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泻易停糖浆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方黎明(200025)关键词:腹泻,湿热泻,中药泻易停,氟哌酸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多为外感六淫或内伤乳食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常。中医辨证分脾虚泻、伤食泻、湿热泻三大类,脾虚泻和伤...  相似文献   

2.
辩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型治疗:①伤食泻-消积健脾,化湿止泻-保和汤加减。②寒湿泻-温中散寒,健脾化湿-藿香正气散合理中汤加减。③湿热泻-清热利湿,健脾固肠-葛根芩连汤合四苓汤加味。④脾虚泻-温肾健脾,固肠止泻-参芩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疗效观察:治愈:132例,占84.62%;好转:23例,占14.74%;无效:1例,占0.64%;总有效率99.36%。秋季腹泻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一种肠道病,由肠道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多发于秋末冬初(10-12月)故名秋季腹泻。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9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腹泻属小儿常见疾病 ,由于饮食不洁和没有节制 ,气候室温失调及肠内外感染等因素导致腹泻。中医认为春天伤风 ,夏天伤暑 ,秋天伤湿 ,使肠胃受到影响 ,特别脾胃虚弱的小儿如早产儿最易发生腹泻 ,所以临床常见食泻、寒泻、脾虚、湿泻等。临床分型较多 ,但单一型少见 ,多为 2  相似文献   

4.
杨其仁 《四川中医》1998,16(3):18-18
腹泻是消化道的一种疾病,小儿腹泻临床尤为常见。外感湿热、寒湿、脾胃虚弱均可致泄,然与饮食不慎的关系最为密切。另外亦有因牌虚伴惊吓而泻者,以及“府积”腹泻等。对于泄泻的治疗法则,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医宗必读》载有九个大法,曰:“泄泻治法有九:升提、谈渗、清凉、疏泄、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1]但在具体应用上,首先应当分清寒热虚实:治寒泻着重于温中;治热泻着重于清热;治伤食泻着重于导滞;治牌虚泻着重于补牌;脾肾阳虚当以温补脾肾。原则上是寒者宜温;热者直清;滞者宜消;虚者宜补。如虚中挟实,则补…  相似文献   

5.
自拟秋泻散敷脐治疗秋季腹泻48例张晓春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30023南宁市园湖路2号关键词秋季腹泻;秋泻散;外治法1995年11月~1996年1月,1996年11月~1997年1月,笔者采用自拟秋泻散敷脐治疗秋季腹泻48例(治疗组),并与西药治...  相似文献   

6.
刘婷婷  ;刘虹  ;孔秀路 《河南中医》2014,(10):1888-1889
陈宝义教授认为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升降之枢机紊乱,水谷不分并走于大肠,是造成腹泻的主要原因,而感暑蕴热,伤食积滞,脾虚湿盛,恣食生冷则是导致腹泻的常见病因。陈教授将腹泻分为常证、变证,常证包括暑热泻,伤食泻,湿泻,寒泻,脾虚泻;变证则包括伤津脱液和阴损及阳,临床依据不同证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心理疗法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心理疗法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心理疗法联合中药痛泻要方加味及单用中药痛泻要方加味治疗2周;对肠易激综合征总体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3%,高于对照组之80.00%;且腹泻、腹胀、腹痛、情绪障碍各症状前后积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心理疗法联合中药痛泻要方加味能有效缓解腹泻、腹胀、腹痛等主要症状,且在改善情感障碍症状方面更具优势,安全性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慢性腹泻大多与脾虚有关。久泻伤脾,脾虚则生湿,湿困脾阳;或脾虚及肾,以至脾肾阳虚。这是慢性久泻的最常见病机。笔者体会治疗慢性腹泻,附子、黄连、白(苍)术是必不可少的药物。首先附子大辛大热,能温阳暖中,逐寒除湿,治脏寒之久泻最为适宜。有些顽固性久泻、虚寒泻患  相似文献   

9.
针刺长强穴治疗婴幼儿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长强穴治疗婴幼儿腹泻张天录,刘改莲主题词长强穴;婴幼儿腹泻;针刺治疗婴幼儿腹泻,多发于夏秋季节。多因气候影响,喂养失当、饮食不节;引起脾胃的消化功能失调。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针刺长强穴治疗泄泻和久泻,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婴16例,...  相似文献   

10.
笔者2006年6月~2007年7月,采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泄泻(其中以寒湿泻、伤乳食泻、湿热泻为主),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儿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最大2岁,最小32天;病程最长2个月,最短2天。  相似文献   

11.
温灸,经穴按摩治疗反复性小儿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友冰  张戈 《四川中医》1998,16(7):53-54
小儿腹泻经药物治疗后2-3周末愈,或伴其它感染症状而腹泻时有反复者(反复性小儿腹泻),与小儿体质差、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辨证属伤食、脾虚、脾肾阳虚者多,因此我科临床采用经穴按摩结合温灸神闭、关元两穴治疗,与单纯温灸神闻、关元穴组比较,具有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共收治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5例,女15例,均是药物治疗2-3周未愈者,按《中医儿科学》中反复性小儿腹泻分型诊断标准,计伤食泻12例,脾虚泻25例,脾肾阳虚泻13例。对照组共30例,其中男性阴例,女性12例;伤食泻15例,脾虚泻8例,脾肾阳虚…  相似文献   

