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X线透视引导下肠内营养管置入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需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3例进行研究,给予X线透视引导置入肠内营养管。观察肠内营养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平均置管操作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103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0%,平均操作置管时间(7.92±0.25)min。经统计,在置管过程中,一共有6例患者诉鼻咽部不适,置管结束后均消失,未给予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会厌功能紊乱、误插、吸入性肺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 X线透视下引导置入肠内营养管可以达到良好的一次成功置管效果,置管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X线监视金属导丝引导置入鼻十二指肠营养管(NET)行肠内营养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胃瘘等严重并发症18例。结果:X线监视金属导丝引导下置入NET的成功率77.8%(14/18).置管操作时间5~15min,平均10min。营养管维持时间5-71d,平均25d。18例全部保守治愈,效果满意。说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患者痛苦小耐受好,无置管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通过早期置入空肠营养管,用合理而个体化的方法给予肠内营养,可以加速缓解胰腺炎症,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促进机体的康复。2002年9月至2005年10月,我院普外科应用空肠营养管治疗SAP20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SAP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2~70岁,平均56.2岁。发病原因:胆源性11例、酒精性8例、高脂肪性1例。全部病例均依据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和B超、CT检查确诊,并行保守治疗(其中1例因胰腺合并感染无法控制而中转手术)。1.2方法患者入院后先行静脉高营养,2~3天左右或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4.
费林晶 《当代医学》2011,17(27):39-40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肠内营养管的置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00年2月~2010年10月,51例患者在X线透视下行经鼻腔肠内营养管置入于十二指肠空肠连接部或空肠上段。所涉病人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7例、晚期上段食道癌18例、脑血管病人吞咽困难15例、食管自发破裂3例、急性胰腺炎8例。结果 51例患者均1次成功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成功率100%。置管时间为5~20min,平均8min。置管操作及使用过程中未出现心律失常、误插、吸入性肺炎、会厌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经肠内营养管注入营养液,患者机能改善明显,体重增加,延长了病人的寿命,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效果满意。结论 X线透视下经鼻腔肠内营养管置入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男,59岁,因脑外伤昏迷,经鼻植入胃管行鼻饲治疗,反复出现胃内容物返流并发吸入性肺炎.X线透视下经鼻植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每次鼻饲100-150ml,间隔时间不小于30分钟,使用三个月中成功的避免胃内容物返流及吸入性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6.
贲门癌术后经鼻管饲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垂丽  李雪雁 《河北医学》2007,13(4):465-467
目的:探讨在贲门癌术后治疗中使用螺旋型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配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贲门癌患者用一次性使用的复尔凯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做好各项护理观察及配合.结果:6例出现反酸,4例出现腹胀,无一例发生腹泻、肠痉挛等严重营养相关并发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全部病例营养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鼻肠管的护理是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采用正确的护理配合,是对贲门癌术后患者使用螺旋型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食管、贲门手术后患者的营养供应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顺利康复与手术的成败,近年有学者采用十二指肠内置管供能联合静脉内营养的方法对该类手术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8年1月至2004年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对117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术中采用硅胶管放置于十二指肠内,作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的通道,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两例十二指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适宜时机的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支持,充分的引流能有效促进十二指肠瘘的愈合,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侯新  赵海 《农垦医学》2016,(4):328-329
目的:探析鼻-胃营养管置入术及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予以肠内营养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进行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对照组进行鼻-胃营养管置入术,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的淋巴细胞计数、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4周的淋巴细胞计数、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造瘘管堵塞、造瘘口漏液、吸入性肺炎、胃食管反流等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人进行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疗法可显著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可靠安全,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经鼻超细胃镜引导放置空肠营养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经鼻超细胃镜在空肠营养管置入中的作用.方法 对20例危重需肠内营养的患者应用Fujinon EG-530N经鼻超细电子胃镜引导放置导丝至空肠,退出胃镜,沿导丝送入空肠营养管至合适位置,从另一侧鼻腔进镜,观察空肠营养管深度及是否折回.结果 16例1次置管成功,4例折回,重新放置均成功.置管时间为10~45min,平均操作时间22min.平均置管深度105cm,平均留管时间14~100d.其中1例有少量鼻出血,余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经鼻超细胃镜引导放置空肠营养管较其他方法简捷、安全、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对72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病人进行肠内营养(EN)。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性51例,女性21例。年龄40—81岁。中位年龄57岁。术前均明确诊断,手术皆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行食管癌及贲门癌根治、胃代食管、胸内(颈部)胃食管吻合。吻合口位于主动脉弓上37例,主动脉弓下35例。全组术前肝、肾、心、肺功能正常,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术中手术顺利,平均失血400ml,未输血。