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肾炎患者黏膜炎症、诱因、体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慢性肾炎的防治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炎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标准及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对216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体质分型,并收集黏膜炎症及炎症诱因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6例慢性肾炎患者体质以兼夹质30.1%、阳虚质17.6%、气虚质13.4%、阴虚质11.1%为主要类型;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31.9%、气阴两虚22.2%、脾肾阳虚21.8%为常见证型;反复呼吸道炎症在黏膜炎症中最常见(69.9%);脾肾气虚型体质主要为平和质和气虚质(P0.01),气阴两虚型主要为气虚质兼阴虚质(P0.01),脾肾阳虚型主要为阳虚质(P0.01),肝肾阴虚型患者主要为阴虚质(P0.01),阴阳两虚型主要为阳虚质兼阴虚质(P0.01),湿热证主要见于湿热质(P0.01),血瘀证主要见于阳虚质(P0.01);反复呼吸道炎症在气虚质及阳虚质中多见(P0.001),慢性皮肤炎症在气虚质兼阴虚质及湿热质中多见(P0.05),慢性胃炎与长期大便不成形在阳虚质及气虚质多见(P0.05);气虚质、阳虚质患者易感受六淫之邪而发病(P0.01);气虚质、阳虚质及阴虚质患者易受饮食因素影响(P0.05);睡眠不佳在气虚质、阳虚质中多见(P0.05);劳逸因素在气虚质中多见(P0.05)。结论慢性肾炎患者黏膜炎症、诱因、体质与中医证型四者之间密切相关,从优化体质入手,改变生活方式,消除黏膜炎症,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及现代医学方法多靶点防治慢性肾炎,应该是一种较好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蔡忠钦  蔡凛等 《中医杂志》2000,41(3):169-170
为探索小儿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对78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儿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病理关系的分析研究,中医辨证分5型;气虚、阳虚、阴虚、气阴两虚和湿热型,西医临床分型;肾病综合征(肾病)和肾炎型,病理类型系根据1979年和1982年WHO公布的肾小球疾病的分类方案。结果肾病型51例和肾炎型27例中,分别有气虚型36例、10例,阳虚型3例、2例、阴虚型2例、0例,气阴两虚型8例、5例,湿热型2例、10例。辨证分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气虚为系膜生性紧sPGN)和MsPGN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阳虚为硬化性肾炎(SGN)、FSGS、MsPGN FSGS和MsPGN,阴虚为MsPGN,气阴两虚为MsPGN、MsPGN FSGS和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PGN),湿热为局灶性肾炎(FGN)、EPGN和MsPGN。表明肾组织病理检查可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指标。并可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自1987年7月~1988年6月,我们对5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血流变)观察,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58例中男41例,女17例。年龄14~61岁,平均39岁。病程1个月~20年,平均3.5年。其中肾功能不全期(SCr>177μmol/L)35例,尿毒症期(SCr>442μmol/L)23例。原发病包括慢性肾小球疾病50例,继发性肾炎5例,间质性肾炎3例。中医辨证分型参考"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0):598],其中气虚型7例,阳虚型15例,阴虚型6侧,气阴两虚型(兼有气虚及阴虚主证)9例,阴阳两虚型(兼有阴虚及阳虚主证)21例。夹水湿证36例,夹湿热证15例,夹湿浊证11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人,年龄18~55岁,男18人,女12人。实验方  相似文献   

4.
我们以往的研究工作表明,急性肾炎活动期辨证属实,慢性肾炎辨证属虚;虚证的病情发展有气虚—阳虚—阴阳两虚一虚中夹实(夹温浊、瘀阻、溺毒)逐步演变的规律。从各项检测指标分析,阳虚组具有免疫功能降低、全  相似文献   

5.
<正> 近几年来的研究发现:慢性肾小球肾炎中,中医辨证分型属脾肾气阴两虚者比较多见,约占慢性肾炎的27%~31%。究其成因,每因水肿阶段过用温阳药物,或服激素引起,或久病耗气伤阴,或素体气虚或阴虚,患肾炎后出现气阴两虚证。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7.
