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调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季节、年龄以及性别的关系.方法应用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快速检测卡法进行血清MP特异性IgM检测.结果3年共检测957例患儿样本,其中阳性样本数共386例,阳性率为40.3%.男、女性肺炎患儿MP-IgM阳性率分别为34.5%、5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1岁婴儿期MP感染率为14.4%;2~3岁组幼儿MP感染率为40.6%;4~6岁学龄前期MP感染发病率为45.9%;7~14学龄期MP感染率为52.2%.0~1岁组MP-IgM阳性率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病时间分布上,全年皆有不同程度MP感染病例发生,秋冬季节MP感染率比春夏季节高.从2002~2004年,MP阳性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MP感染的好发年龄为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女性儿童感染机会高于男性儿童,易发季节为秋冬季.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科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67 474例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并分析其临床资料。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29.32%,其中女性患儿为35.97%,高于男性患儿的25.18%;6~15岁感染率为52.05%,高于〈1岁组的5.85%、1~3岁组的30.32%和3~6岁组的42.41%;2011年感染率为33.39%,高于2012年的26.29%、2013年的28.93%和2014年的29.87%;4年间,冬季感染率为35.09%,高于春季的29.98%、夏季的24.78%和秋季的27.70%;肺炎患儿感染率为37.58%,高于支气管炎患儿的28.25%、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21.13%和哮喘患儿的17.55%,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不同性别、年龄组、各年度及季节间和不同疾病患儿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有发生,女性高于男性,冬季常见,学龄期儿童感染率最高,临床表现以肺炎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门诊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生活地域和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儿科门诊就诊的52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对象,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生活地域以及季节的关系。结果 526例呼吸道疾病患儿中86例检测出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率为16.35%;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610岁患儿为27.45%、<1岁为5.0%、110岁患儿为27.45%、<1岁为5.0%、13岁为5.88%、43岁为5.88%、45岁为12.50%和115岁为12.50%和1114岁为13.26%,614岁为13.26%,610岁患儿与其他年龄段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城镇患儿为21.33%,高于农村患儿的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10岁患儿与其他年龄段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城镇患儿为21.33%,高于农村患儿的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季度发病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34%、8.66%、9.16%、26.0%,第一、四季度高于第二、三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26.76%、哮喘患儿为8.89%、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10.48%和支气管炎患儿为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男、女童感染概率相似,多见于学龄期城镇儿童,冬春季节多见,临床表现以肺炎或急性支气管炎为主,应参考以上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盐城地区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感染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为盐城地区儿童CAP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CAP患儿541例的临床资料。住院期间多病原检测包括:痰常见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血肺炎支原体(MP)- IgM抗体、血EB四项抗体、痰培养或血培养。结果 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62.8%。MP28.7%,病毒21.8%,细菌16.8%。从单一病原来看,以MP感染率最高(28.7%),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链球菌。>1~5岁龄组及>5~14岁龄组CAP患儿,MP检出阳性率均较高。病毒感染主要发生于1岁以内婴儿。年龄与发热的发生比及高低程度呈正相关,1岁以内年龄组发热比例低(41.6%)且以低热及中等度发热为主,1岁以上年龄组发热比例高(55.6%)以高热为主。CAP患儿5岁以下年龄组咳嗽、喘息气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5岁以上儿童;年龄越小肺部体征越明显。1月~1岁龄组CAP胸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小斑片影,多为单侧肺受累;>5~14岁龄组患儿则多为大叶受累阴影,多为单侧肺受累。结论 盐城地区住院儿童CAP病原依次为支原体、病毒、细菌。不同年龄段CAP患儿病原体检出率不同。不同年龄和不同病原学感染的儿童CAP的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院近5年门诊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MP)的耐药性,旨在为临床预防、诊断及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2868例临床资料。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年龄、疾病类型、季节分布状况及感染率和对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结果近5年门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人数为1006例,感染率为35.08%,在2012-2016年中,2012年的感染率最低为27.65%,2014年的感染率最高为43.63%,高于2016年感染率35.41%(P0.05);1~3岁患儿就诊最多,阳性感染率最高为46.48%,0~6个月患儿就诊最少,阳性感染率最低为6.74%,五组间感染阳性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道感染检出率为46.00%,高于下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率为31.96%(P0.05);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88%、42.80%、32.18%、36.46%;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在近五年的敏感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P0.05)。结论 MP是本地区CAP的主要病原体,1~3岁是患儿的高发年龄,夏季为患儿的高发季节,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较为严峻,耐药性逐渐增加,因此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加大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凝集实验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回顾性分析2007年全年衡阳1918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结果:在1918例患儿中,共检出阳性728例,阳性率为37.96%,1~7岁小儿感染率明显高于8~15岁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冬春季阳性率较夏秋季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性别无关,全年均可发病,好发于冬春季,以1~7岁小儿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山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病原学分布特点及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儿童CAP的预防、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住院的13 705例CAP患儿病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胶体金法和细菌培养法联合检测患儿痰、咽拭子、血样本、肺泡灌洗液中的呼吸道病原微生物,对各种病原微生物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气象的分布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3 705例患儿中,病原学检测阳性数为8 412例,阳性率为61.38%,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2 660例(19.41%)、肺炎支原体2 195例(16.02%)和流感嗜血杆菌1 798例(13.12%);混合感染率为34.27%。男女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不同(χ~2=103.900,P0.01);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夏秋季高于春冬季(χ~2=101.188,P0.01),流感病毒检出率春季最高(χ~2=123.415,P0.01),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则是冬春季高于夏秋季(χ~2=317.574,P0.01);肺炎支原体和副流感病毒检出率与月平均日照、月平均温度呈正相关;流感病毒检出率与月平均湿度呈正相关。