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42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的正,负链,结果显示,肝组织中HCVRNA正,负链的检出率分别为54.8%和35.7%,HCVRNA的正链和负链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同时阳性的患者分别占45.2%和31.0%,血清HCVRNA和抗HCV阴性埂肝组织中HCVRNA的检出率仍有51.3%,肝组织HCVRNA与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2.
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丙型肝炎病毒5’端非编码(5’NCR)序列,246例肝炎患者中HCV 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阳性者45例,阳性率18.3%(45/246),凡阳性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CV(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其中24例测到抗-HCV,阳性重叠率53.3%(24/45),和RT-PCR法检测HCV RNA,能在抗-HCV转阳以前检出HCV RNA,更早地确诊丙型肝  相似文献   

3.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42例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中的丙型肝炎病毒RNA,对18例HCVRNA阳性标本用HCV非结构区-5(NS5区)型特异性引物进一步做了PCR分型。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治疗前后肝组织内HCV—RNA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前后,肝组织内丙型肝炎病毒RNA(HCV- RNA) 的变化与血中HCV- RNA 及ALT 的关系。方法:对丙型慢性肝炎(CAH) 患者20 例,经过干扰素(IFN) 治疗,使用逆转录PCR(RT- PCR) 和原位杂交方法(ISH) ,对肝组织内和血中HCV- RNA 及ALT 值分析。结果:IFN 治疗丙型CAH 的有效率为70 % ,停药后6 个月有效率为30 % 。血中HCV- RNA 转阴率为55 % ,停药后6 个月转阴率为15 % 。肝组织中HCV- RNA,经治疗消失的有3 例,占15 % 。结论:肝组织中HCV- RNA 的有无,对IFN 疗效的判定非常重要,即使血中HCV- RNA 阴性、ALT 正常的病例,如果肝组织中有HCV-RNA 残留,以后血中ALT 值上升的可能性很大,应该进行抗病毒的再治疗。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ELISA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45例血液透析(HD)患者的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进行了检测,发现13例抗-HCV阳性,15例HCVRNA阳性,共17例患者(37.8%)HCV标志物(抗-HCV和/或HCVRNA)阳性。将这17例HCV标志物阳性患者与28倒闭性患者作了比较,结果表明,HCV标志物阳性患者的透析时间、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对15例HCVRNA阳性患者的HCV基因型的分析表明,13例为Ⅱ型,Ⅲ例为Ⅲ型。本研究表明,HD患者丙型肝炎的感染率很高,这与血液透析时多次接触血液、血液透析器具以及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丙型肝炎病毒5′端非编码(5′NCR)序列,246例肝炎患者中HCV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阳性者45例,阳性率18.3%(45/246),凡阳性者用酶联免疫法测抗-HCV(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其中24例测到抗-HCV,阳性重叠率53.3%(24/45),用RT-PCR法检测HCVRNA,能在抗-HCV转阳以前检出HCVRNA,更早地确诊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血液以外途径是否可以传播丙型肝炎病毒(HCV),同时测定泪液中与血液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54例血清HCVRNA阳性患者,其泪液中HCV RNA全部阳性,表明除血液以外,HCV还有其它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8.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抗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学标物。  相似文献   

9.
