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D、抗-E引起新生儿溶血病1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病例简介 产妇,33岁,汉族,第1胎人工流产,无输血史,婚后妊娠4胎,均在生后3天内黄疸死亡。第5次妊娠,孕中无用药史,新生儿产后3h发黄,进行性加重而住院。化验检查:总胆红素291.00μmol/L,间接胆红素179.20μmol/L。患儿经用白蛋白,及输入50ml不携带RhD、E抗原的血2次等治疗,一周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刘芝平 《全科护理》2011,9(22):2021-2021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85μmol/L~119μmol/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1]。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19μmol/L,早产儿>255μmol/L时,称为病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不够成熟,通透性较大,胆红素易于通过,可发生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黄疸在生后2 d~3 d出现,足月儿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长在生后2周~4周,血清胆红素浓度在85 μmol/L~103 μmol/L,一般性情况良好,为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若黄疸出现在24 h以内,每月胆红素增加大于85 μmol/L或黄疸时间延长或退而复现,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05 μmol/L,多为病理性黄疸,需及时治疗[1].2008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采用蓝光照射配合药物治疗66例新生儿黄疸,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液泵全自动控制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其对血液中其他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符合换血指征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4例,均采用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换血前后均行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及血糖等检查。结果:24患儿例换血前平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469.74±45.36)μmol/L,换血后为(245.60±15.31)μmol/L,换出率为52.28%,平均换血量150180 mL/kg,换血前后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肯定,具有简单、实用及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60岁,退休工人。1982年6月15日入院。 患者自1982年3月初发现尿色深黄,大便灰白色,伴乏力、食欲差、恶心、呕吐。经某医院检查:肝大,GPT142.6IU/L(正常值<30IU/L),TTT2U,TFT(+),黄疸指数80U。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扫描发现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又经北京协和医院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胆囊大,诊断为梗阻性黄疸,考虑肿瘤。经保守治疗,1周后黄疸消失,症状好转。5月底再次发现尿深黄,大便灰白,无腹痛,来北京医院就诊。检查:肝大,GPT>240IU/L,胆红素总量94μmoI/L(正常值1.7~17.1μmol/L),其中直接胆红素54.7μmol/L(正常值0~3.4μmol/L)尿胆原(±),碱性磷  相似文献   

6.
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观察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观察2008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6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来预防并发胆红素脑病.结果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占71.64%,病理性黄疸占28.36%.经护理治疗后4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1周内,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平均降至(42.1±20)μmol/L以下;2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2.5周内均痊愈;未发生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情况.67例患儿住院时间5~14 d,平均住院(6.7±1.0)d.结论 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母婴MN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MNSs血型系统中 ,MN抗原的免疫原性较弱 ,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不多见 ,但与其他低频率弱抗原相比 ,其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仅次于 ABO及 Rh血型系统 [1 ]。笔者通过对 1例特异性 Ig G型抗 -M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及治疗 ,探讨抗 -M的致病作用及临床意义 ,旨在引起广泛重视 ,以及时诊断、预防和有效治疗母婴 MN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资料患儿 ,女 ,足月顺产 ,体重 2 .3 5 kg,第 1胎 ,第 1产。出生后 2 4h出现皮肤黄染 ,无发热、腹泻。辅助检查 :Hb1 3 1g/L,总胆红素 1 46.4μmol/L,直接胆红素 1 2 .2μmol/L,间接胆红素 1 3…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增高的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本文就我院2007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血清胆红素增高新生儿6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血清胆红素增高病因母乳性黄疽28例,婴儿肝炎综合征25例,生理性黄疸5例,ABO溶血4例,头皮血肿、颅内出血各2例,新生儿窒息1例.出生<24 h内出现黄疸6例,1~5d出现53例,5~14 d出现黄疸4例,>14d出现黄疸4例.血清胆红素<205μmol/L 34例,205~342μmol/L30例,>342μmol/L 3例.本组经综合治疗66例痊愈,1例需换血治疗转上级医院.结论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升高以非感染性因素为主,感染因素次之;非感染性因素中母乳性黄疸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监测自动换血的2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前后胆红素、血常规、电解质、血糖、pH值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并监测患儿换血过程中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外周动静脉自动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530.7±85.6μmol/L、230.8±93.1μmoL/L,换血前后间接胆红素分别为465.3±55.8μmoL/L、220.6±65.2μmol/L,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下降率分别为56.5%、52.6%.换血前后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便易行、节省人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免疫吸附系统(KM-8900系统)对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血浆交换速度30 ml/min,以等量的同型血浆或4%白蛋白稀释液为置换液,每次血浆交换量2 500~3 000ml,每例血浆置换次数为1~3次.结果血浆置换前直接胆红素(278.3±74.2)μmol/L,间接胆红素为(637.4±122)μmol/L,总胆红素(915.8士182.8)μmol/L,血浆置换后直接胆红素(228.4士78.3)μmol/L,间接胆红素(428.4士175.8)μmol/L,总胆红素(656.8士178.2)μmol/L,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浆置换可有效治疗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1月,我科采用经头皮动脉与外周静脉同步换血,成功为1例ABO血型不合导致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了换血治疗,换血过程操作简单顺利,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无脱管、堵管造成放血不畅、感染等问题,现将换血护理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儿,男,日龄7 d,体重4.1 kg,足月产,生后第3天出现全身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伴面色苍白,当地医院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予对症治疗无好转而入本院。入院时,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口唇苍白。血常规示:红细胞3.16×1017/L,Hb 114 g/L,Pt 21×109,总胆红素508μmol/L,非结合胆红素480.2μmol/L,新生儿溶血…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男 ,6 8岁。因纵隔胆囊并胆结石于 2个月前在外院行胆囊切除术 ,术后病理检查报告慢性胆囊炎并结石。术后 2周多次出现发冷发热上腹绞痛并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经解痉、抗感染治疗后可缓解。入院前 3d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逐渐加重 ,即转入我院。查体 :t38.9℃ ,P10 8次 / ,BP6 0 / 45 mm Hg。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已愈合。上腹部压痛 ,局部轻度肌紧张 ,肝区叩击痛。查肝功 :总胆红素 38.40 μmol/L,直接胆红素 2 6 .2 0μmol/L ,间接胆红素 12 .2 0μmol/L ,GPT6 3u,B超检查示 :1胆囊切除术后 ;2右上腹包块性…  相似文献   

