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有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部分,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根据垃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使三叉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受到机械性压迫和牵拉,再在供养三叉神经的滋养动脉硬化所致的缺血、髓鞘营养代谢紊乱等诱因作用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及感觉根发生脱髓鞘性变,导致脱髓鞘的轴突与邻近无髓鞘纤维之间发生“短路”又转成传入冲动,再次传到中枢,使冲动迅速“总和”起来而引起疼痛发作。笔者临床治疗46例,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运动神经元病,中医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肌无力及肌萎缩,归属于中医“屡病”范畴,其受累的肌肉,早期上肢常伴有肌束颤动,下肢多呈痉挛性瘫痪,故亦可诊为“颤病”或“痉病”,当延髓麻痹时,其声音嘶哑,说话不清,亦可归于“失语”证中,但临床是以屡病为主要表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就其进行综述。l 病因病机 由于本病慢性隐匿起病,故在中医学角度多从其证测其因,或仅论病时之病因病机,对其病机的认识,多认为其以虚为主。1.1 脾胃虚衰 许振亚等认为,由于饮食不节,或久处湿地,或思虑过…  相似文献   

3.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在四肢,可发生在下肢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属支,上肢的头静脉、贵要静脉;在胸腹壁,可发生于胸腹壁浅静脉,表现为游走性浅静脉炎,病因多不明确。该病属于中医学的“恶脉”、“艑病”、“赤脉”、“黄鳅痈”等范畴。其病因病机是湿热蕴结,瘀血阻滞脉络所致。自2000年元月至2003年10月,笔者用消炎止痛膏外敷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130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成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5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表现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患者MRI显示症状侧存在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49例,桥小脑角肿瘤3例(均由手术证实)。手术发现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54例。(2)根据手术结果,MRI诊断三叉神经痛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52/58)和90.9%(50/55)。6例阴性患者术中5例发现责任血管压迫,阴性符合率为16.7%(1/6)。结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出脑干段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3D-TOF成像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有助于病因诊断、术前评估及指导术巾对责任血管的来源及其走向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是指结肠肠管松弛,紧张性降低,运动减弱,导致对肠内容物下传输送无力,肠内容物通过迟缓,时间延长,水分吸收过多,使粪便变干而出现便秘的一种疾病。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便秘”范畴,其病因多为热结、气滞、寒凝和气血津液亏虚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笔者通过3年的潜心观察研究,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17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学病因分析认为是细菌的尿路感染所致,而中医学则认为是情绪失调、饮食失节、房劳过度、脏腑不和等因素构成了抵抗力低下,脏腑功能失调的所谓“肾虚膀胱热”的内虚现象,至于感染可分两种:一为内毒“湿热郁久而生内毒”,一为外毒,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病菌侵入。在临床上为辨证治疗方  相似文献   

7.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胰腺急性炎症,约占急性胰腺炎的80-90%,属中医学"腹痛"范围.其病因多种而复杂,且多为综合因素所致,主要由于暴饮暴食、酗酒、胆道疾患或胰腺梗阻以及大怒、急性传染病或外伤、手术损伤等,使胰腺自身消化引起发病.其发病年龄以青壮年男性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和血尿淀粉酶增高等.  相似文献   

8.
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根据干燥综合征 ( SS)燥象丛生的特点 ,将本病与中医学的燥证、干燥病、燥痹相对应。中医学认为 ,干燥病是因素体阴虚 ,或感染邪毒而致津液生化不足 ,清窍、关节失其濡养所致。是以口鼻干燥 ,眼干及涩痛、异物感为主要表现的虚弱性疾病[1] 。1 病因病机多数学者遵循燥盛则干的病机理论 ,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乃阴液亏损 ,致津液枯涸、脏腑不荣而燥象丛生。陈绎志等[2 ] 将本病病因大致归纳为 :慢性感染、内分泌功能紊乱、遗传因素以及自身免疫因素。马永桢[3 ] 认为本病内燥是关键 ,外燥是诱发因素或者使病情加重 ;其基本病机是阴血亏…  相似文献   

9.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患,临床特征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发作常无先兆,疼痛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支配区内.目前病因尚不明.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为风寒外袭、肝火上炎、痰阻经络、胃火上攻、气血亏虚所致[1].近年来,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一定进展,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将近年的报告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病因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文对我院收住的71例原发性痛风作一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血尿酸升高≥416μmol/L;(2)突发单关节或多关节的红、肿、热、痛;(3)对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4)受累关节X线检查在邻近关节的软骨和骨组织呈“穿凿样”缺损和“边缘突出”肋骨皮质侵蚀的特征性表现。凡符合上述(1)、(2)项或加(3)、(4)项中任一项且排除其它病因所致考诊断为原发性痛风。1.2对象:本文收集的71例患者,男性64例(90.1%),平均年龄为58.9岁;女性为7例(9.8…  相似文献   

