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丹溪在其着作中广泛论述了脘腹痛的病因病机、诊断重视问诊、辨证谨遵八纲、强调因人制宜, 并提出凡痛必用温通、诸痛不可补气、腹痛多用芍药等, 形成其辨治脘腹痛的独特理论。  相似文献   

2.
1.治胃气痛:荔枝核60克、木香30克、丁香10克,三药共研细末,每次服6克,每日服3次,用温开水或白酒送服。 2.治疝气痛:荔枝核50克、小茴香15克,二药共炒黄后研细末,每次服5克,每日3次,用温开  相似文献   

3.
芍药甘草汤方出后汉·张仲景《伤寒论》,原治伤寒因误用汗法伤及阴血而致“脚挛急”之证。本方药仅二味,确有平肝、缓急、解痉、止痛、敛阴、止汗等作用,临床配合应用得当,远不止治“脚挛急”一证,对肝脾不调等证,均有良效。1.脘腹痛由于肝脾失调,脘腹疼痛,喜按,挛急作痛者,用之辄效。患者范××,女性,36岁。因情志拂郁,肝旺犯胃,每于郁怒后,辄作脘痛,叫号不安,  相似文献   

4.
痛泻要方     
<正>痛泻要方载于《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因张景岳称之为"治痛泻要方",故名"痛泻要方"。为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常用方。方由炒白术90克、炒白芍60克、炒陈皮45克、防风60克四味中药组成。其剂型或散、或丸、或汤皆可,具有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功能,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相似文献   

5.
胆囊炎治验     
病例一施,女,43岁。初诊:9月20日。脘腹常痛一年余,小便混浊三四个月。吃肉食后疼痛更甚。立夏以来,发作频繁。口苦,纳呆。大便三四天一次。小便黄而混浊。右上腹压痛(+),脉弦缓。舌苔腻微黄。湿热积滞,肝胆失疏。拟大柴胡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柴胡、黄芩、龙胆草、车前子、枳实各9克,金钱草15克,木香(后入)、大黄各6克,木通3克,碧玉散12克,4服。二诊:9月24日,大便通畅,脘腹痛大减。转以龙胆泻肝汤清利为主。原方去大黄,再服4服。三诊:10月1日,昨夜受凉,又加感冒,咳嗽有痰,胸闷胁痛。胃纳不佳。脉浮缓、舌苔薄。原属肝胆失疏,又增肺胃…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临床以胸闷、心痛、心悸、腹胀四个症状较为常见。冠心痛胸闷一症,当治心肺,法取轻灵。笔者用生脉散为主方,加入升降气机清芬和血之品,组成解郁舒心汤(太子渗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桔梗5克,枳壳5克,川芎5克,香附10克,丹参10克,娑罗子6克,佛手片3克,玫瑰花3克)治疗胸闷效果颇佳。同时考虑胸  相似文献   

7.
佛手性味辛苦温,归肝、脾、肺经,有舒肝利气、和胃化痰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下列病症。 1.胃气痛 取佛手15克,木香、玫瑰花各10克,共捣粗末,放保温杯中,冲入沸水,加盖泡15分钟后代茶饮,每日1剂。 2.食欲不振 取佛手、炒麦芽、炒扁豆各15克,鸡内金10克,加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呃逆 取佛手、丁香各15克,柿蒂5个,共放保温杯中,  相似文献   

8.
正吴茱萸又名淡茱萸、吴萸,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果实,民间常用治病有六验方。方一:吴茱萸10克,梗米100克,生姜2片,糖适量,同入沙锅加水400毫升,用文火煮至沸腾,数滚后,米花粥稠,停火,盖紧,焖五分钟即可。每日两次,温热服食。具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功效,适应脘腹冷痛、疝痛、脚气疼痛、头痛及虚寒久泻、胃寒所致呕吐吞酸等症状。方二:大黄、青木香各5克,黄芩10克,川牛膝30克,水煎服;再配以吴茱萸60克,研末,用米醋鸡蛋清调为糊状,每晚睡前贴敷两脚心,外覆盖塑料薄膜,绷带固定,次日清晨取下,连用数天,综合治高血压症有良效。  相似文献   

9.
温经止痛散     
组成:川乌80克 草乌80克 麻黄60克细辛40克 羌活70克 白芷70克 肉桂40克干姜60克 主治:经久缠绵难愈之寒湿痹痛,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骨质增生,全身关节拘挛疼痛、腰痛、胸胁痛、痛经、疝痛、扭伤、阴疽、瘫痪、痿证等一切寒邪所致之痛症,均有良效。  相似文献   

10.
临床常见对油脂过敏而致的厌油者,有的食而不化,食后即腹泻,或头闷身痛,或冒清水,或头面浮肿;有的不能吃,吃则恶心,嗅则欲呕,时间稍长,多见肌肤不丰,畏寒,易于感冒。脉象多弦缓。笔者遵循中医疏肝利胆,调和肝脾的治则,用中药小柴胡汤加味治之有效。即柴胡15克、黄芩12克、党参15克、法夏12克,大枣10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山楂30克、白术15克、山药15克。一般服药5~10剂。  相似文献   

