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检测p33ING1b蛋白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索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3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为研究对象,以10例正常人为对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p33ING1b蛋白在骨髓细胞核和细胞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 p33ING1b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p33ING1b蛋白的核表达低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33ING1b蛋白核表达与浆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AHL患者体内p33ING1b蛋白的表达和定位无明显异常,p33ING1b基因结构和功能异常不是AML细胞癌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p33ING1b是由Garkavtsev等采用衰减杂交和体内选择技术分离的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它的过表达可有效抑制细胞生长,促进无生长因子条件下的细胞凋亡.在抑制细胞生长过程中,p33ING1b与p53相互依赖,具有协同作用.本文对p33ING1b在乳腺癌中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p33ING1b及p53基因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行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的新鲜胶质瘤标本40例,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33ING1b和p53基因蛋白在瘤组织及10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选用秩相关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0例胶质瘤标本中p33ING1b阳性表达率为77.5%(31/40),正常组织中全部表达阳性(100%);随着肿瘤级别的增高,p33ING1b表达水平下降。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7.5%(15/40),随着肿瘤级别的增高,p53表达水平也越高。p33ING1b与p53在胶质瘤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16,P〈0.01)。结论 p33ING1b与p53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可能是影响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33ING1基因蛋白与胃癌发生及病理生物学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胃癌、12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18例对照组,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p33ING1.结果粘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对照组中p33ING1均阳性表达,而胃癌中表达62.0%(44/71)有明显下降,与前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胃癌中p33ING1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的转移及分化有关(P<0.01).结论p33ING1是抑癌基因,在胃癌中表达下降,对胃癌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p33ING1与p53野生型基因互相协同、依赖,抑制细胞生长、促进凋亡.p33ING1的水平,对p53介导的基因治疗尤为重要,应予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myc、PTEN、p33/ING1及MDR1/P-gP与食管癌发生、发展预后关系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NKI全文数据库及Pubmed,以食管癌、c-myc、PTEN、p33/ING1及MDR1/P-gP为关键词检索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相关文献,文献纳入标准:①c-myc、PTEN、p33/ING1及MDR1/P-gP的结构与功能。②c-myc、PTEN、p33/ING1及MDR1/P-gP在肿瘤中的表达。③c-myc、PTEN、p33/ING1及MDR1/P-gP为生物靶点的药物研究及临床应用。结果:①癌基因c-myc的异常激活促使正常细胞向恶性细胞转化。②抑癌基因PTEN的失活将失去对细胞生长的负调节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③凋亡促进因子p33/ING1的过表达可抑制细胞生长及促进凋亡,P33/ING1的功能缺失可通过减少细胞凋亡而引起肿瘤的形成。④肿瘤耐药基因MDR1/P-gP的过度表达可能是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结论:c-myc、PTEN、p33/ING1及MDR1/P-gP的异常表达促进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并对其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p33ING1b增强骨肉瘤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G1基因由3个外显子组成,有4种剪接体,分别编码4个蛋白亚型:p47^ING1b、p33^ING1b、p24^ING1b和p27^ING1b。p33^ING1b是目前研究地最清楚的蛋白亚型。研究表明,p33^ING1b能够与p53协同作用,在细胞周期抑制和凋亡中发挥作用。目前,关于ING1基因在骨肉瘤化疗敏感性方面的研究文献报道很少。本研究通过探讨p33^ING1b是否能够促进骨肉瘤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并探讨p33^ING1b促进骨肉瘤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从而为p33^ING1b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骨肉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p33ING1基因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71例胃癌、12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患者p33ING1、p5 3基因蛋白的表达 ,并与正常胃粘膜及慢性胃炎粘膜 18例对照。结果 粘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对照组中 p33ING1均阳性表达 (10 0 % ) ,而胃癌中表达 6 2 .0 % (4 4/ 71) ,明显下降 ,与前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1) ;胃癌中 p33ING1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的转移及分化有关 (P <0 .0 1) ;p5 3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1)。结论 p33ING1是抑癌基因 ,在胃癌中表达下降 ,对胃癌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 ,p33ING1和 p5 3在胃癌中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 )。p33ING1与 p5 3野生型基因互相协同、依赖 ,抑制细胞生长 ,促进凋亡。检测胃癌患者p33ING1的水平 ,对p5 3介导的基因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PTEN(Phosphat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 eten)是近年发现的一种与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有关的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新型抑癌基因。生长抑制基因(inhibitor of growth1,ING1)也是新发现的一个抑癌基因,p33/ING1是ING1编码的重要抑癌蛋白。p33/ING1的过表达抑制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研究表明,这两基因的突变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食管癌中PTEN、p33/ING1蛋白的突变较少见,而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普遍下降,表达程度与食管癌的恶性程度、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PTEN、p33/ING1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p33ING1b及p53基因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行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的新鲜胶质瘤标本40例,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33ING1b和p53基因蛋白在瘤组织及10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选用秩相关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0例胶质瘤标本中p33ING1b阳性表达率为77.5%(31/40),正常组织中全部表达阳性(100%);随着肿瘤级别的增高,p33ING1b表达水平下降。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7.5%(15/40),随着肿瘤级别的增高,p53表达水平也越高。p33ING1b与p53在胶质瘤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16,P<0.01)。结论 p33ING1b与p53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可能是影响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33ING1b与p53基因间协同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Zhu Z  Lin J  Qu JH  Li FM  Ni CR  Zhu MH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0):1795-1800
