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T2DM大血管病变组81例、单纯T2DM患者81例与8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结果:T2DM大血管病变组的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单纯T2DM组(P〈0.01)。且T2DM患者血清hs—CRP与IL-6、hs—CRP与TNF-α、IL-6与TNF-α呈正相关。结论:提示hs—CRP、IL-6、TNF-α与T2DM发病有显著相关性,炎症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葛淑芝 《山东医药》2009,49(37):35-36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1例新诊断T2DM患者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强化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变化,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结果治疗后短期内患者血糖接近正常,血清hs-CRP、TNF-α明显下降(P均〈0.01),无发生低血糖者。结论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可降低新诊断T2DM患者的血糖、血清hs-CRP及TNF—α,具有良好的血糖控制及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8-羟基脱氧鸟苷(8-OHd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于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利格列汀组(单独组)和利格列汀+吡格列酮组(联合组),每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Hcy、8-OHdG、hs-CRP、IL-6、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cy、8-OHdG、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Hcy、8-OHdG、hs-CRP、IL-6、TNF-α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单独组(P0.05)。结论利格列汀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Hcy、8-OHdG、hs-CRP、IL-6、TNF-α水平,保护2型糖尿病患者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预防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行性及机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P-选择素及胰岛素抵抗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15mg/d,共12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P-选择素及胰岛索抵抗指数、血脂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hs—CRP、PAI-1及P.选择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血脂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吡格列酮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其机制为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PAI-1及P-选择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9例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治疗,B组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24周。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指标,测量BMI和血压,记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2hPG降幅A组大于B组,FPG降幅、体质量增加B组大于A组(P均〈0.01);两组血压、肝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且安全性良好;但在降低2hPG方面西格列汀优于吡格列酮,降低FPG方面吡格列酮优于西格列汀。  相似文献   

6.
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对30例2型糖尿患者予吡格列酮30mg/d口服,12周后发现餐后2小时血糖(PC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用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提示吡格列酮可降低FPG、PC2hPG、GHbA1c及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炎症性肠病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探讨吡格列酮可能成为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及降低远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风险。方法清洁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吡格列酮药物干预组。采用3%DSS溶液制备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在造模第2天开始给予吡格列酮25 mg/kg灌胃,每天一次,直至实验结束。治疗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血清hs-CRP、TNF-α。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肠组织出现炎症性表现,且血清hs-CRP、TNF-α的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吡格列酮干预组小鼠肠道炎症表现明显减轻,且血清hs-CRP、TNF-α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下调炎症性肠病小鼠TNF-α的表达,减轻肠道炎症性改变,并改善肠道组织形态结构,而发挥治疗,明显降低血清hs-CRP的水平,降低远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IL-6与2型糖尿病(T2DM)及大血管并发症有关发生。而尿微量白蛋白(MAU)被广泛认为心脑肾并发症预测指标。MAU是早期DM肾病的标志,在该期进行有效治疗能防止或延缓向大量蛋白尿发展。本文探讨吡格列酮对T2DM患者CRP及MAU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钙素、降钙素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89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T2DM对照组56例和T2DM实验组33例,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加服吡格列酮(30mg/日),疗程3个月;正常对照30例。以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XA)测量T2DM实验组、T2DM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骨密度(BMD),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T2DM实验组、T2DM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血清骨钙素(BGP)和降钙素(C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①T2DM组血清BGP和CT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T2DM实验组经吡格列酮治疗后BGP和CT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T2DM组骨密度(BMD)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④T2DM实验组经吡格列酮治疗后髋部及腰椎BMD均有所下降;⑤BGP与糖尿病患者年龄及空腹血糖负相关,与髋部及腰椎BMD正相关;CT与糖尿病患者年龄负相关。结论吡格列酮可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BGP和CT水平明显降低,骨密度下降,其中对女性的影响尤为显著,提示该药可致骨量丢失加速,对骨代谢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作用以及吡格列酮对其潜在的改善作用.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54例,正常对照组35例,其中DM组又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30例)和一般治疗组(24例),分别给予磺脲类 双胍类 吡格列酮与磺脲类 双胍类 安慰剂治疗12周,用ELISA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以及DM组治疗前后PAI、TNF-α的改变.结果 DM组PAI、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吡格列酮治疗12周后,甘油三脂、PAI、TNF-α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而HDL,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PAI、TNF-α表达明显增加,吡格列酮除明显降低血糖,调节血脂紊乱,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外,能够降低PAI、TNF-α等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刘爽  吴志宇  屈顺喜 《山东医药》2010,50(46):79-80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胃癌(胃癌组)、25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血清TNF-α、IL-6、IL-8,并与25例健康者(正常组)作对照。结果胃癌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P〈0.05),且TNF—α、IL-6、IL-8水平随着胃癌临床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5)。肿瘤根治手术后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良性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与正常组近似(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增高;检测胃癌患者血清TNF—α、IL-6、IL-8有助于病情判断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姜黄素和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各12只).正常组全程饲以普通饲料,另外三组均给予高脂饮食.6周末,每组各处死2只大鼠.验证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造模成功后,姜黄素组和吡格列酮组每日分别给予姜黄素50 mg/kg和吡格列酮10 mg/kg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6周治疗结束后,留取血样和肝组织.