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生素B1及B12对外伤后迟发性面瘫的治疗作用。方法:颅底骨折患者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脱水、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及B12治疗;治疗时间均为8周。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H-B分级标准进行面神经功能的评估和分级,比较2组面瘫发生率、发生时间、有效率和治愈率。结果:2组迟发性面瘫的发生率均为100%。对照组入院后(4.8±0.4)d出现面瘫,治疗组入院后(8.3±0.2)d出现面瘫,治疗组面瘫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38.1%,治疗组有效率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及B12对外伤后迟发性面瘫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的形成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54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出现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伤后6个月时GOS评分:Ⅰ级11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13例,Ⅴ级9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发生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对存在高危因素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并动态复查CT,能够早期发现部分迟发性颅内血肿,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背景常规镫骨手术后仍偶有迟发性面瘫发生,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镫骨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病率、发病机制及治疗.设计以诊断为依据非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耳鼻喉科完成,对象为该院镫骨手术后迟发性面瘫患者3例,均为女性,年龄34~48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332例镫骨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面瘫的3例患者.主要观察指标House-Brackmann分度.结果3例镫骨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病时间在术后5,6 d,为不完全性周围性面瘫,检测1例迟发性面瘫患者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呈阳性.以大剂量激素、抗病毒药、维生素治疗为主,并配合针灸治疗,3例患者全部恢复正常.结论常规镫骨手术后出现迟发性面瘫,除面神经骨管裂隙外,还可能与隐匿的单纯疱疹病毒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常规镫骨手术后仍偶有迟发性面瘫发生,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镫骨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病率、发病机制及治疗。设计:以诊断为依据非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耳鼻喉科完成,对象为该院镫骨手术后迟发性面瘫患者3例,均为女性,年龄34~48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332例镫骨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面瘫的3例患者。主要观察指标:House-Braekmann分度。结果:3例镫骨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病时间在术后5,6d,为不完全性周围性面瘫,检测1例迟发性面瘫患者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呈阳性。以大剂量激素、抗病毒药、维生素治疗为主,并配合针灸治疗,3例患者全部恢复正常。结论:常规镫骨手术后出现迟发性面瘫,除面神经骨管裂隙外,还可能与隐匿的单纯疱疹病毒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因素,为急性颅脑损伤治疗中防止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急性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DTIH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37例急性颅脑损伤无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DTIH组中发生迟发性硬膜外血肿69例,迟发性硬膜下血肿41例,迟发性脑内血肿27例;依据GOS分级,Ⅰ级15例,Ⅱ级1例,Ⅲ28例,Ⅳ级41例,Ⅴ级52例;引起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原因主要为颅骨骨折出血、蛛网膜颗粒出血、脑挫裂伤出血、桥静脉出血及凝血异常致颅内血肿。结论:脑外伤后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原因与患者年龄、GCS评分、有无颅骨骨折、脑挫裂伤度凝血功能异常有关,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者预后较未发生迟发出血者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迟发性脑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音乐疗法.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测评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迟发性脑病症状及功能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对迟发性脑病康复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骨瓣减压术+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加强脱水剂三种治疗方法在迟发性脑水肿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迟发性脑水肿患者51例,其中23例进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予以联合脱水+钙离子拮抗剂治疗,15例采取联合脱水+钙离子拮抗剂治疗,13例仅接受(加强)脱水剂治疗,比较三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去骨瓣减压术+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组患者存活率95.65%,长期较好存活率78.26%;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组患者存活率93.33%%,长期较好存活率60.00%;单纯脱水组存活率76.90%,长期较好存活率15.30%.结论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去骨瓣减压术+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对迟发性脑水肿具有更佳的疗效,并能有效减少远期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根据中耳乳突术后面瘫出现的时间不同分即发性和迟发性两种。迟发性面瘫发生在术后几小时,几天甚至十几天,不易与Bell面瘫鉴别。现将我们在1987~1988年收治的4例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瘫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女,16岁。因右中耳胆脂瘤于局麻加强化下行乳突根治术,手术清除鼓窦,上鼓室胆脂瘤及肉芽,取出腐坏的砧、锤骨,并开放面神经隐窝,术毕无面瘫及眩晕。术后11天抽除乳突腔碘纺纱条,次日清晨发现右周围性不完全性面瘫,经用激素、扩血管药、维生素B_1、理疗及换药等治疗,10天后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责任血管包含椎基底动脉面肌痉挛患者临床特征及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责任血管是否包含椎基底动脉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53例,均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远期疗效更差(P0.01),男性患者更多(P0.01),糖尿病者更多(P0.01),而2组患者的术后近期疗效及功能障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血管中包含椎基底动脉是术后远期疗效差的影响因素。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责任血管包含椎基底动脉面肌痉挛患者的术后远期疗效更差,患病部位以左侧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3例。观察组给予急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先行保守治疗,伤后5d内择期手术。对2组患者术后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昏迷情况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及昏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死亡病例。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5.65%,对照组优良率为65.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结论早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关心  邓忠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5):1148-1148,115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脑脊液置换术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SAH患者随机分别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发病10 d内,每2 d实施一次脑脊液置换手术,治疗10 d后频率减慢,改为每5 d置换一次,置换液使用4~6 ml生理盐水;研究组患者脑脊液置换方法前4次同对照组,第5次采用事先配备好、且预温达37℃的地塞米松10 ml。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研究组(1.79%)明显低于对照组(8.93%);头痛缓解时间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脑脊液置换术能有效预防SAH后迟发性CVS,并加快临床头痛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12.
