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RPDs基牙牙周指数,牙菌斑细菌相对分布,患者唾液流率、酸碱平衡及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数量的变化,以深入了解RPDs对口腔微生态系影响的机制及特点。方法:在预先规定的7个观察期上,根据文献检测基牙牙周指数PLI、GI,GBI,采用刚果红负染色涂片镜检法检测基牙龈下菌斑细菌相对分布变化;收集患者5分钟非刺激性全唾液于干燥清洁内,计算单位时间内唾液分泌总量,采用塑料条法检测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数  相似文献   

2.
3.
口腔微生物是口腔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具有极其复杂的生理结构及功能,栖息其间的微生物不仅种类众多,而且结构和功能复杂。从口腔生理生化特性、口腔不同部位的微生物分布及演化、微生物与口腔肿瘤三方面阐述口腔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5.
正畸是为了获得功能良好、美观及健康的牙列,但在佩戴矫治器的过程中,患者由于本身基础性口腔疾病及口腔卫生维护难度的增加等原因,接近半数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炎,甚至牙龈萎缩及牙槽骨吸收等[1]。佩戴矫治器过程中的口腔健康状况已成为口腔医生关注的重点,本文对采用佩戴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的牙周状况及口腔微生态改变进行研究,以期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口腔CK与OLP的相关性,为临床的疾病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32例病例样本来源于我院口腔科经病理学检验确诊的OLP患者颊部病变组织,为研究组;另取同期口腔拔牙患者健康口腔黏膜组织30例,为对照组;进行样本制备和垂直电泳处理,观察两组样本的CK阳性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CK2、CK4和CK5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研究组CK10、CK13和CK14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细胞角蛋白与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CK2、CK4、CK5的浅表达和CK10、CK13、CK14的过表达,影响上皮细胞组织的增殖、分裂、角化等,进而影响OLP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态菌群情的检验结果。方法对13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予以研究,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分为2组:A组(69例,处于溃疡期)、B组(69例,处于愈合期),同时选取69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设为C组。检验并比较3组人员的口腔菌群情况。结果 A组韦荣氏菌(8.2±0.5)copies/mL,链球菌(7.1±0.7)copies/mL,革兰氏阴性球菌(45.7±5.0)copies/mL,均显著少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口腔菌群微生态改变有着一定的关系,为此,在进行口腔疾病治疗的时候,必须保证口腔微生态平衡,以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产妇阴道微生态失调与早产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2013-01~2014-01间在我院妇产科门诊产检并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0例阴道微生态正常的孕产妇为正常对照组;选取386例阴道微生态失调的孕产妇,通过知情同意的原则为阴道微生态失调纠正组228例和阴道微生态失调治疗无效或未治疗组158例。追踪随访所有孕产妇的妊娠结局,比较三组孕产妇的早产发生率。结果三组早产发生率为3.0%、5.7%和20.9%,经统计学分析正常对照组与无效或未治疗组、纠正组与无效或未治疗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正常对照组和阴道微生态失调纠正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妊娠期孕产妇阴道微生态失调与早产的发生相关,动态监测阴道微生态评价指标,积极治疗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调对于降低早产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利用口腔前庭沟获得的菌液对口腔微生态的信息提取及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的研究生10 名,以棉条为载体提取口腔前庭沟内的菌液,以益生菌棉条为例进行口腔菌群干预。利用16S rDNA扩增测序及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并比较棉条唾液及唾液采集器采集的唾液中的菌群组成及短链脂肪酸含量。使用R软件绘制稀释曲线、Rank Abundance曲线,并进行α多样性分析、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结果:通过棉条采集的菌液相比于常规方式取得的口腔菌液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度及均匀度,且菌液当中的短链脂肪酸浓度更高,以乙酸和丙酸更为显著。以棉条采集菌液的龋齿患者相比于健康志愿者,链球菌属占比明显升高,变形菌属占比显著降低,而普氏菌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益生菌棉条干预的正常对照组中马赛菌属及节杆菌属显著升高(P <0.05),毛螺旋菌属显著降低(P <0.05);而在龋齿组中,泛菌属及嗜二氧化碳噬细胞菌属显著升高(P <0.05)。而线性判别分析进一步提示益生菌棉条干预之后的正常对照组中变形杆菌和丙型变形杆菌显著升高,厚壁菌显著降低;而在龋齿组中,黄杆菌显著升高(P <0.05)。结论:口腔前庭沟可用于提取并干预口腔微生态,在口腔和系统性疾病的研究及口腔保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谭宗凤  温向琼 《海南医学》2013,24(11):1712-1714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干预对复发性肾病综合征咽部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住院的肾病综合征复发患者75例为复发组,另选健康人75例为正常对照组,两组进行咽部微生态比较,了解复发组主要的致病菌;观察复发组通过口腔护理干预后致病菌的变化情况。结果复发组白色念珠菌、乙型溶血性链菌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说明白色念珠菌、乙型溶血性链菌是复发组主要的致病菌。而复发组在行口腔护理一个疗程后,白色念珠菌检出率为0%(P<0.01),乙型溶血性链菌检出率为1.33%(P<0.05),与口腔护理前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复发患者咽部微生态的影响明显,不仅可以改善口腔健康状态,而且为预防或减少肾病综合征的复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研究窦口鼻道复合体微生态系真菌分布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成人非真菌性慢性鼻窦炎I型 (S)与II型 (P)患者 4 0例 ,同时设对照组N(2 0例 ) ;在窦口鼻道复合体的 3个不同部位采集标本 (共 1 80个部位 ) ,进行真菌培养鉴定 .分析阳性率、3个部位培养相同率 (SCRF)、优势菌等指标 .同时复习 37例确诊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 ,以比照探讨非真菌性慢性鼻窦炎中真菌的地位 .