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研究了在补体存在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血清中IgG抗体各亚型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体外杀伤作用。童虫来源:日本株日本血吸虫尾蚴经ICR小鼠腹部游离皮片接种了3小时后收集童虫,并用含有青、链霉素的NCTC109液洗  相似文献   

2.
Ⅰ.体外研究目前一般认为,机体对血吸虫的免疫主要是针对皮肤内的早期童虫,而不是在门脉寄生的成虫。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血吸虫童虫的皮层对宿主的免疫攻击起着靶子的作用。有关血吸虫童虫的杀伤机制,首次由Clegg等(1972)提出,他们证明,当培养液中含有曼氏血吸虫免疫的罗猴血清时,曼氏血吸虫早期童虫在体外培养后4天被杀死,起作用的抗体为IgG类,似乎是补体依赖的。Perez等(1973)用来自感染曼氏血吸虫的罗猴的抗体和细胞首次证明抗体和细胞对血吸虫的杀伤有协同作用,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Butterwo-  相似文献   

3.
作者取感染约20条尾蚴的慢性曼氏血吸虫病鼠血清,用蛋白 A-琼脂糖 CL-4B 亲和层析法先分成不吸附和吸附的两部分,吸附的再以降低洗脱液的 pH 的办法,分部洗脱 IgG 的亚类。不吸附的部分含有 IgM 和IgA,它们在试管内不具有对童虫的杀死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东方田鼠血清蛋白组分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作用。方法采用逐级分离技术,包括硫酸铵盐析法、Sephacryl S-300分子筛层析法以及电泳洗脱法,将东方田鼠血清蛋白分离为球蛋白和白蛋白两大类,再按分子量大小依次将球蛋白分离为4个大的组分和12个小的组分,最后有重点地进行细分。然后,将分离的蛋白组分与日本血吸虫童虫共同培育48h,观察对童虫的杀伤效应。结果东方田鼠球蛋白所致的童虫死亡率为59.2%,加补体后的死亡率为68.4%,明显高于BALB/c鼠球蛋白(分别为40.8%和45.2%);东方田鼠球蛋白中的2、3组蛋白的杀伤效果同其总球蛋白,其中的3.2、3.3、3.4组分杀伤效果分别达到45.1%、57.6%和67.2%。这3组蛋白的分子量主带为375、205kDa和100~135kDa,后者的杀伤效果接近于总球蛋白,补体有增强作用;BALB/c鼠的4组球蛋白均无明显杀伤作用。这两种鼠的白蛋白对童虫的杀伤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东方田鼠球蛋白具有体外抗血吸虫童虫作用,其中的100-135kDa组分可能为主要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5.
新近有研究显示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在宿主抗血吸虫和肝片吸虫感染过程中可能具有较重要的作用。为了确定活性氮(RNI)和活性氧(ROI)在杀伤肝片吸虫早期童虫(NEJ)中的作用,作者直接比较了。NEJ和曼氏血吸虫童虫对化学源性的RNI和生物源性的ROI的敏感性。此外,还研究了NEJ表达的一些决定其对自由基杀伤作用敏感性的抗氧化酶。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报道用刀豆素A刺激脾细胞所产生的部分纯化巨噬细胞激活因子(MAF),可活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体外杀伤血吸虫童虫。小鼠为雌性C_(57)BL/6品系,曼氏血吸虫童虫为波多梨各株,按Clegg和smithers(1972)穿越离体皮肤法进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血吸虫童虫与活化的炎性巨噬细胞培育48小时后,平均有60.9%(SE±5.3)的童虫被杀伤;仅培育24小时未测到细胞毒作用;培育5天后童虫死亡率(62.8±8.2SE)与48小时相似。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4.8±2.3SE和13.5±8.2SE。显微镜检未见童虫为粘附性巨噬细胞群所包围。并检测MAF、对照组分或无细胞培养基对血吸虫童虫的直接细胞毒作用,结果均阴性。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固定巨噬细胞不能杀伤童虫。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东方田鼠血清及其不同部分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体外杀伤的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将血清初步分离成含蛋白部分及分子量小于20kDa的小分子部分,并分别观察了东方田鼠全血清、去补体血清、蛋白及小分子血清成分对体外培养童虫的杀伤,此外,还观察了蜕皮素对东疗田鼠血清杀伤作用的影响。结果 东方田鼠热灭活去补体血清对童虫的杀伤显著低于正常血清;感染及正常东方田鼠血清小分子在第48h及72h表现出一定杀伤作用(30%),而血清蛋白在24h就有显著杀伤,但杀伤作用略低于全血清;蜕皮素对东方田鼠血清的杀伤无明显影响。结论 补体在东方田鼠血清杀伤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血清蛋白为体外杀伤的主要成分,可能与小分子成分协同参与杀伤。  相似文献   

