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 134例射频消融确诊的窄QRS波群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患者窦性心律及心动过速时心电图 ,以评估伪冠状TⅡ、Ⅲ、aVF波在SVT中的鉴别诊断价值。伪冠状TⅡ、Ⅲ、aVF波定义为心动过速时Ⅱ、Ⅲ、aVF导联出现深倒、双支对称T波 ,而窦性心律时T波正常。结果 :10 2例AVRT患者中 2 9例 (2 8% )可见伪冠状TⅡ、Ⅲ、aVF波 ,32例AVNRT患者无 1例有伪冠状TⅡ、Ⅲ、aVF波 (P <0 .0 1)。伪冠状TⅡ、Ⅲ、aVF波诊断AVRT的敏感性为 2 8%、特异性为10 0 %、阳性预测值为 10 0 %。AVRT组中 ,仅后隔旁道可见伪冠状TⅡ、Ⅲ、aVF波 ,伪冠状TⅡ、Ⅲ、aVF波诊断后隔旁道的敏感性为 85 %、特异性 10 0 %、阳性预测值为 10 0 %。结论 :PSVT时伪冠状TⅡ、Ⅲ、aVF波可作为鉴别AVRT和AVNRT的一项心电指标 ,且可用于对旁道的初步定位。逆向心房激动顺序及RP间期可能是产生伪冠状TⅡ、Ⅲ、aVF波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们发现九例足月孕妇的心电图有以下改变:1.窦性心律的同时出现一系列形态与窦性不同的P′波——其电压较窦P 低,其波形在Ⅱ、Ⅲ、aVF 中最清楚,可直立或倒置;2.P′规则出现,频率在130—140次/分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2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慌10年于1988年6月10日入院。临床诊断;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时心电阻 P波增宽为0.14s,Ⅰ、Ⅱ、aVR、aVF、V_(3-6)导联QRS 起始段模糊,多数导联可见房性早搏,其前有异位 P′波,在Ⅱ、Ⅲ、aVF 导联直立,代偿间歇不完全,P′-R 间期由于 T、P′融合多数导联不能准确测定,但 V_1、V_2导联之 P′-R 约0.10s,明显短于正常 P-R 间期,其后 QRS 宽大崎形,而同一导联形态相同。服用维拉帕米、丙胺苯丙酮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27 岁,因"胸闷、心悸 1d"来院就诊.体检:血压 110 / 70mmHg,心率 90 次 / min,心律不 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近期无感染史,既往无心脏 病史.临床诊断:心律失常(性质待查).心电图(图 1)长Ⅱ连续记录示窦性 P-P 间期 0.60~0.76s,P 波 时间 0.11s,电压由 0.20mV 逐渐增高至 0.30mV, P-R 间期由0.16s 逐渐延长至 0.23s,此时出现 1 个 重叠在 ST 段或 T 波升肢上的 P′波,该 P′波似乎直 立,顺传的 P′-R 间期 0.32s,其后又跟随同样的 P′波,R-P′间期 0.14s,呈 P-QRS-P′或 P-QRS-P′- QRS-P′序列.12 导联心电图(图略)示该 P′波在 Ⅱ、Ⅲ、aVF 似乎直立,aVR 倒置,在 V1 ~V6 则表现 为倒置.故考虑长Ⅱ的 P′波为正相逆行 P 波(P- 波).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提示右心房内不典型 文氏现象,不典型房室交接区文氏现象诱发正相逆 P 型房室反复搏动.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2岁。临床诊断:肺心病。心电图(图略)可见4种形态的P波:①窦性P波,P-R间期0.14 s,P-P间期0.65~0.71 s;②倒置P波,P_(Ⅱ、Ⅲ、aVF、V5、V6)倒置,P_(aVF)直立,P′-R间期0.13 s,短P′-P′间期0.72~0.88 s,长P′-P′间期(P′_6-P′_9、P′_5-P′_(15)、P′_(17)-P′_(20))分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2岁。颅内肿瘤摘除术后第3~8d,心慌、气短。既往有冠心病史10余年,偶有心前区疼痛。查体:T 37.1℃,P 80次/min,R 20次/min,BP 120/75mmHg,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心音低钝,律不齐,A_2>P_2,未闻及病理性杂音;X线示右肺感染;血钾3.08mmol/L,一般情况尚可。心电图见:心房率平均180次/min,心室率90次/min,Ⅱ、Ⅲ、aVF、V_(1-4)的P′波负正双向,V_(5-6)的P′波倒置,aVR、aVL的P′波正负双向,Ⅰ的P′直立低平;P′-R为0.15s,Ⅱ、Ⅲ、aVF、V_4、V_5的ST段下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心房下部局灶房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例起源于右房下部及3例起源于冠状静脉窦口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行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房速时心房激动顺序,寻找心房激动最早起源点标测与消融,临床随访评价疗效。结果:6例右房下部房速心电图Ⅱ、Ⅲ、aVF、V1导联P′为负,Ⅰ、aVL为正,3例冠状窦口部房速心电图Ⅱ、Ⅲ、aVF及V1导联P′波为负\正双向,Ⅰ、aVL P′低平,不易区别。成功消融靶点双极电图A-P间期40±15 m s。结论:体表心电图可大致区分房速起源部位。  相似文献   

8.
