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效果,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对80例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采取切口保护,吸引腔隙液和渗血,缩短手术时间,正确放置引流物,用生理盐水和抗厌氧菌性药物甲硝唑及碘伏清洗腹腔及创口,消除病灶等预防切口感染措施。结果: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75%,单纯性组感染率仅为2.5%。术后一期愈合率分别为96.25%,97.5%。结论:对阑尾炎术后切口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感染,降低了感染率,提高了治愈率,是一种有效的切口感染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2.
阑尾切除术后的感染仍然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认识到无芽孢厌氧菌在感染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甲硝哒唑(MTZ)已被普遍应用于阑尾炎手术病人,其预防效果令人满意。然而,通过更进一步的随访研究发现,单用MTZ并不能降低切口感染率。这是因为阑尾切口感染时,细菌培养分离出的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科切口感染相关性因素及预防控制的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通过设计专门表格,对外科手术病例进行调查。将外科切口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并反馈手术医生。结果:在5481例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46例,感染率为0.84%,切口类型感染率以Ⅲ类切口最高(3.88%);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非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清洁手术。结论:外科切口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并设置手术切口感染专率,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甲硝唑腹腔灌注用于腹腔污染手术抗感染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污染是由于腹腔内脏的炎性反应、穿孔、损伤所引起,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其感染细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厌氧菌为主。甲硝唑对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能力,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与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可治疗厌氧菌和需氧菌所引起的感染。根据其药理作用,本院近年来在腹腔污染手术中予腹腔内灌注留置0.5%甲硝唑液100ml,经临床观察,可降低切口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GC)快速诊断厌氧菌感染。方法:标准菌株培养液、临床感染性标本预先进行液化和盐析处理,固相微萃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以明确、清晰检出有非乙酸和丙酸的挥发性短链脂肪酸为阳性。结果:临床常见的需氧菌培养液均未检出有除乙酸和丙酸外的其他挥发性短链脂肪酸,厌氧菌培养液均检出有多种除乙酸和丙酸外的其他挥发性短链脂肪酸;8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集痰、含嗽水同步对比检测,集痰、含嗽水厌氧菌培养的阳性率为100%与97.5%,SPME GC的阳性率为63.75%与0%;220例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中,老年患厌氧菌感染率69.78%(108/155),老年前期患厌氧菌感染率43.08%(28/65);22例SPME GC拟诊为下呼吸道厌氧菌感染的患,加用替硝唑治疗后病情迅速缓解,痰SPME GC的短链脂肪酸峰数目与面积随病情缓解而减少、消失;腹水等其他临床感染性标本厌氧菌培养与SPME GC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厌氧菌感染的SPME GC诊断快速、简便可信。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笔者所在医院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耐药性相关因素。方法 对医院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送检的各种标本进行培养,做药敏实验。结果 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耐药性危险因素是手术部位、病原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结论 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耐药性是多因素所致,预防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耐药性是防治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严格按照安全措施,加强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监管,可有效降低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胸科医院院内感染疾病发生情况,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方法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院内感染监测管理规范》实施,对2005年院内感染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院内感染率为3.6%。院内感染疾病以上呼吸道(34.5%)、下呼吸道(24.9%)、手术切口(20.3%)、胃肠道(7.3%)为主,1季度上呼吸道院内感染明显较高、4季度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明显较高。外科院内感染明显高于内科,胸外科和心外科间手术切口感染无差异。手术切口院内感染不受季节影响。明显受手术切口的洁净程度影响。结论胸科医院应加强呼吸道院内感染的控制,即加强空气消毒工作,同时外科应重视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工作,以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多发病,而阑尾切除术是常见的腹部手术,但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比较高,尤其是切口感染率较高。一般在10~20%左右,甚至可高达30%,占所有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的首位。我院地处农村,在设备简陋的情况下,努力为病人解除病痛,从1981~1990年,共收治各类阑尾炎89例,其中手术35例,未出现一例切口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在预防外科感染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大幅降低。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滥用抗生素现象相当严重,很多外科医师不分手术种类、切口大小、切口类型等情况,盲目地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种Ⅱ类切口,切口感染率在0.4%~1.1%[1]。为了探讨外科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们选择择期LC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国忠 《海峡药学》2014,(3):123-124