"六虚"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考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广仁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0):1781-1782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亏、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8.
<正> 虚证感冒以反复发作、缠延难愈为特点,多见于年老体弱、小儿及妇女经期,特别是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现将有关资料作一综述。 1 辨证分型虚证感冒临床常分为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型。杨章福分析了237例虚证感冒,气虚型36.29%,阳虚型22.78%,血虚型16.24%,阴虚  相似文献   

9.
45例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将45例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辨证方法采用虚实辨证;虚证分为气虚、阴虚、阳虚,实证分为气滞证、血瘀证、痰浊证、寒凝证;并对证型分布,证型相兼,各临床症状、体征和不同级别心功能与证型的关系分别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在证型分布,各临床症状、体征和不同级别心功能与证型的关系中,均表现为气虚证和血瘀证为主.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特点以虚证为主,为本虚标实、因虚致实之证;临床上本虚以气虚,标实以血瘀最常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制定临床调查表,进行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获得脑动脉硬化症四诊资料,按照预先设定临床证候诊断标准,对433例临床脑动脉硬化症进行辨证,并作统计学处理分析,分析其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433例患者证候数为55个,单个证候5个;2个单证的复合证候13个;3个单证组合的复证19个;4个单证组合的复证证候为11个;5个单证组合的复证证候为6个。涵盖85%总病例数的证候分型包括如下22种:气滞气虚阴虚、气虚、气虚阴虚、气滞气虚阴虚热火、气滞气虚、气虚痰湿、气虚阳虚、气滞、气滞气虚阴虚阳虚、气滞气虚痰湿、气滞气虚阳虚、气虚阴虚阳虚、气滞气虚痰湿阴虚、气滞阴虚热火、气虚痰湿阳虚、气虚痰湿阴虚、痰湿、气滞气虚血瘀阴虚、气虚血瘀阴虚、气滞痰湿、气滞气虚热火、气滞气虚痰湿阳虚等证型。具有以气虚和(或)气滞为基础证候,兼夹痰湿、血瘀、火热、阴虚、阳虚的证候组合规律。提示:脑动脉硬化症证候分布复杂,单证少,复证多,含两个以上证候的复证多见,以气虚和(或)气滞为基础证候,兼夹痰湿、血瘀、火热、阴虚、阳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膝骨关节炎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初探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关联性。方法:收集18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100例非膝骨关节炎为对照组,逐一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型,统计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膝骨关节炎与中医体质类型、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联性。结果:①观察组偏颇质以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最常见;②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为膝骨关节炎正向风险因素;③观察组症候表现复杂,以肝肾亏虚证为主,其次为寒湿痹阻证、气血虚弱证、气滞血瘀证;④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联,其中寒湿痹阻证与气虚质显著相关;肝肾亏虚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血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滞血瘀证与阳虚质显著相关。结论: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人群易患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人群以肝肾亏虚证居多,寒湿痹阻证次之,气血虚弱证和气滞血瘀证较少;从不同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来看,寒湿痹阻证与气虚质显著相关;肝肾亏虚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血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滞血瘀证与阳虚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的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40岁的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其中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中医学四诊资料;根据研究内容及研究对象设计"中医证候因素调查表",结合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特点选取主症,并按阴阳、气血、虚实、表里归纳16个病机因子,对中医证型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在1 499例调查对象中,膝骨关节炎确诊患者499例,患病率为33.3%。②在完成有效问卷的44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中,肾虚、寒、湿、肝虚、阴虚、气虚、阳虚、瘀血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病机因子;其中将肾虚、阳虚、寒、气虚、湿聚类为第一类,将肝虚、瘀血、阴虚聚类为第二类,其余为第三类。