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甲蓝、纳米炭不同示踪剂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在子宫内膜癌术前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亚甲蓝组(41例)和纳米碳组(41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宫颈注射亚甲蓝或纳米碳,观察淋巴结着色情况,识别、标记、切除最先着色的淋巴结作为SLN。比较两种示踪剂平均示踪时间、示踪持续时间、SLN识别情况;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示踪剂识别SNL转移的准确性;记录SLN分布情况以及两组并发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纳米碳组示踪时间(16.7±3.3 s)短于亚甲蓝组(37.5±5.2 s),示踪持续时间(25.2±5.1 s)长于亚甲蓝组(0.7±0.2 s)(P0.05);两种示踪剂对SLN的总检出率、双侧检出率、平均检出枚数比较无差异,识别SNL转移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无差异(均(P0.05);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共检出SLN 292枚,主要分布于髂外淋巴结区域(38.4%)以及闭孔淋巴结区域(35.6%)。结论:亚甲蓝和纳米碳作为示踪剂在子宫内膜癌SLN识别中均有较高价值,对术中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有指导意义,但纳米碳示踪时间短、持续时间长、稳定性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显像探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并评价前哨淋巴结对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2005-03/2006-08间收治的4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Ib1期21例,Ib2期17例,IIa期4例。术前注射T-右旋糖酐(DX),进行SLN显像;术中用γ探针探测放射性热点;对离体淋巴结再次进行探测,明确SLN;随后行广泛子宫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所有切除的SLN及非SLN分别送常规病理检查。结果①本组42例,SLN检出率为95.2%(40/42),共检出SLN91枚,平均每例2.28枚;9例病理检查有淋巴结转移,占22.5%。SLN检测的敏感性为88.9%,准确性为97.5%,阴性预测值为96.9%,假阴性率为11.1%。②40例中70.0%(28/40)的SLN位于双侧;91枚SLN中86.8%(79/91)位于闭孔和髂内,外血管区。结论SLN采用核素SPECT显像有较高的检出率;SLN的病理结果可以准确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早期宫颈癌标准手术方式是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但早期宫颈癌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并不高,文献报道为0%~27%,为了这并不高的阳性淋巴结而让所有早期宫颈癌患者都接受盆腔淋巴清扫术所带来的可能并发症和切除健康淋巴结而造成免疫功能的损害这一现象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1977年Cabanas首先将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的检测和切除应用临床以来,随着淋巴引流示踪剂的改进和SLN检测技术的提高,SLN活检术已取代传统的区域淋巴清扫术,成为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寻找术中注射生物染料检测乳腺癌哨兵淋巴结(sentinel 1ymph rlode,SLN)方法,并研究哨兵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准确性。方法 对7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术中注射亚甲蓝染色法检测SLN,与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后的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结果 71例患者中成功检测出SLN 70例,成功率为97%。共检出SLN 188个,每例SLNl~4个,平均每例检出SLN 2.7个。本研究分别出现1例假阴性结果,假阴性率为2%(1/42)。70例患者中有28例SLN阳性,阳性率为40%;共检测出SLN76个,其中57个为转移癌,转移率为75%(57/76)。SLNB预测ALN的灵敏度为96%,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7%。结论 术中注射亚甲蓝染色检测乳腺癌SLN经济实用,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在胃癌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40例胃癌患者按肿瘤浸润深度分期,行术中注射亚甲蓝的方法检取SLN,对所摘取的SLN进行HE染色组织学及角蛋白(CK)20和癌胚抗原(CE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40例患者中检出SLN的有38例,共检出84枚SLN,有47枚SLN存在癌转移,其中6枚SLN为微转移。SLN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率、敏感度分别为:胃癌T1期100.0%(4/4)、100.0%(1/1);T2期92.9%(13/14)、90.0%(9/10);T3期73.3%(11/15)、71.4%(10/14);T4期均为40.0%(2/5)。结论SLN能较准确预测T1和T2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对T1和T2期的胃癌,应用注射亚甲蓝SLN活检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术中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使用示踪剂乳晕皮内单点注射方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起连续入住甘肃省肿瘤医院确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99mTc-亚锡植酸钠(99mTc-PHY)和美兰(MB)作为前哨淋巴结活检(s SLNB)示踪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示踪剂于患侧乳晕区皮内单点注射(注射剂量:99mTc-PHY 0. 2ml,比强度1mCi/ml; MB 2ml); B组:示踪剂乳晕及瘤周皮内3、6、9、12点方向注射(注射剂量:99mTcPHY 0. 4ml,比强度1mCi/ml; MB 4ml)。