回顾性分析40例进行手术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时间、不同方式及不同的抗生素对于术后感染的预防情况。Ⅰ类切口感染率为0,Ⅱ类切口感染率为33.3%,Ⅲ类切口感染率为41.7%。手术前使用抗生素切口感染率为30.0%,手术中使用抗生素切口感染率为7.5%,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切口感染率为17.5%,3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随着细菌厌氧培养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厌氧菌感染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而广谱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的应用以及外科新技术的开展,使厌氧菌感染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目前厌氧菌已成为临床常见致病菌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占外科医院感染的15%~40%,本文通过对本院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普外科住院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各因素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关系分析,筛选具有重要意义的高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科学控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及对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2年9月收治并行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共1982例,调取感染病案临床资料并与总体数据进行因素分析。结果1982例患者术后共并发感染82例,感染率为4.64%,其中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皮肤与软组织、泌尿道、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1%、0.96%、0.61%、0.10%、0.05%、1.61%;按照病症类型,肿瘤、外伤、唇裂、感染、其它感染几率分别为3.10%、9.00%、1.66%、9.66%、2.08%;年龄、住院时间、切口类型、麻醉方式、护理标准是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切口类型、麻醉方式、护理方式高度相关(P〈0.01);年龄、切口类型、护理标准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口腔颌面术后感染相关因素较多,感染病症类型集中在肿瘤及严重外伤者,感染部位集中在呼吸道与手术切口,年老体弱、切口污染程度、护理标准是独立危险因素,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普外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所有发生切口感染的病例,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高于65岁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8.17%,低于65岁的患者感染率为3.50%;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感染率为15.74%,无糖尿病史的患者感染率为3.38%;正常体质量指数患者的感染率为2.86%,偏高者感染率为9.26%;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11.31%,择期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3.38%;术中所用时间<2h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3.78%,≥2 h的感染率为6.73%;Ⅰ类切口感染率为3.84%,Ⅱ类切口感染率为4.29%,Ⅲ类切口感染率为9.62%.结论 年龄、糖尿病史、体质量指数、手术时机、术中所用时间以及切口类型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影响,性别、切口长度以及是否引流对术后切口感染率无明显影响.可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1128例.统计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比较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和住院情况、切口类型.结果 本研究1128例患者中,89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7.89%,...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厌氧培养技术的进步,厌氧菌感染已受到临床各科的重视。人体某些部位如肠道、口腔、女性生殖系统的厌氧菌感染率尤高,有的甚至可达70~90%。许多厌氧菌尤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脆弱拟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以及某些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很高。为配合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高疗效,我室采用微量稀释法技术,测定了15种半合成抗生素及2种其他抗菌药物对49株临床分离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现总结如下,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付明祥 《云南医药》2014,(5):596-598
普通外科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9.65%~17.65%,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手术室管理,手术器械的消毒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个环节相关,又与人的病情及医生的处理,缝合技术相关,一旦发生切口感染,病程迁延,少数形成局部疤痕,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及对手术的满意度,所以如何预防切口感染,降低切口感染率是外科的重要课题,近5年来,由于加强手术室,供应室及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院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7日至2011年5月25日胸、腹手术287例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87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8例,切口感染率为2.79%.其中:胸部手术67例,感染5例,切口感染率7.46%;腹部手术220例,感染3例,切口感染率1.36%.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在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因素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胸、腹部手术患者在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术前医护人员手菌落数、术前手术室空气茵落数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腹部手术患者抗菌药使用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病人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部位、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等是造成住院病人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手术室医护人员应严格按时间、程序洗手,同时应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对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探讨加强院感管理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度和2011年度加强院感管理前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和卫生学监测指标合格率。结果 2011年外科切口感染率较2010年有明显下降(6.6%VS16.9%),总感染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卫生学监测指标总合格率高于2010年度(96.0%VS8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院感管理能明显降低外科切口感染率,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表明,清洁切口,污染切口的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4%和6.3%,而随后的切口感染率为9%。外科领域中预防感染的措施,除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精密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和提高机体内在各种抗病因素外,抗生素应用于细菌感染发生前,使血液、组织内药物量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且维持于手术感染危险期,可使术后感染明显减少。现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