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分析我国人群血压水平分类、高血压患病率和正常高值的比例,为进一步调查提供可比性资料.方法使用1991年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依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对血压水平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资料中组间率的检验使用χ2检验.结果 1991年调查正常血压者(包括理想血压)在15岁及以上人群中占77.21%,其中理想血压在正常血压中占75.07%和在人群中占57.96%.血压在正常高值的人数占9.59%.1级(轻度)、2级(中度)和3级(重度)高血压总患病率是13.19%,其中1级是8.47%、2级和3级分别是3.1%和1.62%.1级高血压中亚组患病率是7.48%,其占1级高血压患者的88.32%.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的患病率是5.17%,其中亚组占52.03%.1级高血压和2级高血压合计患病率是11.57%,占高血压总患病率的87.7%.女性正常血压所占百分率高于男性(P<0.01),而正常高值和1级高血压百分率则低于男性(P<0.01).人群中女性ISH的患病率也较男性偏高(P<0.01).结论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轻、中度高血压最常见,占高血压患者的87.7%.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是卫生健康事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分析我国人群血压水平分类、高血压患病率和正常高值的比例,为进一步调查提供可比性资料。方法:使用1991年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依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对高血压水平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资料中组间率的检验使用X^2检验。结果:1991年调查正常血压者(包括理想血压)在15岁及以上人群中占77.21%,其中理想血压在正常血压中占75.07%和在人群中占57.96%,血压在正常高值的人数占9.59%,1级(轻度)、2级(中度)和3级(重度)高血压部患病率是13.19%,其中1级是8.47%、2级3级分别是3.1%和1.62%,1级高血压中亚组患病率是7.48%,其占1级高血压患者的88.3%,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的患病率是5.17%,其中亚组占52.03%,1级高血压和2级高血压合计患病率是11.57%,占高血压总患病率的87.7%,女性正常血压所占百分率高于男性(P<0.01),而正常高值和1级高血压百分率则低于男性(P<0.01),人群中女性ISH的患病率也较男性偏高(P<0.01),而正常高值和1级高血压百分率则低于男性(P<0.01),人群中女性ISH的患病率也较男性偏高(P<0.01)。结论: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轻、中度高血压最常见,占高血压患者的87.7%,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是卫生健康事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朱杰  杜福昌 《高血压杂志》1995,3(4):314-315
为了解人血压水平对急性心肌梗塞及脑卒中患病率的影响,就城乡人群的血压水平与AMI及脑卒中患病率的关系进行探讨。调查结果显示,人群血压水平的升高,直接影响AMI及脑卒中的患病率,提示人群血夺水平与AMI及脑卒中患病率呈正相关。认为人群血压水平的升高是AMI及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提出应早日开展高血压人群防治,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城乡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0年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调查江苏省城乡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0年的变化,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较10年前明显增长。城市男女性高血压总患病率分别较前增长60.8%和21.9%;农村男女性分别增长86.8%和38.4%。发现高血压患病率有着明显的性别、年龄及城乡间的差异,同时发现临界高血压增长尤为明显。分析认为同外界环境因素造成的精神、心理紧张以及生活方式、膳食结构变化、人群中超重及肥胖者增多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提出应开展对高血压的原发预防。  相似文献   

6.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1],也正日益成为疾病预防控制中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了解我市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及对人群高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我们于2001年以体重指数(BMl)和腰围(WC)作为衡量人体肥胖程度的常用指标,对绍兴市不同地区的居民进行了"不同体重指数人群的血压均值及高血压患病率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低中危高血压病人在整个高血压病群体中占大部分。对低中危高血压人群进行血压监测 ,控制病程进展是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社区服务对象中 5 86例低中危高血压人群的血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监测对象 :根据《1 999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导》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1 ] ,对 780 0名 1 8周岁以上社区服务对象进行血压测量 ,发现高血压病共 892例 ,其中男性5 0 2例 ,女性 390例。并根据《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的标准[2 ] 进行危险分层 :892例中低危组人群 1 71例 ,占1 9.1 7% ;中危组人群 4 1 5例 ,占 4 6…  相似文献   

8.
9.