11.
1"缓中法"的提出及运用 临床常见胃痛之证,以痛及胁背,兼有胸脘痞闷,脘腹胀满,泛恶欲呕,嗳气,嘈杂者居多,究其病机乃胃、脾、肝3经为患,每呈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之势,故治宜缓中和胃兼顾肝脾为先,待胃脘痛稍缓,再议澄源固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病案探析国医大师何任先生治疗胃痛的经验。[方法]通过整理何老本人的著述、何老门人弟子辑录的何老验案医论以及公开发表的期刊杂志,共收集何老论治胃痛案38案,将此38案分别编号后进行分析,总结何老论治胃痛的经验。[结果]胃痛38案中,肝气犯胃20案,何老用自拟脘腹蠲痛汤为主进行治疗。肝胃阴虚9案,用一贯煎为主方进行加减;肝旺脾虚2案,治以四逆散加四君子汤;寒邪客胃轻证1案,用良附丸,重证2案,用乌头赤石脂丸;脾胃虚弱1案,用黄芪建中汤;胃痛兼见肺热、遗精各1案,分别治以千金苇茎汤和金锁固精丸;阴虚胃痛1案,治以清润和降之膏方。[结论]何老辨治胃痛重视脾胃分治,其证治心法以八字为纲,尤重虚实和重视肝胃关系。  相似文献   

13.
47例慢性肝病分别用活血化淤法和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有显著差异。对比项目包括症状、肝脾肿大回缩、肝功、五项指标、E-玫瑰花结形成率、补体 C_3含量及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4.
正药方:大黄9克,芒硝6克,枳实9克,厚朴9克,甘草3克,人参6克,当归9克。用法:水二盅,姜三片,枣子二枚,煎后再入桔梗一撮,热沸为度。功效:攻下热结,益气养血。方解:本方原治热结旁流而兼气血两虚证,后世用治温病应下失下、邪实正虚者。邪热入里与肠中糟粕互结,故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疼痛拒按,身热口渴,舌苔焦黄或焦黑,或自利清水,色纯青,即"热结旁  相似文献   

15.
临床常见胃痛之证,以痛及胁背,兼有胸脘痞闷,脘腹胀满,泛恶欲呕,嗳气,嘈杂者居多,究其病机乃胃、脾、肝3经为患,每呈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之势,故治宜缓中和胃兼顾肝脾为先,待胃脘痛稍缓,再议澄源固本。笔者常以芍药甘草汤加枳实、百合两药为基本方,此为张仲景调和肝脾名方“四逆散”去柴胡之升散,加缓中润燥之百合而成。《本经》谓白芍  相似文献   

16.
慢性泄泻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肝论治泄泻 ,屡获效验 ,现将治疗心得阐述于下 ,供同道参考。1 疏肝止泻肝为乙木 ,具生发条达之性 ,肝之疏泄既可助中焦之运化 ,也能调肠腑之传导。然肝气淤滞 ,克侮脾土 ,致使木郁土虚 ,运化失职 ,遂发腹痛、腹泻 ,便带泡沫粘液 ,伴见两胁胀满 ,脘腹不舒 ,纳呆、脉弦等症。其症往往随情绪波动而加重。正如《医碥·泄泻》中云“有肝气滞 ,两胁痛而泻者名肝泻”。治宜疏肝健脾为主 ,方选痛泻要方加减。患者1,女 ,4 8岁。 1年前与其夫争执后 ,即感脘腹胀满不适 ,3日后腹痛且泻 ,便溏薄多沫 ,矢气则舒 ,观前医用药多为健脾补肾之方。来…  相似文献   

17.
车前草性味甘寒,人肝、脾二经,有利水清热,凉血消肿功效,民间应用治病范围甚广,临床用于治疗下列病证,一般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1、治热咳:用车前草30克,臭灵舟20克,十大功劳20克,枇杷叶15克,水煎服。 2、治泄痢:用车前草20克,白头翁20克,草血竭15克,紫地榆15克,水煎服。 3、治小便不通:用鲜车前草100克,捣烂  相似文献   

18.
丝瓜络10克,白茯苓、僵蚕各10克,白菊10克,珍珠母20克,玫瑰花3朵,红枣10只。用丝瓜络配以僵蚕、白茯苓(此二者均具有悦颜消斑作用)、白菊花、珍珠母、红枣、玫瑰花等制成消斑食疗汤,每日用上述数量食物为1料,煎浓汁,2次混合,分2次饭后服用,一般10天内即可见效。  相似文献   

19.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孕育、奠基阶段,对脘腹痛病证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形成了对于脘腹痛的名称、病因病机、临床诊察、处方用药等一系列基本认识,奠定了脘腹痛病证诊疗思想的基础,对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该病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医根据不同症状的冠心病病人,采用药膳调理,具有独特的效果。1.气阴两虚型证见心悸气短,胸闷、心前区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治宜益气养阴,化痰通络。可用人参粥调治:人参6克,茯苓20克,麦冬10克,水煎去渣取汁,加粳米50克,共煮成粥,每日作早餐食之。2.寒凝心脉型证见胸闷憋气,阵发性心痛、心悸,遇寒痛重,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治宜温阳通脉。可用薤白粥调治:薤白15克,白檀香5克,水煎去渣取汁,加入小米50克共煮成粥。每日作早餐食之。3.痰浊阻滞型证见胸闷如窒而痛,气短喘促,咳唾痰涎,恶心,纳差,腹胀,心悸,少眠。治宜活血化瘀,涤痰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