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梗塞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死亡率和并发症较高,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缺血周围区血流供应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焦点问题,人们采用扩容、扩血管、抗凝、溶栓等治疗方法,试图增加缺血周围区的血液供应但仍无令人鼓舞的进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诱导血管生成,在血管发生和血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传统观念认为,成年脑部血管内皮细胞是不能增殖的,但近期的动物实验发现局灶性脑缺血后可诱导缺血半暗带区的新生血管形成。这种脑血管生成是通过血管生长因子与内皮细胞上表达的酪氨酸受体结合而调控的。但是这种血管形成数量有限,并不足以挽救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损害。新近的研究已经证实,外源性给予血管生长因子能刺激侧枝循环形成和增加局部血流,并且已在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和心肌缺血中成功应用,这种新的刺激和诱导新生血管形成新颖方法—治疗性血管生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含量的动态变化 ,讨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动态变化的意义及与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 将 4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3 9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的 1、7、1 4d做血清 VEGF含量测定 ,并且对患者进行梗死面积测定。从而比较 VEGF含量与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VEGF含量在 1、7、1 4d皆高于正常人 ,发病第 7天 VEGF含量最高 ,并且一直持续到发病后 1 4d仍高于正常人。 VEGF含量与梗死面积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 VEGF含量明显增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梗死面积与 VEGF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因子 ,它对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形成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 ,一些国内外学者正开始逐步探索它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行性及有关技术 ,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1背景脑血管病是全球第二大常见死因,也是成年人最主要的致残原因~([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2])。其中,ICVD(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占脑血管病的87%~([3])。目前,药物溶栓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1前言在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缺血中心区毛细血管增生,其增生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关系到缺血边缘区血流的改善,影响神经细胞生理功能的恢复。缺血促进了低氧诱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在脑内的表达,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协同对内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血管新生具有效应,并在急性缺血期内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1]。VEGF通过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及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血流而直接保护神经细胞,减轻缺血性脑损伤,提示可将其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高度特异性促VEGF,在胚胎发育、伤口愈合、炎症、肿瘤及缺血缺氧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现就VEGF在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生物学特性1983年Senger等[1]发现肿瘤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成为了研究的新思路及新热点,其不仅可以降低卒中的风险,还有潜在的神经恢复作用.内皮祖细胞(EPCs)是一种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其不仅参与了胚胎早期血管的形成,更是成年个体中与血管新生和血管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干细胞,在血管损伤后的修复及侧支血管网的建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ICVD提供了一条新的并且极有临床应用潜力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可促进缺血损伤后脑组织血管新生及神经发生。近年来,移植外源性EPC、动员内源性EPC等治疗方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中开辟了新的途径,并证实EPC在外周血中的水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性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本文对EPC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治疗策略,在临床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均有重要意义,许多多肽生长因子或非肽因子参与血管形成;近年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人脑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等关系密切。本文将对VEGF结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脑肿瘤关系作一综述。1 VEGF及VEGF受体结构 1983年,Senger等从腹水和瘤细胞培养介质中纯化得到了一种具有促进体液和蛋白质从血管外渗的因子,称之为血管渗透因子(VPF);1989年Ferrara和Gospodarowicz等。又从正常垂体滤泡星  相似文献   

11.
脑肿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VEGF/VEGFR)的表达和一些脑肿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密切 ;一些通过对抗VEGF/VEGFR以达到抑制脑肿瘤生长、转移为目的的体外及动物实验已取得了初步成功 ,这对脑肿瘤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的治疗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0%[1].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狭窄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尽早开通闭塞的血管对急性卒中患者尤为重要.阿替普酶(rt-PA)溶栓具有明显的时间窗(3h或4.5h),且并发出血风险大.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S)为有创治疗,风险大费用高且再次狭窄率高.  相似文献   

13.
学术背景:不少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恶性肿瘤的淋巴道转移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可选择性地诱导淋巴管的增生,在调节血管生成方面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相同的作用。 目的:概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结构、分布、受体、功能以及在肿瘤淋巴道转移中的可能作用途径,探索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因素。 检索策略: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95-01/2004-12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另外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4-12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方法共收集到公开发表的文献405篇。文献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为人类器官肿瘤,样本量≥30。②对于相似内容文献选择最新的文献。排除标准:①动物研究。②重复报告、质量较差的文献。 文献评价:共32篇满足纳入标准,文献来源于综述、个例报道及专题论著。 资料综合: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是目前发现的惟一一组调节胚胎组织淋巴管生成和成熟个体淋巴管生理功能的调节因子,它仅在正常成人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以及内分泌腺细胞有少量表达。②在肿瘤组织中可见肿瘤周边新生淋巴管、扩张的淋巴管、有癌栓的淋巴管和有肿瘤转移淋巴结内淋巴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呈高表达。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调控系统可调节肿瘤间质血管网的形成和淋巴管的生成。 结论: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食道癌、乳腺癌等肿瘤细胞表达均增高,且与肿瘤细胞的转移关系密切。②一些特异作用于淋巴管内皮的生长因子及受体(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为研究淋巴转移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武磊  罗勇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11):2043-2047
背景:关于胎盘源性生长因子在促血管生长方面的作用还没完全被理解。在胎盘源性生长因子缺陷的模型研究中,胎盘源性生长因子被认为在诱导血管新生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目的:总结胎盘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血管再生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1990/2009相关文献。中文关键词为“胎盘源性生长因子”;英文关键词为“PLGF,angiogensis”。纳入胎盘源性生长因子的生物特性和在血管再生中的作用相关文献,以及脑缺血后血管再生和脑缺血后胎盘源性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 结果与结论:文章从胎盘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一般生物学特性,其在血管再生中的作用,胎盘源性生长因子及受体促进血管生成的机制,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胎盘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脑缺血后的表达和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叙述。胎盘源性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病理性血管新生、动脉生成及侧支生成、造血祖细胞动员的功能。胎盘源性生长因子及受体在脑缺血血管再生中有重要的作用,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具体作用和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结构特点 人VEGF基因位于染色体6q 21.3,全长14kb,由8个外显子,7个内显子组成,外显子7个编码长约44个氨基酸片段,内显子6个编码长约24个氨基酸片段.编码产物通过二硫键相连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VEGF以四种不同的亚型存在,分别为VEGF121、165、189、206,各种细胞分泌VEGF以VEGF165为主.VEGF165一方面可溶,便于肌注或静脉使用,另一方面可与蛋白多糖结合,延长其作用时间,故实验和临床多为VEGF165[1].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脑中血管生成和血流过程的主要因素,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本综述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和讨论这种营养因子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提供精神分裂症患者VEGF的变化以及治疗如何影响VEGF的证据,讨论它们的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全国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CT血管成像(CTA)是配合静脉持续注入造影剂,通过CT来显示血管病变的一种检查手段, 具有速度快,无损伤,准确性高等特点.近年来,作为无创的血管检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体现.因此我对住院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CTA检查,以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及提供治疗预防的理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内皮祖细胞作为脑血管疾病中修复血管系统的一种治疗手段,已被广泛研究.但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至今仍然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多项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血管新生,文中侧重于内皮祖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综述血管新生和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两者间联系研究的最新进展,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复发、26例未复发的人脑垂体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复发组垂体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较未复发组明显增高,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垂体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与垂体瘤的发展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 2 0例复发、2 6例未复发的人脑垂体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复发组垂体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较未复发组明显增高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垂体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可能与垂体瘤的发展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