9.
10.
作者用 ~(51) Cr 标记曼氏血吸虫童虫,通过测定杀伤后童虫释出的 ~(51) Cr 量来分析抗体依赖的嗜酸粒细胞对血吸虫童虫的体外杀伤作用。本文报告了两个问题,第一是用高纯度的嗜酸粒细胞制剂进行体外试验,以便比较直接地观察嗜酸粒细胞的功能;第二用各种抗代谢药物分析嗜酸粒细胞对血吸虫童虫的杀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已建立的一种血吸虫感染伴随免疫新模型的基础上 ,观察该模型兔血清对童虫的体外杀伤作用 ,探讨该血清抗体在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 方法 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并比较不同稀释度的日本血吸虫感染伴随免疫新模型兔血清 (A血清 )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常规模型兔血清 (B血清 )对体外培养童虫的杀伤作用 ,并经甲基蓝染色后计算童虫死亡率。 结果 对体外童虫的杀伤作用 ,新模型兔血清随浓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弱 ,血清浓度越低 ,童虫死亡率亦越低。但常规模型兔血清随浓度的降低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以 1/ 10左右稀释度时最高。比较A、B两种血清对童虫的杀伤作用 ,前者强于后者 ,1/ 2血清稀释度培养 48h观察到的童虫死亡率分别为 (4 1.2 3±1.0 8) %和 (2 7.2 7± 2 .86) % (P <0 .0 5 ) ;先加入后者 4h后再加入前者能部分抑制前者的杀童虫作用 ,童虫死亡率为(3 7.63± 2 .3 3 ) % ,介于两者之间。常规模型血清组部分童虫体表出现膜状或泡状物质包绕 ,但童虫却未受到明显杀伤。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伴随免疫新模型兔血清在体外对童虫的杀伤作用强于常规模型兔血清 ,推测前者可能以杀伤抗体占优势 ;而后者可能以封闭抗体占优势。  相似文献   

12.
血吸虫感染新模型兔血清对童虫的体外杀伤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3,16(5):257-259,F003
  相似文献   