广西黑衣壮族人群血压和血脂水平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广西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和血脂水平及其高血压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1056例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脂及载脂蛋白(Apo)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925例当地的汉族人群作比较。结果黑衣壮族人群收缩压和脉压水平显著高于汉族人群(P〈0.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汉族人群(P〈0.001);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和ApoB水平则显著低于汉族人群(P〈0.05~0.001),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患病率也显著低于汉族人群(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Apo A1/B比值则显著高于汉族人群(P〈0.001)。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TG呈显著正相关(r=0.425,P〈0.05),而汉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则与TC呈显著正相关(r=0.623,P〈0.001)。结论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和血脂水平与汉族人群存在显著差异,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病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父母高血压史对子女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人群血压的影响。方法:利用1991年全国血压抽样调查的940323人的资料,分析父母高血压史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并分析不同民族人群的遗传背景与血压水平的关系,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状况及文化程度,探讨高血压家族史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率均为19.3%,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比家族史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P<0.01),而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又比父母一方有高血压者明显升高(P<0.01),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史者的高血压病率为无家族史者的2倍。父亲有高血压与母亲高血压均值及高血压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是无高血压家族史者的1.79倍。结论:遗传因素在中国人群的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群低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方法:利用1991年全国血压抽样调查的资料,进行低血压的横断面分析。低血压的定义为:收缩压(SBP)≤98mmHg并且舒张张压(DBP)≤60mmHg。结果:男性和女性的低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70%和7.3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从低年龄组一高年龄组(15-、25-、35-、45-、55-、65-岁),低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7.62%、6.97%、4.40%、3.22%、2.65%、1.94%,随年龄的增加,低血压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不同民族低血压患病率变异大。低血压患病率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南高北低的现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体数、饮酒、心率与低血压状态呈负相关,女性比男性更易低血压。低血压人群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患病率明显低于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人群。提示:我国人群低血压的患病率变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低血压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它对于健康的确切影响需要进行前瞻性才能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探讨不同血压水平脑血管血流动力学(CVHD)积分和各参数的变化趋势.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上海市奉贤区某镇4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10 565例进行血压和CVHD检测.按高血压定义和分类标准进行分组,即正常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以及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比较各组间CVHD积分及各单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上述各组CVHD积分值分别为87.69±21.82、83.13±23.14、69.61±29.35、56.91±28.12、41.69±27.56和67.48±29.65;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而呈减慢趋势;脉搏波速、外周阻力、特异性阻抗、动态阻力、临界压水平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呈升高趋势.结论: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CVHD损害呈现渐进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中国人群文化程度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 分析数据来自 1998年对 15组中年人群 (35~ 5 9岁 )进行的抽样调查 ,包括城市居民、工人、农民和渔民。调查项目均采用国际标准化方法 ,由合作中心进行统一培训、考核和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可供分析者共计 15 5 70人。结果  (1)文化程度构成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地区差异。各人群文化程度与SBP、DBP水平的关联方向及强度也各不相同。 (2 )根据文化程度构成将人群分成Ⅰ、Ⅱ两类 ,大专以上学历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男性 2 5 .8% (95 %CI:2 4 .2 %~ 2 7.4 % )、2 0 % (95 %CI:1.6 %~ 2 .6 % ) ,女性 11.7% (95 %CI:10 5 %~ 12 .9% )、0 3%(95 %CI:0 2 8%~ 0 32 % )。