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学林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X):167-168
目的:在多人空气加压舱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对气管切开昏迷患者给予人工鼻吸氧,观察人工鼻吸氧方式对治疗效果和舱内氧浓度的影响。方法:2006年8月~2007年7月收治的10例气管切开患者舱内治疗时使用人工鼻连接Y型管和面罩一级供氧+清醒常规面罩二级供氧患者同舱治疗为一组;无气管切开患者面罩一级供氧+清醒常规面罩二级供氧同舱治疗为二组。两组分别记录舱内氧浓度和压缩空气使用量。结果:使用人工鼻治疗的患者治愈率90%,无呼吸道并发症发生,舱内氧浓度最高值:一组为22.1%,二组为21.9%,均低于国标规定界限23%。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两组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结果分析也无明显差异。结论: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在多人舱内使用人工鼻吸氧,氧舱内氧浓度小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且高压氧治疗期间理论通风量和压缩空气的使用量较少。并提高了治疗效果,保证了高压氧治疗的安全,同时节省了高压氧的成本消耗。  相似文献   

2.
高压氧舱的安全治疗问题,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并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氧气向舱内泄漏,引起舱内氧浓度升高,是氧舱事故的最大隐患.我们研制的"高压氧舱防漏氧Y型管",解决了当前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开启关闭氧气源、吸氧中间摘下面罩改吸空气、舱内供氧器的性能下降、舱内吸氧有空座位、患者在吸氧过程中经常摘下面罩中断吸氧等多种情况下,氧气向舱内泄漏的问题.这些情况下泄漏的氧气都能由"高压氧舱防漏氧Y型管"控制,全部排到舱外.对预防舱内氧浓度的升高,效果十分明显,对提高氧舱的安全性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并肺部感染患者高压氧治疗与常压下经气管套管口给氧治疗的效果,探讨在大型压缩空气医用氧舱中无舱内呼吸机的条件下,采用自创吸氧连接装置高压氧治疗的可行性及通气情况。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按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COS)评分分层后,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颅压、保护脑组织、手术(或非手术)、敏感抗菌药物、对症支持和氧气治疗等。对照组在常压下经气管套管采用一次性吸氧管给氧治疗,高压氧组采用我科自创吸氧连接装置进行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体温、咳嗽咳痰、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肺部听诊变化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高压氧组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好转、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肺部呼吸音清晰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创吸氧连接装置符合呼吸机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在压缩空气医用氧舱中无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条件下,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气管切开患者利用呼吸机上的"T"型延长管作为辅助吸氧装置帮助病人吸氧的方法及护理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讨。结果:32例气管切开患者采取以上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后,经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在高压氧舱内不能戴面罩吸氧,用"T"型延长管作为辅助吸氧装置,使气管切开患者早期得到高压氧治疗,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致残率,促进病人早醒,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时,护士做好陪舱护理的重要性。方法43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护士陪舱进行病情观察并做好相关护理。结果通过对高压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的精心护理,43例行高压氧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中,除1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因病情变化停止治疗外,40例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1例因护理不当中断治疗或出现并发症。结论高压氧治疗是缺血缺氧性疾病患者早日恢复意识、早日康复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气管切开患者大多数病情危重,常伴有昏迷、生命体征的异常变化以及呼吸功能障碍等,做好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时的陪舱护理,能及时观察病情,作相应的处理,从而防止舱内不良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高压氧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的病人在空气加压舱内进行高压氧治疗时采用双管吸氧的方法,积极进行进舱前护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舱内升压过程、稳压吸氧过程、减压过程的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感染和控制舱内氧浓度过高,而且提高了病人的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  相似文献   

