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5,22(4):11-14
20052287 马拉色菌与花斑癣色素改变的相关性初探,20052288 小剂量伊曲康唑间歇治疗花斑癣58例,20052289 兰美抒霜治疗花斑癣和体股癣疗效观察,20052290 必伏凝胶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观察,20052291 必伏凝胶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加味枇杷清肺饮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配方颗粒加减枇杷清肺饮内服连续4周,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0.1g/次,2次/d,连续14 d,分别在疗程2周、4周、8周进行疗效评价,枇杷清肺饮的体外抑菌试验采用液基微量稀释法.结果 治疗组2周有效率好于对照组(P<0.01);4周、8周疗效两组相近(P>0.1).最小抑菌浓度(MIC)在1.25~5 ms/mL.结论 加味枇杷清肺饮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抑制马拉色菌生长可能是加味枇杷清肺饮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马拉色菌与人角质形成细胞株共同培养液对培养人黑素细胞生长及酪氨酸酶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花斑癣的色素改变是否与马拉色菌的不同菌种有关。方法:将球形、钝形、糠秕、合轴马拉色菌分别与人角质形成细胞株共同培养,24 h后收集上清液,按一定比例加入黑素细胞培养体系中继续培养24 h:①用四甲基偶氮唑兰比色法观察对黑素细胞生长的影响;②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黑素细胞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结果:各共同培养液对黑素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但除球形马拉色菌与人角质形成细胞共同培养液可上调黑素细胞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P<0.05)外,未见其它种马拉色菌与人角质形成细胞株共同培养液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有影响。结论:球形马拉色菌与人角质形成细胞株共同培养液刺激黑素细胞后,能提高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该菌可能与花斑癣的色素沉着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6,23(3):150-154
20061284抑肽酶对新生隐球菌毒力的影响/徐赤宇(二军大附属长征医院皮肤科),温海,王溪涛…∥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3).-137~139在30℃下,用蛋白琼脂培养基培养并检测菌株产生廓清晕环(CH)大小,用CH值比较胞外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变化,建立小鼠感染模型,用菌落形成单位(CFU)和阿新蓝染色比较菌株毒力的变化。体外实验中,抑肽酶1·2mU和1·6mU浓度组与对照组的CH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体内实验中,实验组脑组织匀浆培养产生的CFU多于对照组;实验组脑组织内观察到新生隐球菌。抑肽酶有抑制隐球菌分泌胞外蛋白水解酶和丝氨酸蛋白酶…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2,(6):366-367
20121860浅部真菌病2600例病原菌分析/张道军(昆明医学院一附院皮肤科),黄云丽,张卫卫…∥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6).-501~503对拟诊为浅部真菌病患者的临床标本再次进行镜检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7944份临床送验标本中,直接涂片镜检阳性率29.39%,培养阳性率19.70%,而镜检和(或)培养的阳性率为32.73%,显著高于单一的镜检或培养。上述3种方法的真菌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分离的1565株浅部致病真菌中,红色毛癣 相似文献
7.
高海生 《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5,2(3):277-277
花斑癣俗称汗斑,是由糠秕马拉色菌所致的一种慢性浅表性真菌病。以散在或融合的色素减退或增深的糠秕状脱屑斑为其临床特征,抗真菌治疗有效。但临床尚须与炎症后色素沉着鉴别。本文就花斑癣的临床变型做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8.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在遗传基础上由免疫、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马拉色菌在体表定植可诱发或加重该病临床症状,并且是其复发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抗菌、抗炎、抑制免疫反应是治疗AD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马拉色菌定植与特应性皮炎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7,24(2):87-90
20070666 白念珠菌胞壁甘露聚糖对脂多糖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白介素-12 mRNA表达的影响;20070667 茄病镰刀菌皮肤致病性的动物实验研究;20070668 伏立康唑、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体内抗克柔念珠菌活性的比较研究/王英(上海二军大附属长海;20070669 真菌感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综述);[编按]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9,26(1):23-25
20090064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对曲霉的体外抗真菌作用;20090065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现况调查及病原学分析;20090066黄石地区宠物及其豢养者皮肤真菌感染情况调查;20090067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0,27(2):93-94
