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诊治前列腺癌的证候分型和辨证方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1979年1月至2014年2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相关中医诊治前列腺癌的文献资料,建立中医诊治前列腺癌的辨证方药数据库,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频数分布分析法和R型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所选文献中的症状、证型、复方和药物进行分析和聚类,总结出前列腺癌的证型和症候群、证候要素和脏腑病位、辨证方药规律。结果:76篇文献共得证型31个,其中膀胱湿热证频数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排除膀胱湿热证其虚性证型总频数明显高于实性证型;病性要素分析结果显示虚性要素与实性要素频数分布基本对等;脏腑病位主要集中在肾、膀胱和脾,亦有涉及到肝肺二脏;症状聚类分析结果共得8个证型,分别是瘀热内郁证、脾虚挟痰证、气阴两虚证、肾阳亏虚证、痰瘀互结证、阴虚火旺证、正虚毒恋证和阳虚水泛证。共收录用方168个,成方以补益剂、祛湿剂、理血剂为主,36个自拟方多具有益气养血,化瘀散结,清热通淋的功能。频数最高的药物集中在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和活血化瘀药;药物归经频数分布主要集中在肝、肾、脾、肺、心和胃;药物聚类分析可形成7个聚类方,辨析分别适用于前列腺癌湿热毒蕴证、肾阴亏虚证、血虚挟瘀证、正虚毒恋证、气滞血瘀证、阴阳两虚证、脾胃气虚证。结论:前列腺癌的诊治须把握湿热为患和"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遣方用药当以扶正补虚为主,兼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药物归经频数分布特点能够反映出一些前列腺癌的脏腑辨证病位,但不能完全准确反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风湿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应用自拟《产后风湿中医辨证因子量化表》对62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调查。结果:产后风湿证候分布以气血亏虚证最高(40.3%),其次为肝肾亏虚证(24.3%)、肝郁气滞证(20.1%)、脾虚夹湿证(11.8%)及瘀血阻滞证(3.5%)。产后风湿证型组合形式复杂,共计17个类型,以两证组合居首,3证次之。结论:产后风湿中医证候以气血亏虚为多数,其次为肝肾亏虚、肝郁气滞等证候,多证相兼,虚实夹杂,病情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研究,为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方法对体检及门诊中诊断的23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完成病史及中医证候的采集,计算其症状频数,并进行辨证分型。结果:中医症状以体倦、气短、肢体困重为主,舌色以淡白和暗红多见,舌体胖、舌苔腻多见;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占35.3%,虚实夹杂次之,为28.2%,实证占18.9%。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脾、肝、肾、心脏。结论:虚实夹杂,以虚为本是代谢综合征的基本证候特征,脏腑多累及脾、肝、肾。  相似文献   

4.
就《续名医类案》中惊悸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认为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证候特点是虚实相兼,以虚为主,故补虚是治疗的基本原则,临证时当视脏腑亏虚情况辨证治之。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6,(6):643-645
目的:探讨中医现代文献冠心病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检索和选取2000年~2014年有关冠心病中医辨证文献,建立Epidata2.0数据库,应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总体症候类型频次出现在前10位依次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心阴亏虚、寒凝心脉、气滞心脉、心气亏虚、心阳亏虚、气血不足、水饮凌心、心脾两虚。冠心病四种常见类型中,心绞痛、心律不齐、急性心肌梗死证候类型以实证为主;心力衰竭证候以实证和正虚多见。冠心病病位以心、脉络为主(频率≥10%),以血瘀、痰浊、阴虚、寒凝、气滞为主要致病因素(频率≥10%),常见证候类型体现出致病因素常单独或夹杂致病,发病体现出以实证为主,虚实夹杂,治疗在活血化瘀、豁痰、滋阴、散寒、益气的同时,不忘温阳、化饮、补血等治疗。结论:本病文献证候辨证复杂多样,而掌握冠心病中医证候及其演变规律,对治疗思路可以起到执简御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陶怡  赵莺  陶铮 《陕西中医》2011,32(11):1495-1497
目的:探讨艾滋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研究近20年文献报道的3217例艾滋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结果:3217例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均以虚证(80.55%)为主,并以气血两虚(35.02%)及气阴两虚(30.41%)为主。多表现寒热错杂,脏腑辨证方面以脏腑兼病为主,其中居前三位的依次为肺肾阴虚(22.12%)、脾肾阳虚(18.89%)、脾气虚(16.29%)。结论:艾滋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是"以气血、气阴两虚为主,寒热错杂,脏腑兼病多见,证候复杂多变",采用中医方法治疗艾滋病时应注意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痿痹"是以肢废不用或兼痹痛为主症的一种虚实夹杂肢体经络病。文章通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痿痹的验案进行分析,明确叶氏对痿痹病机的认识为肝肾亏虚、阳明亏乏,湿热、痰瘀阻滞经络,虚实夹杂;辨证以卫气营血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并提出辨证分期的理论;分析叶氏"痿痹"治疗特色以温养宣通为基本大法,强调经热则痹,络热则痿;新邪急散,宿邪缓攻,治法以温养肝肾、清利湿热、祛痰化瘀、固卫却邪等为主。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A)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病”范畴,是临床中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且呈年轻化趋势,迁延难愈。目前现代医学对RA的发病病因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素问·痹论》提出风寒湿三邪致痹,还有学者提出痰瘀致痹、肝肾亏虚等观点。李彦民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RA的病机关键是络脉痹阻,其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分为寒湿阻络型、湿热蕴结型、痰瘀互结型、气血两虚型、肝肾亏虚型等五型。分别采用祛邪通络和补虚通络等不同治则,辨证施法。李老师善用川乌、鸡血藤以及乌梢蛇等药以通络止痛,并主张辨证用药,内外兼治,多取良效。临床采用经验方仙龙汤,配合外用舒筋活络洗剂,且取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9.
