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胎儿、正常成人晶体囊和囊下上皮进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晶体囊由细胞纤维状结构组成,表层疏松,深层较致密,二者无截然界限,未看到光镜下的两层结构。成人晶体囊的结构型式不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18-65岁赤道前部及赤道部的晶体囊内有包涵物形成。在赤道部晶体囊的浅层看到插入的悬韧带纤维,晶体前囊下及赤道前部上皮细胞内见到纤毛。  相似文献   

2.
对胎儿、正常成人晶体囊和囊下上皮进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晶体囊由细纤维状结构组成,表层疏松,深层较致密,二者无截然界限,未看到光镜下的两层结构。成人晶体囊的结构型式不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18~65岁赤道前部及赤道部的晶体囊内有包涵物形成。在赤道部晶体囊的浅层看到插入的悬韧带纤维。晶体前囊下及赤道前部上皮细胞内见到纤毛。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白内障晶体囊和囊下上皮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观察晶体上皮及囊膜的一种眼球特殊制片法中山医科大学中心眼科中心(510060)郑湖铃李绍珍近年来为了观察在晶体囊外摘除术中注入各种物质(如高三尖杉酯碱)对晶体上皮细胞及囊膜的影响,需要通过动物实验对术后眼球进行制片观察。由于晶体囊外摘出术后,只剩下很...  相似文献   

5.
高静娟  童绎 《眼科》1995,4(1):49-51
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体、晶体囊血管的发育有密切关切,根据水囊引产不同胎龄新鲜胎儿对晶体囊血管的发生、发育和消失,以及晶体超微结构发育的研究成果过程,对先天性白内障典型病例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视盘倾斜综合征(TDS)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厚度。方法 描述性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TDS患者22例30只眼(TDS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11只眼,女性14例19只眼;平均年龄(9.00±2.78)岁。最佳矫正视力(BCVA) 0.3~1.0;平均等效球镜度数(-3.44±2.22) DS。选取同期等效球镜度数相匹配的志愿者15名30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8名16只眼,女性7名14只眼;平均年龄(9.33±1.11)岁。BCVA均≥1.0;平均等效球镜度数(-3.18±1.13) DS。两组受检者等效球镜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8,P=0.110)。应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成像技术测量受检者黄斑中心凹下,通过黄斑中心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距黄斑中心凹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各500、1000、1500、2000 μm处共17个位点的脉络膜、RPE层厚度。定量分析TDS组黄斑区脉络膜、RPE层厚度。结果 TDS组、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平均脉络膜厚度分别为(235.53±51.77)、(273.45±60.35) μm。两组黄斑中心凹平均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2,P=0.011)。TDS组黄斑中心凹水平(F=24.180)、垂直(F=23.390)方向各位点之间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黄斑中心凹水平方向脉络膜厚度除鼻侧1000 μm外,其余各位点脉络膜厚度均较对照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方向黄斑中心凹及下方各位点脉络膜厚度均较对照组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DS组、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平均RPE层厚度分别为(32.56±5.00)、(36.58±3.60) μm。两组黄斑中心凹平均RPE层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7,P=0.001)。两组RPE层厚度均表现为中心凹处最厚,TDS组RPE层各位点厚度均较对照组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S患者脉络膜、RPE层厚度均较正常人变薄。  相似文献   