张普柱  张明良 《北京医学》1995,17(6):335-337
采用酶联免疫反应(ELISA)及聚合酶反应(PCR)方法,对20例烧伤病人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进行了检测。结果:入院时,输血组及非输血组抗-HCV及HCVRNA检测均为阴性。一个月后。输血组10例病人中发现抗-HCV阳性5例、HCVRNA阳性4例;而非输血组抗-HCV及HCVRNA检测均为阴性。说明输血是烧伤病人感染HCV的重要途径。本还对烧伤病人输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临床与流行病学问题。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检测20例丙肝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和透后的透析液中丙型肝炎病毒RNA。结果:血清HCV-RNA阳性者为6例(30%),而透后透析液HCV-RNA均为阴性。结论:血透患者HCV感染与透析液污染之间未发现直接相关性依据。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区献血员HGV与HBV及HCV混合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西安地区献血员中庚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献血员342例血清中的HBsAg和抗-HCV,用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检测HGV-RNA。结果发现在西安地区HBsAg与抗-HCV均为阴性的献血员中HGV-RNA,阳性率为3.50%(7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丙型肝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丙型肝炎的影响,运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法(NISH)和链酶亲和素-生物素(SABC)法分别检测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的HCV-RNA及其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这些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结果显示8例(40.0%)HCV患者的PBMC中的HCV-RNA呈阳性结果。HCV-RNA呈散在颗粒状或弥漫分布,主要位于胞浆中。HCV-RNA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临床与流行病学问题。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检测20例丙肝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和透后的透析液中丙型肝炎病毒RNA。结果:血清HCV-RNA阳性者为6例(30%),而透后透析液HCV-RNA均为阴性。结论:血透患者HCV感染与透析液污染之间未发现直接相关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肝癌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RN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及癌旁组织(共38份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丙型肝炎病毒(HCV)5'端非编码区(5'-NC区)RNA。结果,10例(33.3%)肝癌患者被HCV感染,23例(76.7%)患者被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用酶切分析可见,肝癌组织中的HCV是II、III型。对部分标本用PCR直接测定核苷酸序列,HCV5'-NC区相当保守,差异无显著意义。因10例HCV感染的肝癌患者中8例同时有HBV感染,因此可能HCV及HBV构成的双重慢性感染是导致肝癌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对20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用重组α-2b干扰素治疗,观察其近、远期疗效,发现干扰素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治疗3个月(一疗程)后,60%的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转阴,88.9%的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停药后其中部分患者HCVRNA又出现阳性,肝功能出现反复。随访1~2a,发现肝功能稳定正常者占52.6%,HCVRNA持续阴转者占31.6%。用干扰素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凡早出现临床症状者,预后佳;HCVRNA持续阴转者,不易复发,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61例各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2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结果表明,晚血患者血清抗HCV检出率为7.5%,显著高于急性血吸虫病(急血).慢性血吸虫病(慢血)患者2.O%及对照人群1.8%.306例晚血患者血清抗HCV和/或HCV-RNA阳性38例(12.4%),其中HCV与HBV合并感染63.2%(24/38),HCV单一感染36.8%(14/38),92例合并与未合并HCV感染的HBsAg阳性晚血患者,HBe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揭示,晚血患者HCV感染率高,并多以与HBV合并感染形式存在,HCV感染对HBV复制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树Qu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树Qu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易感性。方法:对来自云南的树Qu接种含HCV的病人血清,然后用PCR方法检测树Qu血清的HVC RNA,用反向被动血凝法测定抗-HCV抗体,用原位PCR方法检测树Qu肝细胞内的HVC RNA。结果:34.8%的树Qu(8/23)在接种HCV后,血清中检出HCV RNA,对4例抗HCV阳性和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树Qu的肝组织进行原位PCR检测,结果在1例肝细胞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庚型肝炎病毒(HGV)混合感染对慢性丙型肝炎(CHC)临床、病毒复制及干扰素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疗效的影响及HGV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方法 以逆转录套式降合酶链反应(RT-nested PCR)检测90例CHC患者血清HGV RNA,比较HGV RNA阳性及阴性两组90例CH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结果 HGV RNA阳性18例,阳性率20%,HGV RNA阳性及阴性两组CHC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HCV RNA水平和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等方面无明显差异。5例HGV RNA阳性CHC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过程中,HGV RNA均转为阴性,停止治疗后1年,3例HGV RNA恢复治疗前水平。结论 混合感染HGV对CHC的临床、病毒复制及干扰素抗HCV疗效无明显影响。HGV对干扰素敏感,但停药后易复发。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间垂直传播,对64例抗HCV(+)和/或HCVRNA(+)孕妇分娩的65例新生儿取出生当时脐静脉血,用ELISA检测抗HCV,用逆转录PCR检测HCVRNA。结果:HCVRNA(+)孕妇,无论抗体阳性与否,垂直传播率939%,合并ALT增高者,新生儿多ALT增高。HCVRNA(-),抗HCV(+)孕妇,新生儿抗HCV检出率100%,但RNA未检出(+),不能作为感染HCV的依据。结论:HCV确实存在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105例肝硬化患者,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血清抗-HCV和HCV-RNA的检测,结果表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HCV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