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IgG与IgM抗体检测以及病毒分离培养的结果对麻疹病例诊断的作用。方法应用商品ELISA试剂盒检测可疑病人血清中的麻疹特异性IgG与IgM抗体;应用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可疑病人早期咽拭子中的麻疹病毒。结果应用双份血清检测麻疹特异性IgG抗体的方法,一个暴发点的22名发热患者中11人确诊为麻疹,其中5人IgM抗体阳性、2人分离出麻疹病毒(其中1人IgM抗体阴性)。结论 IgM抗体检测对麻疹病例诊断漏诊率相当高,病毒分离培养法漏诊率更高,可靠的方法是检测双份血清中的IgG抗体。  相似文献   

2.
麻疹免疫检测常规使用的血凝抑制法,虽然简便快速,但由于猴血球来源困难,保存期短,使许多基层单位难于开展这项工作。我们应用酶链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麻疹IgG抗体,并应用ACELISA-IgM法检测疑拟病人血清麻疹IgM抗体,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所用的麻疹病毒抗原、细胞对照抗原、HRP(辣根过氧化物酶)-马抗人IgG、羊抗人IgMu链抗体、麻疹单克隆抗体、HRP-羊抗鼠IgG,均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供给。  相似文献   

3.
乳胶凝集法检测麻疹IgM抗体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筛选敏感、特异、快速和经济的麻疹IgM抗体检测方法 ,比较了IgM抗体捕捉乳胶凝集法 (IgM PA)、IgM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和IgM抗体间接ELISA法检测麻疹血清IgM抗体的优越性。用IgM PA法和两种ELISA法共检测 12 5份麻疹可疑病例和 30份正常儿童血清。结果表明 :三种方法检测 30名健康儿童血清均为阴性。检测 12 5份麻疹可疑病例血清 ,IgM PA检出阳性 80份 ,阳性检出率 6 4%;两种ELISA法检出阳性 75份 ,阳性检出率 6 0 %;两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IgM PA法检测可疑麻疹病人的敏感性为 10 0 %,特异性为 90 %。此方法操作简便 ,成本较低 ,适宜于地区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性高的麻疹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以便对早期麻疹病毒感染做出准确及时的临床诊断.方法:采用TaqMan特异性荧光标记探针标记的RT-PCR技术对40例临床疑似麻疹患者的咽拭子进行麻疹病毒核酸的检测,同时对其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特异性抗体IgM.结果:40份患者咽拭子RT-PCR检测均阳性,40位患者入院第2天血清ELISA法检测,麻疹特异性抗体IgM阳性28例,阴性12例,1周后对12例麻疹特异性抗体IgM阴性的患者再次检测,结果12例全阳性.结论:荧光定量RT-PCR检测麻疹病毒方法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血清麻疹特异性抗体IgM检测方法相比,荧光定量RT-PCR法在临床症状出现后就能检测到,同时不受标本量的限制,在短时间内就可完成检测,更适合作麻疹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对2014年银川市麻疹监测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与分析。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细胞培养法分别检测麻疹IgM抗体、麻疹病毒核酸和分离鉴定麻疹病毒,据此对麻疹监测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 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25.1%(53/211),麻疹病毒核酸阳性率为30.3%(64/211),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而核酸检测阴性者5例,麻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而IgM抗体阴性者16例,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69份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11株麻疹病毒。结论 2014年银川市流行的麻疹病毒为H1a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联合检测,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对于麻疹监测病例早期快速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福建省2006年发现的1例登革热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并鉴定病毒型别。[方法]应用免疫层析及ELISA方法检测感染者双份血清中病毒IgM和IgG抗体,逆转录-套式PCR方法扩增登革病毒特异性核酸片段,并与1~4型病毒特异性产物比较,判定其型别。[结果]双份血清标本均检出病毒IgM抗体,恢复期血清中IgG抗体出现阳转。使用通用引物和型特异性引物,在急性期标本中检出血清3型登革病毒特异性核酸,其他型别为阴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病人系从菲律宾回国,在当地有蚊虫叮咬史。[结论]该登革热病例为血清3型病毒感染。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其感染地可能为菲律宾,为防止病毒暴发流行,应对其进行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7.