7.
唐友芬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532-3533
儿科的许多疾病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组织缺血、缺氧有关。高压氧疗法在治疗儿科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近十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1设备简介新生儿及婴幼儿高压氧治疗目前采用的舱型很多,各有不同的优缺点,我院现采用多人舱和婴儿仓。1.1多人舱用多人舱治疗,其优点是护理比较方便,必要时还可进行其他治疗。其缺点是较易发生舱内交叉感染。面罩供氧:不能使用活瓣式面罩,必须使用开放式面罩供氧。如果同时有多个婴幼儿治疗,易使舱内氧浓度升高。隔离式供氧:通过设备的简单改造,即可在多人舱内保证对婴幼儿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102例昏迷患者气管切开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在空气加压舱进行充足的入舱前的准备和有效的舱内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经过升压、稳压吸氧、减压过程的护理。结果:疗程与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达90.2%,经统计学处理(P<0.01),具有显著性差别。结论:经高压氧治疗后可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正规的护理是减少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方法 采用空气加压舱加压,微阻力吸氧面罩吸纯氧,治疗压力为 2.5ATA,稳压吸氧30分钟,改吸舱内空气10分钟,再吸纯氧 30分钟,减压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 高压氧是治疗各种昏迷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疗效理想,是安全的、可靠的,值得推广的.结论 有效的护理可以使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时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改善血液循环,甚至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并为各种昏迷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舱的消毒与气管切开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前,氧舱是否进行严格消毒与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n=183)分成两组,其中100例为实验组,在高压氧治疗前对舱内的物体表面、舱内空气和吸氧管道进行严格消毒,83例为未消毒的对照组.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吸氧螺纹管表面细菌监测合格率、舱内空气细菌菌落数和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螺纹管表面细菌监测合格率、舱内空气细菌菌落数和院内感染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舱内严格消毒有利于预防气管切开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治疗气管切开昏迷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正规的护理是减少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方法采用空气加压舱加压,微阻力吸氧面罩吸纯氧,治疗压力为2.5ATA,稳压吸氧30分钟,改吸舱内空气10分钟,再吸纯氧30分钟,减压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高压氧是治疗各种昏迷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疗效理想,是安全的、可靠的,值得推广的。结论有效的护理可以使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时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改善血液循环,甚至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并为各种昏迷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昏迷并气管切开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的高压氧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5月- 2006年12月,215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渐进组),男136例,女79例,年龄31.8±9.4岁,采用高流量吸氧、舱内全程监护、首次单独开舱等综合措施,使患者整个治疗方案呈现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与2001年7月至2003年4月同类患者107例(对照组)高压氧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高压氧治疗依从度(治疗10次以上)79.1%,较以往的64.5%明显提高;渐进组的治愈率73.0%,有效率95.8%,对照组的治愈率57.0%,有效率86.996。结论:采取渐进式高压氧治疗方案,可确保创伤性颅脑损伤昏迷并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综合治疗的顺利进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吸氧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气管切开吸氧的前后顺序随机分为三组,比较普通导管吸氧、人工鼻吸氧和气管切开专用微雾面罩吸氧三种不同方法的吸氧效果、痰液性质、痰阻情况、肺部感染率、抗生素应用时间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结果:人工鼻组在吸氧效果、痰液黏稠、痰阻等方面较普通组显著减少,而气管切开专用微雾面罩的应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时间、交叉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结论:人工鼻吸氧能减少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气管切开罩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时间、肺部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多人氧舱氧浓度的监测钟丽珍(附属弋矶山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高压氧治疗应特别重视安全措施,因舱内氧浓度过高,遇明火可引起严重的氧舱事故。关于舱内氧浓度增高的常见原因及操舱人员发现舱内氧浓度增高应采取什么措施,我们通过实践得出以下几点体会。1供氧器与供氧...  相似文献   

15.
夏书香 《重庆医学》2012,41(36):3882-3883
目的了解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的疗效。方法对89例不能行高压氧舱治疗的重度CO中毒患者,50例患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间断纯氧治疗,39例患者常规面罩高流量吸氧。结果机械通气治疗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面罩吸氧组,住院时间短于面罩吸氧组,发生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比率低于面罩吸氧组。结论对于重度CO中毒不能行高压氧舱治疗的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的高压氧治疗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少清 《右江医学》2004,32(6):629-630
颅脑损伤病人,由于昏迷时间长.常伴有肺部感染.为抢救病人生命而行气管切开,但气管切开又无法按常规戴面罩行高压氧治疗。为此,我科用改装后的呼吸机接头吸氧三通管相连接,装改装后的呼吸接头插入气管套管内,采用二级减压阀开放式持续供氧的方式.实施高压氧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患者两种吸氧方式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淑蓉  尤朝霞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8):673-673,678
目的 观察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人工鼻吸氧时的效果.方法 将54例气管切开进行吸氧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吸氧对照组和人工鼻吸氧观察组各27例,比较常规吸氧和人工鼻吸氧时的肺部感染、气管堵塞及护理项目次数.结果 人工鼻组的肺部感染、气管堵塞发生率为7.4%和3.7%,而常规吸氧组分别为28.6%和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气道期间每日的护理项目次数(气道湿化、雾化、吸痰及拍背所消耗的护理次数),人工鼻组少于常规吸氧组(P<0.01).结论 人工鼻吸氧可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和气管套管堵塞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道替代面罩和气管插管供氧,治疗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手术全麻清醒后拔管,在鼻氧管吸氧状态下又出现中重低氧血症持续5min的60例病人,平均分为A组喉罩供氧,B组面罩供氧,C组气管插管供氧,每组各20例,A组采用一次性普通3号或4号喉罩,置入喉罩到正常位置,接呼吸机或麻醉机行自主呼吸或间歇指令呼吸。B组行面罩供氧,C组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供氧。观察喉罩、面罩、气管插管通气1、3、5、10min各时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副作用的发生。结果喉罩、气管插管较面罩通气1、3min时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无明显变化,在5、10min时点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均有胃胀气、反流、误吸等副作用发生。气管插管组咽疼干的症状较多。结论喉罩通气应用于低氧血症能达到有效通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使用人工鼻吸氧效果。方法:对64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吸氧,随机分为对照组用头皮针连接鼻导管吸氧与人工鼻组用人工鼻连接吸氧管吸氧。比较肺内感染、气管堵管、护理项目次数。结果:人工鼻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在颈椎骨折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吸氧效果明显好于鼻导管吸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比肝移植术后患者拔出气管插管后低氧血症,使用经典面罩吸氧和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对受体呼吸功能的影响,选择出较好适合肝移植受体术后的氧疗方式,提高该类患者专科护理的质量,改善治疗的舒适度及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康复及改善预后。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42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后氧合指数OI≤300 (Pa O2/Fio2≤300)住ICU的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经典面罩吸氧组和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组,各21例,分别采用简单面罩吸氧和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吸入氧浓度在40%~45%,观察2组患者拔管后0 min、5 min、30 min、2 h、24 h血气的动脉血气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血氧饱和度(S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的参数变化;两组中转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或气管再插管病例数。结果肝移植受体术后脱机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组在拔管后5 min、30分钟、2 h、24 h Pa O2、SPa O2、氧合指数OI均较面罩吸氧组好,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