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刘明  杜杰 《山西中医》1990,6(3):1-3
本文阐明了中医的特点是由其哲学指导思想周易原理所决定的。易学有5个基本观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有对待才能有万物;阴阳交感才能生万物;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呈周期性的;中和思想。这5个观点融于中医病理、生理、病因、诊断、治疗各方面,使中医成为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医学立于世界医学之林。  相似文献   

2.
试谈血液流变学与中医“瘀血”原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珍 《陕西中医》2002,23(5):426-427
从“祖国医学”对“血瘀”的认识“血瘀”理论的现代血液流变学证明 ,“血液流变学研究的临床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祖国医学所指的“血”指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血液循环 ,而中医学所指的“血瘀”病即是血液循环障碍 ,尤其是微循环障碍及其它所导致的各种病理变化。通过血液流变学和检测及中医“瘀血”症有机联系的证明 ,使我们对祖国医学的“血瘀”症的本质以及“活血化瘀”治则的疗效原理有了新的认识。而所谓“活血化瘀”就是利用某些改善血液或血管的流变性异常和增强血流变量作用的药物 ,以纠正全身或局部的“血失度”,从而使全身或局部血功能得到恢复或增强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象数理论是《周易》的根基和核心内容。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形成,亦源于此,所谓“医之为道,身心之易也”。河图洛书与脏象结构河图、洛书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甚久。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洛书”,故《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作易画卦。河图以其十位数,分奇偶配合,排列于中心和四方五个位置,而构成天地合五方、阴阳合五行的象数图形,即: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人成之;四与九同道居四方,因地四生舍,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其  相似文献   

4.
试论北京的中医学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志斌  袁越 《中医杂志》2005,46(4):308-310
北京是三朝古都,建国之后,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条件,促成北京中医的学术多源.  相似文献   

5.
经络的完整性、联系性等包含了系统论的基本观点。而经络对人体的调整、控制作用则包含着控制论的内容。针灸的各种疗法都是根据患者正气之强弱,邪气之属性,给予一定的信息输入,激发经络的自身调控作用,达到纠偏治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海派中医妇科,医家荟萃,名医辈出,源远流长。著名中医妇科流派有九家,另有庞泮池、沈仲理、唐吉父等妇科名医,海派中医妇科流派是在近代上海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海派中医具有开放、兼容、吸纳、创新的特点。海派中医妇科各流派在学术上相互学习,相互兼容,在治学和学术方面具有家学渊源、注重经典、办会办校、汇通中西、古方新用、组方精简、善用膏方等共性。  相似文献   

7.
禁忌是文化的产物,中医禁忌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国古代文化,诸子百家都渊源于<易经>.我国古代的<易经>,相传经周文王著述者,称<周易>,经孔子所研究的报告称<系辞传>,是我们今天学习<易>学必读之书.作为经典中的经典的<易经>,她与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中医禁忌之间有何关系?  相似文献   

8.
依据清代江上外史编撰《针灸内篇》内容,对明代针灸家凌汉章的学术特色进行分析与阐述.其对风寒湿三痹的认识及其针灸治疗方法与众不同,强调针药结合的重要性;针刺重视治神,进针、出针讲求补泻;对“得气”依据针感性质来判断机体虚实及疾病的预后,并进行大胆的创新,开创了十二皮部刺法之先河;提倡“先泻后补”,认为邪气清除,真气复原,疾病自愈.遵循“左转为补,右转为泻”的捻转补泻原则,所述针刺手法操作方便,简洁实用,其学术思想颇具特色,影响深远,始成一派.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医学术界在大力倡导创新精神的时候,忽然发现我们曾经拥有的许多宝贵经验却正在逐步丢失.但无论如何今天重视对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研究,对弘扬发展中医学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中医学术流派究竟应该传承什么?怎样传承?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着重传承中医流派独特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除此以外,笔者以为,对形成学术流派起重要作用的文化传承是不可忽视的.历史告诉我们,各种不同文化是形成各地中医学术流派的重要根基.  相似文献   

