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估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对65例确诊为CHPS患儿及50例对照组婴儿的幽门进行检测,比较其幽门肌层及黏膜层的厚度及血流分级。观察并比较CHPS患儿术前和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术后1 d、1周、1个月及6个月时幽门管各层组织的血流分布及血流参数的变化,同时观察造影剂通过幽门管情况及幽门管内径变化情况。结果 CHPS组与对照组的肌层及黏膜层厚度,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CHPS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 d黏膜层血流更丰富;术后1周及1个月幽门管内径增宽,肌层变薄,术后6个月肌层厚度进一步变薄,肌层、黏膜层血流较术前稀疏减少,肌层Vmax减慢,RI减小。结论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胃镜下幽门切开术后幽门管各层组织血流变化规律,并可通过测量Vmax及RI以协助估计幽门狭窄的程度和手术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通过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显像技术(CDFI)及脉冲多普勒(PW)频谱分析技术观察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患儿的幽门管组织的血流分布、血流速度等情况,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CHPS并评估其肥厚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2015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经超声检查及X线造影检查确诊的65例CHPS患儿,以50例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且无临床症状的婴儿作为对照组,对65例CHPS患儿及对照组婴幼儿进行超声检查,记录受检者的幽门形态结构并分别测量幽门肌层厚度、幽门管长径、直径和幽门管内径,通过CDFI检查观察肥厚幽门黏膜各层的彩色血流分布特点并对幽门肌层进行血流分级;通过PW技术进行血流速度测量和频谱分析;另外将CHPS组肌层按厚度分为3组,比较肌层厚度与上述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肥厚的幽门管各层黏膜组织的血流具有分布特征;肌层血流分级为2.83±0.38;最大血流速度(Vmax)为(16.96±0.91)cm/s;阻力指数(RI)为0.68±0.33。65例CHPS患儿的肌层厚度与年龄、体质量、幽门管直径、Vmax、RI均呈正相关(r=0.63、0.48、0.68、0.48、0.42,P均<0.05),与幽门管长度无相关性(r=0.13,P>0.05)。以肌层厚度分为3组的病例中第1组与第2组的血流分级、Vmax及RI无显著差别,血流均较丰富,第3组的血流分级较低,且Vmax加快,RI增大。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可准确掌握幽门管的黏膜各层的血流分布情况和肌层血流分级,并通过测量Vmax及RI以估计幽门狭窄的轻重程度,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乃至为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宝贵的客观资料,且简便易行,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超声观察行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前后幽门管组织各层黏膜的改变,以及胃内液体通过幽门管的情况。方法对65例CHPS患儿行超声检查,观察其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幽门管各层黏膜厚度的改变,以及幽门管内径变化。经胃管向胃内注入浓稠奶液作为胃肠对比造影剂,观察造影剂通过幽门管的情况。结果 65例CHPS患儿术前肌层厚度为(4.85±0.82)mm,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厚度为(2.14±0.33)mm,幽门管长径为(18.53±0.91)mm,幽门直径为(15.82±0.66)mm。经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后1 d,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幽门管长径、直径、内径及幽门肌层厚度均较术前减小(均P0.05),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幽门管长径、直径、内径、幽门肌层厚度、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均较术前减小(均P0.05)。术后1周,38例患儿幽门呈现瞬时全开放状态;术后1个月,48例患儿幽门呈现瞬时全开放状态;术后6个月,56例患儿幽门可呈现瞬时全开放状态。结论超声在评估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CHPS后幽门肌层、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变化及幽门管狭窄程度的改善方面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旨在通过运用高频超声观察行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前后肥厚狭窄的幽门管组织各层粘膜改变以及胃内液体通过幽门管情况,以探讨高频超声在此新型微创术式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65例CHPS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CHPS患儿术前与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幽门管各粘膜层厚度的改变以及幽门管内径变化。结果 手术后1天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较手术前增加;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幽门管长径、直径、幽门肌层厚度较手术前减小,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无变化;手术后6个月幽门管长径、直径、幽门肌层厚度、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均较手术前减少。术后胃内液体通过幽门管的次数较术前明显增多,幽门管开放程度增大。结论 根据高频超声所测得的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CHPS前后的数据发现,幽门肌层和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的变薄以及幽门管的狭窄程度改善,得出该微创术式是有效的手术方法,超声对其手术的疗效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胃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无效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胃镜下治疗CHPS术后反复呕吐患者的超声检查特点,并与泛影葡胺胃肠造影、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检查能量化比较术前、术后的改变,动态观察幽门管的功能;泛影葡胺胃肠造影对引起呕吐的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准确;胃镜能及早期、准确观察到黏膜的病变,并引导治疗.