目的 探讨 p33ING1b与 p5 3基因间的协同功能对肝癌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对 p5 3下游基因p2 1WAF1/CIP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方法将 p33ING1b与wtp5 3基因分别转染入HepG2、PLC/PRF/ 5和Hep3B 3株内源性p5 3基因表达状态各不相同的肝癌细胞株 ,同时设转染反义 p33ING1b及反义wtp5 3质粒实验组和转染空载体对照组 ,转染 4 8h后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及分析细胞周期变化 ,用Western印迹杂交分析各实验组肝癌细胞中 p33ING1b与 p5 3蛋白表达的变化 ,通过分析受 p2 1WAF1/CIP1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报道基因表达的强弱 ,观察各实验组中p5 3下游基因 p2 1WAF1/CIP1的活性情况。采用 6 %乙醇为诱导剂作用于各实验组后 ,再次观察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表达内源性wtp5 3基因的HepG2细胞中 ,转染入 p33ING1b基因后 ,与对照组相比 ,细胞凋亡率增强 (2 2 5 3% ) ,细胞周期中停滞于G0 /G1期细胞的比例增多 (6 7 4 5 % ) ,下游基因p2 1WAF1/CIP1启动子的活性 (13 0 8)增强 (P <0 0 1)。对于表达突变型p5 3蛋白的PLC/PRF/ 5细胞 ,联合共转染 p33ING1b与wtp5 3实验组的G0 /G1期细胞比例 (78 16 % )及 p2 1WAF1/CIP1启动子活性(12 99)比单转染 p33ING1b或wtp5 3基因实验组高 (P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33ING1基因表达与日光性角化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哈医大二院及黑龙江省医院皮肤科2004~2009年收治的35例日光性角化病组织中的p33ING1表达情况。结果:日光性角化病p33ING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2.9%(15/35),明显低于正常组的82.9%(29/3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1.99,P〈0.05)。结论:p33ING1蛋白在日光性角化病中的表达下降,提示p33ING1蛋白在日光性角化病的发生、进展中有重要意义,并有可能成为其肿瘤检测蛋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p33^ING1基因与p53基因间的协同功能对胃癌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PCD—NA3/p33^ING1真核表达质粒(正义,反义)与wt—p53质粒,将其单、共转染至胃癌细胞株SGC-7901;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曲线比例;TUNEL法、MG-P-MY法染色观察SGC-7901的凋亡情况。结果 p33^ING1单转染和wt-p53共转染的SGC-7901胃癌细胞株较反义组和转染空载体组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细胞周期G0/G1期延长,S期变短(P〈0.05),细胞调亡数增加(P〈0.05)。结论 p33 ING1具有抑癌功能及生物活性.与p53基因共同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的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二者呈协同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食管癌病人中p33/ING1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食管癌的发病机制,以寻求预防、诊断和治疗食管癌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联合检测PTEN基因、凋亡促进因子p33/ING1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其相应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33/ING1和PTEN蛋白从正常黏膜-不典型增生-浸润癌渐进性表达减低(P<0.05),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TEN蛋白在食管癌中的低表达与p33/ING1蛋白在其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33/ING1和PTEN基因的失活(或缺失)及蛋白表达的下降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分化及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者有可能为临床上食管癌早期诊断、相关治疗及预后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中p33ING1b与p53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Zhu Z  Zhu M  Ni C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9):1332-1336
目的研究p33ING1b与p5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ING1b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突变率.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了5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51例癌旁肝组织及12例正常肝组织中p33ING1b和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了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中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联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了28例配对癌及癌旁肝组织中ING1b基因两个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对有异常泳动条带的DNA片段分别克隆测序.结果在5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中,p33ING1b、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2.1%和57.9%,p33ING1b、p53表达均呈阳性者有19例(33.3%),且两者在癌组织中阳性分布区域相同;p33ING1b蛋白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在癌组织中呈显著正相关(r=0.783, P<0.01);配对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均为阴性,p33ING1b蛋白在13例癌旁肝组织及2例正常肝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在57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有35例(61.4%)HBV X蛋白呈阳性,其病理类型均为肝细胞肝癌,在51例癌旁肝组织中检出HBV X蛋白阳性者39例(76.47%),癌组织中HBV感染与p33ING1b、p53蛋白表达均有关(P<0.01);PCR-SSCP结果表明,ING1b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突变率较低为7.1%(2/28).结论 p33ING1b、p5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33ING1b的存在可能还有其他不依赖p53蛋白的途径;HBV感染与p33ING1b、p53蛋白表达均有关;基因突变不是p33ING1b丧失抑癌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p33/ING1和PTEN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联合检测凋亡促进因子P33/ING1、PTEN基因在58例食管癌大体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33/ING1和PTEN蛋白从正常黏膜—不典型增生—浸润癌渐进性表达减低,在正常黏膜与浸润癌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食管癌组织PTEN与p33/ING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33/ING1和PTEN基因的失活(或缺失)及表达下调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分化及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为临床食管癌早期诊断、相关治疗及预后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