结果 :N ,S ,P 3组中 ,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 1 0 % ,30 %和 1 5 % ,SCRF分别为90 % ,70 %和 85 % ,阳性率及SCRF比较 ,3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优势菌为曲霉菌、青霉菌等 .复习 37例中 ,基本都为曲霉菌 ,部位以上颌窦为主 .结论 :对非真菌性鼻窦炎而言 ,真菌在窦口鼻道复合体微生态系中意义有限 ;真菌不足以评价窦口鼻道复合体微生态系一体化状况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研究窦口鼻道复合体微生态系需氧菌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Ⅰ型(S)与Ⅱ型(P)慢性鼻窦炎成年患者40例,另设对照组(N)20例,对窦口、鼻道、复合体3个不同的部位(共180个部位),无菌操作采集标本,进行需氧菌培养.采用阳性率、3个部位需氧菌培养相同率(RSAC)、优势菌等多个指标分析.结果对照组60个部位中,共有4例4个部位检出菌,病变组40例120个部位中共检出细菌50株,阳性率N为20%、S为75%、P为70%;N、S与P组的RSAC分别为80%、25%和30%;优势菌为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产气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S与P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变组(S、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提出窦口鼻道复合体微生态一体化的观点:正常为较洁净的一体化微生态系;慢性炎症病变时,一体化被破坏,呈现多种需氧菌存在、各部分彼此隔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与口腔扁平苔藓的关系。方法 选择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健康对照者各30例。分别采用比色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改良TBA法)检测血清中SOD、MDA含量。结果 OLP患者SOD活性及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OLP治愈组SOD活性及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SOD活性与OLP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口腔白斑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与口腔白斑术后复发的相关性与影响因素。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口腔白斑及口腔正常黏膜中HIF-1α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croRNA表达。结果与口腔正常黏膜相比,口腔白斑micro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而口腔鳞癌与口腔白斑相比,micro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在口腔白斑及白斑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其可作为判断口腔黏膜组织发生白斑病变及白斑癌变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12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 及疗效.②方法 对12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给予不同程度的抗感染、切开引流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③结果 口腔颌面部感染以牙源性最为常见,其次分别为腺源性、外伤性、医源性.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感染、眶下间隙感染最为多见.④结论 对重症多间隙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应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环氧化酶2(COX-2)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发生风险韵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口腔中心2010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56例口腔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按照1:2的比例选取112例无口腔疾病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COX-2基因多态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95A〉G位点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中分别为AA(27.27%)、AG(54.55%)、GG(18.18%).对照组分别为AA(21.82%)、AG(63.44%)、GG(14.55%),两组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341)。-765G〉C位点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中分别为GG(88.68%)、GC(11.32%)、CC(0),对照组分别为GG(93.33%)、GC(6.67%)、CC(0),两组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7)。8473T〉C位点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中分别为TT(68.63%)、CC(27.45%)、TC(3.92%),对照中分别为TT(60.75%)、CC(29.91%)、TC(9.35%),两组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539)。1795G〉A位点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中分别为GG(94,44%)、GA(5.56%)、AA(0%),对照中分别为GG(92.59%)、GA(7.41%)、AA(0),两组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SNP基因位点-1195A〉G、-765G〉C、8473T〉C、1795G〉A位点的各种基因型改变与口腔癌的发生易感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联系。  相似文献   

17.
口腔组织补片在口腔黏膜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口腔组织补片(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在口腔黏膜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黏膜组织缺损患者18例,在缺损创面上采用口腔组织补片修复,并对修复后近期效果及组织病理学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经4~8月随诊,除1例大部分成活外,余口腔黏膜缺损创面完全上皮化,无1例出现排斥反应。术后组织学观察,口腔组织补片处所生成黏膜组织类似于正常粘膜组织。结论 口腔组织补片可以作为口腔黏膜缺损的修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支托间隙斜度的数理分析,讨论了支托间隙斜度与支托力作用点的关系。发现当支托力作用点在牙齿边缘时,支托间隙斜度可按徐普等(1992)的观点进行设计;当支托力作用点向牙齿面中央移动时,支托间隙斜度应相应减少;如果支托的力作用点正好在牙齿中央,则支托间隙底应与基牙长轴垂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