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p53及p21waf1蛋白表达与人舌癌细胞系Tca8113多药耐药性(MDR)的关系。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野生型p53(wt-p53)基因导入人舌癌耐药细胞系Tca8113/BLM;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法检测人舌癌细胞系Tca8113及其耐药细胞系Tca8113/BLM中p53基因的mRNA水平;W estern blot检测亲本、耐药细胞和转染细胞中p53、p21waf1、P-gp和MRP蛋白的表达变化;MTT法检测不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结果在人舌癌耐药细胞系Tca8113/BLM中p53基因的表达明显下调,并且未检测到p21waf1蛋白的表达;转染了wt-p53的耐药细胞Tca8113/BLM/p53中p53和p21waf1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而P-gp和MRP的蛋白表达则明显下调,其对药物BLM的敏感性增加10.1倍(P<0.01);转染细胞的周期也发生改变,G2期细胞增加,G1和S期细胞减少,转染细胞明显出现凋亡。结论人舌癌耐药细胞系Tca8113/BLM多药耐药性的产生,可能通过p53和p21waf1的表达下调使得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P-gp和MRP表达上调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氯乙烯(VCM)对大鼠肝细胞P21WAF1/CIP1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4只无特定病原体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染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5、25、125mg/kg剂量VCM气体腹腔注射染毒,对照组注射同中剂量组相同体积的清洁空气.每周3次,持续12周.染毒6、12周时每组分别随机处死8只大鼠(雌雄各半),光镜下观察染毒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细胞中P21WAF1/CIP1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VCM染毒6周时,各剂量组大鼠肝细胞P21WAF1/CIP1蛋白表达量均较对照组降低,高剂量组P53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VCM染毒12周时,高剂量组大鼠肝细胞P21 WAF1/CIP1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染毒12周和6周比较,P21WAF1/CIP1蛋白表达量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VCM染毒12周时,肝细胞有气球样变,汇管区变大,纤维化等改变.结论 VCM可导致大鼠肝细胞P21WAF1/CIP1和P53蛋白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3.
p21WAF1/CIP1基因是1993年发现并克隆的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Cyclin-dependent kinas inhibitor,CDKI)的家族成员,与p21ras不同,它参与细胞的多种功能活动。近年的许多研究表明,p21WAF1/CIP1基因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从而引起学者的关注。1p21WAF1/CIP1基因的发现与命名p21WAF1/CIP1基因是在不同实验室用不同的方法克隆出来的。Harper等〔1〕从细胞周期出发寻找CDK调节蛋白时,发现一种可与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dent kinase,CDK)相互作用的蛋白,并将其克隆,命名为CDK相互作用蛋白(cycli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苯丁酸钠(SPB)在体外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周期阻滞以及对p21WAF1/CIP1和CDK7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la细胞,应用MTT法检测苯丁酸钠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p21WAF1/CIP1和CDK7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苯丁酸钠明显抑制Hela细胞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苯丁酸钠诱导Hela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使S期细胞数减少;苯丁酸钠促进抑癌基因p21WAF1/CIP1的表达,对CDK7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苯丁酸钠在体外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使之阻滞于G0/G1期,可能与上调p21WAF1/CIP1基因表达、下调CDK7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p53及p21^wafl蛋白表达与人舌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53及p21^wafl蛋白表达与人舌癌细胞系Tca8113多药耐药性(MDR)的关系。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野生型p53(wt-p53)基因导入人舌癌耐药细胞系Tca8113/BLM;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法检测人舌癌细胞系Tca8113及其耐药细胞系Tca8113/BLM中p53基因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亲本、耐药细胞和转染细胞中p53、p21^wafl、P-gp和MRP蛋白的表达变化;MTT法检测不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在人舌癌耐药细胞系Tca8113/BLM中p53基因的表达明显下调,并且未检测到p21^wafl蛋白的表达;转染了wt—p53的耐药细胞Tca8113/BLM/p53中p53和p21^wafl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而P-gP和MRP的蛋白表达则明显下调,其对药物BLM的敏感性增加10.1倍(P〈0.01);转染细胞的周期也发生改变,G2期细胞增加,G1和S期细胞减少,转染细胞明显出现凋亡。结论 人舌癌耐药细胞系Tca8113/BLM多药耐药性的产生,可能通过p53和p21^wafl的表达下调使得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P—gp和MRP表达上调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CRL1730)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用阿魏酸钠进行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细胞核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内皮细胞p53蛋白表达.[结果]ox-LDL可明显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和增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上调p53蛋白表达水平;阿魏酸钠干预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上升(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ox-LDL可通过上调p53蛋白表达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阿魏酸钠可通过下调p53蛋白表达抑制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抑制野生型p53诱导的蛋白磷酸酶1(wild-type p53-induced phosphatase 1,WIP1)提高肺腺癌细胞对砷剂的敏感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设计并合成WIP1编码基因的靶向siRNA,以Lipofectimient 2000转染入肺腺癌A549细胞,从而抑制WIP1蛋白的表达。运用Western-blot检测抑制WIP1对三氧化二砷(As_2O_3)诱导的P53磷酸化蛋白及其下游效应因子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抑制WIP1后细胞凋亡情况;以噻唑蓝(MTT)法检测抑制WIP1后细胞的存活率。结果以siRNA技术成功将A549细胞中WI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抑制70%左右。