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治疗壶腹周围癌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3月~2003年3月手术切除的壶腹周围癌患者39例,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捆绑组)17例,传统胰肠吻合术(传统组)22例.分别观察胰瘘、胆瘘、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捆绑组胰瘘、胆瘘、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0(0/17)、5.9%(1/17)、11.8%(2/17),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8.3 d.传统组胰瘘、胆瘘、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2.7%(5/22)、18.2%(4/22)、13.6%(3/22),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9.2 d.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应用于壶腹周围癌治疗有助于避免胰瘘发生,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有65年的历史,手术方式经过很大的变迁,手术的并发症已明显降低。但仍存在术后胰瘘和较高的死亡率。近10年间,我科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1例,无胰瘘发生,手术死亡率14%,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1990年1月~1999年12月,我科收治胰头癌2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41例,壶腹部癌23例,胆总管下段癌20例,共112例,占同期肝胆外科住院病人的14%(112/7942)。其中,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71例,其它姑息性手术32例,非手术治疗9例。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1例中,男性42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62岁(29~83岁)。平均手术时间67h(5~11h),手术失…  相似文献   

3.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胰瘘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在 10~12 % ,占全部并发症的 4 0 %~ 5 0 %。是导致十二指切除术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其死亡率可高达 5 0 %以上 ,因而如何防治这一并发的发生 ,至关重要。但至今尚无一种方法能完全预防这种并发症的发生。 1980年以来 ,共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33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3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 ,男2 6例 ,女 7例 ,30岁~ 2例 ,4 0岁~ 2 0例 ,5 0岁~ 10例 ,>6 0岁 1例。其中胰头癌 2 0例 ,壶腹癌 13例。1·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按经典Whipple氏手术方法进行 ,重…  相似文献   

4.
胰瘘、胆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5%~25%,病死率高达50%。自1993年以来,我院对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采取双T型管引流,术后经过精心护理,均未发生胰瘘及胆瘘,增加了病人存活率,延长了存活时间。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6例病人中,男4例,女2例,年龄45~70岁。其中胰头癌4例,壶腹癌2例。2 治疗方法 T型管短臂约6 cm,末端2 cm内有侧孔,插入胰管约4 c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管引流手术在缓解慢性胰腺炎、晚期胰腺癌和壶腹周围肿瘤病人顽固性疼痛的作用.方法对18例伴有明显胰管扩张的慢性胰腺炎和晚期胰腺癌和壶腹周围肿瘤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行内引流,除1例术后并发胰漏外,其余10例疼痛症状均明显好转.7例晚期肿瘤所致的胰管梗阻患者中,行胰管空肠吻合术的3例中,1例术后早期并发胰漏,经吸引等治疗而愈.术后病人疼痛均明显好转.结论在慢性胰腺炎、晚期胰头癌和壶腹周围肿瘤伴有明显的胰管扩张的病人当中,胰管高压在疼痛的机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手术治疗,尤其是在晚期肿瘤作姑息手术时应想办法引流减低胰管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后胰瘘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 2 0 0 1年以来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完成的 2 6例PD与 1993年~ 2 0 0 0年采用其他胰肠吻合方式完成的 82例PD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全组胰瘘的发生率为 13 9% ( 15 / 10 8) ,其中捆绑式胰肠吻合组无胰瘘发生 ,而胰 -空肠套入式端端吻合组及胰管空肠粘膜端侧吻合组胰瘘的发生率分别为 2 4 6% ( 14 / 5 7)、4 0 % ( 1/ 2 5 ) ,捆绑式胰肠吻合组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胰 -空肠套入式端端吻合组 (P <0 0 1) ,而与胰管空肠粘膜端侧吻合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操作简便 ,预防胰瘘效果可靠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5~45%。我院近6年来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0例,无1例发生胰瘘。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3~57岁,平均41.3岁。其中乏特氏腹壶周围癌11  相似文献   

8.
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5年1月~2003年6月期间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96例壶腹周围癌病人的10项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1%,病死率为5.6%。术前低蛋白血症(<35 g/L),高血糖(>10 mmol/L),术中出血量>1000 m l,围手术期的APACHEⅡ评分(>12)和POSSUM评分(>38)危险度较大,与手术死亡率呈正相关(P<0.05)。而年龄(>65岁)、手术时间延长超过6 h,术前血清胆红素(>170μmol/L)、黄疸持续时间(>30 d)、肿瘤大小(>3 cm)并不增加手术的危险性与病死率(P>0.05)。结论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高风险的手术,术后并发症多及病死率高,必须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手术人员应专业化。  相似文献   

9.
由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彭淑牖教授领衔完成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荣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胰和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壶腹部癌和十二指肠胰头癌最为重要的措施。而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致死原因。近年来研究,术后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5%~25%,致死率为20%~50%。彭淑牖教授于1996年设计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经过8年2000余例和全国1500余例的临床应用,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降低至0郾26%。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是一种简易安全的方法。医生将空肠断端犹如卷袖子一样外翻3厘米,再破坏卷…  相似文献   