田子鹤  远方 《中医药导报》2019,25(23):37-39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CGN)的中医证候及证素分布规律,为CGN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近18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CGN相关文献,采用Excel2016、SPSS 19.0等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统计收录文献中CGN的证型、证素及证素组合出现的频数和构成比,并分析其特点。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220篇,病例总数20,408例。CGN的辨证分型共出现36种,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其中CGN代偿期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失代偿期以脾肾阳虚证为主。CGN的中医证素共19个,病性证素以气虚、阴虚、湿热、血瘀为主,病位证素与肾、脾最为相关,其中CGN失代偿期肝的构成比明显增高。其证素组合以单证素和两证素为主,气虚+血瘀为频率最高的虚实夹杂证候。结论:CGN临床以气阴两虚证和脾肾气虚证最为常见,代偿期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失代偿期以脾肾阳虚证为主;CGN以气虚、阴虚为本,以湿热、血瘀为标;病位以脾、肾为主,失代偿期与肝的相关性增加。临床上虚实夹杂证候以气虚+血瘀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变量聚类分析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方法根据RA患者的中医临床表现设计调查表,采集260例RA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等四诊信息,统计各临床症状的频数和频率,对患者四诊资料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并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归类总结RA患者的中医证型。结果 260例RA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关节疼痛(频数257,频率98.8%,下同)、肢体困重(220,84.6%)、关节肿胀(204,78.5%)、关节压痛(181,69.6%)最为突出;全身症状可见神疲乏力(179,68.8%)、畏寒(168,64.6%)、畏风(160,61.5%)等表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RA可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风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亏虚5种证型类别,所有类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除风湿痹阻类别外均可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烦闷不安表现,除湿热痹阻类别外均可见畏寒及自汗表现。结论采用聚类分析法可将RA患者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风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亏虚5个证型,与既往临床研究结果较一致。  相似文献   

11.
笔者查阅了1989-2005年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文献360余篇,有210篇有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但多采用西医诊疗标准,在中医的辨证分型方面或无辨证分型依据,或自拟标准,仅有9篇采用了中医辨证标准,可见几十年来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分型处于无标准状态,尽快确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型标准,势在必行。笔者准备将杂志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施治的研究文献,包括证型,各证型的例数,各证型症状,输入数据库;再将有关书籍记载的有关辨证论治的经验也输入数据库,计算其频数,经统计处理,确定证型及各证型症状;然后结合临床病例调研,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选取相对单纯、典型的、获得公认的基本证候,以揭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的基本分布规律,以确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型标准。  相似文献   

12.