12.
补中益气汤源自《脾胃论》,是李东垣为治疗饮食劳倦导致内伤发热而创立。李东垣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内经》日:“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本方以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共收补中益气之功;配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下陷清阳,为补气方中的使药。综合全方配伍大意,一是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泻立止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证实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无花果叶用水提醇沉法通过煎煮、浓缩、醇沉等制成口服液用于治疗小儿腹泻、肠炎症。结果:治疗组104例,分治疗感染性腹泻54例及非感染性腹泻50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6.5%和96%;对照组54例,分治疗感染性腹泻34例和非感染性腹泻20例,总有效率分别为53%和50%。结论:泻立止口服液制备工艺合理,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介绍吕承全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腹泻经验。通过4则慢性腹泻验案以彰吕老师临证识证辨惑,详审病因;标本传变,固脾肾为要;处方用药,熟知药性;久泻不止,并非皆虚证等证治用药心得。  相似文献   

15.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文丽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10):594-594
1临床资料 本组共120例,男76例,女44例。年龄40d~6.5岁。患儿大便日3~5次,多者达10次以上。如蛋花样,多臭秽,色淡黄,大便常规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或伴呕吐、腹痛、发热、口渴,体温在38.5℃以内。中医辨证为伤食泻(腹胀腹痛,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手心热,苔厚,指纹青滞)30例;湿热泻(腹泻如水样,臭秽,小便黄,肛门灼热,发热较高,苔黄腻,指纹粗紫)50例;寒湿泻(大便色淡时绿,泡沫,臭味不显,腹痛肠鸣,或伴外感症状,苔白腻,指纹淡紫或红)25例;脾虚泻(纳差,腹泻时间长,易反复,大便稀或水样,色淡。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腹泻多由于希拉偏盛而邪下迫小肠或肝热之邪降于小肠或热病余邪滞留于肠内以及饮食不洁之物外感粘毒所致。本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病 ,夏秋季多见 ,分为热泻、寒泻、粘泻、伤乳泻四种。笔者应用蒙药擦拉古得 - 5及五味清浊散治疗婴幼儿寒泻、伤乳泻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40例婴幼儿 ,其中男性 1 8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40天~ 3岁 ;病程 1~ 3天 ,未服用其它药物者 1 0例 ,病程 >3天 ,曾服用其它药物治疗而无效者 30例。全部患者临床均有腹泻反复发作 ,便质稀薄 ,呈蛋汤样 ,掺杂不消化之乳块状稀水便 ,大便…  相似文献   

17.
慢性腹泻多由饮食不节,调护失宜或因急性腹泻失于调治迁延而成。病位以脾为主,即所谓“久泻伤脾”。脾属阴土,须赖肾中阳气温煦,方能司其运化之职。若脾土虚寒,水湿内盛,日久势必影响肾阳,形成脾肾阳虚。肝为刚脏,最易侮土,脾虚木乘,司运失职,故慢性腹泻始则因泻伤脾,继则以脾虚为中心,牵及肝肾。肝、脾、肾三脏相互影响,不能截然分开。因此治疗应以补脾为主,  相似文献   

18.
腹泻持续二月或反复间歇期在2~4周内的反复性腹泻,则称为慢性腹泻。属于中医的“久泻”、“久痢”或“休息痢”范畴。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从腹泻的发病机制上可将其分为①高渗性腹泻;②吸收功能障碍性腹泻;③肠分泌增多性腹泻:④肠运动功能失调性腹泻。但许多腹泻往往不只是一种发病机制存在。  相似文献   

19.
论治久泻不可拘泥于虚郭素珍华中理工大学职工医院(430000)主题词腹泻/中医药疗法;医案泄泻乃临床常见病,一般初泻属实,久泻属虚。临床上见久泻者,常用温补之药,然径我十余年临床观察,泄泻日久未必均属虚证亦术必均用补法。病本湿热.上壅木郁,而连投补涩...  相似文献   

20.
泄泻的分类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对泄泻的辨证、分类方法颇多。如《黄帝内经》提出:“湿多成五泄”(歹食泄、溏泻、骛泻、濡泻、滑泻);《难经》中也有五泻(即胃泻、脾泻、大肠泄、小肠泄、大瘕泻);此外还有痰泄、食泄、伤酒泄、暑泄、肾泄、以及脾肾泄、气泄、忧郁泄等多种。然而笔者结合泄泻之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认为主要有以下10种,现就特点及治法略述如下。1外因所致泄泻1.1食伤泻即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所致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疼痛,泻前或泻时痛甚,泻后减轻,嗳腐酸臭,大便稀薄,色黄,有时味臭如败卵等。治法以消食导滞为主。方药一般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