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48例高血压病人心电图QT离散度,了解高血压病合并LVH时QT离散度的变化。方法48例高血压病人,按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与非LVH组,测量比较两组校正QT离散度,并试以校正QT离散度≥50ms作为LVH诊断指标,考察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LVH组校正QTd较非LVH组增大(P<0.0001)。以校正QTd≥50ms作为LVH诊断高血压并发LVH的特异性达80%,敏感性为87%。结论高血压并LVH,心电图QTd增大,以校正QTd≥50ms作为LVH诊断指标是实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血压周期紊乱易发生左室肥厚 ,QT离散度 (QTd)代表心室复极的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 ,可表明节段性心肌复极异常。本文通过 6 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 ,以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血压昼夜节律及QTd的关系 ,并了解QTd对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选择 1998年~ 1999年来我院疗养体检的高血压患者 6 4例 ,均符合 1978年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其中男 38例 ,女 2 6例 ,最小年龄 6 2岁 ,最大年龄 86岁 ,平均 6 7.0 8± 7.6 4岁。Ⅰ期 34例 ,Ⅱ期 2 8例 ,Ⅲ期 2例。LVH标准超声检测左室重量指数男≥ 132 …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34例Ⅰ期高血压病,46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的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人对比。结果:健康对照组QTd为(24±19)ms,Ⅰ期EH组QTd为(35±17)ms,两有差异有显性,EH合并LVH组QTd为(76±24)ms,与对照组和Ⅰ期EH组的差异均有显性。  相似文献   

4.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的QTd变化以及其与左心功能不全关系的报道不多。我院观察了 1992年 1月— 1998年 12月 42例OMI患者 ,42例正常人及 5 8例AMI患者的QTd、QTcd、QTd/RR以及OMI患者QTd、QTcd、QTd/RR与左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旨在探讨OMI时QTd、QTcd、QTd/RR的变化及其与左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  42例OMI患者 ,男 38例 ,女 4例 ,年龄 5 3~ 88岁 ,平均 (6 8± 8)岁 ;42例正常人 ,男 37例 ,女 5例 ,年龄 42~88岁 ,平均 (6 6± 10 )岁 ;5 8例A…  相似文献   

5.
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QT间期的差异—QT离散度(QTd) ,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心肌梗死后QTd发生改变 ,QTd增大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因素[1] 。本文对 10 8例A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QTd和QTcd对AMI预后的影响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1993年 6月— 1999年 6月确诊的AMI患者 10 8例 ,其中男 71例 ,女 37例 ,年龄 34~ 88岁 ,平均 (6 3 .7± 9.6 )岁。诊断根据WHO标准。所有病例均无电解质紊乱 ,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梗死部位 :前壁 2 9例 ,广泛前壁 43例 …  相似文献   

6.
QT离散度 (QTd)是指QT间期在体表心电图各导联之间的差异程度。有研究表明 ,急性心肌梗塞后QT离散度显著延长 ,是心脏猝死的危险因素之一[1] 。本文分析 37例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QTd、QTcd、QTlcd三项指标变化 ,旨在探讨QT离散度在评价溶栓疗效中的意义。对象和方法1.对象 AMI37例 ,男 2 6例 ,女 11例。年龄 5 1~ 73岁 ,平均 6 1.7± 5 .3岁。均符合AMI诊断标准 ,无溶栓禁忌证。入院后即予静脉滴注尿激酶 12 0~ 15 0万u溶栓 ,30分钟内滴完 ,同时口服阿斯匹林 10 0~ 15 0mg ,每日 1次。除外电解…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测量64例高血压病非LVH患者(组Ⅰ)、58例高血压病LVH患者(组Ⅱ)和76例健康人(组Ⅲ)的QTd与较正的QTd(QTcd),并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组ⅡQTd、QTcd较组Ⅰ、组Ⅱ显著延长(P均〈0.01)。结论:高血压病LVH的发生及其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可能与其QTd、QTcd的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性左室肥厚(LVH)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的一个危险因子,而反映心室复极不稳定的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对判定心肌缺血程度和预测危险心律失常事件有重要价值。本文旨在观察盐酸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性LVH及室性心律失常(VAs)患者QTcd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符合WHO标准的高血压病人56例,男42例,女14例,年龄44~76岁,平均589岁。按检查结果分为LVH组(27例)和无LVH组(29例)、VAs组(31例)和无VAs组(25例)。患者停用一切降压药5~7天后,服用苯那普利(洛汀新)5~10mg/d,最大量至20m…  相似文献   

9.
左心室肥厚对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左心室肥厚(LVH)对高血压病(EH)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7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用心脏超声检测法求得左心室重量。从心电图上测得QTd与较正后QTd(QTcd)。对33例LVH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将Lown氏分级三级以上定为有室性心律失常者。结果:EH合并LVH组(EH+LVH组)患者QT与QTcd明显大于EH无合并  相似文献   