笔者查阅了1989~2005年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文献360余篇,有210篇有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但多采用西医诊疗标准,在中医的辨证分型方面或无辨证分型依据,或自拟标准,仅有9篇采用了中医辨证标准,可见几十年来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分型处于无标准状态,尽快确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型标准,势在必行。笔者准备将杂志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施治的研究文献,包括证型,各证型的例数,各证型症状,输入数据库;再将有关书籍记载的有关辨证论治的经验也输入数据库,计算其频数,经统计处理,确定证型及各证型症状;然后结合临床病例调研,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选取相对单纯、典型的、获得公认的基本证候,以揭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的基本分布规律,以确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型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类风湿关节炎(RA)证候诊断因子优化组合,实现对RA证候诊断信息进行降维研究的目的。方法:采用聚类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一组RA临床证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RA证候诊断因子优化组合。结论:RA证候诊断因子优化组合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将聚类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联合应用的证候因子优化组合方法具有很好的降维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相关古代文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古代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主治疾病谱。方法:以《中国医籍大辞典》《中华大典·医学分典》及《中华医典》中引用的先秦至清末相关古代医籍为检索范围,对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等五个腧穴的单穴主治病证条文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条文1 976条,中冲穴主治条文287条,涉及34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劳宫穴主治条文478条,涉及42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消化系统病证;大陵穴主治条文365条,涉及46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心血管病证;间使穴主治条文386条,涉及53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曲泽穴主治条文460条,涉及41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呼吸系统病证。结论: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皆可主治的病证共5种,依次是胸痹、心悸、癫证、狂证和郁证。心血管病证和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是心包经五输穴组穴主治的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云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资料的统计分析,探索云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对收集的1120例患者辨证分型,归纳、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学规律,分析其中医证候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期、地域等方面的分布情况。结果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活动性、地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证以风寒湿痹证为主,虚证主要表现为气血亏虚。结论云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呈现风寒湿热夹杂、气血阴阳亏虚、痰瘀互结的特点,活动期和疾病初期实证为常见证型,缓解期则以虚证为主,痹证日久,实证转化为虚证或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气象要素[海拔(气压)、温度、湿度]对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证候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数据中心患者1411例,分别比较地处不同温度带、湿度分区和海拔分区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①居住在暖温带的RA患者最多[606例(42.95%)],暖温带、中温带和亚热带的RA患者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居住在半湿润区的RA患者最多[813例(57.62%)],半湿润区、湿润区和干旱区RA患者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居住在低海拔区的RA患者最多[1272例(90.15%)],低海拔区和中海拔区RA患者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要素均能影响RA的证候分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0月—2017年5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20例,以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分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痹阻、寒热错杂、肝肾两虚等5种证型,统计不同中医证型年龄与病程分布情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魏氏法测定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风湿因子(Rheumatic factor,R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法)测定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痹阻证RA患者年龄相对年轻,不同年龄段各个证型间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病程多为10 a以下,病程超过20 a的多为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及肝肾两虚证。RA患者的PLT在湿热痹阻、痰瘀痹阻中明显升高,抗CCP抗体在湿热痹阻RA患者中更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的RF、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豫北地区RA证候以湿热痹阻多见,病程短,且与PLT计数与抗CCP抗体滴度相关,可作为中医药治疗的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临证指南医案》肿胀辨治用药规律。方法:通过筛选、清洗、降噪处理及目标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临证指南医案》肿胀病的主症、中药、药物性味归经、用药规律,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临证指南医案》肿胀病主症以腹满,胀满等腹部不适,饮食二便异常为主;治疗上注重调理脾胃肝肺肾诸脏,多辛、苦、甘相合,常用茯苓、白术、厚朴、陈皮。结论:《临证指南医案》治疗肿胀之病注重脾胃肝肺肾之关系,调节气、水、血之平衡。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古籍的用药规律进行整理有切实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充分收集和分析文献中辨证信息及证候频次,探索慢性心力衰竭(CHF)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可能的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慢性心力衰竭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借助Note Express 2及EpiData 3.1软件,运用SPSS 16.0进行频数、构成比的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144篇文献,经规范后的CHF证候名为71种,与CHF相关的证候要素有22种。从病例频次和构成比两个方面研究发现,证型出现的频次统计与病例数构成比统计在前7位基本保持一致,分别是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阳虚证,心气虚证,阳虚水泛证及阳虚血瘀、水饮内停证。病性类证候要素在前6位基本保持一致,分别是阳虚、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痰。病位类证候要素在前3位基本保持一致,分别是心、肾、肺。结论:通过对CHF中医证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反映了CHF最常见的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可为进一步确定CHF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卢传坚  曾召  谢秀丽  宁江 《中医杂志》2012,53(11):959-961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查找1979-2010年寻常型银屑病文献,筛选出证候文献,利用Excel建立证候名称数据库并进行频次统计,探索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 最终筛选合格文献920篇,证候出现2 033次,规范后整理中医证候分布按频率(占总证候的百分率)大小依次排序,百分率大于1%的有9个证候,占所有证候比例的95.97%,分别是血热证(32.86%)、血燥证(23.56%)、血瘀证(19.43%)、风热证(6.34%)、湿证(4.87%)、血虚证(3.30%)、热证(2.51%)、风湿证(1.72%)、脏腑亏虚证(1.38%),排前3位的证候血热证、血燥证及血瘀证所占比例为76.8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以血分辨证为主,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是其基本证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