11.
丹参注射液在耳鼻咽喉科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为我国传统中药 ,具有活血祛瘀 ,凉血消痛 ,除烦安神等功效 ,近几十年来 ,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目前 ,随着对丹参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 ,其在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应用日趋广泛。笔者就以丹参为主药的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在耳鼻喉科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 治疗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病因尚不明了 ,中医学认为血瘀气滞使耳窍失养 ,致使突然失聪 ,属“血瘀”实证[1] 。现代医学则多认为其病因是由于迷路病毒感染和内耳供血障碍所致。内耳供血障碍造成内耳纹血管瘀血 ,血液粘度增高 ,引起内耳微循环紊乱 ,必然影响耳蜗血氧…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对口腔黏膜疾病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于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病原因,中医学著作中多有记载。例如《内经》指出,“诸痛疮疡皆属于火”。《外台秘要》“心脾有热常患口疮”。《圣济总录》“口疮者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诸病源候论》对鹅口疮的病因认为“此由在胎时受谷气盛,心脾热气熏发于口故也”。  相似文献   

13.
通过总结茹清静教授治疗浙江省登革热的中医经验,包括登革热的病名渊源、病因病机及辨证用药等,以期为登革热的中医治疗提供区域性诊治经验。茹教授认为,该病属于中医学的“瘟疫”范畴,目前可称为“登革热”或“登革热疫”以示区分。其病因病机包括湿邪挟热于内与疫毒侵于肌表。据发病时间及正邪盛衰可分两期四型辨证论治,治疗上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恢复期顾护正气的同时亦需清利余邪。  相似文献   

14.
小儿多动,在医学上称为“儿童多动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好动厌静,有不同程度智力障碍。中医学认为,其病因多由痰火内扰、肝肾阴虚、心脾气虚所致,可按下列辨证用药选方。 痰火内扰 临床表现为多动不宁,坐不安席,心烦气躁,易激动。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治疗以化痰清热、利湿开窍为法。用黄  相似文献   

15.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CVT)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其临床表现多样,而以白塞病为病因,仅表现为颅高压的病例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学称为“口眼歪斜”,易发于春秋两季,可发于任何年龄段,但以年轻人较多,尤以男性多于女性,其病因多为风寒所致和病毒感染,其特点为,每当早上醒来,可发现面部某一侧发生面部滞板、麻木、肌肉松弛,不能闭目,伴有流涕、露齿,口角斜向健侧,流泪、鼻唇沟变浅、变平等症状。由于病患呈现于面部,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均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传染性疾病,中医学认为是六气所化六淫所致,而现代医学则认为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按照中医学的“六淫致病论”,“六淫”乃“六气”所化,“六气至而为至,未至而至,至而太过”和“至而反”则为“六淫”,“邪气所凑,其气必虚”。所以,在中医学看来,六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多以链球菌感染后所致的行小球肾炎多见、表现为起病急、有血尿、高血压、浮肿等特点。我们将具备上达临床特点、加之血C3降低者.认为系链球菌感染后所致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而血C3不降低者,认为非链球菌感染所致的传小球肾炎。现将我院1994年1-6月门诊以“急性肾炎”诊断入院治疗的92例患儿中,便血C3检测做如外分析。临床资料一性别:男57例、女35例.男:女为15:1二年龄:最小5岁、最大15岁。平均年龄9.6岁。三住院时间:最短4天,最长36天,平均17.8天。四化验结果与转归如下表;表1化验结…  相似文献   

19.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心肌炎 ,根据其发病特点属中医学温病范畴 ,从其临床特点来看 ,则可将其归属心悸、怔忡、胸痹、虚劳等病。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患者素体气阴两虚 ,外感邪毒 ,内侵于心所致 ,其病情轻重不一 ,病机错综复杂 ,临床证候虚实并见。1 外感邪毒是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外因 ,热毒内侵是其重要发病环节  根据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常伴有发热、周身酸痛、咽痛等外感热证及传变迅速、易伤气阴等特点分析 ,本病的病因应主要是外感邪毒。正如《素问·痹论篇》中所云 :“脉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心”。《济生方·怔忡论治》[1] 亦认为 :“冒…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中医古称“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其病位多在肺、胃、肾,而根在肾,治疗一般有清肺、清胃、滋肾之分,但临症之时,须因证制宜,临床上糖尿病患者除出现三多一少症状,每见情志都结,气机郁滞的表现此类病人须处理兼夹之证笔者根据中医“肝王疏泄”的理论,认为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注意肝气条达,调畅气机,对提高临床疗效,确有种益。1肝在糖尿病发病中的地位糖尿病之形成,其病因颇多;历代医家论述甚为厂诞,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五脏柔弱,饮食不节,劳欲过度所致,然而清志失调也是本病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