相同浓度As_2O_3(5~40μmol/L)处理后,WIP1表达抑制组细胞中P53 ser15表达低于对照组,而P53 ser46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相同浓度As_2O_3(10~40μmol/L)处理后,WIP1表达抑制组中P53 ser15下游效应因子——P53上调凋亡诱导蛋白(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PUM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53ser46下游效应因子——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2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与之对应的是,相同剂量As_2O_3(5~40μmol/L)作用下,WIP1表达抑制组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抑制肺腺癌细胞中WIP1的表达可通过促进P53磷酸化进程提高砷引发肺腺癌细胞凋亡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锰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半胱天冬酶表达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锰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VEC-304细胞生长周期及半胱天冬酶-3(caspas-3)、半胱天冬酶-8(caspase-8)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00~800μmoml/L)的氯化锰分别处理HUVEC-304细胞24~72h后,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EVC-304细胞的生长活性;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捌HUVEC-304细胞在,氯化锰半数抑制浓度(IC50)400μmol/L作用24h时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结果氯化锰可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抑制HUVEC-304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率为22.34%~90.94%,凋亡率为10.20%~98.73%。氯化锰24hIC50约为400μmol/L,在此浓度下。HUVEC-304细胞caspase-8、caspase-3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氯化锰能够抑制HUVEC-304细胞的增殖。星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caspase-8、cas-pase-3表达增高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起重要的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BDE-47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周期、凋亡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低、中、高剂量(0、0.5、2.5、5μg/ml)的PBDE-47对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进行染毒,24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构成比和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blot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染毒组G0/G1期细胞数均明显增加,S期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01)。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染毒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01),中、高剂量染毒组p5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PBDE-47可导致SH-SY5Y细胞在G0/G1期发生阻滞及细胞凋亡,并诱导p53蛋白表达增加,PBDE-47导致的细胞周期阻滞与凋亡可能与p53蛋白表达水平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FN-γ经p21信号通路调节小鼠颗粒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原代颗粒细胞,给予IFN-γ1000U/mL处理,在第1d和3d时,通过观察细胞形态、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颗粒细胞p53和p21表达情况。结果镜下观察IFN-γ处理的颗粒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示1d颗粒细胞p21表达未见明显升高,p53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3d时颗粒细胞p21和p53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IFN-γ可能通过p53依赖的方式影响颗粒细胞p21通路的信号转导,从而导致颗粒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p27KIP1、p57KIP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p27^KIP1、p57^KIP2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7^KIP1、p57^KIP2蛋白在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甲状腺瘸和35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然后用秩和检验计算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p27^KIP1及p57^KIP2白在甲状腺癌胞核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瘸中的表达。在甲状腺癌组中,p27^KIP1及p57^KIP2蛋白在滤泡状癌胞核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髓样癌、未分化癌组;在无淋巴结转移、无组织浸润、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甲状腺癌胞核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合并淋巴结转移、组织浸润、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标本中的表达。p27^KIP1、p57^KIP2蛋白在合并淋巴结转移病例标本胞浆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p27^KIP1、p57^KIP2在甲状腺癌组织胞核中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显著相关,其在甲状腺癌组织胞核中的低表达可能是预后不良的指标;在胞浆中的表达阳性则可能提示合并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erbB-2、p27kip1在煤矿工人及非接尘工人胃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煤矿工人及非接尘工人胃腺癌中C-erbB-2、p27ki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C-erbB-2阳性表达率在胃腺癌分化程度较好者(煤矿工人组14.29%、非接尘工人组15.38%)与较差者(煤矿工人组50.00%、非接尘工人组52.6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中有淋巴结转移C-erbB-2阳性表达率(煤矿工人组43.33%、非接尘工人组52.38%)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煤矿工人组10.00%、非接尘工人组1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生存期中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煤矿工人组p27kip1高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erbB-2、p27kip1在煤矿工人胃腺癌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并是判断其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微囊藻毒素促肝癌过程中肝细胞PCNA、p21waf1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微囊藻毒素 (MC)促肝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二阶段致癌理论建立中期试验动物模型 ,γ -GT染色检验MC的促癌作用 ,并以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精确测定大鼠肝脏PCNA和p2 1waf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1)MC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能显著增加γ -GT阳性率。 (2 )MC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能显著增加大鼠肝脏PCNA基因表达强度和面积。 (3)MC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能显著降低大鼠肝脏 p2 1waf1基因的表达强度和面积。结论  (1)进一步证明MC促癌剂的作用。 (2 )初步明确 ,调节与细胞增殖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是MC促癌过程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p27KIP1和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27KIP1和Ki-67抗原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6例乳腺癌中p27KIP1和Ki-67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 p27KIP1的高表达率为41.1%(23/56),低表达率为58.9%(33/56),Ki-67的高表达率为66.1%(37/56),低表达率为33.9%(19/56),p27KIP1蛋白与Ki-67的表达间存在着负性相关(P<0.05). 结论 p27KIP1、Ki-67的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直接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肠癌组织中p2 1(WAF1/CIP1)、cyclinD1基因的表达 ,探讨其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技术 ,以鼠抗人p2 1、cyclinD1单克隆抗体 ,标记 4 0例大肠癌组织和 10例正常大肠组织 ,并分析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 1) 1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可见p2 1阳性表达 ,而大肠癌中p2 1阳性率仅为 4 2 .5 % ;cyclinD1在正常黏膜中未见阳性表达 ,在癌组织中阳性率为 4 0 %。 ( 2 )p2 1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5 ) ,p2 1阳性者的 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p2 1阴性者 (P <0 .0 5 ) ,而与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分级和Dukes分期均无相关性 ;cyclinD1表达与大肠癌各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相关性。 ( 3)p2 1表达缺失、cy clinD1过度表达均与患者预后相关 (P <0 .0 5 )。结论 p2 1表达缺失、cyclinD1过度表达均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 ,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以金磁微粒为载体的免疫PCR HIV-1 p24检测体系。方法以金磁微粒作为免疫PCR的载体并通过载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反应验证其可行性;以小鼠抗HIV-1 p24单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包被金磁微粒,生物素化的羊抗p24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报告DNA用生物素标记的引物通过PCR扩增预先制备,并通过链亲和素的桥联标记生物素化的多抗,被两抗体夹心捕获的人重组HIV-1 p24抗原通过PCR扩增报告DNA的方式予以检测;并对检测的灵敏度和线性检测范围进行分析。结果金磁微粒上偶联抗体的效率可>95%,偶联抗体的一致性较好,几乎不产生非特异性吸附,分离与洗涤步骤更简便更彻底;免疫PCR检测p24的灵敏度为0.1ng/L,比ELISA法检测的灵敏度高1.5×104倍,线性检测范围为p24浓度在0.1~100ng/L。结论金磁微粒是较理想的免疫PCR反应载体,金磁微粒为载体的免疫PCR检测HIV-1 p24是一种可兹应用的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MTA-1)及p 7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的5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与70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组),并选取同期5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正常组)为对照,检测组织中MTA-1及p 73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组、不典型增生组及子宫内膜癌组的MTA-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28.00%、78.57%,p 7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0.00%、75.71%;子宫内膜癌组及不典型增生组的MTA-1及p 7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子宫内膜癌组的MTA-1及p 73阳性表达率亦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MTA-1表达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 73表达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深度组织中的p 73表达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MTA-1和p 73表达呈正相关(r=0.472,P0.05)。结论 MTA-1及p 7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多,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判断临床病理分期和有无转移存在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HIV-1的复制及其所致的病理变化与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凋亡密切相关.p21是已知的具有最广泛激酶抑制活性的细胞周期抑制蛋白,它还参与细胞凋亡、老化等.p21成为HIV-1利用宿主生化机制进行复制的关键靶点.此文就近年来p21与HIV-1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p53、Cyclin D1与卵巢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32例、交界性肿瘤25例、卵巢癌45例中HPV16/18病毒,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Cyclin D1的表达;用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结果:①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HPV16/18的感染率及Cyclin D1阳性表达与交界性肿瘤、卵巢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正常卵巢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卵巢交界性肿瘤与卵巢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3蛋白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与卵巢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低分化卵巢癌中HPV16/18的感染率高,p53呈高表达(P<0.05),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等无关。卵巢癌中Cyclin D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等无关。③卵巢癌中Cyclin D1、p53与HPV16/18感染呈正相关。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及p53、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卵巢癌发生有关,其联合检测对卵巢交界性肿瘤及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与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7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22,CINⅡ24,CINⅢ24)、47例宫颈浸润癌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分析宫颈癌形成过程中p27kip1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p27kip1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27kip1蛋白在CINIII及宫颈浸润鳞癌中表达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7.1%,14.3%,显著低于宫颈正常鳞状上皮和CINⅠ、Ⅱ(分别为58.0%,65.9%,62.1%),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27kip1蛋白在不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期别、有无淋巴转移的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27kip1蛋白表达下降可能在宫颈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宫颈癌变的早期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