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颈动脉途径大鼠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颈动脉途径大鼠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分别手术切开腹部及颈部,经左颈总动脉途径并直视下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肝动脉内。结果插管与造影的成功率分别为95%和100%。结论经颈动脉途径大鼠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方法简捷,技术成功率高,具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rALR与新生大鼠肝细胞脾内移植联合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36h后随机分为6组:(Ⅰ组:造模对照组;Ⅱ组:脾脏注射生理盐水1ml,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d;Ⅲ组:脾脏注射rALR 1ml(50μg/(kg·d)),腹腔注射rALR 1ml(50μg/(kg·d));Ⅳ:脾脏移植2×107新生大鼠肝细胞,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d;Ⅴ组:脾脏移植2×107新生大鼠肝细胞,腹腔注射rALR 1ml;Ⅵ组:脾脏移植2×107新生大鼠肝细胞,腹腔注射CsA1ml(10mg/(kg·d)).比较各组生存率.术后第1、5天、14天获取肝组织,观察病理变化.术后第1、2、5、12天采血,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Ⅱ组存活时间与Ⅰ组比较无差异.Ⅲ组最长存活时间为118h,肝脏病理及肝功能改变情况基本同Ⅰ组和Ⅱ组.Ⅳ组有部分长期存活,2周生存率为33.3%.Ⅴ组两周存活率显著高于Ⅳ组(75%对33.3%,P<0.02),Ⅵ组和Ⅳ组2周存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及病理情况在Ⅳ、Ⅴ、Ⅵ组有明显改善,尤以Ⅴ组最为显著.)结论:应用rALR联合新生大鼠肝细胞移植能有效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改善D-gal诱导的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促进肝功能恢复及改善肝脏病理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经SD大鼠颈动脉途径脾动脉插管行肝细胞移植的动物模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ALI),24 h后40只SD大鼠分为两组:A组(n=20)经左侧颈动脉插管,进入腹腔干,通过脾动脉移植1×107个肝细胞;B组(n=20)通过同样的方法经脾动脉注射0.5 mL Hank′s液作为对照,观察不同时间点(1、3、6、10、15天)大鼠肝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脾内白蛋白合成作用,HE染色观察脾内肝细胞分布情况。结果 经颈动脉途径脾动脉插管成功率约90%,荧光示踪剂CFDA SE标记的肝细胞脾内移植1天后,受体大鼠脾脏可以看到散在绿色荧光分布。A组移植10天后,HE染色可以看到肝细胞在脾脏散在分布;A组移植15天后,共聚焦白蛋白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脾内有白蛋白绿色荧光信号。结论 经大鼠颈动脉途径脾动脉插管移植的肝细胞能在脾内存活,证实该途径是肝细胞有效移植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急性肝衰竭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探讨经脾内同种异体肝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药物性肝衰竭的疗效,并观察脾内移植肝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建立大鼠急性药物性肝衰竭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1.0,1.2,1.4,1.6g/kg)D-gal后,以肝功能指标、病理形态学、死亡率等综合评估肝脏细胞损伤的状态,确定模型构建的最佳方案。造模后24h,随机分为2组进行治疗,Ⅰ组:经脾内移植肝细胞悬液1ml(4.4×107个);Ⅱ组:经脾内移植不含肝细胞的培养液1ml。观察大鼠1周的存活率、肝脏功能和病理变化及移植肝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结果:①不同剂量的D-gal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而以1.2g/kgD-gal造模组的大鼠死亡率适中,肝功能损害及其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均符合临界急性肝衰竭的程度,较好地模拟了急性肝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且稳定性较好。②移植后3d,Ⅰ组与Ⅱ组大鼠存活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均有明显改善(P<0.01);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Ⅰ组的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比Ⅱ组轻。经HE和PAS染色证实,移植的肝细胞在受体脾内结构和功能保持较好。结论:①D-gal1.2g/kg腹腔注射可较好构建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②经脾内肝细胞移植能明显提高药物性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改善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6.
