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玉茹 《山东医药》2007,47(17):70-71
2001年1月~2005年10月,我们对23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术后口服辛伐他汀,观察了其冠状动脉再狭窄(RS)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确应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正确应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高润霖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intracoronarystenting)于1987年由Sigwart首先应用于临床,是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性治疗最重要的进展之一。现在用于临床的支架已有十数种,植入成功率达95%以上,重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8例行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护理效果。结果 48例患者手术均十分成功,成功率为100.0%。结论对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实行护理措施可提高临床效果,且减少并发症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对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组78例病例按照随机排号法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组纳入39例.对比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对冠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指导,研究组采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进行指导.观察两种指导方法 的应用价值.结果 组间比较,研究组支架植入率比对比组高,不达标率比对比组低(P<0.05).两组患者植入支架直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在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中的指导作用更好,可提高支架植入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王月君 《山东医药》2007,47(17):F0003-F0004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具有创伤小、安全、疗效可靠的优点。2005年1月~2006年6月,我们对31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已成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方法,而支架内再狭窄(ISK)仍是多年来困扰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顽症之一,尽管加强了抗血小板、抗凝、抗炎等药物治疗,冠脉内支架再狭窄仍居高不下,其发生率高达20%~30%,大大影响了PCI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近年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的上市,国内外多个临床试验证明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可以明显降低再狭窄率。我们将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Cypher^TM)应用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观察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郭素梅 《山东医药》2004,44(35):37-37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具有创伤小、安全、疗效肯定等优点,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999年10月~2004年6月,我们对32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分支病变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支架植入后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74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行支架植入术,其中24例主支和分支内均植入支架,50例仅在主支内植入支架。结果(1)两组患者病变支数及病变累及部位构成比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2)两组患者再狭窄发现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3)两组患者间主要心血管病事件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仅在主支内植入支架和主、分支内均植入支架两组间治疗效果相近,主要心血管病事件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法。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无死亡病例,护理效果较好。结论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中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护理,能够辅助手术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凤珍  吴云 《山东医药》1997,37(10):52-53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初步体会泰安市中心医院(271000)王凤珍吴云李金龙杜波赵庆平我院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5例冠心病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40~68(平均52.3±3.7)岁。4例为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应用意义及术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应用常规护理)和研究组(术后应用护理干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2,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疗效显著,术后辅助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非药物治疗手段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桥血管和支架的再通率。方法CABG术后和药物支架植入术后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各40例,其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药物治疗病史具有可比性。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桥血管和药物支架的效率和寿命的远期效果。结果与行CABG患者的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34.3%。与行CABG患者的左乳内动脉(LIMA)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左前降支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14.8%。与行CABG患者的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静脉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左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49.8%。结论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远期通畅率较CABG明显增高,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药物支架的效率和寿命要优于CABG的桥血管。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 112例 16 8支冠状动脉病变内植入 193只支架。植入左前降支 82只 ,右冠状动脉 6 8只 ,左回旋支 43只。  结果 支架植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 ,效果良好 ,其中 3 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急诊植入支架后 ,病情转危为安。 112例患者全部植入成功 ,无 1例发生重要的并发症。  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是安全可靠、效果好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陈传荣靳立军陈纪言周颖玲黄奕高黄涛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I)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新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38例行CASI的病例进行总结,旨在探讨其应用价值。一、对象及方法本组病例为1994年1月至1...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提高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随着支架植入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很多术后并发症,其中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目前临床所关注和亟需解决的一个严峻问题。本文综述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评价支架内血栓形成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107例接受起搏器治疗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病变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41例显示冠状动脉显著狭窄,但狭窄未累及窦房结动脉起源的冠状动脉或狭窄在窦房结动脉发出以远血管段。其中27例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6个月后的随访造影无再狭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临床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但窦房结功能并未改善。结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并非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脏功能,但难恢复窦房结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因素。方法对2001-2003年成功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长度及血管直径参数的影响。结果104例病人的138处病变植入152个支架,再狭窄率为35.5%。再狭窄组病变血管植入支架的长度(22±6)mm明显大于非再狭窄组(18±6)mm,(P<0.001)。短支架的再狭窄率显著小于长支架及植入多个支架者(P<0.01)。再狭窄组直径小于3.0mm中小血管的比例明显多于非再狭窄组。BX支架的再狭窄率最高,达46%,Supra-G的再狭窄率最低,为10.5%。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与支架长度、构型等因素有关,小血管内植入支架仍须慎重。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102支冠状动脉病变内植入117只支架,其中植入左前降支51只,右冠状动脉46只,左回旋支20只。结果:支架植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效果良好,其中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急诊植入支架后,病情转危为安。86例全部植入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可靠、效果好的介入性治疗技术,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追踪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和114例支架植入术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功能分析;观察吻合口的形态和桥血管/支架再狭窄的发生,计算左心功能指标,用以评价并比较二种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支架植入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明显增高;1年以后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3年以上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明显高于支架植入术后。结论64层螺旋CT心脏检查在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后疗效评价和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血小板与抗凝药物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冠状动脉阻塞所致的缺血性心脏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在PTC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入技术,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介入技术对于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但坎是PTCA还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均面临着急性血管闭塞和再狭窄的难题,特别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显著激活血小板而增加了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目前,主要预防措施是应用抗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