开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二次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对20例开颅手术后颅内迟发性血肿二次手术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结果2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二次开颅手术患者,死亡2例。日常生活能力(ADL)Ⅰ级7例,Ⅱ级6例,Ⅲ级5例。结论除颅内原发血肿外,有其他部位的脑挫裂伤或颅骨骨折是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高发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提高开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中耳乳突手术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瘫临床报道较少.国外报道为0~39%[1-3],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由于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瘫影响面容,引起眼部口腔疾患,给患者造成痛苦,同时也给患者心理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10例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瘫患者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4.
王丽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0):2226-2227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腹腔镜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照组术后不做处理。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随访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和复发情况。研究组缓解36例,缓解率90%,对照组缓解30例,缓解率75%。第6个月随访,研究组2例(5.56%)复发,对照组6例(20%)复发,研究组23例(63.89%)妊娠,对照组11例(36.67%)妊娠。研究组患者的缓解率、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治疗效果明显,术后复发率低,术后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鼻内镜术后鼻部填塞使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填塞,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腔粘连发生率、囊泡形成率以及黏膜上皮化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术后鼻部填塞使用激素治疗鼻息肉效果确切,可显著减少术腔粘连发生率、囊泡形成率以及黏膜上皮化时间,促进术后康复,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赵素平 《现代护理》2006,12(3):265-265
中耳乳突手术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瘫临床报道较少。国外报道为0~39%,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由于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瘫影响面容,引起眼部口腔疾患,给患者造成痛苦,同时也给患者心理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10例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瘫患者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505-2507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听力障碍的影响因素。回顾性对照研究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面部痉挛患者,共2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术后均出现患侧听力障碍,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在我院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部痉挛术后没有出现听力障碍的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探究听力障碍的影响因素。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面部痉挛的侧别、术前症状的轻重、年龄、病史以及责任动脉类型方面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了BAEPs(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比例为14.8%,对照组使用了使用BAEPs的比例为63.0%,观察组使用的比例明显比对照组的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听力障碍的患者中,其中永久性听力障碍的16例,暂时性听力障碍的有11例;听力丧失的有7例,听力下降的有9例。对听力障碍患者及时进行过针灸、高压氧治疗、营养神经和改善患者微循环等,术后1年内有8例患者的患侧听力完全恢复到手术前水平,平均恢复时间为(3.7±1.0)个月。面部痉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听力障碍与患者的性别、面部痉挛的侧别、术前症状的轻重、年龄、病史以及责任动脉类型无相关性,与患者是否使用BAEPs具有相关性,因此临床上可以通过使用BAEPs减少患者术后出现听力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6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研究组34例行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34例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结束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急性脑膨出、迟发性血肿、切口脑脊液漏及癫痫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较常规开颅手术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统计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患者例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28例患者中,术后出现面瘫8例、听力下降3例、后组颅神经损伤1例、小脑损伤1例、脑脊液漏1例,通过有效的护理评估和干预,患者均顺利度过术后并发症高危期。结论精心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的伤害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应用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PTN患者10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三叉神经周围脑池容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三叉神经周围脑池容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三叉神经周围脑池容积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N患者接受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有助于增加三叉神经周围脑池容积,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