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综合医院遇到的抑郁障碍患者普遍高于精神专科医院,非精神科医生在识别抑郁障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我国综合医院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远远不够,非精神科医护人员常常面临着对精神障碍及合并精神障碍的躯体疾病患者进行识别、初步治疗和转诊。因此,了解综合医院抑郁障碍的识别现状,并进行总结和思考,对抑郁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精神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方法 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对综合医院和精神专科医院精神科门诊100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对不同性质医疗机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年龄和首次抑郁发作的年龄都大于精神专科医院患者(P < 0.01).综合医院患者抑郁发作时有不典型症状的比例高于精神专科医院(P < 0.05),而精神专科医院患者中有焦虑症状(P < 0.05)、复发性抑郁(P < 0.01)和有精神病性症状(P < 0.05)的比例均高于综合医院,自杀风险的等级也高于综合医院(P < 0.05).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使用苯二氮类药物的比例较高(P < 0.05),而精神专科医院心境稳定剂的使用比例较高(P < 0.05).两类医院中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和是否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内部一致性均不高(Kappa < 0.4).结论 综合医院的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更多不典型的特征,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情况也与专科医院不同,值得临床注意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综合医院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患者抑郁障碍(目前为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的患病率。方法由精神科护士采用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对分层抽样的北京50家综合医院顺序就诊的2877例门诊患者和2925例住院患者进行筛查,然后由精神科医师在盲法下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配套的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患者版(SCID-I/P)》对筛查阳性和10%筛查阴性者进行半定式精神科检查,以确定最后诊断。结果综合医院患者抑郁障碍的现患率、年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5.23%、5.72%和8.22%;其中重性抑郁障碍的相应患病率分别为2.94%、3.46%和5.32%。结论北京地区综合医院患者抑郁障碍总的现患率并不显著高于我国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4.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抑郁障碍的现患率及其在不同科室的分布情况。方法首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07年5月在某综合医院不同科室住院的863例患者进行调查,然后对筛选有抑郁者和20%的无抑郁者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I/P)作为金标准进行抑郁障碍的诊断。结果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各种抑郁障碍现患率为39.24%,重性抑郁障碍现患率为4.78%、抑郁障碍者中以女性、年龄大者、经济状况差、文化程度低、住院时间长、既往有躯体疾病史及复发情况者居多(x2=37.932,12.447,22.490,19.670,37.932,12.447,22.490,19.670;P均〈0.01)。综合医院医生识别率仅为2.88%。结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高;医生识别率低;女性、年龄大者、经济状况差、文化程度低、住院时间长、既往有躯体疾病史及复发者是抑郁障碍患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综合医院患者抑郁焦虑障碍患病率,为更准确地评估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患病情况提供参考。方法以"综合医院""抑郁""焦虑""depression""anxiety""general hospitals""China"为检索词,分别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我国综合医院患者焦虑抑郁患病率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Meta Analyst3.13统计合并效应量,并对患者来源、诊断工具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总样本51 626例,抑郁、焦虑、抑郁焦虑共病患病率分别为13.6%(95%CI:11.3%~16.4%)、8.1%(95%CI:6.3%~10.4%)、5.2%(95%CI:3.6%~5.7%)。亚组分析显示,门诊抑郁障碍患病率14.0%(95%CI:11.3%~17.3%)高于住院患病率10.2%(95%CI:6.7%~15.1%);不同的诊断标准,抑郁障碍患病率不同,MINI为16.2%(95%CI:13.5%~19.4%),高于SCID的8.8%(95%CI:5.5%~13.6%)。敏感性分析显示,高质量文献合并后与总的合并值接近。结论我国综合医院患者抑郁焦虑障碍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6.
躯体疾病与抑郁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抑郁症作为常见的情绪障碍已引起全球关注,其复杂性已超出精神医学范畴。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抑郁障碍患者并不鲜见,且躯体疾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本文就躯体疾病与抑郁障碍的关系、几种常见的躯体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情况及综合医院的医师如何识别抑郁障碍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综合医院患者情感障碍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患者情感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将各科以躯体不适就诊但经多方查治无效而转来心理门诊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HAMD≥18分者入组100例,其中抑郁障碍70例.分别给予每日氟西汀20mg治疗6周,治疗前后查HAMD,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70例中,轻度、中度抑郁占85.7%,重度抑郁占14.3%.有71.49%的初诊患者第一主诉是睡眠障碍和躯体不适.经服用抗抑郁剂氟西汀治疗6周后,HAMD评分结果明显下降(P<0.01),痊愈率68.9%,显效率27.8%,进步1.64%,无效1.64%.治疗前后HAMD量表的五项因子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医院抑郁障碍患者及时识别、诊断,适当应用抗抑郁剂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和躯体症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综合医院和精神专科医院抑郁障碍门诊中未识别出的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对综合医院和精神专科医院抑郁障碍门诊患者各50例进行调查,检出其中未被识别出的双相障碍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双相障碍的总检出率综合医院和精神专科医院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P=0.123);但在41~50岁年龄段精神专科医院的检出率高于综合医院(Z=2.11,P=0.035)。精神专科医院双相障碍的检出率与年龄(r=-0.46,P=0.001)和首发年龄(r=-0.37,P=0.008)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医院和精神专科医院未识别出的双相障碍患者在年龄(t=2.43,P=0.020)和首发年龄(t=3.67,P=0.001)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精神专科医院中未识别出的双相障碍更多的伴有精神病性症状(χ2=3.99,P=0.046)。综合医院中未识别出的轻躁狂症状"目前发作"比率更高(χ2=8.15,P=0.017)。结论:综合医院和精神专科医院抑郁障碍门诊患者中双相障碍的漏诊和误诊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9.
自来与转来心理门诊的抑郁障碍患者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抑郁障碍患者常以躯体不适为主诉,在综合医院门诊多次复诊,反复作体格及实验室检查无相应发现,最后转心理门诊,诊断为抑郁障碍(以下简称“转来组”);有些抑郁障碍患者一开始即来心理门诊(以下简称“自来组”)。二者有何差别,我们对此进行调查,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自来组40例,  相似文献   

