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台湾地区和英国约翰·英尼斯中心的科学家最近公布了一种名为蓝色链霉菌 (Streptomycescoelicolor)的细胞基因组序列 ,并发现基因组中不为人知的序列 ,为人们今后研制新的抗生素药物、提高药物性能提供了可能。蓝色链霉菌是生产全世界 2 /3抗生素包括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及其他药物的原料。在通常情况下 ,蓝色链霉菌主要生活在土壤中 ,这种细胞具有分泌抗生素的化学物质的能力 ,而这些化学物质能够杀死其他种类的细菌 ,帮助蓝色链霉菌在自然界中生存。此外 ,蓝色链霉素分泌的一些物质还可以用来制造抗癌及抑制…  相似文献   

2.
路璐 《医学信息》2008,21(12):2331-2331
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以发热,咳嗽,喘促等为主要症状,其病原为细菌或病毒,临床常用抗生素治疗.我院汉于2002年开始,应用抗生素加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5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如今,临床耐药菌株的迅速出现和癌症威胁的不断上升迫使人类不断寻找新的化合物来治疗顽疾.纵观新化合物的发现史,它们中的大多数来自资源微生物.其中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多种生境中的放线菌(Actinomycetes,ACT),因其次级代谢产物结构新颖、作用独特,有着广泛的抗菌、抗肿瘤活性,成为开发新型抗菌、抗肿瘤药物的宝贵资源,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天然源抗生素有超过三分之二是放线菌产生的,其中链霉菌属放线菌作为放线菌家族的优势菌种,已经成为探索和发现新型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宝库.放线菌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类别抗生素,例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多烯类和烯二炔类等.本文重点介绍放线菌具有抗菌抗肿瘤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的发现和临床应用对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和转归产生了巨大作用,但同时造成两种重要后果,即:(1)临床常见致病菌的变化;(2)致病菌对于抗生素耐药性变迁。一、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变化抗生素发现前的年代,临床严重感染及败血症大多由化脓性球菌所引起。随着抗生素在  相似文献   

5.
江汉油田矿区诊所使用抗生素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罗学绵 《医学信息》2007,20(6):997-998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矿区诊所的抗生素使用情况,以便指导其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江汉油田矿区20个诊所近3个月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抗生素处方使用率为78.74%;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占抗生素使用比例的55.07%;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比例为43.46%,并发现明显不合理配伍情况;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32.50%。结论基层诊滥所用抗生素比较普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的发现被认为是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中曾经给患者带来福音。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各领域的滥用,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人们一直试图通过新的手段或者可替代的药物来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天然抗生素"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物质,它的发现与应用将为未来解决此问题提供潜在的可能。到目前为止,多达5000种抗菌肽已经被发现或合成[1]。天然的抗菌肽广泛分布在原核生物(如细  相似文献   

7.
王富莲 《医学信息》2010,23(16):2640-2641
目的遏制抗生素的滥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及二重感染的发生,保证抗生素能够长期有效使用。方法根据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所有病人用药电脑统计摘出抗生素使用数据和同期门诊处方随机抽取1000张进行电脑统计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病历检查。发现抗生素用量较大,且有滥用情况。分析其原因,采取纠正对策。结果通过持续有效的管理,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降低,使用效果增加。结论规范的制度是保证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HIV感染、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加,新型隐球菌感染逐渐增多。但该病起病隐匿,有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误、漏诊[1-2]。找出病原体,是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隐球菌感染的基础。常规HE染色中,新型隐球菌呈淡红、淡蓝或不显色的圆状小体,不易观察,常需联合其他特殊染色才能予以明确诊断。本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甲苯胺蓝染色对于新型隐球菌有较好的显色效果,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发现和临床广泛应用对于控制细菌感染性疾病作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又出现了新问题,其中致病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日趋严重,已构成了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给临床抗感染化疗带来了困难。近年对细菌耐药机理的研究已受到重  相似文献   