结论 CAP患儿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段及季节有不同,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儿童CAP病原微生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好发于冬春季;流感嗜血杆菌占儿童CAP细菌感染病原的首位;警惕夏秋季节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升高,尤其是月平均日照和温度增加时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为诊断和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富士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具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5~7天住院患儿的血清MP混合抗体,对其中807例MP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 405例患儿中MP抗体阳性率14.9%,2008~2010年MP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患儿MP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MP感染率最高(P<0.05);2008年MP感染率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2009年秋季MP感染率最高,2010年夏秋季节MP感染率高于春冬季节;807例MP抗体阳性患儿发生肺外合并症129例,占16.0%。结论:MP感染的好发人群有提前趋势,且在儿童中的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MP感染的季节性每年均有变化,MP感染肺外合并症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无锡地区2008~2010年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及病原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收治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对3年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8~2010年无锡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12.55%、20.78%、30.60%,感染率各年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1).<1岁组、1~3岁组、3~5岁组、>5岁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3.15%、20.09%、26.70%、28.52%,婴儿组低于其他年龄组;女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男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无锡地区2010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其他年份,不同年份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1).3年间春、夏、秋、冬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1).每年中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存在季节差异.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存在年龄、性别差异.肺炎支原体是无锡地区3岁以上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病原流行季节为夏、秋季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住院治疗的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200例,发生院内感染的96例为感染组,余下114例为非感染组,对可能造成院内感染的相关诱因进行单因素分析,有显著差异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性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患儿院内感染率为48.00%;单因素分析可见: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感染与性别、生活环境、WBC水平无关(P0.05),与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特应体质、发病季节、CRP及补体C3水平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特应体质、发病季节不是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年龄2岁、住院时间≥20 d、侵入性操作、高CRP水平、低补体C3水平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2岁、住院时间≥20d、侵入性操作、高CRP水平、低补体C3水平是出现院内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当高度警惕此类危险因素,减少患儿因院内感染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陈伟红  卓菲  旷翠萍  龙发  尹碧姚 《职业与健康》2013,(24):3320-3321,3323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布及病原菌的耐药性,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26例,留取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应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并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同时检测患者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结果共有53例患者病原学阳性,病原体分布情况为:肺炎支原体(23例)、流感嗜血杆菌(15例)、肺炎克雷伯菌(6例)、肺炎链球菌(5例)、肺炎衣原体(3例)。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三代头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对喹诺酮类、磺胺抗生素耐药;流感嗜血杆菌仅对三代头孢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喹诺酮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耐药。高年龄组和春季病原菌阳性率较高,单个病原体在不同季节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龄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罗湖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占据主要地位,流感嗜血杆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致病菌。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病原体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滕瑛珏  黄朝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289-4291
目的 通过分组比对,总结耐阿奇霉素的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近3年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21例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组10例和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组11例,分别采用静脉滴注疗法7~10 d后,改为口服莫西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莫西沙星联合用药组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组治愈率分别为80%和72.7%,所有病例用药结束后治疗有效,2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时间2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未影响药物治疗.结论 莫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少,患者依从性高,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理想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儿童咽部细菌携带及常见细菌耐药状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择住院的CAP患儿359例,取治疗前咽后壁呼吸道分泌物进行一般细菌培养,对阳性细菌行常规药敏定量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试验.结果 细菌培养阳性78例,占21.7%,共检出菌株82株(4例有2种细菌生长).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0株,占73.2%;革兰阳性球菌22株,占26.8%.在革兰阴性杆菌中阳性率最高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5株,占30.5%;在革兰阳性球菌中阳性率最高的为肺炎链球菌15株,占18.3%.≤1岁患儿细菌检出率最高(34.6%,47/136).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阿莫西林有较高耐药性,产ESBLs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美罗培南仍旧敏感,而对其他头孢菌素耐药性增高,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性高.结论 CAP住院患儿咽部细菌携带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常见,在革兰阳性球菌中阳性率最高的为肺炎链球菌.临床选药应避免选用耐药性高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儿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择保定市儿童医院儿科于2014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根据治疗后的预后状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入组患儿血液及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其中病原微生物,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CAP患儿预后的因素。结果 肺炎支原体是CAP住院患儿的主要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是CAP住院患儿主要感染的病毒类型,占50%以上。