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纤维素-氯代1-烯丙基-3-甲基咪唑([Amim]Cl)浓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稳态流变规律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显示:纤维素-[Amim]Cl浓溶液属于假塑性流体。运用Cross和Carreau两种黏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表观黏度的主曲线,通过Arrhenius方程确定了移位活化能(ΔEa)为91.86~164.97 kJ/mol。与纤维素-氯代1-丁基-3-甲基咪唑([Bmim]Cl)溶液、纤维素-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溶液、熔融聚合物(如聚丙烯、聚乙烯等)的活化能以及流变规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纤维素-[Amim]Cl浓溶液的ΔEa较高,温度对体系黏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合成了含刚性聚苯乙烯(PS)链段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MMA-b-PS)。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了该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PMMA-b-PS的数均分子量为2.69×105,分子量分布为1.53。以合成的PMMA-b-PS为基体,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薄膜,研究了其电导率。PMMA-b-PS质量分数为40%的GPE具有较好的成膜性和导电性,室温下其电导率为8.82×10-5 S/cm;热失重分析表明,该GPE在质量损失5%时的热分解温度为139 °C,比相应的纯PMMA基GPE高49 °C。  相似文献   

3.
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对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利用新一代旋转流变仪哈克MARSⅢ考察了壳聚糖[EMIM]Ac溶液的稳态流变和动态流变性能。稳态流变结果表明:当低黏均分子量壳聚糖离子液体溶液的质量分数在3%以下时,溶液呈牛顿性流体特征,高于此质量分数时溶液呈假塑性流体特征;壳聚糖离子液体溶液的黏度、结构黏度指数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同一质量分数下,溶液黏度随壳聚糖黏均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溶液的恒剪切活化能黏流活化能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动态流变结果表明:溶液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储能模量与损耗模量存在一个交叉点,该交叉点随着温度升高向高频区移动。  相似文献   

4.
选取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二苯醚作为聚合物稀释剂体系,通过浊点及结晶温度绘制了体系的热力学相图;并在不同淬冷温度下,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乙烯微孔滤膜。讨论了聚合物分子量及淬冷温度对成膜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分子量不仅影响微孔滤膜断面的孔径,还影响其形态和结构。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5种具有不同分子量、不同亲疏水链段比例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甲氧基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mPEG-b-PCL),并以其为表面活性剂,采用瞬时纳米沉淀(Flash Nano Precipitation,FNP)法制备出一系列包裹模型药物β-胡萝卜素的纳米粒子。通过改变两亲性共聚物的结构、分子量、浓度及溶剂体积比(V(H2O):V(THF)),成功实现了对纳米粒子尺寸的调控。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亲水链段分子量比例增大,则纳米粒子尺寸减小;当亲水链段分子量比例相同时,聚合物分子量越大,则纳米粒子尺寸越小;当聚合物质量浓度较高(10.0 g/L)时,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径分布较窄,粒子性能较稳定。  相似文献   

6.
《医学教育探索》2010,(3):329-333
由于疏水缔合聚合物聚丙烯酰胺(AP-P4)的溶解性差,制约了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海上油田的采收率。考察了温度、矿化度、转速、搅拌器型式及搅拌方式对AP-P4溶解时间和聚合物溶液黏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与转速的提高有利于聚合物的加速溶解,但不利于聚合物溶液的增黏,存在一个适宜聚合物溶解的最佳矿化度范围;剪切力较小、循环量较大的搅拌器更适合AP-P4的溶解;采用翼型搅拌器向上排出流体,先高转速后低转速的搅拌方式能够加快AP-P4的溶解并获得较高的溶液黏度。  相似文献   