术后生命体征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128例为观察组,在术中经鼻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经鼻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选择2010年1月以前未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98例为对照组.结果:所有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中均顺利留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术后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也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能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是患者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经鼻胃管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改善脑代谢、脱水降颅压、保护胃黏膜和保护脑细胞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神经功能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淋巴计数(TLC)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鼻肠管肠内营养与经鼻胃管相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神经功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22例需置入螺旋型鼻肠管的危重症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X线透视下经鼻腔插管至空场上段,并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观察和护理。结果:22例患者成功置管并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1例发生轻微腹泻<2d,1例管道使用2周堵塞,1例管道留置使用时间最长为46d。结论:护士在危重症患者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做好鼻空肠管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12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各60例,在手术治疗基础上,肠外营养组在入院12 h内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肠内营养组在入院12 h内给予全肠内营养治疗,观察患者近远期预后情况。结果两组营养支持第3天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营养支持第1天(P<0.05);同时肠内营养组营养支持第7天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营养支持第3天,也都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两组营养支持第3天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营养支持第1天,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营养支持第1天(P<0.05);同时肠内营养组营养支持第7天的淋巴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与营养支持第3天和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营养支持7 d内腹泻、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反流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电话随访6个月,经过调查,肠内营养组伤后3个月与6个月的病死率分别为1.7%和5.0%,而肠外营养组分别为10.0%和16.7%,肠内营养组的远期病死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能能改善机体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其总体远期死亡。  相似文献   

16.
李辉  王平  刘娜  赵阳 《大家健康》2016,(2):54-54
目的:讨论鼻肠营养管置入术的方法与技巧。方法:对98例患者行鼻肠营养管置入术,利用 DSA 设备引导,将营养管头端放置在 Treitz韧带远端20cm 以上,观察术中、术后不良反应,记录手术时间。结果:98例患者全部成功置入,成功率100%,手术时间4~23分钟,术中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在 DSA 引导下放置鼻肠营养管,简便、快捷、安全,患者反应小,成功率高,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肠内营养已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医生所重视,相对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具有给药途径便捷、性价比高、营养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尤其是对于危重症患者和腹部手术后患者,适时地开展肠内营养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1-2]。建立肠内营养通道是进行肠内营养的首要前提,其中,对于胃排空障碍或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的患者,则常需要在空肠上段置入营养管。近年来,我院开展了在X线透视下置入经鼻空肠重力管的工作,因此降低了置管操作的难度,现对置管情况及其操作要点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鼻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第2~3天或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鼻空肠营养管置入后开始接受肠内营养,动态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精神状态、营养状态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的明显改善,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治愈。结论:经鼻空肠营养管施行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施海燕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84-485,48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经鼻肠管应用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3月间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7例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时间顺序分成全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外周总淋巴细胞水平术后第2天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术后第l4天后逐渐恢复,与术前变化不显著(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的各个并发症发生率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全肠外营养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肛门排气时间及营养支持的时间,较全肠外营养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经鼻肠管合理应用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水平,促进肠蠕动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成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0.
营养支持是现代外科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对术后患者实施营养治疗,明显降低了吻合口瘘、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但长期应用肠外营养(TPN)时,常导致肠黏膜的废用萎缩,增加了肠道细菌易位的机会而造成感染的风险。与TPN相比,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功能和形态恢复,特别是对于胃肠道术后伴有胃潴留和肠麻痹的患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大家的公认。我科2007年9月-2008年12月采用复尔凯鼻肠管(荷兰钮迪希亚公司生产的)为56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