10.
抗生素的发现和临床应用对于感染性疾病的发展和转归产生了巨大作用,但同时造成两种重要后果,即:(1)临床致病菌的变化;(2)致病菌对于抗生素耐药性变迁。两者转而对抗生素的开展研究和临床应用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促胃液素RIA在消化道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胃液素(gastrin,GAS)旧称胃泌素,是英国学者Edlkine于1905年首次发现并命名的.自促胃液素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建立后,促胃液素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就促胃液素在消化道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促胃液素(gastrin,GAS)旧称胃泌素,是英国学者Edlkine于1905年首次发现并命名的。自促胃液素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建立后,促胃液素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就促胃液素在消化道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遏制抗生素的滥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及二重感染的发生,保证抗生素能够长期有效使用.方法 根据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所有病人用药电脑统计摘出抗生素使用数据和同期门诊处方随机抽取1000张进行电脑统计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病历检查.发现抗生素用量较大,且有滥用情况.分析其原因,采取纠正对策.结果 通过持续有效的管理,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降低,使用效果增加.结论 规范的制度是保证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1929年发现青霉素以来,人类已经有了种类繁多的抗生素。这些药物究竟是怎样对细菌发挥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呢? 《抗生素作用原理》(系列片)举例说明了抗生素对细菌基本结构的作用。并以此来阐明抗生素作用原理。第一集青霉素作用原理以青霉素为例,从分子水平上对β-内酰胺类抗生  相似文献   

15.
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在自然界、某些工业生产环境 (如发酵工业和废水处理 )以及人和动物体内外 ,绝大多数细菌是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的表面 ,以生物膜 (biofilm ,BF)方式生长 ,而不是以浮游 (planktonic)方式生长。BF是细菌在物体表面形成的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结构 ,同一菌株的BF细菌和浮游生长细菌具有不同的特性。虽然人类第一次借助显微镜观察到的是人牙菌斑BF细菌 ,但多年来经典细菌学主要是研究浮游生长的细菌 ,而忽视了对BF细菌的研究〔1,2〕。随着对细菌致病机制的深入了解 ,发现BF细菌对抗生素和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  相似文献   

16.
酰氨醇类(Amphenicols)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阳性及阴性菌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该类抗生素不仅水溶性差,其毒性、耐药性也逐渐被发现。本文对该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构效关系、制剂研发、残留检测以及废水处理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Adams等于1956年发现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血清中存在一种自身抗体,称长效促甲状腺素(Long Acting Thyroid Stimu-lator,LATS)。后人又相继发现了其他刺激抗体,现统称为甲状腺刺激抗体(ThyroidStimulating Antibody,TsAb)。TsAb通过促甲状腺素(TSH)的膜受体发挥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在抗菌领域研究之初,人们认为细菌在体内呈单个存在且浮游生长。科学家将可抑制体外培养的浮游致病菌生长和繁殖的抗生素应用于体内病原菌感染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后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临床发现抗生素药物在体内的抗菌效果大不如前。在20世纪初期,科研人员对细菌生长状态重新进行了研究,陆续发现多种细菌可集聚存在于自身所产生的胞外聚合物内,且黏附于外界活性或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应用包埋前免疫电镜法,研究了狗腺垂体远侧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及其与腺细胞的关系。发现CGR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促生长激素细胞构成典型的突触结构,其中与前者之间的突触较多。大多数突触为非对称型,神经终末内含有清亮小泡和大致密芯泡。还观察到许多未被免疫染色的神经终末,它们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促生长激素细胞、催乳激素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形成突触。我们还应用包埋后免疫双标记法,发现在狗腺垂体远侧部神经纤维中,P物质样免疫反应物质与CGRP免疫反应物质共存,但它们分布于不同大致密芯泡内。  相似文献   

20.
《基础医学与临床》2020,(4):439-439
发表在《肠病学》(Gut)上的一项大型研究表明,使用某些抗生素,尤其是多次或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结肠癌风险。研究人员发现,随着人们抗生素(主要是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使用量的增加,他们被诊断为结肠癌的概率也随之增加,这种风险与杀死厌氧菌的抗生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