交替性窦房结折返十分少见,笔者遇见一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女患,31岁。于1984年6月15日入院。临床拟诊: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低血容量性休克;2.心肌炎后遗症;心律失常。于6月19日心电图检查(见附图)。心电图为Ⅱ导联连续描记。ⅡaP_(1、2、3)为窦性节律,P-P间距为0.75秒、0.79秒;P_(3-4)为1.28秒明显小于窦性节律的两倍,且P_3之后的T波振幅显著增高,必隐伏有P′波,考虑为房性早搏未下传ⅡaP_4之后出现连续二次P′波,P′_2与T波重叠,表现为T波顶部尖锐;P′_3形态大于窦性P波,估计与落在U波上有关。测量结果为:ⅡaP_4P′_2+P′_2P′_3为0.58秒,明显短于窦性周期,P′_3P_5  相似文献   

9.
1 资料与方法 70例患者,男39例,女31例。平均年龄42±14(15-57)岁。其中6例合并冠心病,余64例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及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发作时完整记录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资料。 分析指标包括:①心动过速周长(ms);②有无逆行P′波及分布的导联;③R-P′与P′-R间期;④P′波与QRS波群的传导比例关系;⑤若无明显P′波时则观察Ⅱ、Ⅲ、aVF导联有无假性S波,V_1导联有无假性r′波;⑥ST段压低(J点后ST段压低)≥2mm且持续时间≥80ms;⑦T波倒置(窦性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7岁。临床诊断:先心病、法乐氏四联症、右房扩大。附图显示P′_(Ⅰ、aVR.aVL、V_1~V_3)直立,P′_(Ⅱ、Ⅲ、aVF、V_4~V_6)倒置,提示激动起源于左房后下部。该处发放的激动引起心房除极的综合P向量,在额面指向上方偏左,投影在Ⅰ、aVL、aVR导联轴正侧出现直立P′波,反映在Ⅱ、Ⅲ、aVF导联轴负侧出现倒置P′波,因P′向量几乎平行于Ⅲ导联负侧轴,故P′_Ⅲ倒置最深达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76岁,因冠心病住院。1985年11月6日描记心电图。附图为Ⅱ导联。P波有两种:(1)窦P:Ⅱ导中多位于QRS之前。(2)房性早搏P′_2落在ST段或T波上,P-P′联律时间固定于0.33s,多数P′未下传,少数下传者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夹有P′的P-P1.20s。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8岁。间歇性胸闷、心悸3d,干活时突然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气急,双肩及两上肢麻木1h。体检:神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P 56次/min,BP 110/80mmHg,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早搏,急诊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65次/min,QRS波呈室上性,Ⅱ、Ⅲ、aVF导联呈R型,V_1和V_3导联呈rS型,Ⅲ、aVF的ST段轻微压低,各导联可见提前出现畸形的QRS波,其前无相关P′波,QRS时限0.12s,在Ⅱ、Ⅲ、aVF、V_1、V_3导联的早搏呈qR型,q波时限>0.04s,部分Q波振幅>R/4,在QRS波后约0.08s可见P~-波,Ⅲ、aVF、V_1及V_3导联出现连续2个提前畸形的QRS波,分别呈QRS型,QR型或rS型,Q波时限>0.04s,振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43岁,因阵发性活动后胸闷1年入院,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Ⅱ、Ⅲ、aVF和V1导联ST段轻度压低,Ⅱ、Ⅲ、aVF和V2~V6导联T波呈负正双向。急性胸痛发作5min,双向的T波变为直立;且Ⅱ、Ⅲ、aVF导联s波消失,J点上抬;V2~V4导联s波加深。  相似文献   

14.
