果显著,未发生癌变;2例经多次手术后发生癌变。结论显微喉镜下CO2激光是治疗声带白斑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我科门诊于1995年2月~1999年11月,在电视显示系统监视下用纤维喉镜行喉部疾病检查及手术2 530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声音嘶哑是喉部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引起声音嘶哑的原因很多,凡影响声带活动和闭合的病变均可引起声音嘶哑。常见的原因有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囊肿、声带麻痹、急慢性喉炎和喉部肿瘤。声音嘶哑必须进行喉部检查,近年来随着光导纤维技术的发展,纤维喉镜下治疗声音嘶哑技术在国内外逐步开展起来,以其强大的优越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我科于2003年4月至今在视频系统监视下治疗声带良性病变50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借用电子胃镜行声带息肉摘除术5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喉镜、电子喉镜下进行喉部检查及手术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方法,但由于喉镜组织钳小,对于声带上较大新生物的摘除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借用电子胃镜进行喉部检查及声带息肉摘除,弥补了喉镜下手术的不足,获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纤维喉镜、电子喉镜下进行喉部检查及手术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方法,但由于喉镜组织钳小,对于声带上较大新生物的摘除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借用电子胃镜进行喉部检查及声带息肉摘除,弥补了喉镜下手术的不足,获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放射治疗、经口微创手术及开放性手术等。本文通过复习相关研究资料,对累及前连合的声门型喉癌的各种治疗方法及预后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和低温等离子喉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并住院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55例,所有患者各项资料完备且能有效随访。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与喉垂直部分切除术相比,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同时,术后并发症少且发生率低,对喉部功能的保留较好;复发率上无明显差别。结论 低温等离子喉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效果满意,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现代战争中快速恢复颅面部骨折患者正常面容及生理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不同部位、不同病变的骨折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不同部位的颅面部骨折在鼻内窥镜引导下采取不同的手术微创及美容切口和钛板钛网等固定方法;应用医用耳脑胶(EC)对于颅颌面碎骨片进行复位和固定等。结果:颅面部骨折术后患者能较快恢复正常面容和生理功能。结论:在鼻内窥镜引导下采取不同的手术微创及美容切口和钛板钛网等固定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手术方法;应用EC对于颅颌面碎骨片进行复位和固定能促进骨质较早愈合,加速骨折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23例(35只眼)不同程度患者采用不同的术式.并比较分析效果.结果:术后29只眼基本满意,6只眼改善.结论:当患者合并下斜肌亢进时,根据下斜肌亢进的程度和分离眼的上飘高度行下斜肌不等量截除+转位术,无下斜肌亢进时,首选上直肌后徙术.双眼不对称时选择非对称性手术,合并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导致的限制性斜视的的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进行斜视矫正术的15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性眼外肌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对牵拉限制作用最强的眼外肌行后徙术或断腱术,手术前、后检查患者的眼位、眼球运动和双眼视功能等情况。结果术后7例达到正位,复视消失;6例术后斜视度小于或等于5△,2例有小度数斜视但复视明显改善;2例患者恢复三级立体视功能。结论手术治疗TAO性斜视,可达到功能性治疗和美容的效果;手术应以解除限制因素为主,采用纤维化眼外肌后徙术或断腱术,手术治疗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complete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in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RRD) patients and to evaluate the following diagnostic tests: fundus examination, B-scan ultrasound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30 eyes) with RRD who underwent vitrectomy in Shanghai First People′s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is prospective case-series study. Patients received comprehensive ocular examinations that included fundus examination, B-scan ultrasound and OCT. TA stain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was used to assist during the vitrectomy surgery as well as being the gold standard for PVD diagnosis.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a Kappa test. Results The rate of detection for the prevalence of complete PVD was as follows: 10.0% by TA stain, 76.7% by B-scan, 36.7% by fundus examination and 13.3% by OCT. Different rates of PVD detection were found by the above examinations and, of these, the difference was most significant between B-scan and observation during surgery. Conclusion Observation during surgery with the help of TA is comparatively the most persuasive diagnostic method for PVD. Different examination methods can be selected for individual cas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RRD中PVD发生率以及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采用前置镜、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诊断PVD,与术中采用曲安奈德(TA)染色观察PVD进行比较.我院住院治疗RRD患者30例(30眼),所有患者术前行裂隙灯下前置镜眼底、超声和OCT检查玻璃体情况.玻璃体切除手术中采用TA辅助玻璃体染色作观察PVD的金标准,比较各种术前玻璃体检查方法对于诊断PVD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数据采用Kappa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不同检查方法对于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各种诊断方法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术中TA染色中发现完全性PVD发生率为10.0%;B超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为76.7%,眼底检查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为36.7%,OCT检查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为13.3%,其中B超检查与术中发现的差异性最大.结论 在RRD中完全性PVD发生率较低.现有各种术前检查方法有其局限性,而术中TA染色,能够更好的显示玻璃体皮质残留.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原则。方法 总结1998~2002年间收治的53例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取出品状体的方法及手术效果。结果 均成功地摘出品状体,58.50%患眼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继发性青光眼、眼压得到控制,合并视网膜脱离者术后视网膜复位。结论 晶状体脱位的治疗方法根据脱位晶状体位置、是否存在并发症而定。采用联合手术方法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及所致的并发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治疗原则、疗效和预后。方法总结1999年4月至2004年4月间收治的73例(73眼)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脱位类型、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地摘除脱位的晶状体,90.4%的患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继发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得到控制;合并视网膜脱离者,术后视网膜复位。结论外伤后晶状体脱位的治疗要根据脱位晶状体的所处位置、是否存在并发症而定。如果脱位晶状体导致视力障碍、继发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时,联合手术的疗效满意,视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