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莉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2):91-92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情绪状态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 BU)、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抑郁状态问卷 (DSI)对 47例哮喘儿童进行测查 ,并与 3 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及家庭经济情况无明显差异。 【结果】 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 9个分量表 (包括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 ,惩罚、严厉 ,过分干涉 ,拒绝、否认 ,过度保护 ,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 ,过干涉、过保护 ,拒绝、否认 ,惩罚、严厉 )分值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哮喘儿童HAMA分值为 (11.68± 6.3 8)分 ,高于健康儿童 (P <0 .0 0 1)。哮喘儿童DSI分值为 (5 1.81± 6.73 )分 ,高于健康儿童 (P <0 .0 1)。哮喘儿童抑郁情绪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呈负相关 (P<0 .0 1)。 【结论】 哮喘儿童与健康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基本一致。哮喘儿童存在较明显的情绪障碍。抑郁与父母养育方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能对儿童的心理咨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 stran,EMBU)、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症状白评量表(SCL-90)对181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其中男79名、女102名)进行测评。【结果】男女生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比较发现父亲的惩罚严厉(F2)、过分干涉(F3)、拒绝否认(F5)和过度保护(F6),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M1)、惩罚严厉(M2)、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M3)因子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和〈0.01),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6%,进一步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均表明.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关系密切;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的惩罚严厉(F2)对儿童行为问题具有预测作用,拒绝否认(F5)对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预测作用。【结论】某些不适当的父母养育方式特别是父亲的严厉和拒绝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具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Rutter)、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对山东省淄博市某小学一至五年级在校学生652人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总阳性检出率为14.35%。有行为问题者的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行为问题者,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者。Rutter总分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妥善的养育方式可以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情绪障碍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特征,为情绪障碍儿童心理干预提供具体方向。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70例情绪障碍儿童及其父母和140例正常儿童及其父母进行施测。结果 两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19个条目)、父亲偏爱被试(3个条目)、父亲拒绝否认(1个条目)、母亲情感温暖理解(17个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障碍组父、母部分养育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P均<0.05)。结论 情绪障碍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主要呈现为父母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的特征,且具有消极互动等特点。具体体现在患儿感受不到父母的认同、宠爱、鼓励与支持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农村父母养育方式与2~4岁儿童的行为问题的发展变化。 【方法】 使用父母养育Q分类卡片和Achenbach的儿童行为调查表对大兴区109名儿童在2~3岁、3~4岁进行了纵向追踪调查分析。 【结果】 1)父母的养育方式4岁组较2岁组惩罚(t=15.680,P=0.000)、保护/担忧(t=2.665,P=0.009)和鼓励独立(t=4.402,P=0.000)均有所减少;2)儿童的外显行为问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内隐行为问题稳定性相对较低;3)儿童的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互作用较强,儿童2岁时父母的拒绝能预测儿童4岁时的内隐行为(β=0.305),父母拒绝行为对同一时间段的外显行为问题有预测作用。 【结论】 父母的养育方式和儿童的行为问题均有较高稳定性,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父母养育方式对初中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展、人格形式乃至一生的心理健康及个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中文修订版《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对某市某中学初中 1~ 2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旨在分析了解父母养育方式对于子女教育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文整群抽取济宁市某中学初中 1~ 2年级 410名学生 ,其中三好学生 173名 ,男生 81人 ,女生 92人。普通生 2 3 7名 ,男生 13 7人 ,女生 10 0人。年龄范围为 11~ 14岁。1.2 方法 采用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学研究室修订的中文版《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父母养育方式由 … 相似文献
7.