10.
我们经剖腹探查诊断为胰腺癌265例,其中5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率20%,手术死亡8例,死亡率14.8%。现将我院近30年中54例手术切除后主要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探讨。临床资料全组54例,男43例,女11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47.5岁,胰头癌28例,壶腹部癌18例,胆总管下端癌6例,胰体、胰尾部癌2例,主要并发症:胰瘘7例,胆瘘4例,腹腔感染继发出血5例。随访:生存5年以上18例,其中7例超过10年(均为壶腹部癌)有7例在术后1~3年死亡。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其中胰头癌占80%左右,目前已成为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癌瘤之一,由于胰头癌早期症状隐匿,绝大多数患者以黄疸为主诉,就诊时病情已属晚期,致使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仅为15%,而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10%~15%我科于2004~2008年对24例晚期胰头癌患者行姑息性手术治疗,现将其疗效在文中总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 ,预防术后并发症 ,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 采用保留幽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胰肠遮盖套入式端端吻合 ,胰管支撑外引流等术式、观察其疗效。结果 全组未发生胰瘘及胰断面出血。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组有 1例术后发生胃潴留 ,其余胃功能正常。结论 PPPD只要操作得法 ,可避免术后胃潴留 ,胰肠遮盖套入式端端吻合操作简便 ,可有效防止术后胰瘘、胰断面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张玉霞 《现代保健》2010,(25):114-1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主要适用于胰头、壶腹周围癌及少量良性病例.近年来,随着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管理水平提高,病死率已降低至10%以下.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大,涉及大血管多,重建吻合口多,容易出现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胰漏(PF)是术后最主要并发症和危险因素.笔者所在科对2004年~2009年21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诊断胰头-壶腹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胰头癌20例、壶腹癌5例、胆管下段癌5例、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2例的螺旋CT表现。结果2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系统低位梗阻,29例CT图像能明确胰头-壶腹区肿块,能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螺旋CT对胰头-壶腹部肿瘤的有一定的优势,MSCT后处理技术的对胰头-壶腹部肿瘤直接征象的显示明显提高,能够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4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Whipple法和Child法与胰瘘、胆瘘及消化道出血等术后并发症的分析,探讨其之间的关系。认为若吻合满意,胰管空肠粘膜吻合法在预防胰瘘上仍是可靠的。而近年倍受推荐的Child法可适用于各种口径之胰管,技术上改进后,尚可兼有Whipple法的优点,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术式。胰管内置支撑管且空肠内短管引流即可有效地减少胰瘘的发生。而胆瘘的发生与安置胆道引流无关。胆管戳孔T管引流仍不失为一项有效的预置措施。认为胰腺残端继发性出血可能是Child法的一大缺陷而须加以改良。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方法、并发症、死亡率和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手术方式、并发症、死亡率和生存率的病例资料。结 果并发症发生率8.7%,围手术死亡率1.1%。1年存活率68.5%,3年存活率26.0%。结论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手术死亡的原因。手术技巧和胰肠吻合是预防胆瘘和胰瘘和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肠吻合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9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胰肠吻合方法分为捆绑式胰肠吻合组(A组,48例)和胰管对肠黏膜吻合组(B组,44例).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肛门排气时间长于B组[(101.73±6.47) min比(98.73±6.87) min],胰瘘发生率低于B组[6.2% (3/48)比20.5%(9/44)],消化障碍发生率高于B组[18.8%(9/48)比4.5%(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胰肠吻合方法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捆绑式胰肠吻合可有效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胰管对肠黏膜吻合能有效减少消化障碍的发生,应根据术中情况选择最佳的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8.
温学东 《现代保健》2011,(28):112-113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治疗壶腹周围的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早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确诊的32例壶腹周围癌患者采用PPPD治疗,观察其临床价值。结果患者均完成一期手术,围术期无死亡;术后并发胰瘘及腹腔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胃排空障碍4例,经处理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8d;术后钡餐检查幽门功能良好,无吻合口溃疡、无排气障碍;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62.5%、31.2%。结论PPPD治疗壶腹周围的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早期临床效果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T)是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标准术式 ,但胰瘘为PDT术后主要的严重并发症一直为临床所关注。我们总结 89例PDT术后胰瘘的防治经验如下。1 资料方法1990 - 2 0 0 2年 ,我们共施行PDT术 89例 ,男 6 3例 ,女2 6例 ,年龄 5 0~ 75岁 ,平均年龄 6 4 .6岁。全组消化道重建均按照胰肠、胆肠、胃肠吻合的顺序。我们根据胰腺质地、残胰粗细、胰管口径来决定吻合方式。本组行胰肠端侧吻合(ESPJ)者 4 1例 ,其中行胰端对空肠黏膜下层面术式 (RPC SM)者 39例 ,行胰端对空肠浆膜面术式 (RPCJS)者 2例。本组行胰肠套入吻合…  相似文献   

20.
肖晓青  林鸿 《职业与健康》2003,19(7):126-127
目的 探讨及分析B超对壶腹部及胰头部肿瘤术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的壶腹部及胰头部占位。结果 术前诊断壶腹部癌12例,胰头癌13例,误诊为壶腹结石及总胆管下段结石各1例,慢性胰腺炎误诊为胰头癌1例。本组定位诊断正确率达93%。壶腹部占位及胰头部占位性病变声像图表现为:①直接征象:于壶腹部或胰头部显示明显肿块回声(60%);②间接征象:肝内外胆管扩张至胰头水平(100%),胰管扩张或胰腺回声不清晰,胰腺区气体干扰明显(58%)。结论 超声对壶腹周围肿瘤术前定位及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实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