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6例行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穿刺,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比较两组一次成功率、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成功44例(93.62%),对照组一次成功18例(6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穿刺成功47例(100.00%),对照组总穿刺成功24例(82.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误插动脉3例、皮下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下穿刺,在基层医院有开展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内科病人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测中心静脉压(CVP)的临床操作、体位和测压液体的选择等进行分析、对比和观察的结果,认为由颈外静脉插管测CVP应注意掌握硅胶管的置留长度和测压管0点的放置部位;同时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注意对体位和测压液体的选择;保持中心静脉导管的畅通;并要结合临床,提高对病情变化的分析判断能力,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罗香香  李秀南 《海南医学》2011,22(8):154-155
目的探讨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在急危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在我院ICU行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患者103例,加强对患者进行穿刺前的心理护理、穿刺置管时的配合、置管后护理(导管的固定、维持导管通畅、预防空气栓塞、预防穿刺处感染、连接装置护理等方面)。结果在103例患者中,置管时间最长65d,最短3d。导管脱落2例;导管阻塞3例,置管后无局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拔管后伤口愈合好,导管管尖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加强并规范对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能有效延长中心静脉管道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552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龙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3):1108-1109
目的探索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改良前、后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分别为278例和522例。改良后穿刺点在右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缘2cm,方向为斜向胸锁关节与甲状软骨下缘连线中点,穿刺针与胸壁夹角为20°~30°。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率。结果改良穿刺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异常的原因、诊断和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中心静脉置管位置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病例位置异常发生率为0.678%;多见于已行穿刺且穿刺困难者,包括误入胸导管、腋静脉、颈总动脉,尤其易异位至颈内静脉上球。结论已行穿刺且穿刺困难者可能出现导管位置异常:位置异常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局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确诊,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置管3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冬  赵呈恩  樊宏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1):1982-1983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中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05年1月_2007年7月在我科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389例,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246例,股静脉置管143例,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为93.5%,股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为97.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股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272例病人进行了286次深静脉穿刺置管。阐述了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的部位选择和操作过程,并介绍了三种内通道在临床治疗及监测上的应用以及深静脉穿刺置管的禁忌症和并发症。对这项医疗技术的优越性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98例应用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麻醉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监测仪器的广泛使用,近年来已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但对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血流动力学、快速大量输血输液、长期静脉高营养治疗、血液透析治疗等仍具有重要价值。近3年来笔者对具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指征的病例均采用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认为它具有定位标志明确、穿刺成功率高、穿刺点离胸膜较远,可以避免气胸、血胸、水胸及损伤颈动脉等并发症。现将操作方法及98例临床应用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实施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  相似文献   

9.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从肘浅静脉插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术。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限制。该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现将PICC的应用、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洪  涂生芬  石远  叶茂  徐颖  魏光辉 《重庆医学》2012,41(5):437-438,441
目的 分析儿童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机械性并发症,探讨其预防策略.方法 选择2006年8月至2009年10月728例接受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儿,分别记录性别、年龄、体质量、导管类型、穿刺次数、机械性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误穿动脉、气胸、血胸、局部渗血与血肿、导管移位、钢丝缠绕).结果 穿刺1次成功率为58.65%,穿刺2次成功率为18.68%,穿刺3次及以上成功率为22.39%.728例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早期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1.68%,其中心律失常10例(1.37%)、误穿动脉27例 (3.71%)、气胸5例(0.69%)、血胸4例(0.55%)、局部渗血和血肿16例(2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提高疑难病例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成功率提供技术支持与经验指导。方法对82例疑难病例进行护理会诊行床旁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会诊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2例患者中39例穿刺失败后请求会诊,评估为无法实施盲穿,直接申请会诊43例。置管成功80例,置管成功率98%。结论提高疑难病例会诊置管成功率的八个关键点:选择最佳置管方式与时机、特殊病例置管前预见性处理、构建力学三角、临终患者动静脉识别与选择、局麻时机、判断穿刺成功方法、扩皮技巧及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12.
王丽  李龙柏  陈如勇 《黑龙江医学》2010,34(10):799-800
中心静脉置管是手术室急危重症手术病人输血、输液、给药和血液动力学监测的重要诊治措施。为了避免以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带来的危险性和并发症,我院手术室自2008—03,开展了经颈外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经颈外与颈内静脉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又具有中心静脉置管优点的导管置入法。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分组。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50例,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56例,比较两种置管途径的效果。结果:经颈外静脉组未发现并发症,但有5例导管不能插入上腔静脉。经颈内静脉组有2例动脉损伤,3例穿刺失败。两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孙红霞  贾会荣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514-1517,152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导管相关血行感染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8年1月30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对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309例患者中,导管相关血行感染73例,平均发生率8.1/1 000留置导管日,死亡8例,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例数的11.0%(8/7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预防教育、置管部位与置管时间、手部卫生和无菌屏障、敷料种类及消毒剂类型等是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预防需制定系统的技术操作和评价规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有效护理体会,减少相关并发症。方法:采集分析161例已行中心静脉置管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有效的深静脉管道护理。结果:对中心静脉管道进行有效护理,可以减少管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在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安全有效使用。结论:加强中心静脉管道护理,可以保证管道安全,为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带来极大便利,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尽管已为各科医师广泛应用,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甚至出现严重后果[1]。临床中,医患双方对不同部位穿刺留管有不同的评价。经锁骨下窝穿刺置管因患者感觉舒适、不影响头颈部和肢体适当活动、护理方便、不易感染,患者舒适性和依从性较高而最受欢迎。但经锁骨下窝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盲探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7.
经左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常规采用右肘部静脉进行穿刺,而根据解剖特点,左侧静脉路径较长、较弯曲,插管时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等因而极少使用。自2006年10月~2008年1月我院根据病人病情及穿刺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采用经左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经左外周组),取得良好效果;并与经右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经右外周组)进行了临床应用比较,现将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琴  陈朝晖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2):2098-2098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临床急救需静脉补液及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时,或在由于长期输液、静脉营养、化疗药物刺激、肢体血管条件较差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时,建立长期稳定的血管通路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在超声实时监测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成功率高、血管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左侧颈内静脉穿刺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价值。方法通过超声显像,明确左侧颈内静脉的解剖位置,并在超声引导下对22例患者进行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1次穿刺成功20例,成功率90.91%;2次穿刺成功2例,成功率9.09%。无一例发生局部血肿、血气胸、误穿动脉和颈部淋巴管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快速、简便及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是指从周围静脉导入,并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方法.对于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是安全可靠的选择.癌症患者化疗间歇期一般为2~3周,在此期间患者会出院回家休养,带管出院不可避免.癌症患者由于化疗后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严重受抑制,机体抵抗力下降,对于带管出院的患者,如何避免院外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出院后的管道护理尤为重要.随着PICC输液治疗护理领域的实践不断拓展,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现有医疗制度和水平的护理实践标准及带管回家的护理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