肺炎链球菌感染是CAP住院患儿感染的最主要细菌类型。年龄<3岁(OR=0.298,95%CI:0.128~0.692)及心功能不全(OR=0.690,95%CI:0.555~0.858)是CAP住院患儿预后良好的不利因素;有创机械通气治疗(OR=2.257,95%CI:1.709~2.981),初始抗菌联合用药(OR=1.587,95%CI:1.135~2.219)是CAP住院患儿预后良好的有利因素。结论 CAP住院患儿病原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支原体、病毒和细菌,有利于预后的因素包括有创机械通气和初始抗菌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5.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其它影响。[方法]300例CAP患者随机分成AC组和CE组各150例,每组中伴有肺炎衣原体(Cpn)感染16例。AC组给予阿齐霉素和头孢曲松钠治疗,CE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抗Cpn抗体效价,胶体金法(DIGFA)快速定量测定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后AC组Cpn-IgM抗体滴度下降(P0.05)、Cpn-IgM阳性率下降(P=0.051);两组CRP均下降;AC与CE组总有效率类似(分别为98.0%和95.3%);细菌总清除率也类似(分别为88.1%和86.8%)。[结论]AC与CE组治疗CAP都有良好疗效,阿奇霉素对伴有Cpn急性感染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快速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以帮助临床正确选择抗生素。方法:将159例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证实为MP感染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血清特异性IgM、IgG及双份血清补体结合实验,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A组53例中MP特异性IgM阳性48例(90·57%);B组53例检出MP特异性IgG阳性35例(66·4%);C组53例患儿分别于入院第1d及至少10d后收集双份血清进行补体结合实验,共采集标本50人份,证实为MP阳性的46例(92·00%);MP-IgM检测结果还具有年龄差异,3岁以下组的阳性率低于3岁以上组(P<0·05);50例健康儿童MP-IgM阳性1例(2·00%),MP-IgG阳性7例(14·00%),双份血清实验检测未见阳性。结论:MP血清特异性IgM检测是早期快速诊断儿童MP感染的有效手段,但其结果具有年龄组的差异,婴幼儿MP感染的诊断还需结合PCR及双份血清实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上海市区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月罹患率,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在上海市区老年人群中的流行现状。方法针对性抽取上海市区新华街道和半淞园街道为研究现场,以两街道内所有户籍人群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共16000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2004年2月至3月期间的1个月内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新近发病情况,以计算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月罹患率。结果上海市区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确诊病例月罹患率为0.21%(95%CI0.14%~0.29%),疑似病例月罹患率为0.10%(95%CI0.06%~0.16%),总的月罹患率为0.31%(95%CI0.23%~0.41%)。男性月罹患率为0.32%(95%CI0.21%~0.48%),女性月罹患率为0.29%(95%CI0.19%~0.43%)。随着年龄的增加,社区获得性肺炎月罹患率逐渐增加,经趋势χ2检验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上海市区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总的月罹患率为0.31%,略低于美国报道的水平。月罹患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s a common cause of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Influenza infection increases susceptibility to S.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adults but this link is less well described in children. We report on an outbreak of CAP affecting 25 previously well adolescents in a New South Wales boarding school. S. pneumoniae 1 was confirmed in two case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school also experienced an influenza outbreak with an influenza-like illness attack rate peaking at 27% in Year 8 students. A planned school closure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controlling the outbreak. Boarding schools are vulnerable to outbreaks of respiratory illness and strategies for limiting this risk are required.  相似文献   

19.
白乐平 《现代保健》2013,(22):86-87
目的:研究支原体抗体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结果。结果:在847份样本中,共有253例样本检测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阳性率29.87%;其中男童肺炎支原体阳性检测率32.74%,女童肺炎支原体阳性检测率26.5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组中,3~6岁组阳性率最高为37.99%,3个月~1岁组阳性率最低为13.9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在临床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sIt is contentious whether nursing home–acquired pneumonia (NHAP) should be treated as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 or health 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NHAP with CAP, and to examine whether multidrug-resistant (MDR) bacteria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common in NHAP than CAP.Design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SettingThe medical unit of a tertiary teaching hospitalParticipantsPatients 65 years and older, hospitalized for CAP and NHAP confirmed by radiographs from October 2009 to September 2010Measurements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Katz score,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 pneumonia severity (CURB score), microbiology, and clinical outcomes were measured.ResultsA total of 488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and 116 (23.8%) patients were nursing home resident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CAP, patients with NHAP were older and had more comorbidities and higher functional dependence level. A larger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NHAP had severe pneumonia (CURB ≥2) than patients with CAP (30.2% vs 20.7%, P = .034). Similar percentages of patients had identified infective causes in the CAP and NHAP groups (27.7% vs 29.3%, P = .734). Viral infection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half (55.9%) of NHAP, whereas bacterial infection was the most frequent (69.9%) cause of CAP. MDR bacteria were found in 6 patients of all study subjects. Nursing home residence and history of MDR bacterial infection were risk factors for MDR bacterial pneumonia, which had more severe pneumonia (CURB ≥2).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limited by the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MDR bacterial pneumonia.ConclusionIn both CAP and NHAP, MDR bacterial infections were uncommon. Most cases of NHAP were caused by unknown etiology or viral pathogens. We suggest that NHAP should not be treated as nosocomial infection. The empirical treatment of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in NHAP should be reserved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or at high risk of MDR bacterial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