两组患者均接受SLNB并依据术中前哨淋巴结(SLN)冰冻病理诊断结果判断腋窝淋巴结是否存在肿瘤转移。SLNB后所有患者接受肿瘤原发灶处理及腋窝淋巴结清扫,以淋巴清扫术后石蜡病理结果作为判断腋窝淋巴结状态的金标准。分析示踪成功率、术中SLN检出数量及SLNB诊断准确性。结果研究共入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26例,其中A组(62例)成功示踪SLN者62例(62/62,100%),术中检出SLN 152枚(均数2. 45±1. 67); B组(64例)成功示踪SLN者64例(64/64,100%),检出SLN 154枚(均数2. 38±1. 55)。两组患者术中检出SLN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诊断准确性指标,A组:ROC曲线下面积(AUC)=0. 977±0. 026,约登指数(YI)=0. 955,灵敏度(SEN)=95. 5%,特异度(SPE)=1,阳性预测值(PV+)=1,阴性预测值(PV-)=97. 6%,准确率(Ac)=98. 4%; B组:AUC=0. 984±0. 019,YI=0. 967,SEN=96. 7%,SPE=1,PV+=1,PV-=97. 1%,Ac=98. 4%。结论在SLNB时采用乳晕皮内单点注射示踪剂的方案能够精确的示踪和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其判断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诊断效能与示踪剂多部位联合注射方案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对乳腺癌腋淋巴结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不同分期乳腺癌患者共171例,于乳晕周围多点注射亚甲蓝2ml,6min后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随后行改良根治术。检出的SLN及非SLN分别行病理学检查。结果SLN总的检出成功率为91.2%,总的准确性为95.5%,灵敏度为92.3%,特异性为100%,假阴性率为8.8%,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7.3%。其中Ⅰ期乳癌SLN的检出成功率、准确性及假阴性率与Ⅱ期及Ⅲ期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的分期、淋巴管示踪成功、示踪剂的注射部位以及学习曲线直接影响前哨淋巴结的检出成功率及假阴性率。前哨淋巴结能准确地预测Ⅰ期乳腺癌的腋淋巴结状态。  相似文献   

8.
叶青  黄剑飞  陈莉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4989-4991
目的:用活性染料美兰定位进行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了解SLN的分布特点,探索SLN检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对45例术前确诊宫颈癌、FIGO分期Ia2-Ⅱb的患者行经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加术中美兰识别SLN,将最先蓝染的淋巴结定为SLN,切除SLN送病理检查。SLN病理学评估包括连续切片中的病理诊断和广谱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证实。所有数据采用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①宫颈癌中识别和检获SLN41例占91.11(41/45),由SLN发现转移率的灵敏度为85.71(6/7);②闭孔淋巴结是宫颈癌SLN最常见部位,占检获SLN的55.04,其次髂内和髂外淋巴结分别为20.18和14.67;③癌转移SLN平均直径为(2.87±0.17)cm,显著大于无癌转移的SLN(1.57±0.05)cm;④SLN阳性检出率与宫颈癌FIGO分期、宫颈肌层浸润深度、颈管浸润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SLN能反映宫颈癌盆腔LN的转移情况与常见部位,并可作为确定手术范围的依据之一,有利于患者预后的评价。但染料注射时间、部位还需进一步探究与改进,以提高宫颈癌术中对SLN的判别检出率。宫颈癌根治术美兰定位检测SLN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在胃癌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0例胃癌患者按肿瘤浸润深度分期,行术中注射亚甲蓝的方法检取SLN,对所摘取的SLN进行HE染色组织学及角蛋白(CK)20和癌胚抗原(CE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 40例患者中检出SLN的有38例,共检出84枚SLN,有47枚SLN存在癌转移,其中6枚SLN为微转移.SLN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率、敏感度分别为:胃癌T1期100.0%(4/4)、100.0%(1/1);T2期92.9%(13/14)、90.0%(9/10);T3期73.3%(11/15)、71.4%(10/14);T4期均为40.0%(2/5).结论 SLN能较准确预测T1和T2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对T1和T2期的胃癌,应用注射亚甲蓝SLN活检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术中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窦癌前哨淋巴结分布规律并探讨其在早期胃窦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对病人行胃癌手术前先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即开腹后在原发灶周围注射亚甲蓝,切除在5min之内被染色的所有淋巴结),然后行胃切除手术和扩大淋巴结切除术。结果本组病人30例有29例均找到SLN(成功率为99%),均为幽门下淋巴结(第六组淋巴结),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研究,为胃窦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对于SLN阴性及早期胃窦癌施行D1或D1*切除可获得A级根治度,并通过亚甲蓝术中间接淋巴染色,可提高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清除的绝对数,避免不必要的标准手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探寻子宫内膜癌精准治疗中最优化的SLN示踪技术。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宫底联合宫颈组(20例)和宫腔镜组(20例)。术中分别将纳米碳于宫底联合宫颈、宫腔镜下肿瘤周围子宫内膜多点注射,开腹或腹腔镜下观察显影的第一站淋巴结并将其切除单独送病理学检查,手术中分别记录染色SLN位置及数目,术后行病理学检查;之后所有患者均规范行子宫、附件切除及系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比较两种方式用于子宫内膜癌SLN定位的检出率、准确率。结果40例患者SLN检出率为82.5%,占切除淋巴结总数的18.6%。