将豚鼠肝细胞植入D -氨基半乳糖诱导的肝衰大鼠脾内 ,观察逆转肝衰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移植组的两周生存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脾内移植的异种肝细胞生存短暂 ( 2 4小时左右 )。提示 :异种肝细胞移植可以治疗肝衰 ;其机理需考虑与刺激受损肝细胞再生和 或增强受体对肝功能衰竭的耐受力有关 ,单纯的代谢支持作用的能力可能较弱  相似文献   

7.
将豚鼠肝细胞植入D-氨基阗乳糖诱导的肝衰大鼠脾内,观察逆转肝衰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移植组的两周生存率明显大于对照组;脾内移植的异种肝细胞生存短暂。提示:异种肝细胞移植可以治疗肝衰;其机理需考虑与刺激受损肝细胞再生和/或增强受体对肝功能衰竭的耐受力有关,单纯的低谢支持作用的能力可能较弱。  相似文献   

8.
陈宜新  陈雷 《吉林医学》2012,(5):996-997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途径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硬化插管技术要领。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我院31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行干细胞移植治疗病例资料。结果:术前备制的干细胞液均安全通过肝动脉途径注入肝脏内,无返流,没有注入其他器官,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肝动脉途径插管灌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肝病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冻存猪肝细胞移植治疗大白鼠急性肝衰的可行性。方法:将猪肝细胞在液氮中冻存150d后移植给切除80%肝叶的大鼠。结果:冻存肝细胞活率为冻前的78%,光、电镜显示细胞完整,细胞内糖原和葡萄糖-6-磷酸酶丰富。移植组鼠的存活率为16/l7,明显高于对照组3/9,P=0.002。但肝衰后2和7d的两组间残肝重量及肝功能生化值并无显著差异。结论:冻存猪肝细胞移植可治疗急性肝衰,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综合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异种冻存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肝细胞腹腔移植联合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ration, ALR)对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诱导后24 h,59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Ⅰ组15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Ⅱ组15只:经腹腔移植2×107肝细胞, 以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Ⅲ组15只:经腹腔移植2×107肝细胞,同时腹腔注射ALR 50 μg·kg-1·d-1;Ⅳ组14只:腹腔注射ALR50 μg·kg-1·d-1.观察大鼠的存活率、肝脏功能、移植肝细胞存活情况、病理变化.结果 Ⅱ组、Ⅲ组大鼠存活率(46.7%、66.7%)显著高于Ⅰ组(0.0%)(P=0.006;P=0.0002),Ⅲ组(66.7%)与Ⅳ组(14.3%)有显著差异(P=0.008),其他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移植后第1、2天Ⅱ组腹水AST高于Ⅲ组(P=0.001), Ⅱ组第1、2天腹水ALT高于Ⅳ组,Ⅱ组、Ⅲ组第1、2天腹水TBil高于Ⅰ组(P<0.05).Ⅲ组肝脏病理改变轻于其他组.Ⅲ组大鼠腹腔移植的肝细胞存活数多于Ⅱ组.结论 同种异体肝细胞经腹腔移植联合ALR可明显改善D-gal诱导的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促进移植肝细胞存活和增殖,促进肝组织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冯渊  彭勇  杨均均  段文涛 《西部医学》2020,32(7):976-979
【摘要】目的 建立经SD大鼠颈动脉途径胃左动脉插管移植肝细胞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20只SD大鼠经颈动脉插管进入腹腔干,临时阻断脾动脉及肝总动脉,将亚甲蓝注入胃左动脉,观察亚甲美蓝的分布;将CFDA SE标记的肝细胞注入胃左动脉,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在胃的分布情况。结果 亚甲美蓝染胃成蓝色;荧光显微镜发现CFDA SE标记的肝细胞在胃壁显示。结论 经胃左动脉移植CFDA SE标记的肝细胞成功分布于胃壁的肌层及黏膜下层,成功建立经SD大鼠颈动脉途径插管经胃左动脉的动物模型,为研究肝细胞移植提供一种新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异种肝细胞移植防治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伟  蔡端  芮晓晖 《上海医学》2004,27(11):828-831