结论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准确性高及价廉等优点,可作为胃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CHPS无效的首选影像学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CHPS)的声像图特点。方法 分析手术证实的15例CHPS声像特征,与非CHPS患儿组对照。结果14例CHPS有曲型的声像特征。1、胆囊内下方及右肾前方见团块状幽门;2、幽门横轴面呈靶环状,中央为强回声气体及流动液体回声,周围为低回声肌层;3、幽门纵轴面显示前后肌层增厚,近端宽阔,远端狭窄,CHPS患儿幽门肌层长径,幽门管直径,幽门环股厚度明显高于非CHPS患儿组,幽门肌层长径,幽门管直径超声测两组之间有交叉重叠,幽门环肌厚度测值两组之间无重叠,超声符合率达93.3%。结论 超声诊断CHPS有较强的特异性,超声诊断CHPS简单易行,无创伤,无痛苦,我们认为疑有CHPS应首先超声检查,阴性病例应结合X-线检查以避免假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对临床上怀疑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呕吐患儿进行检查,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经手术证实的21例CHPS患儿的幽门管的超声表现包括形态结构、幽门管长径、直径及幽门肌厚度、胃腔大小、胃蠕动和幽门管的开放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以幽门肌厚度≥4mm,幽门直径≥1 5mm,幽门管长度≥17mm,且空腹后胃腔扩张,为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所有共21例超声诊断为CHPS的患者均经手术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CHPS有特异性,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超声诊断CHPS 3 1例 ,与X线对照 ,讨论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X线诊断为CHPS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 ,测量幽门管肌层厚度 ,观察胃潴留情况。结果 超声测量幽门横切面 ,幽门肌厚度≥ 3 .5mm ,合并胃潴留的3 1例患儿 ,诊断为CHPS ,与X线诊断相符合 ,并经手术证实。结论 超声可作为CHPS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超声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14年应用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96例,回顾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患儿的幽门管肌层厚进行测量,与22例正常婴儿进行比较,观察胃内容物滞留情况,结果:超声测量幽门横切面幽门肌厚度≥3.5mm,合并胃潴留的90例患儿,诊断为CHPS,并经手术证实,结论:超声可作为诊断CHPS首有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心肾功能的动态观察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52例肾移植病例进行术前评价和术后监测.肾移植术前后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心脏的功能情况,重点观察肾移植术后3 d、7 d、1个月及术后3个月内移植肾形态结构及各项血流参数指标.结果 术后3个月超声心功图检查,正常组的各心腔均有所缩小,室间隔和室壁搏幅增加,厚度变薄,心功能有所改善;术后多普勒超声及时发现152例肾移植病例中出现手术并发症64例,发病率为42.11%.其中急性排斥反应23例,吻合口处肾动脉狭窄14例,肾盂积水25例,其中导致输尿管扩张18例,肾周积液20例.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肾移植术前后泌尿系、心脏功能情况以及移植肾内的血流灌注情况,对各项血流参数指标进行临床评估,有助于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对于提高肾移植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良好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患儿呕吐频繁,摄入量不足可造成慢性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及时诊断,手术治疗可痊愈.本文搜集78例持续性呕吐疑诊CHPS患儿,观察CHP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钡餐造影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患儿疼痛的预防和处理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行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的CHPS患儿60例的临床资料,术前30 min静脉注射苯巴比妥钠20 mg·kg-1,术前5 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0.3)mg·kg-1,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术后安置舒适的体位,非营养性吸吮,观察术前、术中、术后患儿面部表情、哭闹、呼吸方式、上肢动作、下肢动作、觉醒状态,以新生儿疼痛评分(CRIES)分级标准对患儿进行疼痛程度评级。结果:术前CRIES处于0分、1分、2分者分别为16例、31例、13例,给予苯巴比妥、咪达唑仑后疼痛减轻;术后予护理干预可减轻新生儿行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疼痛。结论: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CHPS,术前联合应用苯巴比妥和咪达唑仑镇静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术后适宜个性化护理干预可减轻其疼痛。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治疗子宫瘢痕妊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4例子宫瘢痕妊娠的声像图特点,比较保守治疗前后声像图及血流阻力指数的变化情况,并参考血β-hCG变化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根据经腹部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点,将子宫瘢痕妊娠分为三型:①胚囊型16例;②不均质团块型14例;③混合型(不规则孕囊+团块型)4例.治疗前子宫瘢痕妊娠孕囊周围肌层或团块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可探及低阻力指数血流信号,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血流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孕囊周围肌层或病灶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阻力指数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瘢痕妊娠有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能做出较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在制定治疗方案、疗效评估及随访中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与X线钡剂造影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诊断与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患儿常规进行高频超声和X线钡剂造影检查,并将两种检查方法加以对照.