<正> 患者女性,70岁。因心悸、心前区频繁的发作性疼痛、头昏伴出冷汗3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附图Ⅱa、Ⅱb为连续记录,aVF为连续记录。Ⅱa的R_6-R_8,aVF的R_7以后是连续下传的窦性冲动,P-P间距0.62s。连续下传的窦性P波初看好似稍高,实际是由于前面倒置的T波升支影响。窦房结频率96次/分。在心室率较快时出现快频率依赖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使QRS波畸形。图中较长的R-R间距是由于未下传的房性早搏(简称房早)二联律引起。夹有房早的窦性P-P间距等于窦性周期的2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7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体表12导联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0.64—0.70s,Ⅱ、Ⅲ、aVF导联P波振幅≥0.25mV,时间120ms,P-R间期为0.32、0.47s交替,并间断房室传导阻滞(图略)。长Ⅱ导联(附图上)示P_(2—8)节律整齐,其中P_(3、6)重叠于前一心搏的T波中,P-R间期跳跃式延长构成3:2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R_(6、8)后窦性P波脱漏,其前后P-P间期略短于2倍窦性周期(相差分别为40、20ms),仔细观察R_(6、8)终末部各重叠一个逆行P波。长Ⅲ导联(附图下)示R_(4、7、11)后窦性P波脱漏,其R波终末部各重叠一个逆行P波,如梯形图所示,逆行P波可结束一个房室传导文氏周期,但不能肯定逆行P波是否使窦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30岁,甲亢待排。附图(见第189页)为1984年5月11日同次记录的Ⅱ导联,Ⅱ_(d、e)为连续记录。直立P属窦性,高度略有不同,P-P0.80—1.00秒,为窦房结内游走及不齐。Ⅱ_aP_2′提前,P′-R0.12秒,其QRS和窦性相同,为房早循正道下传。P_2′后1.20秒处出现R_3(类同者尚有Ⅱ_bR_3、Ⅱ_cR_3、Ⅱ_dR_(5、9-12)似为室性起源,实系房性异位心搏循kent束下传;开始之负向部份为P′,QRS仅0.12秒、上升支初始粗钝系δ波。R_4前似有微小P波,可能是窦P和P′融合。Ⅱ_bR_2T结束有P′,较Ⅱ_aP′更为提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0岁。因反复胸闷、心悸5年余加重二天就诊。体检:心事76次/min,可闻及早搏无杂音。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心电图Ⅱ导连续记录见P—P间距0.84s,窦性频率68次/min,P′为房早,P′均落在前一窦性激动T波的升支上,RP′为0.16s~0.20s;下传的P′R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36岁。反复心悸半个月,检查无阳性体征。心电图:各导联P波规律出现,P P间期0.62~0.64s,94~96次/min,P波几乎重叠于QRS波起始部,酷似预激波,以Ⅱ、aVF导联最明显;V1导联QRS波呈rsr′型,r′>r,S1、V5、V6稍粗钝,QRS波时限除Ⅱ、aVF导联等于0.12s外(其实是P波与QRS波起始部重叠造成),其余导联QRS波时限均正常(图略)。长Ⅱ导联(图1):P P间期0.56~0.64s,94~107次/min,R R间期0.60~0.64s,94~100次/min。当P P为0.56s时,P R间期0.12s,QRS波正常,为心室夺获;P P间期0.60s时,P R间期<0.12s,QRS波正常,窦性激动不能…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26岁。因心悸、困乏无力2W就诊。既往无心脏病史。查体:BP 100/60mmHg,心脏不大,心律不规则,闻及早搏二联律,无杂音,心脏彩超未见异常。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0.15s,QRS间期0.09s,在各导可见频发房早二联律。提前出现的P′波在Ⅱ、Ⅲ、aVF、V_5、V_6均倒置,aVR直立,P′-R间期均为0.14s,联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30岁,1983年11月健康体检时发现心律不齐,心电图报告为窦性心动过缓,频发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图1系Ⅱ导联连续记录的心电图。一、P波有两种形态:1.圆钝型P波,振幅0.10mV,宽0.08秒,P-R0.13秒,P-P0.88秒,频率68次/分,判断为窦性P波;2.尖峰型P′波,以早搏形式出现,配对时间不固定,振幅0.15mV,宽0.06秒,P-R0.12—0.20秒,可确认是房性异位P波;有时重叠于前一次心动的T波上,部分P′波未下传。各异位P′波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为1.37±0.03秒。二、QRS波群大致可分三种形态:1.R型,振幅约0.9mV,时限0.08秒,大多在窦P后出现,个别出现在P′波之后,2.高R型,出现在房性异位P′波之后,振幅1.2—2.1mV,时限0.08秒;3.宽R型,振幅0.9mV,时限0.12秒,全部出现在与T波重叠的P′波之后。后两种皆属室内差异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