③寒湿阻滞、肾阳虚、肾气虚、肾阴虚、瘀阻脉络、肝阴虚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证型;通过证型分析将膝骨关节炎患者聚为三类,其中肾阳虚、寒湿阻滞证210例(47.5%),肾虚、肝阴虚、虚寒湿瘀滞证153例(34.6%),五脏虚、寒湿痰瘀气滞证79例(17.9%)。结论①肾虚、寒、湿、肝虚、阴虚、气虚、阳虚、瘀血是膝骨关节炎常见的病机因子,肾虚、阳虚、寒、气虚、湿是膝骨关节炎的基本病机因子;②寒湿阻滞、肾阳虚、肾气虚、肾阴虚、瘀阻脉络、肝阴虚是膝骨关节炎的常见证型,肾阳虚、寒湿阻滞证是膝骨关节炎的基本证型,肾阳虚、寒湿是膝骨关节炎的基本辨证要素。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功能衰竭乃素体正虚,外邪侵袭,脾肾亏虚、湿浊内蕴,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为本虚,湿浊、水毒和瘀血为标实,正虚与邪实贯穿病程始终。以辨证施治(本虚、标实、兼证)、专方、单味药、其他疗法(中药灌肠,脐疗,药浴、熏蒸,针灸)为主。中医药能延缓慢性肾衰竭病情进展,显著提高生存质量,为临床、科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中医辨证属于气阴两虚证的 3 5例慢性肾炎患者的肾活检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诊断肾炎 2 7例 ,肾病 8例。病理诊断肾小球轻微病变 13例 ,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 8例 ,重度系膜增生性肾炎 3例 ,膜性肾病 7例 ,膜增生性肾炎、弥漫性肾硬化、局灶节段性硬化、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各 1例。结论 :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具有以阴虚为本、双重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医证型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病内科收治的DN患者164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本证5型:阴虚燥热型18例、肝肾阴虚型24例、气阴两虚型55例、脾肾气虚(或阳虚)型32例、阴阳两虚型35例;标证3型:湿浊证41例、血瘀证51例、痰瘀证33例;另选同期单纯糖尿病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DN本证、标证及对照组患者间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本证中阴虚燥热型T3、FT3、T4、FT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SH低于对照组(P0.05);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阳虚)型、阴阳两虚型T3、FT3、T4、FT4明显低于对照组,TSH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证型T3、FT3、T4、FT4水平依次为阴阳两虚型脾肾气虚(阳虚)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湿浊证、血瘀证、痰瘀证T3、FT3、T4、FT4均低于对照组(P0.05),TSH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N的中医证型密切关系,可作为反映DN进展和转归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中医传统上将哮喘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以"症"分为寒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和虚哮,缓解期以"证"分为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两型,但这种方法过于简单、笼统,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临床实际辨证的需要,而且与西医的哮喘三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相矛盾。哮喘慢性持续期既有痰瘀内伏未消,又有肺脾肝肾气阴阳不足,乃虚实夹杂之证,可以分为气虚感寒证,阳虚恶寒证,阴虚夹热证,痰瘀阻滞证,其中,气虚、阳虚证可发病为寒哮;阴虚夹热证可发病为热哮;气虚、阳虚合热证可转化为寒包热哮;气虚、阳虚合痰瘀阻滞证可发病为风痰哮;气虚、阴虚、阳虚证可发病为虚哮;慢性持续期时,作为哮喘发作的过渡时期,若控制良好,患者将归于缓解期,若控制不佳,则转入急性发作期,因此慢性持续期是哮喘治疗的黄金时期,辨证准确,施治及时,可减少患者发病几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答:通过长期临床观察,现已公认气阴两虚证是慢性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证型。我们体会气阴两虚证有以下临床特征:(1)气阴两虚证,既有气虚特点,又有阴虚特点,为气虚证和阴虚证的中间证型  相似文献   

18.
孙广仁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781-1782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亏、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ACE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与基因多态性分布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5例,中医辨证分为心阳气虚型、气虚血瘀型、阳虚水犯型及心阳虚脱型,并采用PCR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结果: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心阳气虚型和气虚血瘀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心阳气虚型与阳虚水犯型、心阳虚脱型以及气虚血瘀型与阳虚水犯型、心阳虚脱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证型与ACE基因多态性有关联。ACE基因多态性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慢性肾炎的有效治疗,尚在探讨中。笔者结合临床实际,概述对本病的治疗问题。辨证分型治疗 1977年10月北戴河肾炎座谈会上指出:慢性肾炎多属正虚邪实。中医辨证要注意从正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