10.
中医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主要依靠学术水平的提高。可以说学术水平是中医事业的生命力,关系到中医事业的兴衰与存亡。胡熙明同志去年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提出“把发展中医学术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来抓”;朱杰同志今年在《全国中医药科技进步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牵制中医药工作全局的关键因素,是科学技术发展缓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把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引导到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这是近年来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中医药治疗的治疗原则。方法:通过对辨证论治、辨病用药、随症加减三方面分析,总结肺癌中医药治疗的治疗原则。结果:肺癌的关键是扶正和祛邪。扶正常用补益脾肾、养阴润肺,祛邪常用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辨病论治多选用抗肺癌经验用药、实验筛选用药;随症加减主要针对咳嗽、喘促、胸痛、咯血、骨痛等症用药。结论: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肯定,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论发扬中医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东 《河南中医》2003,23(5):19-21
中医有鲜明的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特殊的医学模式、特殊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技艺。发扬中医特色的必要性在于:始是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是5A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是我国国民健康事业的需要。发扬中医特色的关键是:改变中医教学的现状,按照中医医学文化的规律实施教学;牢牢占稳已有的临床阵地,并努力扩大它;加强中医科研,证明中医的科学性,增加人们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13.
曹静  樊永平  于学英 《中医药研究》2010,(11):1336-1338
目的总结偏头痛病例,针对主要临床特点加以分析,以期为临床偏头痛的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02例偏头痛患者临床病例,总结中医临床偏头痛常见症状及主要证候。结果以风证为主证患者占4 5.1 0%,以痰湿证为主证者达20.59%,以血虚为主证者为9.80%,以火热证为主证者占7.84%;以血瘀证为主证者占5.88%;以郁证为主证者占4.90%;以阴虚为主证者占3.92%;以气虚证、阳虚为主证者各占0.98%。诊断评分轻度占38.24%,中度占42.16%,重度占19.60%。最常见的中医临床症状及舌脉表现属于风证。结论本观察中偏头痛以风证为多,诊断评分以轻中度为常见。  相似文献   

14.
中药总义     
人生天地间,其身亦一小天地耳,天有阴阳五行、春夏秋冬,人有五脏六腑、气血津液,谓这天人相应。倘若天地阴阳顺随、五行调和、四季有常,人身阴平阳秘、五脏安和、气血顺畅,则断无疾病缠身之理,然天地之道在于变易,其气或有过之或有不及,或有瘴瘟、或有疫疬,故有风、寒、暑、湿、燥、火,是为六淫。夫人者,既有秉赋不同,复有气质各异,况人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专科医院开展药物临床试验不仅可以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卫生保健事业,而且对其自身的发展影响重大。笔者从培养中医临床创新人才、医德医风建设、医疗安全、病案循证书写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对中医专科医院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中医教材依编写模式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以原著(主要指经典著作)为教材,另一类则是在对原著整理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教材(笔者称之为整编教材)。笔者认为,整编教材编写模式的形成不是基于中医的自身规律,而是基于对西医教材编写模式的模仿,是以现代汉语(白话文)及其蕴含的思维方式(逻辑)对原汁原味的中医所作的一种“翻译”,其结果是中医的西化和庸俗化。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首要环节是治则治法的确立,它必须有正确的,临床决策思维作指导,认为平衡性、整体性、动态性、多元性、个性化、病证结合这六大原则对临床决策思维起着普遍指导作用.临床只有熟识并正确选择这些原则,才能形成良好的决策思维,应对各种复杂病证.  相似文献   

18.
一门传统学科代表着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文化经典科学的总结。传统,即现代之过去,可谓相继,是历史悠久的象征,是漫长经历和实践的科学内涵,囊括民间的长期应用、特殊文化背景的荟萃。现代,可称为传统的延续、发展、创新和总结,皆为现时代所用。中国医学是中国优秀文化之一,在现代医学奋起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与时俱进,在突飞猛进的竞争市场腾起,与世界医学接轨。我们11年来在瑞典开展中医药医疗、药业、教学等工作,并且加强与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与国内企业合作研制的现代中药饮片(在瑞典将中药饮片称之Te茶)新剂型。新型中药饮片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原中药饮片的基础上经过现代纤维科学新技术,创新、更型、冠名而成,是当前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甚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医安胎法是中医妇科学中颇有优势和特色的治法之一.它是根据中医妇科理论,对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滑胎、胎萎不长一类可安之胎实施预防和治疗,以期达到未孕先防,孕后及早安胎、养胎、长胎、保胎、直到"瓜熟蒂落"、"粟熟自脱",保产无忧,足月分娩健康后代为目的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20.
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大量接受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传统文化的断层使中医成了空中楼阁,能否大力改善中医的内外环境,完善教育体制,培养高水平的中医队伍,使广大患者了解、信任中医,是事关中医存亡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