13.
东方田鼠血清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效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灭活补体和未灭活补体的东方田鼠血清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效果。方法 将血吸虫童虫分别与灭活补体和未灭活补体的东方田鼠阳性 /阴性血清、昆明鼠阳性 /阴性血清共同培养于 37℃ 5 %CO2 培养箱中 ,在培养 16~ 2 0h、4 0~ 4 4h观察记录各孔内死、活童虫数 ,并计算童虫死亡率。结果 培养 2 0~ 2 4h和 4 4~ 4 8h ,各种血清样本孔中的平均童虫死亡率分别为 :东方田鼠阳性血清 37.92 %± 16 .36 %和 4 0 .15 %± 15 .81%、灭活东方田鼠阳性血清 13.4 0 %± 4 .5 3%和 12 .2 9%± 1.84 %、东方田鼠阴性血清 17.79%± 9.2 1%和 2 4 .73%± 6 .2 5 %、灭活东方田鼠阴性血清血清 8.6 7%± 2 .0 6 %和 10 .4 5 %± 2 .71%、昆明鼠阳性血清 7.5 4 %± 1.85 %和 16 .39%± 2 .6 0 %、灭活昆明鼠阳性血清 7.2 3%± 1.83%和 12 .2 3%± 1.94 %、昆明鼠阴性血清 6 .5 0 %± 2 .76 %和 18.85 %± 6 .2 9%、灭活昆明鼠阴性血清 7.4 9%± 6 .2 8%和 14 .99%± 5 .16 %、血清空白 3.2 3%和 8.2 9%。结论 东方田鼠血清具有明显的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作用 ,其中的补体可能是在东方田鼠抗血清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中起决定作用的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CD5 5、CD5 9在日本血吸虫童虫逃避补体杀伤中的作用。 方法 将日本血吸虫童虫分别与人红细胞、绵羊红细胞及 PBS孵育 2 4 h,再暴露于补体 1h。在补体攻击后 72 h,计算童虫的成活率。将与人红细胞孵育过的童虫分别与不同抗体反应 ,第 1组与 Anti- CD5 5反应 ,第 2组与 Anti- CD5 9反应 ,第 3组同时与 Anti- CD5 5、Anti- CD5 9反应 ,然后再检测各组童虫对补体的敏感性。 结果 在补体攻击后的 72 h,与人红细胞、绵羊红细胞和 PBS孵育的童虫成活率分别为 6 6 .7%、33.9%和 32 .3% ,与人红细胞孵育的童虫成活率明显较高 (P<0 .0 1)。已经与人红细胞孵育过的童虫以不同抗体封闭后再暴露于补体 1h,以 Anti- CD5 5、Anti- CD5 9封闭和同时以 Anti- CD5 5、Anti- CD5 9封闭的童虫成活率分别为 5 2 .8%、5 4 .5 %和 30 .0 % ,以 Anti- CD5 5、Anti- CD5 9同时封闭的童虫成活率最低 (P<0 .0 1)。与人红细胞孵育过的童虫可被 FITC- Anti- CD5 5、FITC- Anti- CD5 9标记上特异的荧光。 结论 CD5 5、CD5 9分子与日本血吸虫童虫逃避补体杀伤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一氧化氮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杀伤作用。 方法 用LPS或LPS+IFN-γ诱导离体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使其产生NO;加入机械断尾的日本血吸虫童虫,测定48 h内童虫的死亡率。为进一步证实NO对童虫的杀伤作用,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抑制剂L-NNA(Nω-nitro-L-arginine)抑制NO的产生,与未加抑制剂组比较,观察童虫死亡率的变化。 结果 LPS或LPS+IFN-γ均能有效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2.0×10~5细胞产生的NO浓度分别为(109.96±3.70)μmol/L和(113.50±7.38)μmol/L,其相应的杀虫率分别达91.07%±2.92%和96.86%±2.36%。加入2 mmol/L的L-NNA后,巨噬细胞的NO产量明显降低,其杀虫率也相应减低。 结论 巨噬细胞诱生的NO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具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体外试验系统中,特异性抗血清或各种效应细胞单一因素与日本血吸虫童虫作用,对童虫一般不出现有意义的杀伤作用。但当两者共同作用于虫体时,则可使粘附各种效应细胞的童虫比率和童虫死亡率显著增高。这种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特异性抗体的浓度、效应细胞与童虫的比率(效一靶比率)和孵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在同样条件下,一般均以巨噬细胞(Mφ)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的作用较强,中性粒细胞(Neu)作用较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Mφ和Eos紧密粘附于虫体表面,致虫体表面出观明显损伤。而Neu在虫体粘附一定时间后自由体脱落,童虫结构相对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运用体外免疫效应机理分析系统,证明了对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童虫的抗体依赖小鼠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来源于正常小鼠和感染小鼠的巨噬细胞皆能产生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依赖抗体介导的 ADCC 反应;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对童虫还具有不依赖抗体的细胞毒作用,而正常小鼠巨噬细胞则无;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参与的对童虫的 ADCC 反应较其不依赖抗体的细胞毒作用强,也较正常小鼠巨噬细胞参与的 ADCC 为强。还注意到补体仅可增强感染小鼠巨噬细胞的 ADCC 反应。  相似文献   

19.
组织化学的比较观察结果证明:小鼠体内三个发育期童虫以d_o的对吡喹酮作用最为敏感,药物引起的虫体糖原含量减少及AKP活力减弱均出现迅速,且具有进行性加重和不可逆转的特点;而对d_3及d_7童虫的影响则均极轻微,且在给药后48~72小时多能逐渐恢复正常。该药对小鼠体内三个发育期童虫体内的核酸、ATP酶及ACP活力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地塞米松对尾蚴-童虫转化的影响,用40只小鼠进行实验观察,其中20只幼鼠在腹腔接种500条曼氏血吸虫尾蚴前lh,以50mg/kg地塞米松皮下注射,另外20只鼠不予地塞米松处理作对照组。在接种尾蚴后30min,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幼鼠各10只颈椎脱臼致死解剖;余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幼鼠于接种尾蚴后3h处死,用生理盐水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