SLN最常位于髂外区(35.7%),然后依次为髂内(32.2%)、髂总(17.5%)、闭孔(9.1%)、腹主动脉旁(4.2%)和宫旁(1.4%)。宫底联合宫颈组SLN术中检出率为90%,宫腔镜组SLN检出率为8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N示踪对子宫内膜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预测的准确率为90%。结论宫底联合宫颈注射法与宫腔镜子宫内膜肿瘤注射法SLN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底联合宫颈注射法敏感度好且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前景。SLN基本可代表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SLN示踪检测能明显提高子宫内膜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提高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同时提高术后病理学分期的准确性。对于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及指导术后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中PTEN、p16、p2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PTEN、p16、p27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宫颈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PTEN、p16、p273种肿瘤抑制基因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例的分期、肿瘤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PTEN蛋白、p16蛋白及p27蛋白的表达率分别是95%、20%和100%。PTEN、p27的表达下降与宫颈癌的病理分型无明显关系,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16在宫颈癌组织中呈现过表达,但过表达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结论:PTEN蛋白、p27蛋白在宫颈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在宫颈癌组织中p16蛋白表现为过表达,是宫颈癌的一类早发事件。在宫颈癌组织中PTEN蛋白与p27蛋白表达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介入化疗的方法对 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对 3 6例 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进行介入化疗 ,化疗后 14 d行宫颈癌根治术 ;另 18例 期宫颈癌患者单纯行宫颈癌根治术 ,术后分别进行疗效的观察和评定。结果 :术前介入化疗组的症状减轻率为 10 0 .0 % ,近期有效率为 10 0 .0 % ,5年生存率为 82 .6% ;单纯手术治疗组的症状减轻率为 67.8% ,近期有效率为 72 .0 % ,5年生存率为 42 .7% ,明显低于术前介入化疗组 (P<0 .0 5)。结论 :对于 期宫颈癌患者 ,采用术前介入化疗的方法可明显改善症状 ,提高近期有效率和生存期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武汉市都市妇产医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IB2~IIB期的宫颈癌根治术前静脉化疗的患者45例(静脉化疗组)及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45例(未化疗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化疗毒副反应、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宫颈深肌层浸润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率、阴道切缘的阳性率.结果 静脉化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未化疗组(t值分别为4.34、5.45,均P<0.05).静脉化疗组患者中胃肠道反应3例,骨髓抑制2例,肝肾功能损伤2例,其他副反应3例(脱发或口腔溃疡等),程度均较轻,经过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未对后续化疗及手术治疗造成影响.静脉化疗组较未化疗组相比宫颈深肌层浸润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率均明显降低(χ2值分别为5.12、4.90、4.87,均P<0.05),两组患者阴道切缘的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26,P>0.05).静脉化疗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为93.3%(42/45),显著高于未化疗组1年无瘤生存率75.6%(34/45),χ2=12.25,P<0.05.静脉化疗组术后1年总生存率为97.8%(44/45),显著高于未化疗组1年无瘤生存率84.4%(38/45),χ2=8.93,P<0.05.结论 将新辅助化疗应用于宫颈癌治疗过程中可减少化疗毒副反应,降低转移与浸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Clinical records of 24 Japanes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 primary malignant skin tumor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efficacy of lymphatic mapping (LM) and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 in cases with possible lymphatic metastasis was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previous reports. METHODS: There were 17 cases of malignant melanoma (MM), 4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2 of 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 and 1 of eccrine porocarcinoma. LM and SLNB were performed as additional treatment during extended surgery. RESULTS: Blue-stained lymph ducts and nodes were observed in 21 of 24 cases (87.5% identification rate). In these 21 cases, 3 sentinel lymph nodes (SLNs) were identified in 1 patient (4.8%), 2 SLNs in 5 patients (23.8%), and one SLN in 15 patients (71.4%). In MM, distant metastasis was seen in 3 of 10 cases (30%) with negative SLN. In these 3 cases, Breslow's thickness of the tumor ranged from 2.0 to 3.9 mm (average 2.6 mm). Except for MM, no distant metastases were observed in 7 cases with negative SLN.