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胃肠外营养在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产儿、低体重儿肠外营养支持作为临床一种治疗手段已日益受到重视 ,特别是喂养困难致热量不足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VL BWI)常常需要全肠外营养 (TPN ) ,但 TPN并不是毫无危害 ,如不及时发现处理生化代谢异常 ,继发感染、胆汁郁积等 ,亦可发生严重并发症。我科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11月对 32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部分胃肠道营养(PPN)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我科新生儿室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共收治早产儿、低体重儿 32例 ,平均出生体重 15 77.5 g(80 0~ 2 45 0 g) ;男2 5例 ,女 7例 ,其中 <10 0 0 g3例、 1…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静脉通路使用现状,在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安全前提下,尽可能节约医疗成本,建立最适宜患儿和医护人员接受的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静脉通路的途径.方法 对2012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入住并进行胃肠外营养液治疗的368例低出生体重患儿所使用的静脉通路(四肢浅静脉组、中心静脉组、腋静脉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别对保留时间、三组患并发症发生率、医疗成本行对比性研究.结果 选择使用四肢浅静脉组156例(A组包括头皮静脉)42.4%、中心静脉组60例(B组:PICC,包括CVC)16.3%、腋静脉组152例(C组)41.3%;三组通道平均留置时间:A组2.5d,B组20d,C组7.5d,B组患儿静脉留置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5);三组通路所需耗材费用结果比较:B组>A组>C组;三组患儿静脉通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腋静脉通路能够满足患儿胃肠外静脉营养液治疗期间的需要,并发症发生率低,节约医疗成本,值得在新生儿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4.
张霞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998,1(6):574-574
我院于1994~1998年对31例肠展患者采用经周围静脉途径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无一例死亡。现将治疗过程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巨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5例,女16例,年龄18~55岁。发病原因;胃肠手术后十二指肠残端展9例,吻合口缓6例,医源胜小肠痤9例,外伤性肠展7例。治疗时间8~22d,治疗中无一例因输入TPN液引起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负氮平衡均减轻,体重有不同程度增加,低蛋白血症明显改善。人部分患者屡液显著减少。18例线口在2~3周自行愈合,其余患者均耐受进步治疗。12TP\液的配制TPN液的配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全静脉胃肠外营养的利弊分析以及胃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必要性,阐述了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在静脉胃肠外营养的过程中,应尽早进行部分、微量肠内营养,说明对VLBWI全静脉胃肠外营养应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PN)中氨基酸摄入量与PN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关系,为减少和避免PN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2月~2008年5月低氨基酸组(采用PN方案)43例和2008年6月~2010年12月高氨基酸组(极低出生体重儿)39例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PN相关性胆汁淤积发病率的差异。结果:低氨基酸组患儿氨基酸摄入量[(35.6±15.7)g/kg]小于高氨基酸组[(47.4±19.0)g/kg](P〈0.01);高氨基酸组患儿PN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率为41.0%,高于低氨基酸组[(18.6%)](P〈0.05)。结论:在接受PN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摄入高剂量的氨基酸易发生PN相关性胆汁淤积,推荐采用低氨基酸PN方案。 相似文献
7.
全胃肠外营养疗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需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而VLBwI吸吮能力差,难以摄入足够的奶量。笔者自1999年1月-2002年5月采用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2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静脉营养(TPN)治疗极低体重儿(VLBWI)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0例极低体重儿按日龄及体重计算每日生理需要及热卡,三大营养素按比例在24h内均匀滴注,每天监测体重变化及生化检查。结果:20例极低体重儿体重平均每日增加22.3g。结论:TPN能明显增加VLBWI的体重,合理选择营养素有利于减少并发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足量胃肠外营养对早产低体重儿出院时体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38例符合条件的早产低体重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早期足量胃肠外营养,对照组应用传统新生儿胃肠外营养。计算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平均时间、体重下降幅度及恢复出生体重的平均时间,两组患儿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缩短,生后体重下降幅度低,出院时EUGR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足量胃肠外营养,可降低早产低体重儿EUGR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今后实现追赶性生长打下良好基础,未见明显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陈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13(4):85-86
低体重儿静脉营养30例临床分析陈智(广西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桂林541001)低出生体重儿(LBWI)由于自身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及生活能力低下,易发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常出现喂养困难、热卡不足,从而使病情加重、死亡。故静脉营养(PN)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胃肠道外营养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经外周静脉全胃肠道外营养(TPN)和部分胃肠道外营养(PPN)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应用胃肠道外营养5 d后患儿体重稳步增长,应用胃肠道外营养期间监测患儿血电解质、血浆蛋白、血脂、BUN均在正常范围,4例出现轻度贫血,5例血糖有波动。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胃肠道外营养治疗效果良好、副作用少,对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病死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极低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极低体重儿自生后第1天开始对静脉营养(PN)的耐受性。方法:37例极低体重儿分成即刻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即刻组自生后第1天起用全静脉营养(TPN),对照组自生后第3~4天开始用TPN,病情好转(生后3~5d)后开始经口微量喂养,渐停静脉营养。结果:即刻组存活18例,16例生后1周无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4~10d每天增重28~42g,平均增重(35.18±6.91)g,平均住院(21.7±11.6)d;对照组存活13例,6例生后第1周无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5~11d每天增重15~30g,平均增重(23.15±7.68)g,平均住院(31.9±15.8)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体重儿早期可耐受少量TPN,及早经口微量喂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极低体重儿肠外营养与胃管喂养的护理体会(321400)浙江省缙云县医院吕喜爱洪美蕊1临床资料19例中男13例,女6例,其中胎龄28~30周3例,~33周5例,~36周11例,体重<1000g1例,~1250g7例,~1500g11例,平均体重1350...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长期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并采用胃肠外静脉营养14d以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共47例,分为发生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及未发生PNAC两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PNAC的发生率为17.02%。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PN持续时间、开始胃肠喂养时间、葡萄糖积累用量、氨基酸积累用量、脂肪积累用量与PNAC密切相关,PN持续时间是独立高危因素(OR=3.812,95%CI:0.039~4.027,P=0.012)。结论 PN持续时间越长、PN氨基酸的累积用量越大、PN脂肪乳累积用量越大、达到全肠道营养的时间越长,则发生PNAC的几率越大。尽早开始肠内营养,避免静脉摄入高热卡,为降低PNAC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部分静脉营养(PPN)与全静脉营养(TPN)治疗极低体重儿(VLBWI)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治疗组、对照组均于生后48小时内开始静脉内营养。治疗组在静脉内营养同时,经口滴喂母乳或早产配方乳0.5~1.0mL/kg.h(5~20mL/kg.d);对照组禁食。结果:两组患儿每日体重增长相近(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静脉内营养时间明显缩短(p<0.05),黄疸持续时间短(p<0.05),大便通畅(p<0.05)。结论:PPN和TPN均能明显增加极低体重儿的体重;PPN能使极低体重儿较早脱离静脉内营养,减少感染、便秘、胆汁淤积性黄疸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郭焕菊(吉林省前卫医院外科130012)朱绍华(吉林市第五医院外科132001)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是由静脉供应病人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必需脂肪酸、足够的热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静脉营养对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方法 将70例低出生体重儿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于出生后第1~2天开始全静脉营养(TPN)或部分静脉营养(PPN),对照组以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出生后5~6天体重开始增长,每天增长10~30 g,平均(21.66±5.31)g,对照组出生后10~14天起体重开始增长,每天增加9~15 g,平均(11.31±4.69)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4%(4/3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4.3%(19/3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愈率82.9%,对照组治愈率48.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静脉营养对低出生体重儿非常重要,可促进体重增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存活率,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