7.
人晶体上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正常及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的密度及形态学进行了观察,对比分析了晶体上皮细胞形态学特点与白内障类型的关系,结果证明核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密度较高,且形态规则,是其晶体混浊发展缓慢的形态学基础,后囊下型白内障发生与晶体上皮存在的增生活跃的重叠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婴儿视网膜黄斑区形态及视网膜各层厚度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婴儿58例86只眼纳入研究。根据不同矫正胎龄对婴儿进行分组。其中,矫正胎龄<32周组10例14只眼;33~36周组26例39只眼;37~41周组12例18只眼;≥42周组10例15只眼。随机选择无器质性眼病的成人12名22只眼作为成人组。所有婴儿及成人均行便携式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着重观察婴儿黄斑区形态。同时,测量婴儿及成人黄斑中心凹及距中心凹750、1500 μm处旁中心凹的神经上皮层、内层视网膜、外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外丛状层、外核层厚度。分析视网膜各层厚度与矫正胎龄的相关性。结果 婴儿早期的黄斑中心凹凹陷浅,随着矫正胎龄增长凹陷逐渐加深并接近成人形态。婴儿外层视网膜结构较内层完善,随着矫正胎龄的增长逐渐出现外界膜、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光感受器外节/视网膜色素上皮(OS/RPE)层。外界膜、IS/OS、OS/RPE层最早出现时间分别为矫正胎龄32+6、35、47+6周。RPE层、脉络膜血管层厚度均随矫正胎龄增长逐渐增厚。婴儿组、成人组之间距中心凹750 μm处内层视网膜、1500 μm处神经纤维层和中心凹及距中心凹750、1500 μm处节细胞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视网膜各层厚度在婴儿组及成人组间,以及在不同矫正胎龄组组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除节细胞层外,其他视网膜各层厚度均与矫正胎龄有相关性(P<0.05)。结论 婴儿早期的黄斑中心凹凹陷浅,随着矫正胎龄增长凹陷逐渐加深并接近成人形态。婴儿早期黄斑区外层视网膜逐渐增厚,其中以内外核层增减变化最为明显。视网膜各层随着矫正胎龄增长逐渐增厚,但发育速度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保留晶体前囊的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Chen G  Zhang X 《中华眼科杂志》1997,33(6):444-446
目的评估白内障合并玻璃体病变的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只眼白内障合并玻璃体混浊或炎症或异物病变,采用经平坦部保留晶体前囊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术中16只眼一期植入睫状沟部位人工晶体。结果经12~36个月随访,20只眼中18只眼视力得到提高,其中0.3~0.5者7只眼,0.5以上者11只眼,最高者为1.2。19只眼前囊保持透明,1只眼术后6个月发生混浊。结论该术式保留晶体前囊利于植入人工晶体,手术对眼前段组织损伤轻,术后晶体囊混浊发生率低,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病变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  相似文献   

10.
晶体前囊膜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囊膜弹性。方法对22只牛眼行连续环形撕囊术(continuouscircularcapsulorhexis,CCC),截囊及娩核后,缓慢张大两脚规至前囊膜开口撕开后测定前囊膜的弹性。将撕裂时的周长与原切口周长之比作为前囊膜弹性指标。结果完整的CCC切口在造成放射状撕裂之前比原切口周长扩大61%,扩大的囊膜切口面积显著大于原切口面积及核倾斜30°时的横断面面积。结论前囊膜具有一定的弹性,适当大小的CCC切口可保证晶体物质的安全娩出及人工晶体的植人而不产生放射状撕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验性血脂异常对C57BL小鼠晶状体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8只3月龄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3月龄普食组、8月龄普食组和8月龄高脂组,前两组普通饲料喂养,第3组高脂饲料喂养。各组动物按时处死后做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同时摘取眼球做光镜和电镜病理切片观察。结果8月龄高脂组小鼠的体重明显高于3月龄普食组和8月龄普食组(P〈0.01),8月龄高脂组小鼠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丙二醛显著高于3月龄普食组和8月龄普食组(P〈0.01),8月龄高脂组小鼠晶状体中央前囊膜厚度高于3月龄普食组和8月龄普食组(P〈0.01)。结论血脂异常能够加速C57BL小鼠的晶状体改变,其改变与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后房型人工晶体术中后囊破裂的处理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已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250例中整理出有后囊破裂的34例,进行随访分析,经过平均26个月的观察,平均矫正视力>0.5的29例,占85.3%,<0.5-.2的5例,占14.7%。并对后囊破裂的不同原因、分类、处理方法及各种远期并发症分别讨论。发现后囊中央破裂直径在6.5mm 下均可植入人工晶体,以提高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植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正常及白内障晶体上皮的细胞生物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晶体上皮细胞是晶体内代谢最活跃的部位,它与晶体的病理生理、白内障的病因学及白内障术后晶体囊的混浊密切相关。本综述了正常晶体及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的密度、形态学以及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与损伤修复,介绍了晶体上皮细胞体外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李秋明  陆道炎 《眼科研究》1996,14(4):233-235
通过观察维拉帕米,肝素,地塞米松在体外对牛晶体上皮细胞(BLEC)增殖和细胞内Ca^+的影响评价一它们抑制后囊混浊的价值。结果维拉帕米呈浓度依赖性抑制BLEC增殖(P〈0.05(10mg/L)或P〈0.01(≥20mg/L)和降低细胞内Ca^+并能增强肝素的增殖抑制作用肝素500mg/L时可明显抑制增殖(P〈0.01)和降低细胞内Ca^++500mg/L以上抑制作用不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地塞米松对B  相似文献   