刘洁  刘芳  高艳  李崇  孙灵利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0):1269-1271
目的 使用 IgG抗体亲和力方法鉴别麻疹病例中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反应,研究麻疹消除阶段免疫失败病例的检出状况。 方法 选择出疹后3 d内和4~28 d采集的双份血清IgM结果均为阴性的麻疹疑似病例以及有明确免疫接种史的麻疹疑似病例,采用ELISA检测血清标本的IgG抗体,对于检出的IgG抗体进一步进行亲和力测定。 结果 52例双份血IgM阴性的麻疹疑似病例中,根据核酸或者IgG结果可确诊的麻疹病例有23例,其中19例IgG抗体为高亲和力,提示为再次感染。有明确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史的病例7例,其中1例病例接种一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采集的双份血中首份血产生低亲和力抗体,第二份血产生高亲和力抗体;其余6例接种≥2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均产生高亲和力抗体。 结论 IgG抗体亲和力检测可以发现再次感染的不典型麻疹病例,并能有效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反应病例,为麻疹消除阶段的病例检测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陈力  王华洪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86-1888
目的对一例疑似麻疹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同时对病毒种系进化进行分析。方法应用Measles IgM试剂盒(μ-capture)对疑似患者血清进行病毒IgM抗体的检测,采集咽拭子标本,提取总RNA,合成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特异性扩增引物,应用RT-PCR及Real-time PCR进行扩增,回收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将所测序列与国内外麻疹病毒株序列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应用MEGA5.0软件构建核蛋白基因种系进化树。结果疑似病例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为阳性;RT-PCR法扩增病毒核蛋白基因可见一约330bp大小的条带;与Genbank报道的国内Mvi Hunanstrain 1、MviHunan strain 2、MviHunan strain 3的同源性最高;种系进化分析表明MviHunan Yueyang strain同所有H1型的麻疹病毒聚集在进化树的B组内,为麻疹病毒H型H1亚型。结论分离的病毒为麻疹病毒H1型,基因分型技术能进一步对病毒亚型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9.
承德市2006年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06年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进行麻疹病毒分离和鉴定;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抗体捕捉ELISA法测定麻疹IgM抗体和风疹IgM抗体.结果:79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16株麻疹病毒,阳性率为20.25%,16株麻疹病毒均为Hla基因亚型;253份血清标本中,145份标本麻疹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7.31%,在34份麻疹IgM抗体阴性血清标本中,13份风疹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8.24%;14份麻疹疑似患者咽拭子标本中,13份标本检出麻疹病毒核酸,阳性率为92.86%.结论:实验室检测在麻疹监测系统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承德市流行的麻疹病毒为Hla亚型;采用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是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检测方法,此方法的建立,将使麻疹网络实验室技术不断扩展和完备.  相似文献   

10.