7.
用自制的3-氨基-4-羟基苯甲酸盐酸盐(ABBAH)在多聚磷酸(PPA)中合成聚(2,5-苯并噁唑)(ABPBO),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表征了其化学结构。分别用平板流变仪和毛细管流变仪对合成的ABPBO PPA溶液进行动态和稳态流变测试。结果表明: ABPBO-PPA溶液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随频率升高而增大,且储能模量比损耗模量上升得更快;ABPBO-PPA溶液随温度升高趋于牛顿流体,随浓度升高非牛顿性更显著,ABPBO-PPA溶液表现出强烈的假塑性,并且不同温度下溶液的剪切黏度差值随剪切应力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活性阴离子聚合方法,以不同分子量的聚氧化丙烯为引发剂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聚(γ-苯甲酯-L-谷氨酸)嵌段共聚物,并用^1H-NMR、IR和偏光显微镜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1,1,2,2-四氨乙烷中,当溶液浓度一定时,聚(γ-苯甲酯-L-谷氨酸)嵌段共聚物呈现出胆甾型液晶的性质。温度升高时,聚(γ-苯甲酯-L-谷氨酸)共聚物的液晶相溶液发生相转变行为,并且其液晶相稳定性低于相同分子量的聚(γ-苯甲酯-L-谷氨酸)。这与利用Flory-Matheson的构象可变液晶分子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快速凝胶化温敏型壳聚糖/甘油磷酸盐凝胶及释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芹  李程  陈雪梅  杨亚江  杨祥良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6):465-468,472
目的研究一种快速凝胶化壳聚糖/甘油磷酸盐(CS/GPS)凝胶及其温敏、释药性能。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和甘油磷酸钠、混合溶液的pH值等因素对CS/GPS溶液凝胶化性能的影响。黏度法表征CS/GPS的溶胶-凝胶转变。以在37℃形成凝胶的体系负载模型药物扑尔敏的释药性能。结果壳聚糖和甘油磷酸钠浓度越大、溶液pH值越高,CS/GPS溶液在5min内凝胶化的温度越低,37℃时凝胶化速度越快。当pH值为7.3、浓度为21wt%的CS/GPS(质量比1∶18)的溶液升温至37℃,可在4min内凝胶化。黏度法表明在较低温度时,CS/GPS体系的黏度几乎无变化,当温度达到35℃时,体系黏度开始迅速增加,到36.5℃时,体系黏度已达到1911pa·s。药物释放实验表明,该凝胶对药物可持续释放9d以上。结论增大甘油磷酸钠的浓度和提高溶液的pH值,可得到在37℃下快速凝胶化的CS/GPS凝胶。该凝胶具有温敏性,形成的凝胶对药物具有缓释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油田压裂生产中普遍使用的瓜尔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电喷雾质谱等方法,结合黏度、还原糖等分析,研究了甘露聚糖酶Man-14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适应性及降解特性。结果显示,在温度55~70℃、pH 7.0~9.5范围内,0.49 U的Man-14能够在20 min内将瓜尔胶溶液黏度从400 mPa·s降至5 mPa·s以下;与常用氧化剂过硫酸铵(APS)相比,Man-14降解产物分子量更小,残渣量更少,降解速率更快。  相似文献   