20100416马拉色菌致病相关因子研究进展(综述)/占萍(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李智升,耿承芳∥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35(5).-333~335马拉色菌是一类嗜脂性酵母,为人体和温血动物皮肤正常寄居菌,在一定条件作用下,可导致多种皮肤疾病。研究显示,马拉色菌致病涉及的机制复杂,与其本身毒力因子、基因型以及机体免疫力和皮肤微环境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水平上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马拉色菌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解释该菌致病的病理学和免疫学机制。参24(樊靖华)20100417以S2-R2为引物PCR检测石蜡切片中的孢子丝菌/王东(大连医大附一院),刘晓明,张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8,25(1):20-21
20080068 白念珠菌磷脂酶和患者血清可溶性IL-2受体测定分析;20080069 Dectin-1在真菌免疫中的作用研究(综述);20080070申克孢子丝菌双相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研究(综述);20080071 申克孢子丝菌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型关系研究;20080072 米替福新对常见皮肤癣菌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2,(3):163-165
20120821应用AP-PCR鉴定浅部真菌病病原菌菌种/徐磊(西安交大二附院皮肤科),曾维惠,聂建军…∥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7).-518~520应用OPAA11(5’-ACCCGACCTG-3’),OPAA17(5’-GAGCCCGACT-3’),OPD18(5’-GAGAGCCAAC-3’)和OPU15(5’-ACGGGCCAGT-3’)四种随机引物,随机扩增从浅部真菌病患者的皮屑或甲屑标本中提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6,23(4):216-217
20061892活化T细胞及其Bcl-2、CD95在马拉色菌毛囊炎中的作用/陈军生(广东中山市医院皮肤科),黄丹平,何洁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1).-35~37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外周血中的CD4 T细胞、CD28 T细胞、CD8 、CD28 T细胞、CD8 CD-28T细胞、CD2 8淋巴细胞、CD8 CD9-5T细胞、CD4 Bcl-2与CD4 Bcl-2 和CD8 Bcl-2-与CD8 Bcl-2 。结果发现患者体内CD4 T辅助细胞明显减少(P<0·001),而CD8 T细胞明显增多(P<0·001);CD2 8淋巴细胞有所减少(P<0·05)。但CD8 CD-28明显增多(P<0·001),有显著性差异。CD…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外用盐酸布替萘芬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我们于2004年9月至2005年6月.用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并与联苯苄唑乳膏(孚琪乳膏)的疗效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马拉色菌与特应性皮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已证实微生物能够诱发和加重特应性皮炎的发作,针对这些病原的抗感染疗法通常也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重要手段之一。近来的研究显示真菌感染尤其是马拉色菌与特应性皮炎关系密切。本文针对马拉色菌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意义、免疫学相关研究及抗真菌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4,21(3):148-151
20 0 4 14 2 4 由穿梭质粒构建的新生隐球菌基因文库 /潘炜华 (上海二军大长征医院皮肤科 )… / /美中皮肤科杂志 .- 2 0 0 3,1(1) .- 4~ 7分别用 Sau 3AI、Eco RI和 Hind III酶切野生菌株B- 35 0 1的总 DNA,用蔗糖梯度离心和透析膜回收两种方法回收DNA,并与穿梭质粒重组转化。结果用以上 3种酶切库 Sau3AI、Eco RI和 Hind III的转化子分别为16 0 0 0个、80 0 0个和 10 0 0 0个。提示以上三个酶切位点的基因文库可用于多种要求的新基因的筛选。图 3参 4 (张孝友 )2 0 0 4 14 2 5 条件致病真菌感染与中药抗真菌作用研究的若干…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0,(5):306-307
20101453汉防己甲素对联苯苄唑抗须癣毛癣菌活性增效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刘朝红(暨南大学附一院皮肤科),张宏,向守宝…∥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3).-207~210以须癣毛癣菌构建豚鼠皮肤癣菌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0只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4组行双盲实验,分别涂用复方联苯苄唑(BFZ,含1%BFZ和1%TET),1%BFZ,1%汉防己甲素(TET)和基质,1次/d,共14天,进行皮损评分、病原学和病理学检查,分析4组药物间疗效差异。结果表明,用药期间4组皮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用药第3天起,复方BFZ组和1%BFZ组皮损评分逐日下降,前者皮损评分持续低于后者,差异也有 相似文献
20.
单味中药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酪氨酸酶基因和c-kit基因表达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 研究补骨脂、白芷、夏枯草、川芎和墨旱莲单味中药提取物对黑素细胞的酪氨酸酶基因和原癌基因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对总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了酪氨酸酶蛋白和干细胞因子受体kit蛋白含量的变化;595nm比色标准曲线测定黑素细胞可溶性总蛋白含量。结果 白芷、补骨脂、夏枯草、川芎和墨旱莲对黑素细胞可溶性总蛋白合成和c-kit基因蛋白表达有促进作用,其中白芷和补骨脂对c-kit基因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为69.44%和58.43%;夏枯草、墨旱莲和川芎对酪氨酸酶基因的蛋白表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 在白癜风治疗中传统中药具有较好的疗效.可能与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含量的提高相关,即通过SCF/kit蛋白途径起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该途径进一步筛选更多治疗白癜风的单味中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