麻疹预防接种的推荐年龄为9~15月龄,但6月龄以下婴儿的临床和亚临床麻疹在印度和其它地区已有报道。本文报告1996年6月印度某孤儿院在麻疹爆发期间4月龄以下婴儿麻疹病毒的感染情况。 在24名婴儿中,有6例出现了麻疹的临床表现,其中4例≤4月龄,2例为7月龄和11月龄,他们均未接受过麻疹疫苗免疫。其主要并发症是支气管肺炎和体重下降,1例(3.5月龄)并发麻疹后脑炎,但无一例死亡。对上述患儿的咽拭子、皮肤刮出物和血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麻疹抗体。 结果6例患儿均被检出麻疹病毒抗体IgM,但未检出IgG。其他孤儿的麻疹抗体均为阴性。对4例患儿的母亲进行追踪调查,其中3名未检出麻疹病毒特异性IgG抗体。从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缅甸输入新型麻疹病毒(d11基因型)导致暴发疫情的相关因素及阻断传播的有效策略和措施.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现场暴发调查.结果 云南省孟连县4个乡镇(66%)报告麻疹15例,6月龄至5岁儿童7例,2例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21~49岁8例,免疫史均不详.缅甸入境人员就诊14例,年龄10月龄至13岁,仅1例接种过MV.除1例缅甸病例未采到标本外,其余28例患者麻疹IgM抗体均为阳性,有6例标本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扩增后测序为麻疹病毒d11基因型,为缅甸输入的d11基因型野病毒.MV接种率和抗体水平调查184人,接种率61.96%,麻疹IgG抗体阳性率87.50%.及时开展MV应急接种,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境外输入麻疹病例可以引发境内麻疹流行,预示云南省消除麻疹面临巨大困难和挑战;应急接种MV可以阻断传播,说明目前使用的MV对预防d11基因型麻疹病毒感染同样有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evant factors on an measles outbreak caused by imported new virus (d11 genotype)from Myanmar and to develop effectiv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Methods On-site investigation on the outbreak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There were four townships (66%) in Menglian county reported 15 cases of measles, with 7 cases aged 6 months to 5 years old, 2 cases with the history of measles vaccination (MV). Another 8 cases were 21 to 49 year-olds but their histories on immunization were unclear. 14 of the measles cases with Myanmar citizenship came to China for treatment. They were aged 10 months to 13 years old, with only one case had ever received MV vaccination. For all the 29 cases, except for one case who did not adopt the sample case of Myanmar, the remaining 28 patients were positive for measles IgM antibodies. 6 cases of measles virus RNA were detected in the amplified sequence which showed genotype d11, and was considered Myanmar imported wild virus. 184 people received the MV inoculation, with a rate of 61.96% and the serum samples showed a measles IgG antibody positive rate of 87.50%. Manner MV emergency vaccination was carried out timely in that county so the measles outbreak was effectively controlled.Conclusion Imported measles cases from foreign countries might lead to epidemic, indicating the difficulty and challenge in the elimination of measles in our province. Emergent vaccination of MV could interrupt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disease. Our experience showed that MV was effective in the prevention of d11 genotypes measles infection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加速麻疹控制策略实施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了加速控制麻疹。方法 安徽省1997 年度对三个地市1 ~6 岁儿童进行麻疹疫苗( M V) 强化免疫,并随后开展了全省麻疹监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 L I S A) 检测麻疹、风疹 Ig M 抗体,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麻疹 Ig G 抗体。结果 强化免疫后麻疹抗体阳性率上升到100 % , G M T 从1∶18 .97 增长到1 ∶43 .45 ;1998 年上半年麻疹发病数比1997 年同期下降了87 .71 % ,并控制了爆发,检测181 例发热出疹性病例的血清, 其中麻疹 Ig M 阳性105 例,占58 .01 % ,风疹 Ig M 阳性32 例,占17 .68 % 。结论 在保持高水平的 M V 常规免疫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建立并逐步完善麻疹监测系统,加强风疹预防工作,是加速控制麻疹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实验室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了解大连市2010年麻疹、风疹的流行特征,为促进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对2010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全年共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69份,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28.99%;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43.48%;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频繁的城乡结合部,麻疹发病以5岁以内儿童为主,风疹以青少年居多;流行季节均主要为春季。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仍是今后防控的重点,同时继续加强计划免疫管理,开展查漏补种,做好疫情监测,预防暴发。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首起家庭内暴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四川省首起可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家庭暴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血清学检测,明确诊断。方法 对发生于2003年2月12日的首起家庭暴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该起暴发发生于四川省广元市某厂,1家3口皆发病,有密切接触史,符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鼻和咽拭子,上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均未分离到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肺炎衣原体。患者A恢复期血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阳性,患者B恢复期血冠状病毒IgG抗体阳性,患者C急性期血冠状病毒和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结论 该起暴发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血清学等均符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为四川省首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控制兰山区的麻疹疫情。方法:1999年度对该区149 016名8月龄—14岁儿童实施了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接种率为97.38%。随后开展了麻疹免疫监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HSA)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强化免疫后麻疹抗体阳转率达100%,GMT从1:5.56上升到1:52.68;经过流行病学观察,强化免疫后麻疹疫情被控制,2a后发病率下降到0.75/10万,麻疹发病数与1999年相比,下降了97.53%。检测79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其中麻疹IgM阳性16例,占20.25%;风疹IgM阳性12例,占15.19%。结论: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对控制麻疹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6.