10.
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最长、最短QT间期的差值[1],可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可作为一项预测心脏性猝死的指标[2]。我们试用QTd判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预后,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6年4月~1998年4月间曾在内科住院的CHF患者,排除电解质紊乱、房颤、束支阻滞和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包括小剂量洋地黄)者共118例。男77例,女41例,年龄43~84岁,平均628岁。基础疾病:肺心病57例,冠心病53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例。按NYHA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与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以及药物干预 对QTd的影响。方法:通过观察39例冠心病患者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前后心电图的QTd及校正后的QT间期离散度的改变。结果:测量QTd与QTcd治疗前分别为(0.0544±0.0195)s和(0.0643±0.0244)s,治疗后分别为(0.0254±0.0137)s和(0.0288±0.0160)s。结论:表明心肌缺血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与并发心肌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追踪观察 6 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 (QTd) ,旨在分析糖尿病患者QTd增加与发生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选择 1995~ 1999年 6 0例Ⅱ型糖尿病住院患者 ,男 39例 ,女 2 1例 ,平均年龄 4 8.8岁 ,诊断符合WHO糖尿病标准 (1982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心电图 QT离散度(QTd)改变。方法对 100例AMI急性期及其中60例的恢复期心电图 QT离散度(QTd)进行测定。结果 AMI急性期的心电图 QTd和 QTcd均值均显著高于恢复期,分别为QTd50.40±20.25ms和24.83±12.69ms,QTcd57.48±25.14ms和27.31±13.84ms。结论QT离散度在AMI早期显著增大,在AMI急性期监测QT离散度的动态变化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简明 《右江医学》2002,30(1):20-20
我科观察依那普利对 6 0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对左室肥厚 (LVH)逆转和左室舒张功能改善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998年以来收住院及门诊高血压伴LVH患者 6 0例 ,LVH诊断标准为左室重量指数 (LVMI)男性 >12 5 g/m2 ,女性 >110 g/m2 (美国超声医学会推荐标准 ) ,其中男性 4 5例 ,女性 15例 ,年龄 35~ 80岁 ,平均 6 2岁 ,病史 2~30年 (平均 9.6± 4 .6年 ) ,经常规检查除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继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 2周均停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 ,检测时平…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属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由于其广谱、高效而为临床广泛使用 ,但随着副作用的不断发现 ,尤其是QT间期的明显延长而影响了胺碘酮的使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QT间期离散度 (QTinter naldispersion ,QTd)比QT间期更能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1] 。本文旨在通过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前后QTd的变化了解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4年 1月至 1996年 11月间门诊治疗的 5 7例患者 ,年龄 2 1~ 70 (5 4± 11)岁 ;其中男性 35例 ,年龄 2 1~ 70 (5…  相似文献   

16.
我院 1993年 5月— 2 0 0 0年 6月对 38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食管调搏检查 ,并以 2 4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 ,观察QT离散度 (QTd)与校正离散度 (QTcd)的变化 ,旨在探讨其在负荷试验中的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观察组为我院食管调搏试验受检者 38例 ,其中男 2 7例 ,女 11例 ,年龄 35~ 6 8岁 ,平均 5 4.1岁。按 1979年WHO有关冠心病 (CHD)诊断标准确诊为劳力型心痛 ;对照组为同期检查的健康体检者 2 4例 ,其中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 17~ 6 6岁 ,平均 5 1.2岁。1.2 方法1.2 .1 采用杭州产FD - 2…  相似文献   

17.
申娟  刘慧 《中原医刊》2000,27(4):22-23
急性心肌梗塞 (AMI)时由于心肌局部缺血、损伤、坏死等病变均可引起局部心肌电生理特性如有效不应期、传导速度等改变 ,致QT离散度 (QTd)显著增加 ,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因此QTd 对判定心肌缺血程度 ,预测危险心律失常事件有重要价值。β受体阻滞剂可抗心肌缺血 ,但其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目前所知甚少。为此我们观察了AMI患者QTd 的变化及氨酰心安干预治疗对QTd 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发病 6小时内的AMI患者 2 6例 ,男 2 1例 ,女 5例 ;年龄 53.6± 6.4岁 ( 4 0~ 73岁 ) ,在无溶栓禁忌的情况下全部…  相似文献   

18.
我院 1995年至 1997年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8例 ,测量治疗前后的心电图上相应导联的QT间期及RR间期 ,算出不同时期的QT离散度 (QTd)、校正的QT间期(QTc)及校正的QT离散度 (QTcd) ,通过分析 ,发现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及预后与QTd及QTcd值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48例患者年龄 38~ 6 6岁 (平均 5 2 .7岁 ) ,男 31例 ,女 17例 ,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特征性改变。治疗方法 :采用常规的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方法 ,溶栓剂采用尿激酶 ,以及硝酸甘油、肝素、吗啡、吸氧等措施。当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冠心病QT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变化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55例心律失常和45例无心律失常患者,与30例健康者的QTd及QTc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心律失常QTd(72±18ms)和QTcd(81±14ms)较冠心病无心律失常(50±16ms、56±15ms)及健康者(43±14ms、49±20ms)显著增加,P<0.01。结论:体表心电图QTd和QTcd增加可作为区分冠心病高危人群、预测心律失常有价值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左室肥厚 (LVH)是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之一 ,是冠心病、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因此逆转LVH ,保护靶器官也是降压治疗的重要目标。我科近一年来用缬沙坦 (商品名代文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EH )伴左室肥厚(LVH) 4 1例 ,用动态血压仪、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LVH情况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10月在专科门诊或住院确诊的EH伴LVH患者 41例 ,男 2 9例 ,女 12例 ,年龄 41~ 6 9(4 7± 11)岁。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