15.
分析白内障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发生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和讨论处理方法。分析55例(55眼)白内障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发生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裂口形态,大小及部位。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处理方法。该术中合并症好发于抽吸晶体皮质及植入人工晶体时,各21例(38.2%),后囊破裂大小约3mm的39例(70.9%),5mm的13例(23.6%)。大于6mm的3例(5.5%)。后囊破裂的部位及形  相似文献   

16.
无晶体后囊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报告30例30眼无晶体后囊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随访6~22个月的结果。矫正视力≥0.6者占80%,人工晶体无明显的偏心与倾斜。分别论述了选择性二期植入人工晶体,计划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损一期植入人工晶体和人工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再固定之适应征、手术方法及作者的体会。结果表明,无晶体后囊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柔红霉素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及眼前节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柔红霉素对兔晶状本上皮细胞和眼前组织的影响。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EC-CE+IOL植入术。实验组截囊前于前囊下汪和8μg/ml柔红霉素0.2ml,对照组用同量乳酸林格氏液,作用5min。要后观察眼前变化有眼压。手术后第7、第14天、第28天共处死18只家兔。行后囊膜、角膜、虹膜、睫状体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两组各有1只家兔于术后第28天处死,行后囊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①光镜下,对照组术后各组后囊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数量较多。实验的术后7天时其与对照组相同。第14天,实验组后囊可见细胞增生,细胞核退变,细胞密度明显降低。28天时细胞退变,密度进一步降低。②电镜下,对照组细胞结构完整。实验组细胞变形,内部结构不清,核质溶解。③两组眼前段组织显示一般手术反应,其产重程度、持续时间相同。裂隙灯下术后第28天后囊膜混浊实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8μg/ml柔红霉素于截囊前注和晶状体前囊下,作用5min,可破坏残 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微结构,短期内抑制家兔晶状体后囊上皮细胞增殖,减轻后囊混浊。同期内末观察到对正常眼组织的毒副作用。该药作为抑制状体上 皮细胞增殖临床用药,具有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评价Nd:YAG激光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例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使用科以人7970Nd:YAG激光机行Nd:YAG激光前后囊膜切开术,平均能量4.7mJ,平均击发69次。结果:6例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共同表现为连续环形撕囊术后人工晶体光学面被连续环行撕囊口阻塞,晶体囊袋形成密闭的液性腔,后囊膜向后膨隆。4例Nd:YAG激光前后囊膜切开成功,视力明显提高,后囊膜复位。结论: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是白内障手术并发症之一,对术后迟发膨胀型者,Nd:YAG激光前后囊膜切开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无晶体后囊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对21例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后植入三襻后房型人工晶体,进行经巩膜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入工晶体位置全部正常,无偏斜,随访2~20个月,无并发症,视力增进。结论三襻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具有术后晶体不易倾斜和偏位的优点,是治疗无晶体后囊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基层各医院开展 ,为了探讨一种新的方便好学的手术方法 ,我们通过对两种手术方法——保留前囊膜的囊袋内超声乳化和环形撕囊超声乳化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检查来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为我院 95~ 98年住院的随机病例。其中保留前囊膜组 16例 16眼 ;男 7例 ,女 9例 ,年龄 5 8~ 79岁 ,平均 64.7岁 ;环形撕囊组 19例 19眼 ;男 9例 ,女 10例 ,年龄 5 5~ 73岁 ,平均 62 .4岁。二组均为老年性白内障 ,核硬度为 - 级 〔1〕。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