91例成人麻疹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浙江省成人麻疹病例增多的原因。方法对4起麻疹流行中的91例成人患者,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测麻疹血凝抑制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gG、IgM抗体。结果91例患者被确认为麻疹病例,发病年龄高峰在15~30岁。同时以急性期、恢复期IgMI、gG抗体的分布为标识进行分类,推算出91例患者中,麻疹减毒活疫苗(MV)原发性免疫失败或未免疫者为71例,占患者总数的78.0%;继发性免疫失败者为20人,占患者总数的22.0%。MV未免疫与原发性免疫失败病例中,有87.3%为未免疫或接种史不详。结论对不同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免疫措施与方案,以建立与完善人群的麻疹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省部分县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10县10个乡(镇)8个年龄组<1岁~≥20岁人群血清标本2 552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检测2 552份血标本,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4.40%。8个年龄组中,<1岁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最低,为82.24%,其余阳性率均高于93.29%。10个县中以威宁县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最低,为79.92%,其余县阳性率均高于91.25%。未接种麻疹类疫苗和接种史不详的人群中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最低在<1岁组,接种1剂次以上疫苗后,麻疹IgG阳性率高于95%,接种2剂次与3剂次麻疹类疫苗后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1,P=0.728)。结论 加强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的监测,发现免疫薄弱地区和乡镇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麻疹野病毒的分离及血清学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1,自引:18,他引:13  
从1993年山东省和湖南省10例麻疹急性期患者的咽拭子中,用B95a细胞分离到7株麻疹野病毒,同时用 Vero细胞分离未获成功。将此 7株病毒以 104TCID50/ml剂量分别接种到 A-Vero细胞,只有1株出现融合病变,其它毒株未见增殖。抗麻疹血凝素(H蛋白)单克隆抗体(12E)对分离株的中和滴度低于L4株60倍以上。在同期收集的13例麻疹患者血清,经ELISA法检测,3 例IgG抗体阴性,3例抗体滴度为1:200~1:800,但7例滴度在1:3200~1:102 400之间,占54%.13例血清中12例IgM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包头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加速控制及消除麻疹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在包头市抽取固阳县部分健康人群进行血清麻疹IgG抗体水平调查。[结果]检测健康人群224人,麻疹抗体阳性的194人,阳性率为86.61%。麻疹抗体阳性率,<1岁、1~2岁、3~4岁、5~6岁、7~9岁、10~14岁、≥15岁分别为68.42%、93.94%、100.00%、93.94%、93.33%、87.09%、71.88%;流动人口(59人)为76.27%,常住人口(165人)为90.30%(P<0.01)。[结论]<1岁、≥15岁和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0.
巴楚县2001年新疆出血热疫情的血清学证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新闻出血热(XHF)病人,易感人群和主要宿主动物中疾病的感染情况。方法:分别收集2001年4-6月新疆巴县临床诊断为XHF的病人血清,易感人群血清和主要宿主动物的血清,用研制的诊断试剂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XHF特异性IgG和IgM抗体;用抗原捕获ELISA检测XHF病毒抗原。结果:病人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39.62%(21/53)。IgM抗体阳性率为20.75%(11/53),抗原获ELISA有1份血清为XHF抗原阳性;易感人群血清IgG抗体阳性主为21.05%(4/19),IgM抗体检测和抗原捕获ELISA全部为阴性;羊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70%(56/80)。结论: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该次疫情确系XHF、流行地区人畜均有较高水平的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