11.
以丙烯酰氧乙基氨基取代的1,8-萘酰亚胺类荧光色素为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了4个聚合荧光色素。采用GPS法,测定了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采用吸收光谱标准曲线法,确定了聚合荧光色素中荧光色素的结合量。测试了它们在溶液中和在聚合物薄膜扣的吸收和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12.
用原位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钠基蒙脱石(PMMA/ MM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硅溶胶(PMMA/SiS)二元纳米复合材料,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钠基蒙脱石/硅溶胶(PMMA/MMT/SiS)三元纳米复合材料。用凝胶液相色谱、小角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热重分析以及拉伸测试探讨了纳米粒子种类、用量对聚合物组成、热稳定性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纳米粒子的加入使PMMA的分子量分布变宽。当纳米组分含量适当时,PMMA的热稳定性和拉伸强度得到增强,且三元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比二元纳米复合材料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更大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3.
用反相气相色谱方法测定了16种溶剂在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中343 ̄433K范围内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并用周浩等的高分子溶液分子热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关联,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以壳聚糖为主链,以双端苯醛基聚乙二醇(DF-PEG)为交联剂,以希夫碱为动态交联键制备了动态化学交联水凝胶,通过改变大分子交联剂的分子量和浓度调控凝胶网络结构。以旋转流变仪的动态频率扫描和稳态剪切为主要手段,研究了凝胶结构对凝胶模量、松弛时间、剪切增稠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DF-PEG的分子量和浓度会影响凝胶网络内弹性活性链的密度从而影响模量、松弛时间,而凝胶剪切增稠程度与弹性活性链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首先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交联聚合物微球(GMA/MMA),然后经过几步大分子反应在微球表面合成与固载了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形成固载有NHPI的功能微球GMA/MMA-NHPI。采用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功能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含环氧基团的GMA/MMA为载体,通过大分子反应可实现NHPI的合成与固载。GMA/MMA-NHPI与醋酸钴(Co(OAc)2)构成的共催化体系,在分子氧对环己烷和环己醇的氧化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吊环法测定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 S,1 000 mm2/s)在甲苯、环己烷、丁酮以及环己烷和丁酮混合溶剂中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关系。在P rigog ine-D efay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高分子链节有效浓度的概念,获得了相应的计算高分子溶液表面张力的改进模型,该改进模型对实验数据关联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59%;对PDM S(1 000 mm2/s)在丁酮-环己烷混合溶剂体系的表面张力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44%。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紫外光照射下光敏引发聚合技术,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以水溶性光敏剂为引发剂,合成了分子量较高的聚丙烯酰胺(PAM)。探讨了光敏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Na2CO3浓度、pH、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浓度等因素对PAM分子量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光敏引发合成的PAM黏均分子量可以达到1.7×107,溶解性能良好,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石英弹簧重量法,对三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MMA单分散样品,测定了35℃下丙酮-PMMA、乙酸乙酯-PMMA系统的汽液平衡数据。分析了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χ与溶液组成及样品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用Elbro-FV模型预测了溶剂活度系数,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由聚醚二元醇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预聚后,经二乙烯三胺扩链,冰乙酸中和而制备了阳离子型聚氨酯-脲(PUU)水溶液,Ubbelohde毛细管粘度计测得PUU水溶液在不同浓度下的粘度,用Huggins和Kraemer方程及Fox和Flory等效圆球理论计算可知,PUU在水溶液中的分子尺寸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加入小分子电解质后,PUU分子链尺寸变小,说明其构象由舒展变为卷曲,有效体系分数变小,粘度下降。研究表明,分子链中的空间位阻效应是决定聚氨酯-脲在水溶液中分子尺寸的主要因素,水溶液中PUU分子尺寸与真溶液中溶质分子尺寸(10^-10m-10^-9m)相近,水溶性PUU的流变特性说明,不同浓度的水溶性PUU都为牛顿流体,表观粘度不随剪切速率而变;水溶性PUU稀溶液的粘度都相近,与乌氏毛细管粘度计法测得的结果也相近,且与相对分子质量基本无关;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其粘度也随之增加,而水溶性PUU浓溶液的粘度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减小,PUU水溶液的牛顿型流变行为也说明该分子链在水中的形态是稳定的,不受外界剪切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不同温度、不同氧气分压条件下分别制备了一系列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甲基丙烯酸丁酯过氧化物低聚物(PBMAP)。采用红外光谱、核磁波谱、元素分析等方法对PBMAP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量其相对分子质量,通过DSC、TG对其热性能进行分析,并在不同温度下考察了PBMAP引发BMA自由基聚合的能力。结果表明,BMA与氧气反应形成了PBMAP,这类低聚物的分子结构为BMA单体单元与氧气的无规共聚,当温度大于其分解温度时可引发自由基聚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