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构音障碍患者证候分布、Frenchay评定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构音障碍患者辨证分为5个组: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同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与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结果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构音障碍患者风痰阻络占30.0%、气虚血瘀占25.0%,两者占的比例最多,其次为阴虚风动(16.7%)、肝阳暴亢(15.0%)和痰热腑实(13.3%);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的轻度、中度、重度以上构音障碍的比例分别为25.0%、33.3%、41.7%和40.0%、33.3%、36.7%,与肝阳暴亢(50.0%、38.9%、11.1%)、痰热腑实(50.0%、37.5%、12.5%)、阴虚风动(60.0%、35.0%、5.0%)的分布频率明显不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痰热腑实型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重于其余各组,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构音障碍患者以风痰阻络、气虚血瘀证型为主,而且两者出现中、重度构音障碍较多;而痰热腑实型以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运用中医经络、体质学说指导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康复与西医干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200例,并将该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各位100例。对于对照组的100例患者采用西医干预治疗的治疗方案,对观察组100例患者采用以中医经络、体质学说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后14 d的神经缺损程度评分与肢体运动功能的评分(9.64±1.83)、(96.89±41.83)要明显高于对照组(7.32±3.32)、(79.57±32.65)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效果良好。结论以中医经络、体质学说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与西医干预治疗疗法相比而言,疗效更为显著,值得进行广泛地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患者抗β2GP1抗体血清水平,探讨抗磷脂抗体与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性,揭示抗β2GP1抗体的检测在临床上应用的意义。方法检测了51例缺血性中风及40例无血栓疾患的对照组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抗β2GP1抗体。结果抗β2GP1在抗体在缺血性中风组及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抗β2GP1抗体可能为引起患者缺血性中风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溶栓治疗的目的是使闭塞的脑动脉开通 ,恢复脑血流供应。我院引进上海麦登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制造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分析仪对住院 2 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颈动脉内溶栓前后的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例患者中男 14例 ,女 6例。年龄4 5~ 6 7(平均 6 2± 3)岁。所有患者均以有不同程度急性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 11例有高血压病史 ,但溶栓时经控制均低于 170 / 110mmHg。所有患者溶栓前均行头部CT检查 ,排除了脑出血。符合急性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溶栓指征。⑴对 2 0例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分别做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治疗对中风中经络风痰入络型患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中经络(风痰入络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西药肠溶阿斯匹林、维脑路通、脑复康、维生素E等,并配合降压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配合大秦艽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44%,对照组总有效率64.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大秦艽汤加减治疗中风中经络(风痰入络型)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9,(5):683-684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按摩护理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熏洗联合按摩护理)和对照组(n=55,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1.82%(P <0.05)。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P <0.05),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按摩护理可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作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有效率88.3%,对照组7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型),疗效确切,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经络-风痰阻络型中风患者的合理用药方案。方法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中经络-风痰阻络型中风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分析患者在院期间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包括活血化瘀类的中药治疗,以及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降压等西药治疗,并予以用药监护。观察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结果临床药师协助医生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并给予患者用药监护,不仅降低了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还提高了药物疗效,使病情得到了好转。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曹亚丽  罗莹 《智慧健康》2022,(25):165-16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瘀血痰热互结证)在临床治疗时应用赵继福加味化瘀清散汤合“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长春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数字随机法将其进行分组,采取西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为对照组(n=45),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服用加味化瘀清散汤的为治疗组(n=4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脑中、后、前动脉以及椎动脉的血流速度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大脑中、后、前动脉以及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和中医“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服用赵继福教授自拟加味化瘀清散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现状调查及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3例纳入研究,观察其营养支持现状,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15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8.10%(43/153),接受营养支持为11.11%(17/153);经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OR=1.079)、吸烟(OR=1.558)、饮食不规律(OR=1.594)、饮酒(OR=1.829)、入院时营养不良(OR=8.337)、吞咽障碍(OR=20.437)、胃肠外并发症(OR=5.963)、NIHSS评分(OR=3.090)、胃肠功能差(OR=16.545)属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营养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率较低,存在较高营养不良发病风险;高龄、吸烟、饮食不规律、饮酒、入院时营养不良、吞咽障碍、有胃肠外并发症、NIHSS评分越高及胃肠功能差都属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营养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及时评估机体营养状态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以预防营养不良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综合征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医学界已经发现肥胖常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多种临床现象并存,这些现象通常具有一个共同的病理基础,主要是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发生了障碍,因此早期把这些临床现象称为“代谢障碍综合征”,以后逐渐发现具备这些临床特征的人群,很容易发展引起勤脉粥样硬化,发展到罹患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严重疾病,1998年WHO专家组将上述的临床症群正式命名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Syndrome,M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AIS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损伤情况及临床疗效、溶栓后出血、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CS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溶栓后出血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MR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14 d、 30 d、 90 d后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剂量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AIS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溶栓后出血率相当,但前者在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肌红蛋白及尿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3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狭窄组(112例)、多支血管狭窄组(157例)及无血管狭窄组(69例)。测定患者的肌红蛋白和尿酸水平,并分其相关性。结果单支血管狭窄组、多支血管狭窄组的肌红蛋白和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狭窄组,多支血管狭窄组的肌红蛋白和尿酸水平高于单支血管狭窄组(P均<0.05)。肌红蛋白和尿酸水平随着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的肌红蛋白和尿酸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的肌红蛋白和尿酸水平高于中度狭窄组(P均<0.05)。患者肌红蛋白及尿酸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狭窄血管数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肌红蛋白和尿酸水平随着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狭窄血管数量增加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AICV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67例AICVD患者、45例AICVD易患者及 4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sICAM -1水平。结果 AICVD组血清sICAM -1水平明显高于易患因素组 (P <0 0 5 ) ,易患因素组又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sICAM -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血清sICAM -1水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监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hs-CRP、Cys-C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入选17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不稳定型冠心病UAP组56例、NSTEMI组47例、STEMI组35例),5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测定hs-CRP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组hs-CRP水平均升高,且升高程度UAP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3年3~6月间北京市东城区SARS流行特征。方法 根据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日报表,并从其他有关渠道,收集疫情资料信息。结果 东城区首例输入性病例3月14日发病,3月16日入院,4月初病例开始增多,4月中、下旬发病达高峰,5月上旬开始下降,5月22日无新发确诊病例,5月26日后,再无病例报告。全区共报告临床确诊SARS病人393例,10岁以下年龄组无病人,其余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其中20~49岁年龄组发病人数占病例总数的70.0%,平均发病年龄为40.64岁。男女发病比例无显著差异。SARS发病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病例中东城区的病人占66.9%,外区、外省占32.0%;驻区医院收治SARS病人358人,占91.09%。393例病人中无接触史的占33.3%。医护人员感染SARS 79人,占病人总数的20.10%、其中区属四所医院18名医护人员感染为8.33%。结论 本次SARS流行,除10岁以下年龄组外,普遍易感,其中以青壮年、老年人、医务人员更易罹患。与病人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家庭聚集传播明显。医院、工地是防控重地。本区制定的防控策略、措施及原则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冯慧玲  杨冠涛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689-1690
目的评价阿司匹林联合缓释型双嘧达莫防治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血管缺血事件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1月清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分为A组33例和B组30例,A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缓释型双嘧达莫治疗,B组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对脑血管缺血事件的防治作用。结果 A、B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改善,以A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随访6个月,A组脑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为3.0%,B组为2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缓释型双嘧达莫防治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血管缺血事件的临床作用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脑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并且安全性好,是临床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MDT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成立专业的多学科诊疗团队,临床应用MDT护理模式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后,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肌力评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T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丁苯酞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