统计体/肝质量,计算肝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肝功能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检测血清FFA、TNF-α和IL-6水平及肝组织FFA、TNF-α、IL-6、MDA、GSH含量和SOD的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和吡格列酮组大鼠NAS评分及血清ALT、AST水平均降低(P均〈0.05).模型组较正常组大鼠血清HOMA-IR、FFA、TNF-α、IL-6水平及肝组织TNF-α、IL-6、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姜黄素组、吡格列酮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上述指标均降低(P均〈0.05),且以姜黄素组大鼠体质量、血清AST、NAS积分及肝组织FFA、MDA下降最为显著(P均〈0.01).结论 姜黄素与吡格列酮均可通过调脂、改善IR、抗炎及抗氧化作用防治NASH,但前者的作用更强,且不增加大鼠的体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visfatin与T2DM发病的关系和药物的治疗机制。方法100例初诊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50例,每日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二甲双胍组50例,每日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疗程24周。结果吡格列酮组空腹血清visfatin、IR、TG较用药前明显降低,B细胞功能有改善(P〈0.05或P〈0.01)。二甲双胍组血清visfatin、TG无统计学改变。两组治疗后比较,吡格列酮组的visfatin、IR、TG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二甲双胍组的BMI较吡格列酮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吡格列酮还能明显降低血清visfatin的水平,提示吡格列酮通过下调visfatin水平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衰患者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维蛋白原(F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CHF患者为病例组,包括冠心病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心肌病16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肥厚型心肌病6例)。另外选择40例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定外周血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和血脂(TC、TG、LDL—C、HDL—C),同时询问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CHF患者评估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CHF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病因心衰患者间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组间IL-18、IL-6、TNF—α、FG、hs—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HF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组间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它们之间可能有相互作用,共同参与CHF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炎症反应及血清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内分泌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T2DM患者42例为T2DM组,选择同期健康检查者42例作为对照组,T2DM组采用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治疗,连续使用12 w。观察两组治疗前及T2DM组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口服糖耐量测试(OGTT)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APN的改变。结果治疗前,T2DM组BMI、FPG、OGTT 2 h PG、Hb A1c、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T2DM患者治疗后,FPG、OGTT 2 h PG、Hb A1c、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APN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T2DM患者,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而且能显著降低炎症水平、血清APN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改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濮阳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59例T2DM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盐酸吡格列酮,比较3个月末与治疗前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治疗3个月末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胰岛素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能够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对有效控制血糖、干预炎症过程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平  刘英  谢彩霞  王兆兰 《山东医药》2008,48(35):64-65
将同期收治的6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口服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耳穴压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及SLE活动指数(SLEDAI)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IL-2、TNF—α、IL-6水平及SLEDAI积分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观察组血清TNF.仅水平及SLEDAI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耳穴压豆可明显提高SLE疗效,可能机理为调节血清IL-2、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及血清炎症指标(hs—CRP、TNF—α、IL-6)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筛选2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前及血糖达良好控制12周时胰岛素原、胰岛素原与胰岛素比值、胰岛素敏感指数和HOMA-β、HOMA-IR及血清炎症指标变化。hs-CRP、TNF-α、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结果血糖达标12周时,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HOMA-β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而胰岛素原、胰岛素原与胰岛素比值则较治疗前下降;反映胰岛素抵抗的HOMA—IR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胰岛素敏感指数比治疗前升高;血清炎症指标hs—CRP比治疗前降低56%(P〈0.01);IL-6、TNF-α比治疗前分别降低30%、24%(P均〈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经二甲双胍治疗,胰岛3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得到部分改善,炎症状态也有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的改变。方法 收集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内分泌科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就诊的T2DM合并NAFLD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吡格列酮治疗组,随访4周。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基线及随访时血糖、血脂、肌酐、谷丙转氨酶等生化指标;运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外周血NLRP3水平。结果 最终吡格列酮组35例、对照组36例完成全部试验。吡格列酮组基线血清NLRP3为(5.4±1.1)μg/L,随访时为(4.8±0.8)μg/L,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基线血清NLRP3为(5.2±1.0)μg/L,随访时为(5.2±0.8)μg/L,无明显改变,并且随访时吡格列酮组血清NLRP3水平低于对照组。除随访时吡格列酮组TC水平高于对照组外,两组间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使用吡格列酮治疗后在改善糖脂代谢的同时,也可以降低血清NLRP3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对比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新诊断HbA1 c>9.0%的T2DM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新诊断的T2DM患者92例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A)组和联合吡格列酮(B)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BMI、FPG、2 hPG、HbA1 c、胰岛β细胞功能、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单日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 结果 12周后,两组FPG、2hPG、HbA1c、HOMA-IR均比治疗前下降(P<0.01);FC-P、2 hC-P、胰岛素功能指数(HOMA-islet)均升高(P<0.01);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体重增加(P<0.05),而A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B组比较,A组达标时间短,单日胰岛素用量少、体重增加少,且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 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新诊断T2DM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但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低血糖发生率更低,体重增加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