Ⅰ类人群SBP均值及女性DBP均值随文化程度增加而明显降低 ,Ⅱ类人群男性DBP则随之上升。(3)分析BMI、体力活动强度、业余不活动时间、新鲜水果摄入量、过量饮酒等因素在两类人群中随文化程度变化的趋势 ,发现Ⅰ类人群出现血压保护因素水平上升而有害因素水平下降的趋势 ,Ⅱ类人群则出现相反趋势。结论 中国人群的个体文化程度与血压水平有关 ,其关联方向受人群总体文化程度高低的显著影响。生活方式、膳食模式可能是导致该关联产生的部分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心脏外科病人麻醉状态下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得不同水平动脉血压的关系。方法:27例病人,年龄17~63岁。选择左侧或右侧桡动脉穿刺行直接动脉血压连续监测,同时于对侧肱动脉行无创血压测定,两种血压监测均在HP78354监测仪上同时进行。结果:回归分析所记录的512对数据发现:在正常血压水平,两种方法记录的血压相关性好(r>0.82,P<0.001),而在高水平的收缩压和平均压,相关性较差(r≤0.72),上述两种水平血压的直接测量值均比间接测量值高,且随血压的升高,两种方法测量差值进行性增大;对于低水平的收缩压,相关性最差(r=0.42),在收缩压直接读数值低于8kPa(60mmHg)时,直接测量值可能低于间接测量值。结论:直接法和间接法读数之间存在差异,最大差异出现在收缩压高于或低于正常血压水平时。  相似文献   

15.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s frequently employed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of hypertension and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decision regarding initi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It is also frequently employed to check the efficacy of this treatment in conditions resembling daily life. This paper will describe the effect of a number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by our group in the past 10 years. It will then discuss the advantages of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in studies on efficacy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is approach for definition of the trough-to-peak ratio of the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Some technical and clinical problems inherent to the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pproach will also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诊室血压与动态血压负荷关系。方法选取不同血压水平受试者90mmHg组,≥90mmHg组(≥95mmHg(轻、中度高血压))组,比较其诊室血压水平与对应的动态血压负荷值(血压负荷界值定义白天140/90mmHg、夜间120/80mmHg)及其相关性。结果入选53例成年(18岁)正常血压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其中男3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7±8.7岁。坐位舒张压(DBP)90mmHg者(组1)31例,≥90mmHg者(组2)22例,其中≥95mmHg者16例。血压负荷:舒张压:组1的血压负荷为17%-29%(组间P0.01)。组2的为75%-84%。组3的为86%-91%。组2与组3比较P0.05。②收缩压:组1的血压负荷为33%-53%(组间P0.01)。组2的为75%-88%。组3的为76%-90%,与≥90mmHg比P0.05。诊室血压与其血压负荷的相关性(CC:相关系数):.舒张压:组1的CC为0.70-0.76,组2的为0.50-0.70。组3的为0.08-0.57。②收缩压:组1的为0.78-0.86,组2的为0.54-0.68,组3的为0.35-0.57。结论血压水平与血压负荷成正相关;轻中度血压与血压负荷相关性对临床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4h动态血压波动规律呈双峰双谷状,第一高峰在上午7~11时左右,第二高峰在下午16~21时左右,且收缩压第二高峰值明显高于第一高峰值,24h动态血压均值昼夜为139/83mmHg,日间为140/86mmHg,夜间为136/80mmHg。血压负荷收缩压为48%,舒张压为32%。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3种血压测量方法进行比较,为家庭自测血压用于临床和科研积累经验和科学数据。方法利用“代用盐对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降压效果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中收集的同一研究对象(n=220)不同方法获得血压(门诊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测量数据,以动态血压数据作为参照,比较家庭血压及门诊血压与动态血压的一致性。干预前,217人3种血压测量方法数据均合格;干预结束时,189人3种血压测量方法数据均合格;将干预前和干预结束时测量合格的数据合并分析(n=406)。利用Bland-Altman对3种测量方法测得的血压水平进行组内一致性检验,并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利用McNemar卡方检验比较3种方法的个体内一致率。结果门诊血压、动态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3种方法测得的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49,5&#177;16.4)/(87.2&#177;9,5)、(137.8&#177;17.1)/(83.2&#177;10.3)和(138.O&#177;14,2)/(82.4&#177;9.3)mmHg。家庭血压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优于门诊血压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0.55/0.62)和(0.36/0.46)。以动态血压为参照,家庭自测血压水平与动态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0.7mmHg,P〉0.05),而门诊血压水平显著高于动态血压水平(11.7/4.0mmHg,P〈0.05);家庭自测血压的收缩压个体内差异显著优于门诊血压(≤|5|mmHg为28.3%vs16.5%,P〈0.05;≤|10|mmHg为49.7%vs33.5%,P〈0.05),舒张压个体差异略高于门诊血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动态血压测量值相比,家庭自测血压比门诊血压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