13.
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7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43例和对照组1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双歧片1 /2~1片,每天2~3次,温开水溶碎后喂服或经胃管注入,共7 ~10d。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计算日平均经皮测胆红素下降值、平均住院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58. 21±4. 36)μmol/L和(64. 16±5. 29)μmol/L(P<0. 01);治疗组和对照组日平均经皮测胆红素下降值、平均住院时间和黄疸退尽平均时间分别为( 10. 35±2. 46 )、( 7. 68±1. 35)μmol/L, (6. 54±2. 59)、(9. 05±3. 12)d, (6. 38±1. 38)、(8. 75±2. 68)d,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1)。结论 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助于胆红素消退且疗程明显缩短,也可作为干预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有效辅助治疗药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1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1]系指在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皮肤和巩膜黄染.血中胆红素超过85~120μmol/L,可出现肉眼黄疸.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生理性黄疸:①一般情况尚好;②系足月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或黄疸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黄疸可延迟3~4周消退;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85 μmol/L(5mg/dl).  相似文献   

15.
IgG抗E致新生儿溶血病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病例报告 男,生后2 d面部发生黄染并波及全身,实验室检查:RBC3.67×1012/L,Hb15.2 g/L,总胆红素433.2μmol/L,直接胆红素9.5μmol/L,间接胆红素423.7μmol/L.该患儿系第3胎足月顺产,前两胎均为药物流产,无输血史.经鉴定患儿血型为BCcDEe,母亲为BCCDee,父亲为ABccDEe.进一步检测患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根据患儿及其父母血型表现型分析,疑为Rh血型系统E抗原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借助谱细胞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聚凝胺法测患儿血清中的游离抗体,检测到IgG抗E抗体,并做吸收放散试验进一步确定患儿血中存在IgG抗E抗体.鉴定结果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期出现黄疸颇为常见。当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μ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0μmol/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高胆)。引起高胆的病因较多,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核黄疽危及生命或留有严重后遗症。现将我科3年收治的130例新生儿高胆的病因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1990~1992年我科共收住院新生儿疾病患儿451例,其中高胆患儿130例,占住院新生儿患者28.8%,男77例,女53例,足月儿112例,早产儿18例。 130例高胆患儿静脉血清胆红素最高为526.7%μmol/L,最低为205μmol/L,平均为307.2μmol/L。黄疸出现日龄为1~3日92例,4~6日26例,7日后12例,平均为出生后3.5天。  相似文献   

17.
对1995年8月至1996年10月曾因上呼吸道感染、脐炎、新生儿窒息、硬肿症、生理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等病入院治疗的足月新生儿随机抽样211例,作胆红素和血糖浓度测定和观察,分3组,高胆经素组胆红素≥205μmol/L,黄疸组3.42~205μmol/L,无黄疸组<34.2μmol/L.组血糖分别为2.6±1.35,3.1±1.58,3.5±1.42mmol/L.发现血糖水随胆红素浓度升高而降低,认为对新生儿黄疸除测定胆红素水平外,还应监测血糖水平,以免因低血糖引致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18.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上腹痛,伴恶心呕吐、纳差,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腰背部放射痛,无腹胀,无发热寒战。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无明显异常。生化全套:直接胆红素30.3μmol/L(参考值0.00~10.20μmol/L);谷丙转氨酶67.3 U/L(参考值9~50 U/L);间接胆红素16.4μmol/L(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妇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ICP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ICP孕妇分娩后新生儿是否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n=45)及无高胆红素血症组(n=55)。两组产妇均行肝功能指标检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TBA、DBIL及TBIL水平;ICP产妇分娩后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明确;分析ICP产妇TBA、TBIL、DBIL水平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剖宫产占比及产妇TBA、TBIL、DBIL水平显著高于无高胆红素血症组(P<0.05);经Logistic分析,剖宫产、产妇TBA≥14.54μmol/L、TBIL≥18.63μmol/L、DBIL≥12.70μmol/L是ICP产妇分娩后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经相关性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与ICP产妇TBA、TBIL、DBIL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 目前,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常用药物疗法和光照疗法,但对于重症新生儿溶血病则效果不佳。近日,我们对2例重症新生儿溶血病患者,采用了换血疗法,效果显著,现摘录如下。 例1:男,系G3P3足月顺产。1992年11月28日因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重度黄疸,拒乳入院。前两胎均因重度黄疸、抽搐死亡。查体:新生儿貌,重度黄疸。体重2500g。一般反应欠佳,呻吟、惊厥,两肺呼吸音略粗,心率168次/分,体温41℃。实验室检查:Hb160g/L,总胆红素604.5μmol/L,直接胆红素58.5μmol/L。临床诊断为核黄疸早期,血型血清学检查:患儿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