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对137名大学生进行测定,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情绪稳定性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⑴当代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现状不容乐观,在自卑感、抑郁性、焦虑因子上明显低于常模。⑵不同学校和生源地之间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在自卑感、抑郁性、焦虑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⑶父母养育方式的各因子与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⑷父母的养育方式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和情感温暖、理解在性别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⑸父母的养育方式过干涉、过保护和拒绝、否认在生源地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大学生形成情绪稳定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随机抽取昆明市城区5所幼儿园中年龄为4岁~6岁的儿童500名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总阳性检出率为46.5%.通过儿童行为和父母养育方式互动模型的分析发现:在父亲的模型中影响儿童行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在母亲的模型中则是母亲的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影响的关系,但因果路径正反过程并不一致:儿童行为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要大于养育方式对行为的影响,母亲的养育方式对于儿童的影响力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维、哈、汉族儿童父母养育方式、儿童气质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差异,以促进不同民族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6所小学中年龄为8~12岁的儿童876名,其中维吾尔族(维族)295名,哈萨克族(哈族)276名,汉族305名,应用中国8~12岁学龄儿童气质问卷(CSTS)、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症状问卷,1978)、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评定。结果 1)维族和哈族儿童在“情感温暖和理解”、“偏爱被试”、“过分干涉”因子中的得分均明显高于汉族儿童(P<0.05)。2)在气质调查中,哈族儿童在“活动水平”和“坚持性”因子中的得分均高于汉族儿童(P<0.05)。维族和哈族儿童在“适应性”因子中的得分低于汉族儿童(P<0.05)。3)维族儿童在“品行问题”和“冲动-多动” 因子中的得分均高于汉族儿童;哈族儿童“焦虑”因子分低于汉族儿童(P<0.05)。结论 维、汉、哈三个民族儿童在父母养育方式、儿童气质和行为问题方面均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儿童行为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双向模式"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从量化的角度,对儿童行为、气质与父母养育方式互动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五华区5所幼儿园年龄为4~6岁的儿童500名,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家长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NYLS3~7岁儿童气质问卷(PTQ)进行调查。【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气质、行为呈显著性相关;其互动模型的拟合度尚可,可以接受;在父亲的模型中影响儿童行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儿童行为通过气质间接影响父亲的养育方式;在母亲的模型中影响儿童行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母亲的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儿童气质通过行为间接影响母亲的养育方式。【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气质间可能存在双向影响的关系,但因果路径正反过程并不一致:儿童行为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要大于养育方式对行为的影响,相比父亲,母亲的养育方式对于儿童的影响力更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北京农村幼儿气质、父母养育方式对同期儿童行为的影响及其随年龄增长预测作用的变化,以及行为问题的稳定性,为因材施教,减少儿童行为问题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市5个区县随机整群抽取身体健康,使用丹佛发育筛选测验(DDST)筛查正常的2~3岁农村儿童,采用幼儿气质评估表(TTS),3~7岁儿童气质问卷(BSQ)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沈阳市3所小学3~6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版)进行儿童行为问题调查;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调查。结果:流动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7.1%;行为问题流动男童的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分值高于非行为问题流动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行为问题流动女童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分值低于非行为问题流动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育和行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不同人群的父母养育方式作了较多的研究 ,已经证实父母养育方式与神经症的发病有关[1,2 ]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对河南省一组青少年进行了测查 ,以期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在河南省某初中和某高中随机抽取在校学生 2 40人 ,年龄 14~ 19岁 ,平均年龄 17岁。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被试对象进行集体测查 ,所采用问卷包括 :①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 相似文献
15.
16.
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问卷调查北京市八城区的1893名中学生。结果31.3%的中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7%存在中重度心理问题。结论我们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我们应针对不同情况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更好促进儿童早期身心的全面发展,探讨以母亲为中心参与婴幼儿保健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方法:在中山某社区内实施促进母亲参与儿童早期发展干预活动后,采用儿童养育情况母亲问卷对参加项目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以参加《母亲参与婴幼儿保健》项目的社区的母亲为实验组,选择另一经济、社会环境相似的社区的母亲为对照组,两组各150例。结果:①实验组家庭的玩具和图画书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在给孩子讲图画书上的故事、带孩子去动物园或游乐场以及带孩子参加培训班等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②实验组母亲表扬孩子的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更能用鼓励的方法教育孩子;③实验组父亲比对照组更能参与对孩子的管教,而且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态度一致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母亲参与婴幼儿保健丰富了孩子认知刺激环境,提高了母亲的育儿技能,同时使父亲在育儿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及血中微量元素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评定160例ADHD患儿(实验组)和16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父母养育方式,测定血中微量元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被试因子分和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血铅水平、父亲拒绝、否认是预测ADHD的重要因素。【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和患儿血铅水平是预测ADHD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父母养育方式对壮族大学生人格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父母养育方式对装族大学生人际信任和人格影响。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信任他人量表(TIP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广西某师院97名壮族大学生进行。结果:壮族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你母情感理解因子分低于常模,父母惩罚严厣因子高于常模,母亲过分保护低于常模(P〈0.05),艾森克人格评定结果均显示男女E、N、L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信任他人量表结果显示以及关心自己为主;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