10.
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综合医院神经内科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于符合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用自编调查表对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用躯体症状报告单对患者进行躯体症状统计,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抑郁和焦虑状态。结果:躯体化障碍患者女性较男性多见,平均病程5年,过去一年就诊次数平均为12次。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不满意,85.6%的患者表示可疑或不信任。患者临床症状出现频率高的依次是头晕(74.4%)、头痛(71.1%)、睡眠障碍(70.0%)等。症状可以累及多个系统,其中慢性疼痛症状敏感性最高。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焦虑障碍有很高的共患率,并且抑郁症状越严重,症状数目越多。结论:躯体化障碍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其中慢性疼痛症状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正编辑先生:在临床上,焦虑和抑郁可谓"难兄难弟",常并肩出现,几乎所有涉及精神疾病共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都显示,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共病率位居首位。不知这是什么原因,请指教!读者答读者来信读者您好:在中国5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的1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心血管科、消化科、神经科和妇科门诊对8,487例患者的诊断性调查显示,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是12.0%,焦虑障碍的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50家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障碍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方法 随机抽取50家各级综合医院为调查现场,由精神科护士用自制抑郁筛选量表调查各科门诊患者2877例,由精神科医师对筛选阳性和10%的筛选阴性者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为金标准做出诊断。结果 (1)符合DSM—Ⅳ重性抑郁发作者为73例,现患病率为2.54%。其中内、外科患者的患病率(分别为3.03%和3.12%)高于其他科(1.58%);而性别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抑郁障碍总的现患率、年患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3.09%、3.65%和6.16%;其中,重性抑郁障碍分别为1.97%、2.53%和4.48%。(3)检出的73例重性抑郁发作患者中,仅10例(14%)因抑郁求助和接受医生提供的服务,并被正确识别。结论北京综合医院非心理科门诊患者抑郁障碍的现患率为3.09%;患者对抑郁问题而求助医生的比例低。  相似文献   

13.
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特征、治疗及临床转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中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与症状转归情况.方法 对符合CCMD-3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的155例患者用自编调查表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应用躯体形式障碍症状筛查量表(SOMS-7)评定临床症状,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情绪状况.给予小剂量SSRI类或SNRI类抗抑郁药物治...  相似文献   

14.
抑郁障碍主要包括重性抑郁障碍、持续性抑郁障碍、经前期烦躁障碍、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该组障碍的共同特征是悲伤、空虚或易激惹的心境。重性抑郁障碍以心境低落、兴趣丧失为主要表现,患病率为7%。持续性抑郁障碍指慢性的抑郁心境,要求2年内半数以上时间存在悲伤、沮丧的心境。经前期烦躁障碍的患者在月经前1周开始严重抑郁、易激惹、紧张,症状随月经来潮而逐渐减轻、消失。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核心特征是慢性的、严重而持续的易激惹,诊断对象为6~18岁儿童或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和电休克治疗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外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碍筛查工具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对符合入组条件的293例外科住院患者进行SDS的初步筛查,然后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 Axis Ⅰ Disorders,SCID)作为金标准进行诊断,将SDS筛查抑郁障碍的效能与SCⅡ)对抑郁障碍诊断的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资料完整的266例患者用SDS筛查外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为30.8%,用SCID诊断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37.18%。外科医师对抑郡障碍的识别率仅为2.53%。SDS筛选抑郁障碍与SCID诊断抑郁障碍的一致性好。结论综合医院外科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外科医师对抑郁障碍的识别率极低,SDS可作为外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碍的常规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以研究成都市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门诊就诊者睡眠障碍的现况和医务人员的识别及处治现状.方法 随机抽取综合医院四个门诊科室的调查日期,使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病人15项健康状况量表(PHQ-15)对门诊就诊者睡眠情况以及躯体症状进行评估,所有HADS评分(抑郁和/或焦虑)≥8分的就诊者由精神科医师用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进行检查确定诊断.结果 三级综合医院门诊中有56%就诊者存在睡眠障碍,发病年龄集中在30~45岁,主诉最多为头昏、头痛,占17%;其次为腹痛,为13.1%;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者中睡眠障碍现患率最高,为63%;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检出抑郁或(和)焦虑的比例为25%;门诊非精神科医师对患者精神系统疾病的认识率普遍偏低,仅有9.1%;患者愿意到精神科接受治疗仅占42.6%.结论 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门诊就诊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而非精神科医师对患者精神系统疾病的认识率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17.
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生物和社会节律紊乱。研究表明人际社会节奏 治疗(IPSRT)在稳定患者社会节奏、改善生物节律方面具有良好疗效。现对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的生物 节律、人际社会节奏治疗的理论基础、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 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1.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精神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说法正确的是()A.综合医院患者年龄小于精神专科医院患者B.综合医院患者抑郁发作时有不典型症状的比例高于精神专科医院C.精神专科医院患者中焦虑症状低于综合医院D.精神专科医院患者中自杀风险的等级高于综合医院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综合医院门诊抑郁和焦虑障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成都市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方法:对成都市3所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消化科、心内科及妇科门诊的1 780例就诊者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筛查.HADS评分≥8分者使用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5.0.0)进行诊断评定,最后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SSR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强化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有效率,为SSRI类药物用于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方法 按标准选取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SSRI强化治疗.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HAMD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强化SSRI治疗后可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