对经手术证实、资料完整的2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正常组选取健康新生儿20例,并对其正常测值与CHPS组进行对比.结果 29例CHPS,超声诊断符合率100%,X线诊断符合率93.1%(27/29).CHPS组超声测量幽门管的长度均≥18 mm,幽门管直径≥14 mm,幽门管壁厚度≥4 mm,狭窄的管腔径均≤6 mm;X线测量幽门管长≥20 mm,管腔径≤7 mm,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幽门管腔狭窄和管壁增厚程度的影像表现,将CHPS分为轻型(Ⅰ)和重型(Ⅱ)两类,若4 mm≤幽门管壁厚≤6 mm,幽门管腔径>3 mm为轻型;幽门管壁厚>6 mm,幽门管腔径≤3 mm或呈闭塞状为重型.结论 CHPS的超声分型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高频超声对CHPS的诊断简便易行、准确可靠,避免了患儿吞钡和X线照射及减少吸人性肺炎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3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患儿组)和1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超声表现,对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治疗后的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患儿组肿大淋巴结位于右中下腹部肠系膜处1589个,脐周部1430个,左侧腹部69个,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探及较丰富的淋巴门血供;对照组淋巴结位于右中下腹部肠系膜处530个,脐周部274个,左侧腹部42个,彩色血流信号不丰富,呈点状或小线样低速血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炎治疗1周后复查,患儿组肿大淋巴结均有缩小或消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对临床明确诊断和观察疗效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病例女,49岁,因健康查体行经阴道彩超,声像图见:子宫大小形态正常,肌层回声不均,近内膜处肌层内可见囊状及扭曲管状无回声,另宫腔内见节育环影.彩色及脉冲多普勒检查证实为增宽的动脉及静脉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局部血流混叠呈五彩镶嵌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呈双相、带搏动性混合频谱.超声诊断:子宫动静脉瘘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能量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膀胱癌内血流分级与病理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能量多普勒技术观察36例膀胱癌血流信号,进行血流分级,术后对肿瘤进行抗CD34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测量肿瘤微血管密度,HE染色确定肿瘤浸润深度,根据有无膀胱肌层浸润分肌层浸润组和无肌层浸润组,另取10例膀胱全切患者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 结果能量多普勒技术测定的肿瘤内彩色血流信号与病理微血管密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391,P=0.020)。随着膀胱癌内血流增多,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数呈上升趋势,随肿瘤浸润深度增加,MVD计数呈上升趋势,肌层浸润组MVD计数明显高于无肌层浸润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能量多普勒超声所检测的膀胱癌内血流信号与病理微血管密度测值相关性较好,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Dopplerimaging,PDI)显示的血流信号在组织学和生物学上与血管生成和病理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斜视手术对眼血流动力学影响 ,评价多普勒超声监测眼动脉血供的临床价值。方法 :筛选斜视患者 51例 51只眼行 1或 2条水平直肌后徙 -截腱术。术前、术后 1周、 1个月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眼动脉 (OA)、睫状后动脉 (PCA)、视网膜中央动脉 (CR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 (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Vd)及阻力指数 (RI) ,比较血流改变并与 3 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1.斜视眼术前患眼 OA、 PCA、 CRA血流参数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2 .斜视眼术后 1周眼动脉 Vs明显升高、 PI、 RI升高 (P<0 .0 5) ;3 .斜视眼术后 1个月 OA、PCA、 CRA各血流参数与术前比较 ,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结论 :手术可以引起短期眼组织缺血 ,但随着手术激惹的消失及广泛侧枝循环的建立 ,1条或 2条水平直肌截断手术不会引起眼前节缺血 ,多普勒超声是评价眼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患儿与37例正常儿,分别于术前一周内及术后1个月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舒张期Ea、Aa峰速度、Ea/Aa比值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并与二尖瓣口血流方法比较.结果左心型术前二尖瓣环运动频谱Ea峰下降,Aa峰升高,Ea/Aa比值减小,术后Ea下降;右心型术前Ea/Aa比值减小,术后改变不明显.结论组织多普勒超声是评价先心病患儿术前左室舒张功能的可靠方法,可鉴别二尖瓣血流E/A比值假性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对不同时期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为CMT患儿的声像图特点,包括病变区域边界、胸锁乳突肌(SCM)厚度、回声强度及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比较﹤1岁患儿和≥1岁患儿超声表现的差异性.结果 50例患儿中,超声诊断CMT患儿46例,诊断准确率92.0%.28例﹤1岁患儿超声表现为患侧SCM局限性增厚,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示部分病变内部或周边点线状血流信号;18例≥1岁患儿超声表现为患侧SCM厚度多变薄,肌层回声可弥漫性增强或肌层内出现条带状强回声,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两组患儿受累SCM的超声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时期CMT患儿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可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