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术,动力髋部螺钉(DHS)、股骨近段髓内钉(PFN)、(Gamma)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不稳定型的骨折中的治疗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6至2012年6月两年间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42例,分别应用不同内固定术治疗后的康复情况做回顾性比较分析。结论 Gamma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Gamma钉是内固定术中除人工置换股骨头外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一种内固定方法,它不仅手术创伤小,出血少,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应用Gamma钉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按手术内固定方法不同随机分为Gamma钉组和DHS组各31例,比较2组的疗效及手术指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DHS组比较,Gamma钉组手术用时少,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内固定失败发生率低(P<0.05)。且Gamma钉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DHS组(P<0.05)。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Gamma钉比DHS固定牢固,出血少,疗效好,并发症少,临床医生可以根据2种固定方法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改良Gamma钉(常州武进三厂生产Ⅱ型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的手术效果,评价改良Gamma钉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5月—2012年2月对4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改良Gamma钉治疗,对骨折类型,合并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5例均得到随访,随访3-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93.3%。结论改良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4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不同性别、肥胖、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术中骨折复位、股骨头钉尖顶距(TAD)患者的内固定失败的发生情况,并统计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43例患者获10个月至3年的随访并摄X线片复查.共有13例PFNA内固定失败.肥胖、不稳定性骨折、TAD≥25 mm及术中骨折复位欠佳患者的内固定失败率[分别为8.5%(12/141)、7.8%(12/153)、18.5%(5/27)、26.1%(6/23)]与不肥胖、稳定性骨折、TAD <25 mm及术中骨折复位良好患者[分别为1.0%(1/102)、1.1%(1/90)、3.7%(8/216)、3.2%(7/2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肥胖、不稳定性骨折、TAD≥25 mm以及术中骨折复位欠佳是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败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选择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应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不同内固定方式(DHS、PFNA、Gamma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3年间收治的8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析采用三种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A组与C组的手术时间较B组长,术中出血量也高于B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以及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都比B组要差(P0.05)。结论 :PF NA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快,临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应用Gamma钉和DHS治疗股骨粗隆同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按手术内固定方法不同随机分为Gamma钉组和DHS组各31例,比较2组的疗效及手术指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DHS组比较,Gamma钉组手术用时少,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内固定失败发生率低(P〈0.05)。且Gamma钉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DHS组(P〈0.05)。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Gamma钉比DHS固定牢固,出血少,疗效好,并发症少,临床医生可以根据2种固定方法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闭合复位Gamma钉内固定,其中I型3例,Ⅱ型8例,Ⅲ型16例,Ⅳ型9例,V型2例。结果:38例患者获得平均13.6个月(9—20个月)的随访,评定疗效,优26例,良9例。结论: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某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其中16例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14例采用DHS内固定,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PFNA组骨折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髋关节的功能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固定牢靠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动力髁螺钉(DCS)对23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治疗。结果23例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断钉断板或螺纹钉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有1例因骨质疏松并发髋内翻。根据Harris疗效评分标准判别,优15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6%。结论DCS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nterTAN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4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InterTAN组(InterTAN髓内钉治疗)和PFNA组(PFNA内固定治疗),各62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量表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的透视时间、手术时长均短于InterTAN组,术中出血量少于InterT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早期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术后髋内翻畸形与螺钉切出发生率均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TAN髓内钉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采用防旋髓内钉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失败组和成功组的尖顶距TAD、 AO分型、外壁分型、术前Singh指数、应用唑来膦酸占比、合并呼吸内科疾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包括尖顶距TAD、 AO分型、外壁分型、术前Singh指数、应用唑来膦酸、合并呼吸内科疾病。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中针对性进行预防和干预,对降低内固定失败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不稳定性骨折居多,其治疗方法较多,由于骨质疏松,切开复位内固定常不牢固,易发生髋内翻畸形,且卧床时间长,患者多伴有内科疾病,给治疗带来困难。我们采用Gamma钉联合骨水泥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发生内固定失败的原因以及翻修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这5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出现内固定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科学、有效地措施对失败的手术进行翻修。结果: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失败的有7例。其中出现骨折端移位的为3例,螺旋刀片穿出股骨头颈导致失败的为2例,出现髋部感染的为2例,由此可得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成功率为86%。进行翻修后,患者为出现术后并发症,且髋关节得到有效恢复。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可能会出现失败,主要因素包括骨折的类型、手术操作情况以及患者自身等,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特点,提高手术成功率,另外,一旦出现失败,要及时采取合适的翻修方法进行治疗,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本院在2015年1月到2018年11月接诊的18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PFNA内固定)与对照组9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两组手术时长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在手术时长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内固定方法可有效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越来越多,对于其的治疗,因其创伤严重且并发症多,现多主张手术内固定治疗[1].既往采用DHS及Gamma钉容易出现难以克服的松动及骨折不愈合而导致手术失败,自20O6年6月至2010年4月,我们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原因.方法 总结2006-04-2009-06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采用的内固定方式有:DHS 32例,DCS 8例,γ钉 16例,PFN 12例,PCCP 10 例,PFNA 8例.对其中18例失败进行分析,探讨相关原因.结果 86例中有18例失败,失败的类型为5型:加压钉切割股骨头颈、钢板螺钉断裂松动、髋内翻畸形、股骨干骨折、感染.手术技术欠缺、手术方式的选择不当、内固定的设计缺陷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及熟悉了解每种内固定装置的特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联合股骨颈张力侧空心钉与解剖型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成两组,DHS联合空心钉组与解剖型钢板组各5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术后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参照黄公怡评分标准评定,DHS联合空心钉组优29例,良18例,差3例,优良率94.0%;解剖型钢板组优25例,良17例,差8例,优良率84.O%。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和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DHS联合股骨颈张力侧空心钉内固定疗效明显优于解剖型钢板内固定,DHS系统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是理想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8.
张秀君 《现代保健》2011,(17):59-60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存笔者所在科治疗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Gamma钉内固定组(A组)46例,行Gamma钉内固定治疗;DHS内固定组(B组)44例,行DHS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优良率为91.3%,B组优良率为77.2%,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输血量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DHS内固定,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平均出血量和术中平均输血量,并且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不同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6例选择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的治疗,对照组24例患者采取Gamma钉的固定治疗,比较手术效果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优良率为94.44%,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94.44%,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锁定解剖钢板的内固定治疗,出血少,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81-78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 3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