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MM in Japanese is about 0.001%,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reliable data is slow. Although MM is rare, SCC is more common.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d the clinical data of non-MM patients at risk of metastasis. SLN biopsy in non-MM patients was shown to be linked with their prognosis. In conclusion, the SLN biopsy technique is useful in the early stages of MM, and for non-MM patients at risk of lymphatic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美兰染色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为临床开展保乳保腋窝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在切皮前10~15分钟在乳腺癌肿块周围四点法注射2%美蓝2 ml(总剂量),然后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于腋窝皱襞处沿皮纹做弧形切口,逐层切开,寻找到蓝染淋巴管后沿其追踪,直至找到蓝染淋巴结即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其通常位于胸大肌上端外侧缘。将所得SLN送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检查。然后进行常规的保乳手术及常规的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结果本研究成功检出SLN 31例,成功率96.8%。检出SLN个数2~4个不等,平均2.8个。术中快速冰冻病理SLN检查结果与术后ALN病理检查结果的比较,冰冻病理检查灵敏度91.7%(22/24);SLNB准确率90.3%(28/31);假阴性率8.2%(2/24);假阳性率4.1%(1/24)。术后病理,ALN检查与SLN检查结果比较,灵敏度95.8%(23/24);SLNB准确率93.5%(29/31);假阴性率4.1%(1/24);假阳性率4.1%(1/24)。比较:术中快速冰冻病理与术后病理检查SLN结果,术中快速冰冻病理SLN检查结果与术后ALN病理检查结果,术后病理ALN检查与SLN检查结果,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31例患者采用美兰蓝色法定位前哨淋巴结,成功率达到96.8%。美蓝染色法能反应腋淋巴结转移状态,用于指导是否进一步腋窝淋巴结清扫有参考意义。为进一步缩小乳腺癌手术范围,开展保乳保腋窝手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HPV16/18)DNA检出情况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同时探讨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淋巴结组织中HPVDNA检出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鄂州市中心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石蜡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33例宫颈癌组织及115枚盆腔淋巴结组织中HPVN/18DNA。结果33例宫颈癌患者中盆腔淋巴结HPV16/18阳性检出率为54.55%(18/33),其阳性检出率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有无宫体及阴道侵犯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28、5.241、10.481、7.187、3.915、7.274,均P〈0.05)。宫颈癌组织HPV16/18阳性检出率为72.73%(24/33),与盆腔淋巴结HPV16/18阳性检出率进行相关分析,二者呈正相关(r=0.398,P〈0.05)。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未转移组总淋巴结个数的HPV16/18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49,P〈0.05)。结论检测盆腔淋巴结有助于发现早期隐匿性转移,HPV可以作为检测微转移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徐红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47-2049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宫颈癌Ⅰb~Ⅱb期患者56例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后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作为动脉化疗组,同期Ⅰb~Ⅱa期未行介入化疗直接手术的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化疗组化疗后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明显缩小,总有效率89.3%;动脉化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浸润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膀胱功能、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介入动脉化疗栓塞能明显缩小肿瘤直径,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不影响术后恢复,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是宫颈癌治疗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