目的 探讨异种肝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防治效果及其免疫排斥反应。方法 建立大鼠 90 %肝切除肝功能衰竭模型。切肝术前 1d分别植入豚鼠肝细胞和大鼠肝细胞 ,建立异种移植组、同种移植组及未移植对照组。观察受试大鼠的存活时间及切肝术后 2 4h血液生化指标改变 ,观察植入肝细胞被排斥的情况及受体总补体活性 (CH5 0 )、异种抗体IgG、IgM水平变化。 结果 ①未移植对照组中位存活时间为 2 1h ,同种移植组为 5 6h ,异种移植组为 4 0h。同种移植组及异种移植组存活时间均较未移植对照组延长 (P <0 .0 1和 0 .0 5 )。②异种移植组血糖和凝血酶原时间 (PT)改善较明显 (P <0 .0 5 ) ,同种移植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血糖、PT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或 0 .0 1)。③受体CH5 0和异种抗体IgM水平下降与植入异种肝细胞排斥过程同步。结论 异种肝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有防治作用 ,补体和异种抗体IgM与排斥反应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毒活血汤联合微囊化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Caspase-8、Bid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肝衰动物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裸肝细胞移植组、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解毒活血汤联合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造模后24 h、48 h、72 h、120 h和168 h测定ALT、AST,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8、Bid表达。结果解毒活血汤联合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ALT、AST下降,48 h、72 h与裸肝组、微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活血汤联合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Caspase-8、Bid表达下降,48~168 h较裸肝组、微囊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活血汤联合微囊化肝细胞移植显著改善肝衰大鼠肝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素联合肝干细胞(WB-F344细胞)经脾移植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体外培养、扩增WB-F344细胞,携带GFP基因的慢病毒转染WB-F344细胞.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24 h分别将1 mL含2×107个肝干...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移植对大鼠实验性肝衰竭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李羽  白雪帆  张海  张岩 《医学争鸣》2002,23(10):896-899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肝细胞经腹腔、门静脉移植对D-氨基半乳糖 (D- gal)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采用 D- gal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 ,诱导后 6 0 h,分 4组进行治疗实验 , 组 :经门静脉移植 2× 10 7肝细胞 ,同时肌注环孢霉素 A(Cs A) 10 mg· kg- 1 ; 组 :经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1m L ,同时肌注 Cs A 10 mg· kg- 1 ; 组 :经腹腔移植 4×10 7肝细胞 ; 组 :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2 m L ,观察大鼠的存活率、肝脏功能、病理变化 .结果  组大鼠存活率与 组无明显差异 (42 % vs 37% ,P>0 .0 5 ) ,肝脏功能、病理无明显改善 . 组大鼠存活率显著高于 组 (75 % vs 33% ,P<0 .0 5 ) ,肝脏功能、病理均有部分改善 .结论 经腹腔移植同种异体肝细胞可明显改善 D- gal诱导的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 ,部分改善肝功能、病理 ;经门静脉移植同种异体肝细胞不能改善D- gal诱导的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肝脏功能及病理改变 .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经脾内同种异体移植培养的原代胎肝前体细胞与成体肝细胞悬液对大鼠药物性肝衰竭的疗效 ,并观察脾内移植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 D-氨基半乳糖 ( D- gal)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 ,2 4 h后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治疗。 A组 :经脾内移植体外培养 7d的肝细胞 2× 1 0 7;B组 :经脾内移植肝细胞悬液 2× 1 0 7;C组 :经脾内注射生理盐水1 ml。观察受体大鼠的存活率、肝脏功能和病理变化及移植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A组、B组大鼠存活率 ( 77%、5 9% )与 C组大鼠存活率 ( 2 2 % )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A、B组与 C组大鼠的肝功能改变方面有统计学差异。经 HE和 PAS染色证实 ,移植的肝细胞在受体脾内结构和功能保持较好。结论 :经脾内移植的培养的原代胎肝前体细胞和肝细胞悬液均能提高大鼠药物性肝衰竭的存活率、改善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 ,但培养原代胎肝前体细胞优于成体肝细胞悬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